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计划全文。为认真落实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依据中国旅游法,国务院制订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计划。为认真落实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依据中国旅游法,制订本计划。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历史性跨越。“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全方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基础形成。,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达成10.8%。中国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方面繁荣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
2、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综合带动功效全方面凸显。“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度为10.2%。旅游业成为传输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关键渠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现代治理体系初步建立。中国旅游法公布实施,依法治旅、依法促旅加紧推进。建立了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国务院相关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国发31号)等文件,各地出台了旅游条例等法规制度,形成了以旅游法为关键、政策法规和地方条例为支撑法律政策体系。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出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均列
3、世界第一,和世界各国各地域及国际旅游组织合作不停加强。主动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举行了中美、中俄、中印、中韩旅游年等含有影响力旅游交流活动,旅游外交工作格局开始形成。专栏1“十二五”旅游计划关键指标完成情况指标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年均增速(%)完成程度(%)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2.5104.13165中国旅游人数(亿人次)331040121居民出游率(次/人)2.33130中国旅游收入(万亿元)2.1113.42163入境旅游人数(亿人次)1.3231.3410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万人次)568085689100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25734.52599101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580
4、51136.5196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8800911700133直接就业(万人)14504.72798193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全方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中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全方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大众旅游消费连续快速增加。伴随全方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假日制度不停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不停改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得到快速释放,为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含有内生创新
5、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和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落实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深入激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优势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经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进旅游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关键领域,成为改善民生关键内容,将推进各级政府愈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城镇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深入优化。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旅游业发展。
6、全球旅游业将连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域旅游业保持强劲增加,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中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国际环境之中。“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关键是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和综合产业和综合执法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关键加以处理。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将展现以下发展趋势:消费大众化。伴随全方面建成小康社会连续推进,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
7、关键组成部分。自助游、自驾游成为关键出游方法。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加,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显著。竞争国际化。各国各地域普遍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参与国际市场分工、提升国际竞争力关键手段,纷纷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政策方法,推进旅游市场全球化、旅游竞争国际化,竞争领域从争夺客源市场扩大到旅游业发展各个方面。发展全域化。以抓点为特征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和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现代化。
8、科学技术、文化创意、经营管理和高端人才对推进旅游业发展作用日益增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愈加广泛。产业体系现代化成为旅游业发展肯定趋势。第二章转型升级明确旅游业发展新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方面落实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关键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议布署,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方面”战略布局,牢靠树立和落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专题,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根本,加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成全方面小
