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5 ,大小:171KB ,
资源ID:2522957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5229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章-传染病病人护理总论.ppt)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第一章-传染病病人护理总论.ppt

1、传染病染病护理学理学总论学学习目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及体征护理。2.熟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3.了解感染与免疫的概念及感染过程表现。1.第一章第一章 总 论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感染人体或动物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或动物中传播流行。2.第一章第一章 总 论传染病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临床课程,是介绍传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预防、护理等知识与技能,以减轻病人痛苦、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3.第一

2、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一、感染一、感染过程的表程的表现1.定定义:感染又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以一定方式或途径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2.构成感染的必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条件:病原体、人体、它们所处的环境。4.3.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程的表现包括:包括:(1 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2 2)病病原原携携带状状态: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停留于机体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表现的状态。(3 3)隐性性感感染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多无症状、体

3、征和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5.(4 4)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 又称潜在性感染。(5 5)显性感染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以上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其中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最少见,但易于识别。6.二、感染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1.侵袭力 2.毒力 3.数量4.变异性 7.三、感染三、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答1.1.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1)天然屏障;(2)吞噬作用;(3)体液因子。8.2.2.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预防接种均能产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感染过程中最早出现I

4、gM,其持续时间短,是近期感染标志,有早期诊断意义。IgG在感染后恢复期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是既往感染标志。9.第二第二节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床特点一、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也是传染病与其它疾病的主要区别。1.1.有特异性病原体有特异性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特异性病原体检查对传染病的确诊及防治有重要意义。10.2.2.有有传染性染性 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期是确定传染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11.3.3.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病学特

5、征(1 1)流行性)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强度和广度分:1)散发2)流行3)大流行4)暴发(2 2)季)季节性性 (3 3)地方性)地方性 12.4.有免疫性有免疫性一般来说,病毒性传染病感染后免疫时间最长,可保持终身,但有例外(流感)。细菌、螺旋体、原虫性传染病感染后免疫时间较短,仅为数月至数年,但也有例外(伤寒)。蠕虫感染一般不产生保护性免疫。注意:(1)再感染 (2)重复感染(3)复发 (4)再燃13.二、二、传染病的染病的临床特点床特点1.1.病程病程发展展规律性和律性和阶段性段性 可分为四阶段:(1 1)潜伏期)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相当

6、于病原体在机体内定位、繁殖、转移、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感染过程。了解潜伏期有助于传染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是确定医学观察、留验等检疫期限的重要依据。14.(2 2)前前驱期期 从起病到某种传染病的特殊症状出现之前,出现一些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持续时间仅l3天,这段时间称为前驱期。此期具有较强传染性,要注意隔离治疗。(3 3)症症状状明明显期期 可分为上升期、极期和缓解期。此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传染性极强,应加强隔离治疗。(4 4)恢恢复复期期 可发生并发症,部分可转为慢性或留有后遗症。15.2.2.临床床类型型根据传染病病程

7、经过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典型(普通型)、非典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极重型)等。临床类型识别对估计病情、判定预后、确定治疗方案、隔离、护理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有指导意义。16.第三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程及影响因素一、一、传染病流行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程的基本条件定义: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体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称为流行过程。构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7.1.1.传染染源源 体内有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

8、外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包括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2.2.传播播途途径径 包括:(1)呼吸道传播;(2)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6)土壤传播;(7)母婴传播。3.3.人人群群易易感感性性 是指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18.二、影响流行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程的因素1.1.自自然然因因素素 主要是指地理环境、气候、生态等因素。2.2.社社会会因因素素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水平、风俗习惯、职业活动、居住条件、营养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医保制度等。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起决定性影响。19.第四第四节 传染病的染病的预防防一、

9、管理一、管理传染源染源1.1.对病病人人的的管管理理 尽量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期限由传染病的传染期或化验结果而定,应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做23次病原学检查(每次间隔23天),结果均为阴性时方可解除隔离。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20.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的传染病。对其他

10、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报告。21.2.2.对接触者的管理接触者的管理 对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留取化验标本或必要卫生检查和处理,也可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药物预防。检疫期限由最后接触之日算起,至该病最长潜伏期。22.医学医学观察察是指对接触者的日常活动不加限制,但每天需进行必要的诊查,以了解有无早期发病的征象。主要适用于乙类传染病。留留验又称隔离观察,是对接触者的日常活动加以限制,并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确诊后立即隔离治疗。对集体单位的留验又称集体检疫。主要适用于甲类传染病。23.3.3.对病原携病原携带者的管理者的管理

