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史党建研究2024年3 月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的形成逻辑和作用机制第2 6 卷第2 期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域化党建的形成逻辑和作用机制基于“援马综合党委”的个案研究陈承新斤曾谢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 2 4 8 8)摘要:区域化党建是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党建新形态,是新时代党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实践载体。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化党建成为欠发达地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从区域化党建的实践逻辑出发,应用“结构-过程-效能”的整体性框架阐析“援马综合党委”的形成逻辑、作用机制与实践成效。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是基于地区特有问题逻辑所构建形成
2、的党建共同体模式,主张通过党组织内外互联和党员有机关联,推动形成党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开放性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领导力与组织力的效用路径在乡村场域内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整合和动员功能,统筹区域发展资源,确保多元主体基于正确方向开展联合行动,提升区域发展能力,推动外源帮扶供给向内生振兴发展的有机转变。关键词:区域化党建;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结构一过程一效能中图分类号:D26文章编号:10 0 9-6 9 2 2(2 0 2 4)0 2-4 8-0 9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4.02.005自2 0 0 4 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全国街道社区党
3、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区域化大党建的工作要求后,区域化党建成为社区党建的改革指向。经过近2 0 年的实践探索,区域化党建发展成为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形态,其实践场域从街道(社区)扩展到了区县一级,从城市延伸到了乡村,实现了更高层面、更广范围的组织形态构建。区域化党建适应于现有乡村社会结构形态,是欠发达地区深人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14,并对建立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区位条件、发展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下,帮扶政策的稳定接续与优化调整成为欠发达地
4、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援马工作委员会(以下称为“援马综合党委”)围绕“帮扶促振兴”的主线任务,通过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范围内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构建了“党建+帮扶”的发展共同体模式,为欠发达地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文旨在结合区域化党建的理论逻辑,总结提炼“援马综合党委”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欠发达地区推动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可行路径参考。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单位制的解体与农村收稿日期 2 0 2 3-12-18作者简介】陈承新(19 8 1一),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曾谢阳(2 0 0 3 一
5、),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 0 2 1级本科生。48Mar.2024Vol.26.No.2税费改革的推进,乡村社会出现了所谓的“悬浮型”和“内卷化”政权 2 。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去功能化和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应,带来了其组织结构的虚化与运转形态的异化 3 。总体而言,农村基层党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虚化”“弱化”和“边缘化”问题,不利于加强新时代党对农村社会的全面领导。2 0 2 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4 ,加强和创新乡村党建工作成为新时代巩固党在乡村社会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区域化党建是一种与当今中国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开放性
6、党建模式,主张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统筹设置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党组织联结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区域化党建有利于优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一方面,通过沟通协商、利益协调等社会化方式融人社会;另一方面,通过政党内部的属地化管理和区域化整合来重新组织和整合社会,从而加强新时代党对社会的全面领导 5 。区域化党建还具有统筹资源的作用功效,能提升党的组织资源对配置、激活和优化各类社会资源的作用,促进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 6 受到自然区位、发展资源等因素限制,欠发达地区在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外来帮扶
