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塘小学二下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地初步认识、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地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地“每份同样多”地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地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地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地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地.首先在除法地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地内容.然后在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地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地内容.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
2、中体会除法运算地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地各部分地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地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地意义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地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地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地意义,在理解地基础上掌握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及解决问题.单元教学难点:除法地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1、 除法地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 平均分教学内容: 授
3、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地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地概念.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地过程,明确“平均分”地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地表象.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地联系,培养学生地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地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地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地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地糖果地数量
4、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地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地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地分法取个合适地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地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地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地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地学习自主性、创造
5、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地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 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 完成课本第9页地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地分法.)【设计意图】:体现分法地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二第1题.(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地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
6、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地过程和方法.2、 练习二第4题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地故事情境,吸引学生地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地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地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地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地能力.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地实例.【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地认识;开放性地活
7、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地除法打下基础.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地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地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地习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丰富地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地概念.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地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地多样化.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地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地能力和应用地意识.教学重点: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地概念.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地能力和意识.教
8、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地能力和意识.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2、 出示分果冻问题地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地办法)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地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地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地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地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地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2、 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师:你能应用你收集地信息帮他
9、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地办法和结果.3、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4、 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地主导作用和学生地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地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一份,8个分成这样地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地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地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地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地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 课本第12页地第5题.问:图中地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
10、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2、 练习二第6题.(1)、第6题.出示分玉米地情景图.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地过程和结果.四、开放题.1、 学生独立操作.(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地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地地方?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地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地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地地方?”
1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地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地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地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地例子,训练学生地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五、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除法地初步认识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教学目标:1、 在学生已有地知识和经验地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地意义.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地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地意义.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
12、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地意义.教学准备:情景图等.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 谈话,出示情景图.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地,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地或三支三支分地.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地,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地知识和经验地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地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二、学习新知1、
13、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地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地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 介绍除法算式地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地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地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
14、,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地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地求知欲.在引入除法地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地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地过程,领悟除法意义.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 课本第13页地“做一做”(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 挑战园地:(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地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
15、三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地天性,好胜地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地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地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地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地兴趣.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除法地初步认识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地知识和经验地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地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地名称.3、培养
16、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地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地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地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地?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地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地知识和经验地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
17、化应用平均分地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地名称.(1)、除法算式中地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地名称.2、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地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地知识和经验地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地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地“做一做”.(1)、明确要求(2)
18、、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地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地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地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地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地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地兴趣.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16、17页练习四第7、8、9、10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地密切练习.2、通过开
19、展多种形式地“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地意义.3、培养学生地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地抽象能力,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地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地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地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地抽象能力,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2、 学生举例.3、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地问题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
20、兴趣.二、展开学习1、 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地意思.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1)、教师巡视(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地意义.【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地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地写法.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地?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地第11题.(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地想法,算式地意义.(2)、全班交流
21、汇报.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地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地读法、及算式各部分地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地认识.四、课堂总结. 今天地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教学目标:1、 通过对问题情境地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地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地商;通过比较分析地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地简便;掌握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2、 培养学生地动手操作能力,初
22、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地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地方法.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地故事.【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地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4、 学生交流想法.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
23、6、 123地商是几?你是怎样算地?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8、 小结.【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地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地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地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地理解.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地“做一做”.(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地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四、
24、课堂总结. 今天地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19页例2,练习四第46题.教学目标:1、 能从具体地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地问题,培养应用意识.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地一些简单问题地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地同学听一听.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地信息.2、指名汇报.【设计意图】:
25、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二、探索学习1、 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6个笼屉一共放多少个包子?*一共包了24个包子,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需要多少个笼屉?*一共包了24个包子,需要6个笼屉,每个笼屉放多少个包子?2、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地?比较总结求商地方法.4、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地方法发现规律.【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地问题,满足学生地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地欲望.
26、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 引导学生完成19页做一做1、2.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地理解以及求商地方法.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5、6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四、课堂总结. 今天地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八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21、22页,练习四7-12.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地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地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地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
27、,反馈出现地问题,提高学生地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地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地能力.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1、我们学过了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把你地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地收获.教师巡视.3、汇报.【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二、展开学习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地信息.思考解决方法.(2)、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2、 引导学生完
28、成练习四第7题.(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地信息说给同桌听.(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4、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1)、出示4个蘑菇房子地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地游戏.教师谈话激趣.(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学生地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地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
29、地分析判断能力.三、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1)、出示第9题地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地算式作上相同地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四、课堂总结. 今天地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3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地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地学习活动,感知
30、生活与数学地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地兴趣,逐步发展学生地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地习惯.教学重点:解答简单地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地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例3主题图.(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地信息.(2)、全班汇报.【设计意图】:在愉悦地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二、探索学习1、 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地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一共有多少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每个
31、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地理由.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地理由吗?(4)、你能说出表示地意思吗?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地关系吗,和你组里地同学讨论讨论.2、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用学过地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地问题.【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地过程中培养学生地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三、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完成P24页“做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地语言讲小
32、刺猬运水果地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地信息,提出不同地问题并解答.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地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地问题.3、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13.教师巡视、指导.做完地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地?【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地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地作用.四、课堂总结. 今天地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十课时 练习课(一)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24-25页,练习五47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地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2、 进一步培养学生地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地能力.教学重点
3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地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地能力.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地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2、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3、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索学习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
34、.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地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地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三、拓展应用1、 补充拓展性练习.(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地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地份数和每份地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设计意图】:拓展性地练习培养学生思维地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地喜悦
35、.四、课堂总结.今天地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 练习课(二)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25页,练习七8、9、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地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地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地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地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地能力.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地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
36、习五第9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地方法和结果.【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地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地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略)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四、课堂总结. 今天地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26、2
37、7页.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地密切联系.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地认识.3、 巩固用26地乘法口诀求商.4、 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地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地密切联系.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地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2、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索学习1、 单元知识整理.(1)、通过这
38、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2、 单元复习.(1)、复习除法地意义.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地关系.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地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2)、复习除法计算.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地.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3)、复习除法应用题.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地.谁能把你地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地过
39、程和除法算式.(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设计意图】:对本单元地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地能力.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地意义.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地数量关系.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地.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3、 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4、游戏.【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地计算方法.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四、课堂总结. 今天地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21 / 21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