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25MB ,
资源ID:250033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5003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思考——以地质行业高校为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思考——以地质行业高校为例.pdf

1、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292024 年第 1 期在 2018 年 9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1。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实施方案(20182022 年)2,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和部署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3。国家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撑,而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行业高校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与挑战。作

2、为国家发展基础支撑行业之一的地质行业在 7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变革。面对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的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思考以地质行业高校为例施泽明1,2,徐争启1,2,邹 灏1,侯明才1,宋 昊1,2,杨 毅11.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摘要:行业特色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深入研究地质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实现路径,促进

3、行业特色高校丰富内涵和可持续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保障。随着地质行业的转型发展,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国家发展。这就需要地质行业高校不仅从需求侧进行人才培养,而且要从供给侧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本文基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要求,聚焦地质行业发展需要,从供给侧角度探索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关键及实现途径,为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地质行业;行业高校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372(2024)01-0029-05Title:Reflection on t

4、he Supply-side Reform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A Case of Geological UniversitiesAuthor(s):SHI Zeming,XU Zhengqi,ZOU Hao,HOU Mingcai,SONG Hao,YANG YiKeywords:supply-side reform;talents cultivation;geological industry;industry universi

5、ty收稿日期:2023-08-20;修回日期:2023-09-20。基金项目: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多校协同地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探索”(JG2021-655);四川省青城计划天府名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探槽工程布设及编录采样虚拟仿真实验”联合资助。作者简介:施泽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球化学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投稿网址: 联系邮箱:引用格式:施泽明,徐争启,邹灏,等.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思考以地质行业高校为例 J.中国地质教育,2024,33(1):29-33.发展理念指引下,地质行业从传统的地质找矿向服务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全面发展,在保障国家

6、基本资源需求的情况下,重点转向于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调查、监测及预警。随着地质行业的转型升级及改革发展,地质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变化,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一、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1.高校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创新型人才5-6。人作为经济发展中的第一生产要素,是供给侧改培养模式30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2024 年第 1

7、期革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7-8。当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数或能力大于市场对人才的有效需求时,高等教育供给市场将会呈现出人才溢出、产能过剩的现象9。高等教育的供给规模应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相一致,满足条件的高等教育供给便称之为高等教育有效供给规 模10-12。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改变,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无法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导致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面对市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2.地质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矿产资源是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条件之

8、一。传统的地质行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生产资料,是我国飞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地质行业高校是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典型代表,地质工作全面发展有赖于地质人才的培养13-14。经过 21世纪以来的高校扩招及地质行业的高速发展,开设地质专业的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地质类专业学生人数亦达到历史最高。地质行业的转型升级导致当前地质专业毕业生总体供大于需。因此,地质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二、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1.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我国的地质教育起源于 19 世纪末,借鉴“苏联模式”,先后创办了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

9、等多个本科院校以及长春地校、昆明地校等多个专科院校,同时,有色、冶金、煤炭、核工业等部门也先后创办了多个行业地质院校15。长期以来,地质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重视基础理论,同时大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找矿实践,为国家地质行业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地质行业人才培养分类过细,每一个地质行业都有自己的高校为各自行业进行人才培养,这一培养模式适应计划经济,以“专”著称。21 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质行业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地质行业打破了条块分割、行业壁垒,这就要求地质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不能专而又专,而是需要培养知识面宽、思维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及

10、需求的新型人才。为此,各高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和完善,先后建立了“通专结合、三提一塑”16-17和“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等培养模式,同时实行大类招生模式。2.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并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我国地质类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现在以下 3 点。(1)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小班化教学等方式,设立基地班、实验班、创新班等,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人才培养成果18-21,14。(2)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基于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

11、等,通过“卓越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3)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针对目前地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方法在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我国部分地质类高校提出了地质类专业“地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2,培养既懂地质专业知识又懂其他方法技术、善于运用创新科学思维,对多门学科领域发生兴趣并取得交叉科学研究成果的复合型人才23。3.地质行业需求现状及趋势目前地质行业由传统的基础地质研究和地质找矿为主逐渐转向大地学行业,面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及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方面。传统的以基础地质及地质找矿为重点的需求模式转向了地质灾害、工程勘查及生态环