7、资源有机嵌人,为其发展提供必要保障。如何统筹对接多元化的帮扶资源,实现帮扶资源供给向内生动力培育的有机转变,是欠发达地区实现振兴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充分发挥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区域化党建有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资源的有机整合,助推多元帮扶资源落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族自治县援马工作委员会”,有效整合中央和省级部门(单位)定点帮扶、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西部协作、峨眉山市对口援彝等帮扶力量,统筹实施资金项目、监测帮扶、人才培育等工作,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谋援彝工作的
8、组团式帮扶新模式,推动马边彝族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效。基于此,本文选取“援马综合党委”作为研究个案,对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一方面,马边彝族自治县作为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其振兴历程反映了欠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案例选取具有典型性;另一方面,“援马综合党委”既遵循了区域化党建工作开展的基本思路,又在组织体系设置与具体机制建设上实现了创新与超越,构建了“党建+帮扶”的发展共同体模式,为欠发达地区深人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二、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一)文献回顾:区域化党建的形成与发展在区域化党建的形成逻
9、辑方面,学界多从党与社会关系演变的视角展开分析,认为区域化党建是党为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变化所做出的必要性转型。梁慧妍(2 0 10)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了党领导的对象和领域的三次重大拓展,认为区域化党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党为实现对社会的领导而必须完成的49党史党建研究地转化,是欠发达地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坚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灵活运用区域化党建理念、借鉴区域化党建的构建方式与运作机制,基于马边彝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创新设立“中共马边彝党史党建研究组织形式的社会化转型 7 。唐文玉(2 0 14)从政
10、党适应性的角度出发,认为区域化党建是党在与社会新型环境的复杂互动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结构性适应的产物 8 。孙林(2 0 15)认为区域化党建是我们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对经济社会多重转型的组织回应,并从多元化、模块化、网络化、法治化四个维度阐释了区域化党建对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回应形式 9 。另外,部分学者从社区党建的实践困境出发,认为区域化党建是基层党建为应对基层党组织结构碎片化、党员自我认同危机化、基层组织悬浮化、部门行动分割化等困境,实现内外整合功能所进行的制度创新 10 。在区域化党建的作用机制方面,学界多从经验研究的视角展开论证。多数学者以城市社区党建为研究对象,分析阐释了区域化党建对社区治理的
11、作用机制及实践成效。李浩、原珂(2 0 19)认为区域化党建通过平台、人事、项目、规章等机制创新将基层党务和社区治理的多头绪工作系统化、体系化,是实现构建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复合体系的关键策略 。刘笑言(2 0 2 0)提出,区域化党建通过建立区域共建共治共享党建联盟的方式,使基层党建工作从“纵向管理”转化为“横向协同”,从“条块分割”转化为“条块融合,以块为主”,实现了党的领导对社会领域的“全覆盖”12 。随着各地不断进行的创新实践探索,区域化党建的实践场域从街道(社区)扩展到了区县一级,从城市延伸到了乡村。孙肖远(2 0 2 2)提出,通过构建区域化网络结构形态、强化党建联盟组织形态建设和建
12、立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提升区域化党建的引领力、融合力、服务力,从而有效引领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13 。学者对于乡村地区区域化党建的研究多从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指向出发。沈光、王宇翔(2 0 2 1)基于区域化党建的构建理502024年3 月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的形成逻辑和作用机制第2 6 卷第2 期念与发展实践,论证了在乡村地区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14 。其余学者大多基于实际案例,分析阐释了“区域化服务型农村党建示范区 15 、“区域化党建联合体 16 等乡村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创新形式和实践成效。综合上述学者观点,区域化党建是适应社会结构转型变化的党建新形态。随
13、着区域化党建在实践层面的层级跃升与范围拓展,乡村成为践行区域化党建理念的重要场域。近年来,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乡村区域化党建的先进经验与创新模式,区域化党建成为乡村赋能振兴工作开展的有效路径。但现有研究对于乡村场域内区域化党建的探讨存在不足,理论研究相较于实践发展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时,部分研究就党建谈党建,对区域化党建作用效能的分析局限于党建工作本身,忽视了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外生结构效能,针对区域化党建对于改善外部环境、赋能相关工作的作用机制研究存在不足。(二)分析框架:基于区域化党建逻辑的“结构一过程一效能”框架区域化党建主张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党的组织体系为互动枢纽