9、康型旅游大国,将旅游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推进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引领产业、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关键载体、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生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关键贡献。第二节基础标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要遵照以下标准: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遵照旅游市场内在规律,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愈加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基础环境、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坚持改革开放。改革体制机制,释放旅游业发展活力,形成宏观调控有力、微观放宽搞活发展局面。统筹国际中国两个大局,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内外联动、相互促进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以创新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业从资源驱动
10、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使创新成为旅游业发展不竭动力。坚持绿色发展。牢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旅游计划、开发、管理、服务全过程,形成人和自然友好发展现代旅游业新格局。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旅游业发展根本目标,经过旅游促进人全方面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幸福产业。第三节发展目标“十三五”旅游业发展关键目标是:旅游经济稳步增加。城镇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加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加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加14%以上。到,旅游市场总规模达成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成7万亿元。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
11、综合贡献度达成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综合贡献率达成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人民群众愈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愈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紧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愈加优美。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连续增加,出境旅游健康发展,和旅游业发达国家差距显著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订和国际旅游事务中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专栏2“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关键指标指标实际数计划数年均增速(%)中国旅游人数(亿人次)40649.86入境旅游人数(亿人次)1.341.502.28出境旅游人数(亿人次)1.17
12、1.505.09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4.137.0011.18旅游投资规模(万亿元)1.012.0014.65旅游业综合贡献度(%)10.812.00-第三章创新驱动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第一节理念创新构建发展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关键依靠景点景区、宾馆饭店等基础旅游要素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众旅游新时代要求。“十三五”时期,必需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绪,加紧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围绕全域统筹计划,全域资源整合,全要素综合调动,全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目标,在推进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创新计划理念,将全域旅
13、游发展落实到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计划中,在旅游引领“多规合一”方面取得新突破;补齐短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推进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供给,形成综合新动能,在推进“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实施旅游扶贫,推进旅游增收富民,在旅游正确扶贫方面取得新突破;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在文明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旅游业发展评价考评体系,在健全旅游业统计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保护城镇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在优化城镇旅游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创建500个左右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责任单位为多个部门,排在第一位为牵头单位
14、,下同)第二节产品创新扩大旅游新供给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体系。一、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全方面提升以A级景区为代表观光旅游产品,着力加强3A级以上景区建设,优化5A级景区布局。关键支持中西部地域观光旅游产品精品化发展。强化A级景区复核和退出机制,实现高等级景区退出机制长久化。(国家旅游局)二、加紧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大力开发温泉、冰雪、滨海、海岛、山地、森林、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旅游度假区和国民度假地。支持东部地域加紧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激励中西部地域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休闲度假产品。加紧推进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住房城镇建设部、国家林业
15、局、国家海洋局等)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加大乡村旅游计划指导、市场推广和人才培训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建立乡村旅游关键村名目,开展乡村旅游环境整改,推进“厕所革命”向乡村旅游延伸。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推进农副土特产品经过旅游渠道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旅游创客行动计划,支持旅游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创业就业,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以乡情教育为特色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新乡村旅游组织方法,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使亿万农民经过乡村旅游受益。(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镇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