12、境保护方面的人才需求。当然,除地质行业生产单位之外,还有一批地质行业研究单位,包括高校本身、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仍然需要大量的从事基础地质研究的创新型人才。然而,经过 2004 年到 2013 年 10 年的超常规发展,全国含地质类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100 所,这些高校传统地质人才培养总体上已经趋于饱和,甚至超过地质行业需求。三、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1.地质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供需关系不协调地质类行业特色高校具有相对于综合类高校口径窄、需求窄且易导致简单、狭窄而特定的供需关系,随着供需体系的变化发展,表现出了高校尤其是行业特色高校“供需关系”的不匹配。行31总第 129期业特

13、色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上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24。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面比较窄、知识拓展不足;地质专业基本技能如标本鉴定、地质填图等不够过硬,实践动手能力较差,野外工作能力不强15,创新能力欠缺,综合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不足22;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不高,艰苦奋斗精神逐渐淡薄,适应地质事业国际化和科技化的视野不够开阔。2.地质行业高校内涵建设需要提升与其他高校类似,地质类高校重研究、轻教学的现象普遍;地质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综合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25;教师教学能力不适应地质人才培养要求,部分教师知识陈旧缺乏更新,知识面窄缺乏拓展,知识传授方式改革不够26;教师

14、来源从校园到校园,地质实践能力存在不足27;部分地质专业教材陈旧28,没有及时更新与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3.地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前瞻性不够近年来,高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学中得以较大发挥,但创新型人才成长发展的前瞻性研究不够,导致真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依旧缺乏。现有的研究发现,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是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顺利开展的必备前提和关键要素29-30。而现有的研究中,对过去的反思和总结较多,前瞻预测性的研究极少,能直接为科研院所和高校等部门制订宏观决策的研究较少。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及实现途径1.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问题(1)供给视角下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行业

15、特色高校人才培养供需关系出现矛盾,人才供给规模、结构和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从供给视角探索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剖析制约高等院校尤其是行业特色高校均衡、健康、有序发展的不利因素,促进地质行业高校内涵建设。(2)新时代地质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优化。地质行业特色高校探索建立了基于科学研究、应用发展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现有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建立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已经成为必要和必须。2.供给侧改革的实现途径(1)

16、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以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对象,借鉴工科专业认证经验,调研和查明国内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地质人才培养和地质相关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现状,特别是地质理科基地班、拔尖人才 2.0 创新班等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探明其中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类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成长与培养规律。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地质工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新工科 2.0 发展背景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主体,在深刻把握地质人才培养规律、敏锐洞察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基于对高等教育如何改革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和高效供给以及如何培养应用

17、型人才并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这些问题的探讨,改革和完善地质教育模式。通过对我国地质类典型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梳理,探索高校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与培养规律,丰富相关理论。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随着新技术新方法迅速崛起,我国部分地质类高校提出了地质类专业“地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懂地质专业知识又懂其他方法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亟须开展地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地质类行业特色高校新兴的地热、行星科学、计算科学、海洋地质、新能源等为例,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类特色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成长及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等,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以及

18、广大教师参考。(2)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家国情怀与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课程思政,注重地质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将个人的发展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人格、知识和能力并重的“三育”理论,建立更加适合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并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氛围,发挥身边榜样力量的示范性和校风学风建设的引领性,提升内生动力,让学生自觉投入到专业学习和国家发 施泽明等: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思考以地质行业高校为例32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2024 年第 1 期展中