14、,充分发挥党的整合和动员功能,助推组织体系内多主体协同行动的有机生成。乡村地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形成为欠发达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组织结构保障,各主体在党的组织体系下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协同合作是推动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此,本研究拟引入“结构-过程”模型对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分析。其中,结构为主体行动设定边界和条件,过程则连接行动者与结构,结构与过程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17 。同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指向,拟在“结构-过程”框架的基础上Mar.2024Vol.26.No.2加人对区域化党建作用效能的考量,以效能进一步印证其结构合理性与过程有效性,构建一个“结
15、构-过程-效能”的整体性分析框架(见图1),系统化分析区域化党建的形成逻辑、作用机制与发展效能,形成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实践发展的完整路径链条。其中,“结构”指党适应于欠发达乡村地区特定发展条件、聚焦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实目标所构建的开放式组织体系,包括参与欠发达地区振兴工作的各类党组织及其互动关联的组织网络。“过程”指党的组织体系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时所形成的运作机制。区域化党建有助于加强党对乡村社会的全面领导,它在确保党在乡村地区领导核心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党对各类资源、组织的整合和动员功能。对应于乡村振兴的现实目标任务,其运作机制具体表现为方向统筹、资源整合与行动协
16、调三种形式。“效能”指区域化党建在与欠发达地区乡村场域互构过程中所产生的实践成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14,并将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稳定就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列为做好脱贫地区衔接工作的重点内容 10-12。一方面,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民生建设是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薄弱领域和基础环节,是提高欠发达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是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17、接的核心目标指向。因此,对效能的评估主要从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和动力培育三方面展开。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一图1基于区域化党建逻辑的“结构-过程-效能”框架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化党建研究帮扶工作是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动力保障。“援马综合党委”作为区域性组团式帮扶的创新模式,其形成与发展紧紧围绕“党建+帮扶”的主线任务,以区域化党建引领帮扶共同体打造为实践导向,通过党建工作推动外源帮扶力量向内生发展动能的有机转变,助力马边彝族自治县巩固拓展
18、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于此,探究“援马综合党委”的形成逻辑、作用机制与实践成效,有利于为欠发达地区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一)结构生成: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的形成逻辑党的组织体系的完善优化是发挥其整合和动员功能的首要前提。“援马综合党委”基于马边彝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工作的特有问题逻辑,依托马边彝族自治县行政范围“有形区域”和帮扶工作开展范围“无形区域”,构建了党开展帮扶工作的整体组织体系(见图2),包括由三个临时党支部所组成的开放性组织内核结构和由此延伸出的合作型外联渠道,为援马帮扶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了组织结构基础。51党史党建研究【结构】区域化党建【过程】方向统筹产业发
19、展(效能资源整合动力培育行动协调民生保障1111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生转型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通过党组织内外互党史党建研究挂职11援马综合党委片区联动11中、省定点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是基于地区特有问题逻辑、围绕帮扶促发展的目标任务所形成的开放性党建模式。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形成体现了政党适应性特征,是政党在与社会环境互动过程中所做出的具有实效性的结构性适应。“援马综合党委”的设立体现了党对马边彝族自治县现阶段振兴目标和振兴工作开展条件的正确认识。援马帮扶力量是推动马边彝族自治县脱贫与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的资源依靠和动力保障。面对多元化的帮扶力量,如何有效协调不同层级、不同隶属关系的帮扶
20、队伍,解决帮扶队伍信息不对称、多头部署、重复投资等问题;如何有效适应区域内生需求,使外源力量有机嵌人帮扶场域,激发可持续性的振兴动能,成为马边彝族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所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援马综合党委”是基于问题解决逻辑与环境适应逻辑而创立的“党建+帮扶”发展模式。一方面,主张运用党的组织统筹优势化解多元帮扶主体的跨层级、跨区域协调难题,发挥跨区域帮扶干部利用属地资源优势开展针对性帮扶的能动创造性;另一方面,探索通过组织联结有机嵌人帮扶场域,推动外源帮扶向内生发展转政党适应性(Party Adaptation)源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对政治体系制度化的论述,其在
