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浅析园林植物的观赏美和意境美引言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素材。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构成奇丽的景观,使赋予园林艺术生命的特征。它不像绘画与雕塑艺术那样,抓住瞬间形象凝固不变,而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变化着自身的形体以及因植物间相互消长而不断变化着园林空间的艺术形象。因而没有植物就没有园林,没有植物造景艺术就没有园林艺术。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每个植物都有自己独具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没的特色,这些特色又能随季节及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和发展。园林中的建筑、雕像、溪瀑、山石等,均需有恰当的园林植物与之相互衬托、掩映以减少人工做作或枯寂气氛,增加景色的
2、生趣.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人民,由于生活、文化及历史上的习俗等原因,对不同的植物常形成带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看法,有的更上升为某种概念上的象征,甚至人格化了。通过对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景观作用和配置方法的探究,充分展现园林植物的观赏美和意境美,从而在造园过程中,合理利用园林植物,有机结合园林其他要素,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氛围.1园林植物的观赏美1。1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1。1.1园林植物的形态在美化配植中,树形是构景的基本因素之一,它对园林境界的创作起着巨大的作用。为了加强小地形的高耸感,可在小土丘的上方种植长尖形的树种,在山基栽植矮小、扁圆形的树木,借树形的对比与烘托来增加出山的高耸之势。
3、不同形状的树木经过妥善的配植和安排,可以产生韵律感、层次感等种种艺术组景的效果。园林植物的叶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形貌,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具有不同的观赏特性.例如棕榈、蒲葵、椰子、龟背竹等均具有热带情调,但是大形的掌状叶给人以朴素的感觉,大形的羽状叶却给人以轻快、洒脱的感觉。园林植物的花同样有各式各样的形状和大小,形成了许多欣赏上的奇趣。1.1.2园林植物的色彩园林植物叶的颜色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叶色变化的丰富,难以用笔墨形容,虽为高超的画家亦难调配出其所有的色调,园林工作者若能充分掌握并加以精巧的安排,必能形成神奇之笔。根据叶色的特点可以分为春色叶、秋色叶、常色叶、双色叶、斑色叶及绿色叶等。花色变
4、化极多,层出不穷,由于复杂的变化,花色形成了不同的观赏效果。例如艳红的石榴花如火如荼,会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白色的丁香花就似乎赋有悠闲淡雅的气质。果实的颜色,有着更大的观赏意义。“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这首诗描绘出一幅美妙的景色,这正是果实的色彩效果.1。2园林植物的景观作用在园林景观空间环境构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和防风、庇荫的功能作用,可为园林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同时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是表现园林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材料。1。2。1园林植物具有自然美的素质“自然事物的美即自然美”,是“
5、按照自然的规律产生、变化和发展,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自然表现”.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指园林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镜景观。所谓“动”包括两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统一的同步感受。二是植物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叶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1。2。2园林植物有明显的时空序列节奏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物质,不仅有幼小成龄衰老阶段的生命周期,还有春夏秋冬一年
6、四季生长周期的时许变化。观赏植物的配置造景,其艺术水平就在于掌握各种植物的姿态、色彩、叶形、花果期及其时序变化,才能做到植物配置的层次感、色彩感和时序感.春花、夏绿、秋色、冬姿,这是指一般园林景象的总体变化规律。植物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应用到园林艺术中,就构成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和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1.2。3园林植物有较强的空间美学作用植物的基本色彩是绿色。植物可以作为园林空间的统一者,使园林形成一个绿色环境,在多样变化中得同意.绿色是青春与幸福的象征,使人感到轻松与舒适。植物可以软化生硬线条,协调空间。植物的形体和质地比建筑物和构筑物几何体自然柔和多变,通过植物种植,会使这一部分空间和谐而有