16、等)四、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突出社会效益,强化教育功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为根本,将红色旅游打造成常学常新理想信念教育课堂,深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长久化。坚持实事求是,相关设施建设要表现应有功效,保障基础需要,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加强统筹计划,重视和脱贫攻坚、区域发展、城镇建设相衔接,促进融合发展。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引导社会参与,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专栏3红色旅游发展工程(一)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深挖红色内涵,完善道路
17、交通和服务设施条件,提升服务水平。选择红色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展陈效果很好、教育功效突出、有一定品牌著名度景区给关键支持。整合周围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打造推出一批复合型旅游产品,形成覆盖愈加全方面、内涵愈加丰富、特色愈加鲜明景区体系。(二)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效。结合建党、建军、建立新中国和关键历史事件等重大纪念日,组织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推进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红色旅游相结合,依靠红色旅游景区组织参观活动,接收红色教育。开展“红色旅游进校园”等形式多样课外实践活动,深化青少年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教育。加强红色旅游国际交流合作,推广红色旅游产品线路。(三)主动发挥红色
18、旅游脱贫攻坚作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紧密结合集中连片特困地域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整合当地资源,拓展红色旅游扶贫富民功效。支持当地群众参与餐饮、住宿等经营服务,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引导革命老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老区种养业和特色手工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培育富有红色文化内涵旅游品牌。五、加紧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完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线路和旅游目标地,培育营地连锁品牌企业,增强旅居车产品设计制造和技术保障能力,形成网络化营地服务体系和比较完整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产业链。(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镇建设部、交通运输
19、部、体育总局、工商总局)专栏4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推进计划(一)编制计划和标准。出台国家旅游风景道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计划,制订出台自驾游目标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标准。(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将营地标识纳入公共交通标识体系。激励服务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服务平台提供自驾游线路导航、交通联络、安全救援和汽车维修保养等配套服务。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三)加紧营地建设。主动发挥社会资本在建设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中主导作用。评选一批建设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高示范性营地,引导营地功效升级。到建设个营地。(四)提升租赁服务。大力发展自驾车旅居车租赁产业,促进落地自驾游发展,开展异地还车业务。放宽旅居车租赁企业资
20、质申请条件和经营范围、经营规模限制,激励取得汽车租赁经营许可企业从事自行式和拖挂式旅居车租赁业务。(五)加强科学管理。严格落实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住宿实名登记制度。强化营地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建设,加紧自驾游呼叫中心和紧抢救援基地建设,健全自驾游信息统计、监测和预警系统。(六)发展相关制造业。将旅居车纳入汽车行业发展计划,建立旅居车整车和相关零配件制造技术标准体系。通畅旅居车零配件供给和维修渠道,延伸旅居车产业链。(七)推广旅居生活新方法。主动推广自驾车旅居车露营旅游新方法,传输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文化品牌,推广精品自驾车线路。举行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博览会。大力培育青少年露营文化。研究改善旅居车驾驶证管理
21、制度。六、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加大海岛旅游投资开发力度,建设一批海岛旅游目标地。加紧海南国际旅游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横琴岛等旅游开发。制订邮轮旅游发展计划,有序推进邮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升港口、船舶及配套设施技术水平。推进国际邮轮访问港建设,扩大国际邮轮入境外国旅游团15天免签政策适用区域,有序扩大试点港口城市范围。支持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厦门、青岛等地开展邮轮旅游。制订游艇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发展适合大众消费中小型游艇。支持长江流域等有条件江河、湖泊有序发展内河游轮旅游。(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等)专栏5邮轮游艇
22、旅游发展计划(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订实施邮轮港口布局计划,形成布局合理始发港、访问港邮轮港口体系。建设一批公共游艇码头和水上运动中心。促进邮轮运输和航空、铁路、公路等其它运输方法有效衔接。(二)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打造含有特色邮轮航线,探索开辟无目标地邮轮航线、洲际及环球邮轮航线。出台系列政策方法,大力发展国际邮轮入境游。(三)壮大邮轮市场主体。激励多元资本进入邮轮旅游产业,加强和外资邮轮企业合作,支持本土邮轮企业发展。(四)促进游艇租赁消费。激励开展游艇租赁业务,规范游艇租赁运行管理,培育大众游艇消费,推出一批游艇休闲示范项目。(五)培养邮轮游艇人才。加紧培养邮轮游艇驾驶人员、海乘、维修保
23、养、法律咨询、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七、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以办好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推进冰雪旅游发展。支持黑龙江、吉林等地做好冰雪旅游专题计划。建设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露营等多个旅游活动为一体冰雪旅游度假区或度假地,推出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激励冰雪场馆开发大众化冰雪旅游项目。支持冰雪设备和运动装备开发。推进建立冰雪旅游推广联盟,搭建冰雪旅游会展平台。支持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冰雪旅游专业化人才。(国家旅游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商务部、体育总局)八、加紧培育低空旅游结合低空空域开放试点,选择一批符合条件景区、城镇开展航空体验、航空运动等多个形式低空旅游。开发连接旅游景区、运动基地