21、书中指出:“适应性就是后天获得的组织性;概而言之,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和存活能力。”522024年3 月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的形成逻辑和作用机制第2 6 卷第2 期变的路径模式,激活欠发达地区推动巩固拓展县党委【统筹规划】联合动力。【项目共建】党委1东西一协作一对口挂职,援舞图2“党建+帮扶”组织体系联、党员有机关联的形式,构建了党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开放性组织体系。“援马综合党委”通镇党委【落地执行】过内生构建、外延合作的方式在马边彝族自治县范围内实现了党组织的有机互联;通过党员联合培养、干部挂职与结对帮扶推动了组织体系的巩固与完善。“援马综合党委”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挂职干
22、部于2 0 2 2 年牵头成立,下设中省部门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对口援彝3 个临时党支部,将各级各部门援助马边的党员干部纳人党委统一管理,由5 名党员县领导担任班子成员。代表不同帮扶单位的三个临时党支部构成了综合党委的组织内核,三个临时党支部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层级关系,又在资源链接与行动实践中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动性,形成了纵横交错、兼容开放的内部组织架构。同时,“援马综合党委”基于马边彝族自治县各村发展实际,积极开展与重点帮扶村党支部间的结对共建,不断织密党委组织体系的基层覆盖网络。另外,援马综合党委以资金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联动马边彝族自治县“四大片区”联合党委,通过合作外联将联合党委有机纳
23、入帮扶工作组织体系,形成了内外互联的开放式组织网络。在此基础上,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将党员(干部)作为巩固内部联合、拓宽外联合作的有机关联个体。一方面,聚焦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援马综合党委”坚持党员统管、活动联办,通过“党员心学”“干部夜学”等形式载Mar.2024Vol.26.No.2体,规范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援马党员干部的联合教育培养,培育组织体系内生凝聚力,筑牢帮扶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党员干部的挂职桥梁作用,巩固合作关系、拓宽外联范围。综合党委书记挂职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委副书记、峨眉山市对口援彝党支部成员在马边彝族自治县下属各镇党委机关挂职,以党员个体为纽带加强了综合
24、党委与本土党组织的有机互联。同时,综合党委内帮扶干部积极与重点脱贫户建立结对关系,提高监测帮扶的精准性与有效性,织牢帮扶工作的底层组织网络。另外,综合党委积极探索建立党政领导互访联动机制,通过调研对接、互访联动全面加强马边彝族自治县与帮扶单位间的对接联系,为巩固优化党的帮扶工作组织体系提供了机制保障。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基于地区特有问题逻辑,通过党组织的内外互联与党员有机关联,构建了以“党建+帮扶”为主轴的网络化组织体系,有效黏合区域内各类党组织,推动全域帮扶工作格局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党的帮扶工作组织机构在目标、机制和行动上的融合,推动帮扶力量的有机团结;另一方面,完成了区域内党
25、建工作的内外衔接,满足了帮扶工作的本土化适应需求。(二)过程路径: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的作用机制党的开放式组织架构的形成为区域内多主体联合行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结构基础,多元帮扶主体在党的价值引领和规划指引下进行互动协调、开展合作建设。行动过程阐释了“党建+帮扶”组织体系的具体运作机制(见图3),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多元主体的行为方式及组织结构的作用效能。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局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实现脱贫户增
26、收和增强民生福祉作为帮扶工作的主要目标,将增强彝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帮扶工作的基本导向;另一方面,把握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工作重点,聚焦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发展指向,将保障民生和发展产业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培育、激发欠发达地区和人民的内生发展动力作为帮扶工作的核心目53党史党建研究【价值引领】领导力【统筹规划】“党建+帮扶”组织体系图3“党建+帮扶”组织体系的作用机制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将区域内的多元帮扶力量有机纳人党的组织体系之中,推动党的组织建设与帮扶工作互融共进,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效能,实现党建效能对于帮扶场域的整体性嵌入,提高帮扶工作
27、组织化程度和有序运作水平。一方面,通过组织层面的价值引领和统筹规划,确保帮扶工作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党的组织统筹功能,推动帮扶资源有效聚合、共通共享,实现资源集聚的规模效应,助推帮扶共同体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党的动员执行效能,推动多元主体积极开展联合帮扶行动,助力帮扶资源精准、有效落地,推进帮扶共同体的实效性建设。作为帮扶场域的组织主体和领导力量,“援马综合党委”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帮扶工作格方向统筹【组织统等】资源融合组织力行动协调【动员执行】党史党建研究标。基于此,“援马综合党委”不断加强与马边彝族自治县党委的合作建设,坚持帮扶工作“同规划、同安排、同推进、同考核”,细化“月