7、生气;用植物体形重复建筑物的体形,可使周围环境更为协调。园林植物可以强调和突出空间,或用植物的形态或色彩作为空间视线的焦点,形成一个美的空间中心,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游人欣赏;或用植物衬托某位置上非生物性景物,突出空间主景;或用植物遮蔽两侧的视线形成框景或夹景;或用植物材料可塑性,形成规则或自然不同风格的园林空间。园林植物可以分隔空间。可根据需要用植物把园林分隔为大小不同的空间,形成隔景和障景;还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和深度。用植物改造地形。地以树为衣。地形起伏的园林,可以用乔灌木加强其高耸的感觉,也可以缓和起伏的地势。1。2.4园林植物具有人化性格美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镜
8、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生情。1.2。5园林植物是体现园林特色与地方特色的材料利用园林植物突出园林个性,表现地方园林特色早为前人所运用.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不是无足轻重的陪衬,而是构成园林空间环境与景观的根本保证,在园林艺术构图中是主调、基调、配调全具备的重要角色.2.园林植物的意境美通常易为人们注意的是植物的形体美和色彩美,以及嗅觉感知的芳香美,听觉感知的声音美等。除此以外,植物尚具有一种比较抽象的,但却是极富于思想感情的
9、美,即联想美,意境美。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着坚贞、气节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其他如松、柏因四季常青,又象征着长寿、永年,紫荆象征兄弟和睦,含笑表示深情,红豆表示相思、恋念,而对于杨树、柳树,却有“白杨潇潇”表示惆怅、伤感,“垂柳依依”表示感情上的依依不舍、惜别等。在民间,传统上更有所谓“玉、堂、春、富、贵”的观念,对此,有的认为是粗俗的观念,但是在某些地区,广大的民间却喜欢在欢乐的节日里,家中能有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开放,哪怕只有其中的一种能在家中盛开,就会给其带来全年精神上的快乐和安慰.实际上,这种民间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习俗是不应受到贬责的,园林
10、工作者应当热情地给予支持,是千家万户都能有名花盛开。植物联想美的形成是比较复杂的,它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教育水平、社会的历史发展等有关.中国具有 悠久的文化,在欣赏、讴歌大自然中的植物美时,曾将许多植物的形象美概念化或人格化,赋予丰富的感情.事实上,不仅中国如此,其他许多国家亦均有此情况,例如日本人对樱花的感情,每当樱花盛开的季节,男女老幼载歌载舞,举国欢腾;加拿大以糖槭树象征着祖国大地,将树叶图案绘在国旗上。中国亦有惯以桑、梓代表乡里,出现与文学中。一个较著名的例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俄罗斯在德国柏林建立一座苏军纪念碑;在长轴线的焦点,巍然矗立着抗击法西斯、保卫祖国、保
11、卫和平的威武战士抱着儿童的雕像;军旗倾斜表示庄严的哀悼,母亲雕像垂着头沉浸于深深的悲痛之中,在母亲雕像旁配植着垂植白桦,白桦是俄罗斯的乡土树种,垂植表示哀思.这组配植使我们想象到来自远方祖国家乡的母亲,不远万里来到异国想探视久久思念的儿子,但当她得知爱子已牺牲而来到墓地时的心情。这组配植是非常成功的,当你细细品味时总是感人泪下,从而唤起反对法西斯、保卫世界和平的感情。还会觉得战士的英灵也会得到慰藉,因为他得到人民的尊重并且有母亲和家乡的草木在身旁陪伴而不会感觉是在异国他乡。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毛主席纪念堂南面的松林配植也是较好的例子。植物的联想美,多是由文化传统逐渐形成的,但是它
12、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会转变的。例如“白杨萧萧”是由于旧时代,一般的民家多将其植于墓地而形成的,但是在现代却由于白杨生长迅速,枝干挺拔,叶近革质而有光泽,具有浓荫匝地的效果,所以成为良好的普遍绿化树种,即时代变了,绿化环境变了,所形成的景观变了,游人的心理感受也变了,所以当微风吹拂时就不会有“萧萧愁煞人”的感觉。相反地,如配植在公园的安静休息区中却会产生“远方鼓瑟、“万籁有声”的安静松弛感而受到充分休息的效果。又如梅花,旧时代总是受文人“疏影横斜的影响,带有孤芳自赏的情调,而现在却应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富有积极意义和高尚理想的内容去转化它。总之,园林工作者应善于继承和发
13、展树木的联想美,将其精巧地运用于植物的配植艺术中,充分发挥植物美对人们精神文明的培育作用。3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花木篇中写道:“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计。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坡;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又如桃李不可植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置药烂,最古.杏花差不耐久,开时多植风雨,仅可作片时玩。蜡梅冬月最不可少。”此说基本解释了我国古代植物配植的造景艺术。不同的植物种植类型,或不同植物种植类型的有机组合,与园林环境融为一体,能产生