24、、特色小镇低空旅游线路。提升航油、通信、导航、气象等保障能力。出台低空旅游管理措施,强化安全监管。支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装备自主研制,建设低空旅游产业园。(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民航局等)第三节业态创新拓展发展新领域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旅游和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一、旅游+城镇化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大型旅游综合体、专题功效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发展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加强计划引导和规范管理,推进专题公园创新发展。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国家旅
25、游局、住房城镇建设部)二、旅游+新型工业化激励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促进转型升级。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经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助力城市转型发展。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旅游用具、户外休闲用具、特色旅游商品制造业。培育一批旅游装备制造业基地,激励企业自主研发,并按要求享受国家激励科技创新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民航局等)三、旅游+农业现代化加强计划引导,开展农业遗产普查和保护。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推进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和众筹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推进现代农业庄园发
26、展,开展农耕、采摘、喂养等农事活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升农业附加值。(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四、旅游+现代服务业促进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进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进“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促进旅游和健康医疗融合发展。激励各地利用优势医疗资源和特色资源,建设一批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启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
27、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发展温泉旅游,建设综合性康养旅游基地。制订老年旅游专题计划和服务标准,开发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完善景区无障碍旅游设施,完善老年旅游保险产品。(国家旅游局、国家民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保监会、国家中医药局、全国老龄委、中国残联)促进旅游和教育融合发展。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关键载体,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围,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文物古迹、古生物化石等专题研学旅行。成立游学联盟,激励对研学旅行给价格优惠。规范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国家旅游
28、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促进旅游和体育融合发展。编制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建成一批含有影响力体育旅游目标地,建设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培育含有国际著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体育旅游企业和品牌。引导和激励特色体育场馆、设施和基地向旅游者开放共享。支持有条件地方举行有影响力体育旅游活动。(国家旅游局、体育总局)促进旅游和商务会展融合发展。加紧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商务会展旅游目标地建设,发展国际化、专业化商务会议会展旅游业。加紧相关场馆设施建设,培育含有国际影响力会议会展品牌,提升会展旅游专业化水平。加大会议会展促销力度。(国家旅游局、商务部等)第四节技术
29、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大力推进旅游科技创新,打造旅游发展科技引擎。推进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紧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关键涉旅区域无线网络建设。推进游客集中区、环境敏感区、高风险地域物联网设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旅游局)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建立旅游和公安、交通、统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形成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旅游”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支持“互联网+旅游目标地联盟”建设。规范旅游业和互联网金融合作,探索“互联网+旅游”新型消费信用体系。到“十
30、三五”期末,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20%以上,4A级以上景区实现无偿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国家旅游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等)专栏6旅游信息化提升工程(一)建设“12301”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面向游客和企业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公布及资讯平台、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平台、景区门票预约和客流预警平台、旅游大数据集成平台。(二)建设旅游行业监管综合平台。完善旅游团体服务管理系统、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旅游质监执法平台、旅游住宿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旅行社网上审批系统、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旅游诚信网等。(三)建设旅游应急指挥体系。
31、建立覆盖关键旅游目标地实时数据和影像采集系统,建立上下联通、横向贯通旅游网络数据热线,实现对景区、旅游集散地、线路和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客流估计预警。(四)建设旅游信息化标准体系。建成涵盖旅游服务业态、信息数据、技术体系等在内旅游信息化标准体系。(五)建设国家旅游基础数据库。建立旅游统计年鉴数据库、旅游企业直报数据库、中国旅游抽样调查基础数据库、入境花费调查基础数据库、国际旅游基础数据库、旅游产业基础数据库。第五节主体创新提升发展新效能依靠有竞争力旅游骨干企业,经过强强联合、跨地域吞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及发行上市等路径,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支持旅游
