1、流行性腮腺炎护理第一页,共46页。l本病毒耐寒,-50-70可活1年以上,在4时其活力可保存2个月,37时可保持24小时,556020分钟死亡。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然界中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2第二页,共46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l(一)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l在大流行
2、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3第三页,共46页。ll(二)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4第四页,共46页。l(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体内可有母递免疫力,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5第五页,共46页。l(四)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
3、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流行规律是随着传染源的积累,易感者的增加,形成流行的周期性,流行持续时间可波动在27个月之间。在未行疫苗接种地区,有每78年周期流行的倾向。6第六页,共46页。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l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上呼吸道及眼结合膜,在局部粘膜上皮组织中大量增殖后时入血循环(初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在这些器官中进行增殖后,再次入血(二次病毒血症)波及涎腺、睾丸、卵巢、胰腺、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7第七页,共46页。l本病毒对腮腺有特别亲合力,故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其腺体呈肿胀发红、渗出、出血性
4、病灶和白细胞浸润。腺上皮水肿、坏死,腺泡间血管有充血现象。腮腺导管呈卡他性炎症,导管周围及腺体间质中有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及淋巴细胞浸润,往往引起腺管组织堵塞,内压增加,导致腺体肿大。涎腺、睾丸、卵巢、胰腺亦可有类似炎症改变。8第八页,共46页。l腮腺导管部分阻塞时,唾液中潴留淀粉酶可经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并从尿中排泄,导致血清与尿淀粉酶增高。脑组织病变可呈急性病毒性脑膜炎病变,包括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浸润;偶见室管细胞坏死,结疤使大脑导水管狭窄,形成颅内积水。青春期患者易并发睾丸炎。睾丸曲精管上皮显著充血,有出血斑点及淋巴细胞浸润。在间质可见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9第九页,共46页。
5、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l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10第十页,共46页。l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1第十一页,共46页。l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
6、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12第十二页,共46页。l妊娠前3月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常引起胎儿死亡及流产,并可能引起先天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13第十三页,共46页。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l(一)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l(二)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
7、肿胀程度成正比。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者,尿中淀粉酶也可升高。疑并发胰腺炎时除检测淀粉酶外,血清脂肪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14第十四页,共46页。l(三)血清学检查l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提示特异免疫反应。中和抗体特异性强,但不作常规应用。l2补体结合与血凝抑制试验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及血凝抑制抗体,有显著增长者可确诊(效价4倍以上)。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咐法及间接荧光免疫检测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l3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l4尿肾脏受累时可出现尿蛋白、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尿的改变。15第十五页,共46页。并发症并发症 l一)生殖系统并发症
8、腮腺炎病毒好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故多见于青春后期的成人患者,小儿少见。16第十六页,共46页。l(1睾丸炎发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35%。一般1314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常见于腮肿后一周左右,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肿痛、伴剧烈触痛,重者阴囊皮肤显著水肿,鞘膜腔内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急性症状约35日,全程10日左右。病后约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导致不育症。17第十七页,共46页。l2卵巢炎发生率约占成年女性患者的57%。症状较轻,不影响受孕。主要表现为骤起畏寒、发热,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触及
9、肿大的卵巢,伴有压痛。不影响生育力。18第十八页,共46页。l(二)胰腺炎发生率约5%,儿童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1周左右,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肌紧张为主要症状。伴呕吐,发热,腹胀便秘,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胰腺。胰腺炎症状多在一周消失。血清淀粉酶活力升高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血清脂肪酶值超过1.5%(正常值0.20.7%),提示近期有胰腺炎存在。19第十九页,共46页。(三)神经系统并发症(三)神经系统并发症l1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发病率525%,局部地区可达35%。一般认为系该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腮腺肿前6天或肿后2周内出现,一般多在1周内发生。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伴剧烈头痛、呕吐、嗜
10、睡或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脑脊液检查均呈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的改变。一般预后良好,个别重者可致死亡。20第二十页,共46页。l2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偶于腮腺炎后13周发生,预后良好。肿大的腮腺可能压迫面神经引起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有时出现平衡失调、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上升性麻痹等。偶见脑膜脑炎后因导水管狭窄,并发脑积水。21第二十一页,共46页。l3耳聋表现为呕吐、旋晕、耳鸣等症状,主要是由内淋巴迷路炎及听神经炎所致。虽然发病率很低(约1/15,000),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所幸多发生于单侧(75%),故仍能保留一定的听力。22第二十二页,共46页。l(四)心肌炎约45%患者发生
11、心肌炎,多见于病程510天。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暂时性心脏扩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可见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严重者可致死。但多数仅有心电图改变而无明显临床病状。偶有心包炎。23第二十三页,共46页。l(五)肾炎早期尿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故认为腮腺炎病毒可直接损害肾脏,轻者尿中有少量蛋白,重症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相同,个别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但大多数预后良好。24第二十四页,共46页。l(六)其他约占510%,如乳腺炎、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血小板减少、荨麻疹、泪腺炎,急性疱疹