14、很好的造景艺术效果。3。1用植物作为造园主题,创造主景在园林种植中,常用孤植树、树丛、树群、花丛、树林、花群、花坛、花境、花台等作为园林构图中心,如留园的“古木交柯”、北海画舫斋的“千年古柯”都是以孤植作为主景.园林里的一些局部空间,如草地中央、水际、岛上等视线集中的位置,可利用有突出观赏效果的孤植树或树丛作为局部构图的主景。3.2用植物作为对景、障景和隔景在园林中常用丛植、群植、树林、树墙等作为对景、障景和隔景,常用于园林入口或主要道路的分道、弯道尽端的处理。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主要入口内正对主路有一组雪松组成的树丛,它一方面是入园后的一个对景,同时也起障景作用,使游人不致一入园就一览无余地看到
15、园内的景色,而使游人很自然地顺两边的分道入园游览.作为这种处理的书中要选用生长势强、枝叶繁茂、体型美观的树,树丛的高度必须超过游人视线高度。上海长风公园的主要入口运用垂柳和龙柏组成的树丛作障景和分隔空间,其特点是前面有比较开朗的草地,而且树丛偏于西北一面,形成入口内部空间的主景,又不会使人感到空间过于闭塞。由于树丛的位置偏于一侧,有人便会很自然地向东转入环路游览。树丛前的草地一方面为入口内广场人流的集散提供了补充面积的条件,另一方面由树丛和草地组成适度开朗的空间有助于渲染新型公园开朗、明快的气氛。3.3用植物作为山石、建筑、广场、道路、广场、水体等景物的配置如孤植树可种植在山石登道口旁,建筑旁
16、,作为其配景;对植树用于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入口处作为配景;列植、丛植、群植、绿篱、花坛群、花境、花丛等都可作为配景处理。3。4植物可以作为其他景物的背景为了突出雕塑、纪念碑、建筑等景物的轮廓,常用树丛、树群、树墙、草坪、花地等作为背景和陪衬.运用植物作为背景时应注意在色彩和亮度方面与主体景物要有对比.3。5利用植物能增加园林空间的层次,形成夹景、框景、漏景和添景对于比较狭长而空旷的空间,为了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可以利用树丛、花丛、花群等作适当的分隔,利用树丛、树群对植形成夹景,也可通过植物枝条隙间形成漏景.3.6利用植物能穿早园林空间的变化植物造景在空间的变化,一是通过人们的视点、视线、
17、视境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园林中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往往是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植的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3.7园林植物能形成点、线、面地形态特征,创造具有现代美感的园林3.8运用园林植物造景,创造园林意境园林植物的人化性格美,能够产生生动优美的园林意境。如扬州个园,园内修篁万杆,因竹子叶形似“个”,故取名个园.个园主人一方面是源于自己内心的爱竹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受了文人雅士爱竹之风的影响。竹枝干有节,谐音“气节”,隐喻士人的坚贞不屈;竹干空心,又是虚心,谦逊美德的表示。结论园林植物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
18、和防风、庇荫的功能作用,可为园林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同时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是表现园林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材料。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镜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生情.园林工作者应通过对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景观作用和配置方法的探究,充分展现园林植物的观赏美和意境美,从而在造园过程中,合理利用园林植物,有机结合园林其他要素,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氛围。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是园林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园林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这一部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与应用,遵循植物造景艺术的配植原则,充分展现园林植物的形态观赏特性,有机组合乔、灌、草及藤本植物,营造出协调统一的植物景观,利用园林植物的人化性格美,能够产生生动优美的园林意境。致谢十分感谢园林美学课程教师段渊古教授,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段教授对我们悉心培养,循循善诱,在论文的写作中,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进行指导。参考文献1屈永健,刘正刚,樊俊喜.园林种植艺术。园林艺术。20052陈有民,王玉华,张秀英,等。园林树木的意境美.园林树木学。19903王莲英,刘淑敏,彭春生,等。花卉的应用.花卉学1990- 5 -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