32、企业经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并购等方法发展著名旅游品牌。(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等)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进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和咨询服务等旅游业务发展。规范发展在线旅游租车和在线度假租赁等新业态。支持互联网旅游企业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资源、要素和技术,推进“互联网+旅游”融合,培育新型互联网旅游龙头企业。(国家旅游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加紧推进中小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中小微旅游企业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发挥其对自主创新创业孵化作用。(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动培育含有世界影响力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激励院校和企业
33、共建旅游创新创业学院或企业内部办学。支持旅游计划、设计、咨询、营销等旅游相关智力型企业发展。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提升旅游业创新创意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国家旅游局、教育部)第四章协调推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第一节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效区根据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关键突破标准,全方面推进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加紧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构筑新型旅游功效区,构建旅游业发展新格局。一、做强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京津冀旅游城市群。全方面落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挥京津旅游辐射作用,构建城市旅游分工协同体系,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标地。长三角旅游城市群。全方面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大力推进
34、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高品质旅游度假区、城市休闲区和乡村度假地,形成面向全球、引领全国世界级旅游城市群,建设亚太地域关键国际旅游门户。珠三角旅游城市群。充足利用紧邻港澳区域优势,创新出入境管理方法,促进旅游消费便利化,推进城市群和港澳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建设含有世界影响力商务旅游目标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关键门户。成渝旅游城市群。充足发挥长江上游关键城市作用,依靠川渝独特生态和文化,建设自然和文化遗产国际精品旅游区,打造西部旅游辐射中心。长江中游旅游城市群。依靠长江黄金水道,发挥立体交通网络优势,推进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低空旅游和自驾车旅游发展,打造连接东西、辐射南北全国
35、旅游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镇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二、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效区依靠跨区域自然山水和完整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特色旅游功效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区域旅游业发展增加极。(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镇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文化部、国家海洋局等)专栏7特色旅游功效区推进计划(一)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游区:包含四川、云南、西藏3省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自驾车旅游廊道建设,主动推进以昌全部、康定、西昌、香格里拉等为关键旅游城市建设,实施大生态建设和大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协调推进,建设含有全球影响力一流文化生态旅游目标地。(二)太行山生
36、态文化旅游区:包含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加紧保定、石家庄、安阳、鹤壁、新乡、焦作、忻州、太原、阳泉、晋中、长治等旅游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主动推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推进旅游正确扶贫,建设全国著名生态文化旅游目标地。(三)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包含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主动推进黔江、恩施、吉首、张家界、怀化、铜仁、遵义等建设中心旅游城市。加紧关键旅游区转型升级和新旅游区计划建设。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组织,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建设国际著名生态文化旅游目标地。(四)长江三峡山水人文旅游区:包含湖北、重庆2省市。完善重庆、宜昌等城市旅游功效,推进长江游轮旅游提档
37、升级,推进旅游业和库区移民搬迁和经济转型紧密结合,实现三峡旅游水陆联动,全方面提升三峡国际旅游目标地整体水平。(五)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包含安徽、河南、湖北3省。全方面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主动推进黄冈、信阳、六安、安庆、随州、驻马店等关键旅游城市建设。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主动推进旅游正确扶贫,建设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标地。(六)罗霄山红色旅游区:包含江西、湖南2省。建设以赣州、井冈山、瑞金和吉安为关键支点旅游城市。发挥井冈山旅游区引领作用,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旅游正确扶贫,建设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目标地。(七)乌蒙山民族文化旅游区:包含云南、贵州2省。建
38、设毕节、遵义和赤水等关键旅游中心城市,推进旅游区(点)开发建设,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全国著名民族生态文化旅游目标地。(八)秦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包含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6省市。强化西安旅游枢纽地位,统筹宝鸡、渭南、天水、汉中、安康、商洛、陇南、十堰等城市集散功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关键旅游区产业空间集聚。完善秦岭南北通道交通和自驾车旅游廊道体系,建设全球著名生态旅游目标地。(九)长白山森林生态旅游区:以延边和长白山等为依靠,形成长白山旅游产业功效区。推进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和冰雪旅游目标地。(十)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旅游区:包含内蒙古、黑龙江2省区。全方