11、做到早期发现。做好登记、加强管理,指导督促其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并随访观察,必要时应调整工作岗位、隔离治疗等。4.4.对动物物传染源的管理染源的管理 根据动物病种和经济价值,予以隔离、治疗或杀灭。对有经济价值而又非烈性传染病的动物,应分群放牧或分开饲养,并给予治疗。对无经济价值或危害性大的动物,应予杀灭、焚毁。在流行地区对家畜、家禽进行预防接种。24.二、切断二、切断传播途径播途径 1.一般卫生措施2.防虫、驱虫、杀虫3.消毒4.其它25.三、保三、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1.1.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措施包括:加强体育锻炼,调节饮食,增加营养,改善居住条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2、,协调人际关系,保持心情愉快等。2.2.提高特异性免疫力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人体可通过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获得该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预防接种起关键作用。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可分为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26.(1 1)人人工工主主动免免疫疫:有计划地将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纯化的抗原和类毒素制成疫苗、菌苗、类毒素等接种于人体内,使人体于接种后14周产生特异性抗体,称为人工主动免疫。免疫力可保持数月甚至数年,主动免疫是控制传染病以至最终消灭传染病的主要措施。27.1 1)计划免疫和儿童基划免疫和儿童基础免疫方案:免疫方案:在现行范围内已经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13、、百白破三联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菌苗、乙脑疫苗8种生物制品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并将麻腮风疫苗、A+C流脑菌苗、甲肝疫苗3种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对所有适龄儿童有计划进行常规接种。28.2)预防接种的防接种的实施:施:严格掌握禁忌症:凡发热和急性传染病、肝肾疾病、糖尿病、活动性肺结核、原发性高血压、妊娠期以及月经期等暂缓接种。29.3 3)预防接种反防接种反应及及处理:理:局部反局部反应全身反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轻微者,经适当休息可恢复,无须特殊处理;反应严重,体温高达39以上时给予对症处理。30.3

14、 3)预防接种反防接种反应及及处理:理:异常反异常反应:少见,主要为晕厥和过敏性休克。晕厥多在空腹、疲劳、精神紧张时发生,注射前应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一旦出现心慌、虚弱感、胃部不适或恶心、手部发麻等表现,立即让病人平卧,保持安静,喂糖水或温开水,针刺人中、十宣等穴位,一般不需服药。有过敏性休克表现时,应迅速报告医生,同时静注高渗葡萄糖或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31.(2 2)人工被)人工被动免疫:免疫:将特异性抗体或免疫血清注入易感者体内,使人体迅速获得免疫力的方法,称人工被动免疫。免疫力可维持24周。常用于治疗,也可用于易感接触者的紧急预防。常用制剂有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特异性高价

15、免疫球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等。3.3.药物物预防防 可口服磺胺类药物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口服乙胺嘧啶预防疟疾。32.第五第五节 传染病区染病区护理管理与隔离消毒理管理与隔离消毒一、一、传染病房的区域划分和隔离要求染病房的区域划分和隔离要求1.清清洁区区 指未与传染病人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2.污染染区区 指已被病人接触、经常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3.半半污染染区区 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33.二、二、传染病的隔离种染病的隔离种类和要求和要求1.隔离的定隔离的定义是指将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等传染源在传染期间送到传染病院或传染病科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使他们与健康

16、人或非传染病人隔开,暂时避免接触,以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和传播。34.2.2.隔离的原隔离的原则与方法:与方法:(1)在标准预防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制定相应隔离和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和预防,将多种防护措施结合使用。(3)隔离病房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出入。35.2.2.隔离的原隔离的原则与方法:与方法:(4)传染病病人或疑似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5)建筑布局符合隔离要求,传染科宜相对独立,应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6)已满隔离期者,连续多次病原体检测阴性者,确定被隔离者不再排出病原体,即可解除隔离。36.3.3.隔离种

17、隔离种类及要求:及要求:隔离可分A和B两大系统。A系统是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法,将不同疾病归属于8类,同一类疾病隔离措施相同,特点是易掌握、易操作,但针对性不强。B系统是以疾病为特点的隔离法,即针对每种疾病制定相对应的隔离措施,其特点是针对性强,但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实行A系统隔离法。37.(1 1)严密密隔隔离离(黄黄色色标志志):适用于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2 2)呼呼吸吸道道隔隔离离(蓝色色标志志):适用于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如麻疹、流脑等。(3 3)消消化化道道隔隔离离(棕棕色色标志志):适用于经消化