19、。扎实专业基础与创新理念机制。探索地质类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协同创新机制。教育观念转变及时与当前地质事业发展的需要协调。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协同创新的政策,推进地质行业高校、用人单位和研究单位多向联合的地质人才协同培养。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知识与能力并重,将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模块化列入培养方案、以教材教案进入教学内容、以教学手段化为培养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地质人才。一流的师资队伍与科学的培养体系。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一流师资队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地质类创新型人才培养需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科优势,突出自身专业特色,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提高师资教学科研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通过制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过程控制及质量监控,重视课程和教材建设,构建激励和奖惩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落实教学协同创新。一流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和创新创业体系优化研究。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教学实验平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平台以及野外观测及科学实验基地,进一步整合现有国家级及省级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打造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互通互连、交叉融合、开放共享”的一流地学实践教学平台,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提供支撑。以“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

21、依托,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实训平台、孵化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推行“1+3+N”创新创业实践培育模式,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国际化视野与团结协作精神。现代化、国际化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高层次研究型优秀地学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建设目标,必须拓展国际化视野,构建国际化平台,努力探讨地质类行业高等院校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可以作贡献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有效推动国际互访、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同时,针对现有行业特色高校已有出国学习、交流、访问经验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情况,总结出人才国际化的必要性和优缺点,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地质学

22、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其复杂性,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地学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互助互爱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培养效果的客观评价,制订更加科学的人才体系评价机制,突出创新能力,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硬的全面素质。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抓住国家启动“卓越人才”培养和“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2.0”的契机,建立“卓越地质工程师”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籍动态管理的激励机制,探索采取“分流-补进”“优补-劣汰”的学籍管理措施,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促使人才培

23、养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推动评价制度建设,保证制度落地落实。参考文献:1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18-09-10)2023-07-25.https:/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EB/OL.(2019-02-23)2023-05-20.https:/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 EB/OL.(2019-04-04)2023-05-10.http:/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EB/OL.(2023-01-17)2023-05-10.http:/ 方法林.中国高等教育供给

24、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J.大学教育,2016(9):25-27.6 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1):26-35.7 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J.中国高等教育,2016(1):37-41.8 侯晓亮,谭晓慧,马海春.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33-137.33总第 129期9 CARR N.The crisis in higher educationJ.Technology Review,2012(

25、6):32-36.10 GLENDINNING I.Supporting diverse learners in their transition to higher educationJ.Engineering Education,2012(2):4-12.11 BLIDISEL R G.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the efficiency of Romanian public higher educationJ.Metalurgia International,2013(3):221-223.12 FONG R W T,LEE J C K,CHENG C

26、 Y,et al.Digital teaching portfolio in higher education:examining colleagues perceptions to inform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4(1):60-68.13 赖绍聪.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西北大学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 J.中国大学教学,2014(8):40-44.14 夏庆霖,唐辉明,石万忠,等.关于地质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1):40-44.1

27、5 闫军印,张举钢,刘翠娥.关于地质类院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索 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4):64-69.16 倪师军,刘树根,曹俊兴,等.多方协同构建地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4-97.17 刘树根,曹俊兴,程孝良.通专结合三提一塑新时期地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地质教育,2014,23(4):13-17.18 杜远生,刘世勇,杨坤光,等.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理科基地为例 J.中国地质教育,2004,13(2):25-29.19 倪师军,

28、阳正熙,孔繁津,等.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类本科专业教育的思考 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9-22.20 姜燕霞.我国高等地质类专业人才概况 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21 施泽明,倪师军,张成江,等.从“三个符合度”谈地球化学专业建设 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1):104-106.22 任江林.三成三育: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探 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4):36-41.23 赵鹏大.加强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J.中国地质教育,1996,5(4):9-12.24 李永峰,李彧,张抒意.发达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

29、对比研究 J.中国校外教育,2017(增刊):55-60.25 周志芳,吴世友.解放思想确立地学创新教育理念 J.中国地质教育,2003,12(1):4-6.26 陆国栋.教学方法改革的模式与举措 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4-16.27 王瑜,徐能雄,刘宝林,等.地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J.中国地质教育,2013,22(1):29-31.28 方乙,郗爱华,范翔宇,等.国内外地质学专业实习教材对比与启示 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1):94-97.29 吴云勇.“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内核、特质要义与建构方略 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1):194-200.30 施泽明,高英,王新宇.地方院校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4):20-23.施泽明等: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思考以地质行业高校为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