39、面提升塔河、漠河、黑河、鹤岗、伊春等城市旅游功效。大力开发冰雪旅游、森林旅游和温泉度假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业和林区生态保护、林业转型融合,建设全国著名森林生态旅游目标地。(十一)中原文化旅游区:包含河南豫中、陕西关中、山西晋中地域。以西安、郑州、太原为中心,主动推进晋中、运城、洛阳、开封、渭南、宝鸡等城市文化旅游水平。推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综合体发展,建设世界著名华夏文明旅游目标地。(十二)海峡西岸旅游区:包含浙江、福建、江西、广东4省。提升福州、厦门、宁德、泉州、温州、汕头等城市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推进平潭综合试验区旅游开放开发,创新两岸旅游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世界旅游目标地。(十三)
40、南海海洋文化旅游区:以海口、三亚、三沙为关键,主动推进南海旅游开放开发,建设全球著名国际海洋度假旅游目标地。(十四)北部湾海洋文化旅游区:包含广西、海南2省区。以广西滨海特色旅游城市为引领,推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进边境旅游合作示范区建设,促进和东盟国家旅游合作,建设国际著名海洋旅游目标地和国际区域旅游合作典范区。(十五)六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包含陕西、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加大旅游区开发建设力度,推进关键旅游区转型升级。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推进旅游正确扶贫。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中国西部关键山地生态旅游目标地。(十六)祁连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包含甘肃、青海2省。以
41、旅游资源保护为基础,推进祁连山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完善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德令哈、西宁等城市旅游功效,建设全国著名自驾车户外旅游基地和特种旅游目标地。(十七)南岭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区:完善桂林、永州、贺州、郴州、清远、韶关、赣州等城市旅游功效,推进旅游集散基地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推进跨区域自驾车旅游廊道建设。推进旅游正确扶贫,建设区域性生态旅游度假目标地。(十八)塔里木河沙漠文化旅游区:以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城市为支点,推进关键旅游区开发建设和提档升级。发展特种旅游、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推进南疆自驾车旅游廊道计划建设,建设国际著名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目标地。(十九)
42、滇黔桂民族文化旅游区:包含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全方面提升旅游可进入性。提升红色旅游目标地建设水平,加紧民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推进自驾车旅游廊道建设,建设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二十)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包含浙江、安徽、福建、江西4省。以黄山、上饶和杭州为中心,推进池州、安庆、宣城、三明、景德镇、衢州等城市旅游协同发展。推进旅游区产业集聚,加紧推进华东世界遗产风景道建设。推进区域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国际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目标地和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三、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遵照景观延续性、文化完整性、市场品牌性和产业集聚性标准,依靠线性江、河、山等自然文化廊道和交通
43、通道,串联关键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功效区。关键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文化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文物局等)四、关键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以国家等级交通线网为基础,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计划建设,完善游憩和交通服务设施,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专栏8国家旅游风
44、景道布局(一)川藏公路风景道(四川成全部、雅安、康定、巴塘西藏林芝、拉萨)(二)大巴山风景道(陕西西安、安康四川达州、广安重庆)(三)大别山风景道(湖北大悟、红安、麻城、罗田、英山安徽岳西、霍山、六安)(四)大兴安岭风景道(内蒙古阿尔山、呼伦贝尔黑龙江加格达奇、漠河)(五)大运河风景道(浙江宁波、绍兴、杭州、湖州、嘉兴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六)滇川风景道(云南楚雄四川攀枝花、凉山、雅安、乐山)(七)滇桂粤边海风景道(云南富宁广西靖西、崇左、钦州、北海广东湛江)(八)东北边境风景道(辽宁丹东吉林集安、长白山、延吉、珲春黑龙江绥芬河)(九)东北林海雪原风景道(吉林省吉林市
45、、敦化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十)东南沿海风景道(浙江杭州、宁波、台州、温州福建福州、厦门广东汕头、深圳、湛江广西北海)(十一)海南环岛风景道(海南海口东方三亚琼海海口)(十二)贺兰山六盘山风景道(宁夏贺兰山、沙坡头、六盘山,内蒙古月亮湖)(十三)华东世界遗产风景道(安徽九华山、黄山浙江开化钱江源、江郎山江西上饶福建武夷山、屏南白水洋)(十四)黄土高原风景道(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延安、铜川、西安)(十五)罗霄山南岭风景道(湖南株洲江西井冈山、赣州广东韶关)(十六)内蒙古东部风景道(内蒙古阿尔山呼伦贝尔)(十七)祁连山风景道(青海门源、祁连甘肃民乐、张掖)(十八)青海三江源风景道(青海西宁、海
46、北、海南、果洛、玉树)(十九)太行山风景道(河北石家庄、邢台、邯郸河南安阳、新乡、焦作山西晋城、长治)(二十)天山世界遗产风景道(新疆霍城、巩留、新源、特克斯、和静)(二十一)乌江风景道(重庆武隆、彭水、酉阳贵州遵义、贵阳、铜仁)(二十二)西江风景道(贵州兴义广西百色、柳州、荔浦、梧州广东封开、德庆、肇庆)(二十三)香格里拉风景道(云南丽江、迪庆四川稻城西藏昌全部)(二十四)武陵山风景道(湖北神农架、恩施湖南湘西贵州铜仁、遵义、黔东南)(二十五)长江三峡风景道(重庆长寿湖北神农架、宜昌)五、推进特色旅游目标地建设依靠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标地,满足大众化、多样化、特色化旅游市场需求。
47、(国家旅游局、环境保护部、住房城镇建设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文物局等)专栏9特色旅游目标地建设(一)山岳旅游目标地:安徽黄山、山东泰山、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吉林长白山、福建武夷山、陕西华山、广东韶关丹霞山、江西三清山等。(二)海岛旅游目标地:广西涠洲岛,山东长岛,浙江舟山群岛,福建湄洲岛、鼓浪屿岛、平潭岛,广东海陵岛,海南西沙群岛,辽宁大小长山岛等。(三)湖泊旅游目标地:浙江千岛湖、青海青海湖、云南泸沽湖、黑龙江五大连池、江苏太湖、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山东微山湖、云南抚仙湖、西藏纳木错等。(四)湿地旅游目标地:云南普达措、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黑龙江齐齐哈尔扎龙湿地、江苏盐城湿地、西藏拉鲁湿地、辽宁盘锦红海滩湿地、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吉林通榆向海湿地等。(五)草原旅游目标地:新疆那拉提、喀拉峻、巴音布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