28、分析、季调度、年考核”制度,科学制定五年帮扶规划和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定期研判援彝工作难点、堵点,推动援彝帮扶工作系统、有序开展。同时,聚焦民生主线、补齐民生短板,统筹规划便民道路硬化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医联体”“校联体”建设,实现帮扶工作对基建、医教等民生领域的全面覆盖;紧扣马边彝族自治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路径,科学评估县域自然地理发展条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每月召开党委会研究项目推进情况、每季度召开项目储备评审会评审招标项目,引导资金、项目向高效益产业聚集,以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能,积蓄乡村振兴内在动能。作为组织体系的构成内核和协调力量,“援马
29、综合党委”围绕“区域统筹、集约共享、集中配置”的理念,充分发挥其组织统筹功能和动员执行效能,聚合区域发展要素,推动区域内帮扶合作建设的有序开展。“援马综合党委”建立了“思想共学、工作共谋、项目共建、资源共享、队伍共管、经验共推”的“五共”工作法和“四方协同、三地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帮扶合作行动的规范化、有序化开展。同时,通过纵横相连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吸纳整合资金、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以综合党委为行动枢纽,整合援马帮扶资金,为产业基地、园区、示范项目建设奠定资金基础;积极对接、协调社会爱心捐款,推进服务联做、困难联助;发挥综合党委示范带动效应,利用帮扶队伍的人脉资源和信息优势,不断扩充招
30、商引资队伍,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同时,借542024年3 月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的形成逻辑和作用机制第2 6 卷第2 期助组织连接深入推进干部人才交流合作,通过结对子、“师带徒”、跟岗挂职等方式,全方位提升马边彝族自治县本土干部素质。另外,坚持以本土需求为导向,发挥各帮扶单位的比较资源优势,助推多元化、精准化协同帮扶行动的开展。综合党委内部以项目为载体实施高效能组团式帮扶:2 0 2 2 年8 月,峨眉山市对口援彝与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队联合启动“峨越组团式帮扶”,充分发挥东西协作帮扶的资源、信息优势和峨眉对口援彝的地域认知优势,通过盘活原东西部协作闲置扶贫车间,引进东
31、南沿海先进经营理念,吸纳峨眉山市龙头企业投资,合力建成马边彝族自治县山水酒业青梅果酒酿造厂,推动马边彝族自治县本土特色产业发展。多元帮扶主体的协同行动过程会对原组织架构产生一定反作用,推动组织结构的巩固优化。一方面,基于马边彝族自治县发展需要,“援马综合党委”不断加强内在互联、拓宽外联渠道,发挥党“穿针引线”的组织功效,实现了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组织连接;另一方面,合作共建过程增强了各主体间的目标与价值共识,培育了帮扶共同体的内部凝聚力,有利于实现组织体系的“有机团结”。(三)实践效能:外源帮扶向内生发展的有机转变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有利于加强区域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实战斗堡垒
32、,推进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外源帮扶供给向内生动力培育的转变。“援马综合党委”在马边彝族自治县范围内构建了“党建+帮扶”的发展共同体模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效。2 0 2 2 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帮扶资金,实施项目3 3Mar.2024Vol.26.No.2个;2 0 2 3 年上半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7.2 7 亿元、增长6.5%,增速居乐山市第二位,实现了外援帮扶向内生发展的转变。一方面,依托多元项目载体,助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 0 2 3 年,“援马综合党委”与“四大片区”联合党委整合帮扶资
33、金,新改建茶叶、竹笋、青梅等特色产业基地4.6 万亩,帮助培育市县两级现代农业园区9 个;建成运营“卡莎莎”乡村民宿、雪口山漂流等示范项目16个,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开展消费帮扶,推动猕猴桃、竹笋、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 0 0 0 万元 18 ,推动马边彝族自治县产业化、园区化、品牌化、科技化、融合化“五化并举”和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实现外来帮扶资源与本土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拓宽人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短期外源式产业扶贫向长效内生型产业振兴的发展转变,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系统开展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聚焦民生服务主线,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援马
34、综合党委”有效吸纳、聚合各类资金,充分发挥各帮扶单位比较优势,统筹实施“蓝鹰工程”“东成西就”等对标补短项目,推进完成马边彝族自治县各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建设;建立岗位需求互通机制,深入开展“扩渠拓岗”便民行动,成立“乐在浙里”越马劳务协作工作站,培训劳动力18 0 0 余人次,累计转移就业110 0 余人,年人均增收3 万余元;运用专项资金深人推动“校联体”“医联体”建设,增加教师编制4 9 2 个,开展巡回医疗活动90余场次、诊疗患者2 4 0 0 余人次 18 ,大力提升地区教育与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外来帮扶资源与本土人民需求的精准对接,不断完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提高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
35、平,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党史党建研究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基于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不断激活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和民生基建,推动本土乡村资源的有效转化;提供了稳固就业岗位和对标技能培训,提高了马边彝族自治县农民的可持续脱贫能力,为内生动力培育提供了载体和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校联体”“医联体”建设、干部人才交流学习等形式,实现内部人才重塑,培育了一批带不走的本土人才,为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奠定