18、道传染的疾病。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等。38.(4 4)接接触触隔隔离离(橙橙色色标志志):适用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传染病,如狂犬病、破伤风等。(5 5)虫虫媒媒隔隔离离:适用于昆虫作为媒介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6 6)血血液液和和(或或)体体液液隔隔离离(红色色标志志):适用于经血液、体液等传播的疾病,如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39.(7 7)结核核菌菌隔隔离离(灰灰色色标志志):适用于开放性肺结核或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 8)脓汁汁(分分泌泌物物)隔隔离离(绿色色标志志):适用于防止因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部位的脓液或分泌物引起的感染。

19、40.根据2009年4月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规定了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和预防。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将疾病分类隔离系统改为3种类型,即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41.(1)接接触触隔隔离离:适用于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在标准预防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2)飞沫沫隔隔离离:适用于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在标准预防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3)空空气气隔隔离离: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在标准预防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42.三、三、传染病的消毒种染病的消毒种类和方法和方法1.1.消毒种消毒种类(1 1)预防性消毒:防性消毒:对可能

20、受到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所进行的消毒。43.三、三、传染病的消毒种染病的消毒种类和方法和方法(2 2)疫疫源源地地消消毒毒:对有传染源存在或曾经有过传染源的地区所进行的消毒。包括:1 1)随随时消消毒毒:随时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以及时杀灭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防止传染病传播。2 2)终末末消消毒毒:对传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以杀灭残留在疫源地内各种物品上的病原体。44.2.2.医用物品的危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性分类(1 1)高度危)高度危险性物品:性物品:能穿透皮肤或黏膜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器材,或与破损组织、皮肤黏膜接触的器材和用品。这

21、类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2 2)中度危)中度危险性物品:性物品:仅与皮肤黏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这类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45.2.2.医用物品的危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性分类(3 3)低度危)低度危险物品: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但当致病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量时可导致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做一般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消毒要求。46.3.3.消毒方法消毒方法 各种消毒方法可分为灭菌、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法,具有不同消毒效果的化学消毒剂也分为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常用消毒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消毒方法两种。物理

22、消毒法物理消毒法中热力灭菌法包括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预真空型压力蒸汽灭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巴氏消毒法和干热灭菌法,其中高压蒸汽灭菌是医院最常用的消毒灭菌法。医院也常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常用含氯消毒剂、氧化消毒剂、醛类消毒剂、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碘类、醇类及其它消毒剂。47.第六第六节 传染病病人的染病病人的护理理评估估一、健康史:一、健康史:二、身体状况:二、身体状况:三、心理三、心理-社会支持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四、四、辅助助检查:病原学检查是确诊传染病的主要依据;免疫学检查是目前最常用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诊断的检测技术。五、治五、治疗原原则及主要措施

23、:及主要措施:病原治疗:又称特效治疗,是治疗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关键措施。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化学合成制剂和血清免疫制剂等。48.第七第七节 传染病病人常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症状体征的护理理一、一、发热病人的病人的护理理临床常见的热型有:(1 1)稽留)稽留热: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且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持续数天或数周不退。见于伤寒极期等。(2 2)弛)弛张热:体温波动较大,24小时内体温相差1以上,但最低点未达到正常水平。见于伤寒缓解期、败血症等。49.第七第七节 传染病病人常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症状体征的护理理一、一、发热病人的病人的护理理临床常见的热型有:(3 3)间歇歇热

24、: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间。见于疟疾、败血症等。(4 4)不)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肺结核等。50.【护理理诊断断】体体温温过高高 与病原体感染后释放内、外源性致热源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有关。51.【护理措施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采取有效降温措施:注意:(1)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病人禁忌用冷敷和酒精擦浴。(2)全身发疹或有出血倾向病人禁忌用酒精擦浴;(3)应用药物降温时,不可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得过低,以避免大汗导致虚脱。3.加强基础护理 4.补充营养和水份 5.口腔和皮肤护理 52.二、二、发疹

25、病人的疹病人的护理理【概述】1.1.出疹出疹时间:水痘和风疹于病程第1天,猩红热于病程第2天,天花于病程第3天,麻疹于病程第4天,斑疹于伤寒病程第5天,伤寒于病程第6天出诊。2.2.皮疹分布:皮疹分布:水痘的皮疹多集中于躯干,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天花的皮疹多集中于四肢,而躯干较少,呈离心性分布;伤寒的玫瑰疹多见于胸部和上腹部,呈不规则分布。53.【护理理诊断断】皮肤完整性受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病原体和(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皮肤黏膜损伤、毛细血管炎症有关。【护理措施理措施】1.观察出疹情况 2.环境与休息 3.局部皮肤护理 禁用肥皂水和酒精擦洗。4.口腔黏膜疹护理 5.眼部护理54.谢 谢 !55.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