12、性结膜炎等均少见。关节炎多发生在腮腺肿大12周之内,主要累及肘、膝等大关节,可持续2天至3个月不等,能完全恢复。25第二十五页,共46页。诊断诊断 l(一)临床诊断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典型急性发作的腮腺肿痛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按下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26第二十六页,共46页。l(二)实验室诊断对于无腮腺肿痛或再发病例及不典型可疑病例,确诊有赖于血清学及病毒方法。l1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的效价4倍及其以上者可确诊,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必要时可同时测定S抗体和V抗体。S抗体增高表明新近感染,V抗体增高而S抗体不增高时表示以往曾受过感染。27第
13、二十七页,共46页。l2血凝抑制试验恢复期病人血清能抑制腮腺炎病毒对鸡的红细胞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较弱,如抑制效价递增4倍或以上即属阳性。l3病毒分离必要时可取病人唾液、血液、脑脊液或尿,接种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管培养,以便鉴定。由于手续繁杂,一般甚少采用。28第二十八页,共46页。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l(一)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29第二十九页,共46页。l(二)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硬,边缘清楚,压痛
14、明显,表浅者可活动。可发现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30第三十页,共46页。l(三)症状性腮腺肿大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可致腮腺肿大。其特点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31第三十一页,共46页。l(四)其它病毒所引起的腮腺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柯萨基病毒A组和B组、甲型流感病毒等均可引起腮腺炎。确诊需借助于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学分离。32第三十二页,共46页。治疗治疗 l流行性腮腺炎无特效治疗,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可试用干扰素,对病毒有作
15、用。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症处理。l(一)一般护理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33第三十三页,共46页。l(二)抗病毒治疗发病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1g/d,儿童15mg/kg静脉滴注。疗程57d。也有报告应用干扰素治疗成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者,能使腮腺炎和睾丸炎症状较快消失。34第三十四页,共46页。l(三)对症治疗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板兰根6090克水煎服或银翅散加大青叶15克水煎服;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用醋调,外涂局部,一日数次;或用薄公英、;鸭跖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必要时内服
16、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35第三十五页,共46页。l重症并发脑膜脑炎、严重睾丸炎、心肌炎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考的松,成人200300mg/日,或强的松4060mg/日,连续35天,儿童酌减。l睾丸炎治疗: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乙烯雌酚,每次数1mg,一日三次,有减轻肿痛之效。l脑膜脑炎治疗可按乙型脑炎疗法处理。高热、头痛、呕吐时给予适量利尿剂脱水。l胰腺炎治疗:禁饮食、输液、反复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早期应用皮质激素。36第三十六页,共46页。预防预防 l(一)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
17、应立即暂时隔离。l(二)被动免疫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37第三十七页,共46页。l三)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近年国外报道使用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后,虽然明显降低了腮腺炎的发病率,但疫苗所致腮腺炎病毒的感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38第三十八页,共46页。l(四)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39第三十九页
18、,共46页。常见护理诊断常见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2疼痛与非化脓性炎症有关3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毒的排出有关4潜在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40第四十页,共46页。护理措施护理措施1体温过高的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测体温。发热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以减少并发症。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于降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如头部冷敷,温水浴,适量退热剂等。41第四十一页,共46页。2 2 减轻疼痛减轻疼痛 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口腔清洁,作好口腔护理,饭后用生理盐水或作好口腔护理,饭后用生理盐水或4%4%硼酸溶液漱口,预防腮腺继发化脓硼酸溶液漱口,预防腮腺继发化脓性感染。根据患
19、儿的咀嚼能力,给予易消化,清淡,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软食,避免吃酸,性感染。根据患儿的咀嚼能力,给予易消化,清淡,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软食,避免吃酸,辣,硬等刺激性食物。按医嘱局部冷敷或用青黛散调醋涂敷于肿痛处,每日辣,硬等刺激性食物。按医嘱局部冷敷或用青黛散调醋涂敷于肿痛处,每日1212次。次。42第四十二页,共46页。3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临床征象,若有变注意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临床征象,若有变化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发生睾丸炎时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局部间歇冷敷化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治疗和护
20、理。发生睾丸炎时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局部间歇冷敷43第四十三页,共46页。4 4预防感染传播预防感染传播 发现腮腺炎患儿后立即发现腮腺炎患儿后立即 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腮腺肿大消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腮腺肿大消退后退后3 3天。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天。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 3周。居室应空气流通,对患儿口,鼻分泌物周。居室应空气流通,对患儿口,鼻分泌物及污染用品都应煮沸或曝晒消毒。易感儿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后,及污染用品都应煮沸或曝晒消毒。易感儿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后,90%90%可产可产生抗体。生抗体。44第四十四页,共46页。5 5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无并发症的患儿一般在家中隔离治疗,指导家长作好隔离,饮食用药的护理,无并发症的患儿一般在家中隔离治疗,指导家长作好隔离,饮食用药的护理,若有并发症表现,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作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介绍减轻疼若有并发症表现,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作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介绍减轻疼痛的方法。痛的方法。45第四十五页,共46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