36、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就业增收和生活改善等实质性成果调动彝区群众发展意愿,提高其参与振兴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结论与启示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区域化党建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载体和动力来源,要求党组织对内加强自身建设,对外发挥引领作用。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是基于地区特有问题逻辑,围绕帮扶促发展的目标任务,通过党组织内外互联与党员有机关联所形成的开放性党建模式。其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党的组织体系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效能,统筹区域发展资源,确保多元主体基于正确方向开展联合行动,最大限度实现党建
37、优势效能对区域乡村振兴工作的整体性嵌人,提高乡村振兴工作组织化程度和有序运作水平。同时,多元主体的协同行动过程会促使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推动形成欠发达地区“党建+帮扶”发展共同体模式,以党建优势效能助推外源帮扶供给向内生动能培育的有机转变,有效激活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内55党史党建研究生动力,促进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不同于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进程受到地理位置与发展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现阶段的目标指向。在此情境下,多元化的外部帮扶资源、多样化的外源帮扶形式以及跨层级的外来帮扶单位成为欠发达地区突破衔接的工作困境,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平稳有效
38、推进的基础性保障。欠发达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时还需着重考虑外部资源与本土需求的2024年3 月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的形成逻辑和作用机制第2 6 卷第2 期适应对接、外来单位与本土单位的工作衔接。区域化党建的外生结构效能有利于推动上述问题的有效化解,是实现外源帮扶向内生发展转化的有力举措。在推进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又要注重发挥党建工作格局的外生结构效能,推动欠发达地区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全方位融合发展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M北京
39、:人民出版社,2 0 2 1.2】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 0 0 6(3):1-3 8.3朱新山.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运转现状与执政转型研究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 0 10(8):17-2 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 0 2 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3:16.5唐文玉.区域化党建与执政党对社会的有机整合 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 0 12,16(1):5 8-6 1.6】谢方意.区域化党建:内生逻辑、功效与路径J探索,2 0 11(4):4 8-5 3.7梁妍慧
40、.区域化党建是党的建设的新课题J】.理论学刊,2 0 10(10):2 1-2 3.8唐文玉.从单位制党建到区域化党建:区域化党建的生成逻辑与理论内涵 J】.浙江社会科学,2 0 14(4):4 7-5 4.9孙林.构建区域化党建现代化的四个维度J,理论视野,2 0 15(10):5 2-5 5.10】卢爱国,陈洪江.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整合功能 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15,4 4(1):3 4-4 0.11李浩,原珂.新时代社区党建创新: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复合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2 0 19(3:7 6-8 3.12刘笑言.党治社会:区域化党建过程中的内卷化倾向研究 J
41、】.社会科学,2 0 2 0(6):4 6-5 7.13孙肖远.区域化党建创新逻辑与行动策略:以引领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为视角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6):18-25.14沈光,王宇翔.区域化党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 0 2 1-11-12(6):15】冯全胜.以区域化党建助推乡村振兴J】.党员干部之友,2 0 18(12):2 2-2 3.16】于师伟,赵清.乡村振兴战略下优化区域化党建的探索与思考: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1(2):91-95.17吴晓林.结构依然有效:迈向政治社会研究的“结构-过程”分析范式 J】.政治学研究,2 0 17(2):9 6-10 8.18 王聪.组团帮扶发挥“乘数效应”EB/OL:(2 0 2 3-0 4-17)2 0 2 3-0 7-0 9.h t p s:/b a i j a h a o.b a i d u.c o m/s?i d=1763396806297686628&wfr=spider&for=pc.责任编辑:杜小三56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