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穷数列有穷数列按项数 2221,21(1)2nnaanaanan nnnnn常数列:递增数列:按单调性递减数列:摆动数列:数列:数列:1.数列的有关概念:(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是有序的。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 n 项 an与 n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如:。221nan(3)递推公式:已知数列an的第 1 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 an与他的前一项 an-1(或前几项)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递推公式。如:。121,2,aa12(2)nnnaaan2数
2、列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如 1,3,5,7,9,(2)图象法:用(n,an)孤立点表示。(3)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3数列的分类:4数列an及前 n 项和之间的关系:123nnSaaaa11,(1),(2)nnnSnaSSn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定义1(2)nnaad n1(2)nnaq na二、公式111naand,nmaanm dnm212nnn aaS112n nnad111nnaa q,()n mnmaa qnm211111111nnnnaqSaqaa qqqq三、性质1,,2a b cbac成等差称为与的等差中项bac2
3、若(、mnpqmnp),则*qmnpqaaaa3,成等差数列nS2nnSS32nnSS1,2,a b cbac成等比称为与的等比中项bac2若(、mnpqmnp),则*qmnpqaaaa3,成等比数列nS2nnSS32nnSS(三)不等式(三)不等式1、;0abab0abab0abab2、不等式的性质:;abba,ab bcacabacbc,;,0ab cacbc,0ab cacbc,ab cdacbd;0,0abcdacbd0,1nnababnn0,1nnabab nn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差、化积(商)、判断、结论。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
4、差、化积(商)、判断、结论。在字母比较的选择或填空题中,常采用特值法验证。在字母比较的选择或填空题中,常采用特值法验证。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化成标准式:;(2)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0,(0)axbxca(3)画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4)根据不等号方向取出相应的解集。线性规划问题:1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2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3解线性规划实际问题的步骤:(1)将数据列成表格;(2)列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3)根据求最值方法:画:画可行域;移:移与目标函数一致的平行直线;求:求最值点坐标;答;求最值;
5、(4)验证。两类主要的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两类主要的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直线的截距;-两点的距离或圆的半径;zaxby22()()zxayb4、均值定理:若,则,即 0a 0b 2abab2abab;20,02ababab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几何平均数2abababab5、均值定理的应用:设、都为正数,则有xy若(和为定值),则当时,积取得最大值xysxyxy24s若(积为定值),则当时,和取得最小值xypxyxy2p注意:在应用的时候,必须注意注意:在应用的时候,必须注意“一正二定三等一正二定三等”三个条件同时成立。三个条件同时成立。向量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既有大小又有方
6、向的量 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6)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7)向量的加、减法如图:(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分解定理)的一组基底。(9)向量的坐标表示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数量积的几何意义:(2)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练习 答案:答案:2 答案:线段的定比分点线段的定比分点 直线与方程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1 倾斜角和斜率倾斜角和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 l 与 x 轴相交时,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叫做直线 l
7、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0.2、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0180.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90.3、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 k 表示,也就是 k=tan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0,k=tan0=0;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90,k 不存在.由此可知,一条直线 l 的倾斜角 一定存在,但是斜率 k 不一定存在.4、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 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 P1P2 的斜率:斜率公式斜率公式:k=y2-y1/x2-x1k=
8、y2-y1/x2-x1 3.1.2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注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 k1=k2,那么一定有 L1L2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直线的点斜式点斜式方程: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 l),(000yxPk)(00 xxkyy2、直线的斜截式斜截式方程:已知直
9、线的斜率为,且与轴的交点为 lky),0(bbkxy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其中 y-y1/y-),(),(222211yxPxxP),(2121yyxxy2=x-x1/x-x2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与轴的交点为 A,与轴的交点为 B,其中lx)0,(ay),0(b0,0ba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A,B 不同时为 0)yx,0CByAx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3.3 直线的交点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坐标与距离公式3.3.1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直线的交点坐标1、给出例题
10、:两直线交点坐标L1:3x+4y-2=0 L1:2x+y+2=0 22122221PPxxyy解:解方程组 得 x=-2,y=234202220 xyxy所以 L1 与 L2 的交点坐标为 M(-2,2)3.3.2两点间距离两点间距离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3.3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到直线的距离公式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为:),(00yxP0:CByAxl2200BACByAxd2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1l2l1l01CByAx:,则与的距离为2l02CByAx1l2l2221BACCd第四章第四章圆与方程圆与方程4.1.1 圆的标准方程圆的
11、标准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22()()xaybr圆心为 A(a,b),半径为 r 的圆的方程2、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00(,)M xy222()()xaybr(1),点在圆外 (2)=,点在圆上2200()()xayb2r2200()()xayb2r(3),点在圆内2200()()xayb2r4.1.2 圆的一般方程圆的一般方程1、圆的一般方程:022FEyDxyx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1)x2 和 y2 的系数相同,不等于 0没有 xy 这样的二次项(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 D、E、F,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
12、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4.2.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圆:,圆的半径为,圆心l0cbyaxC022FEyDxyxr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2,2(EDd(1)当时,直线 与圆相离;(2)当时,直线 与圆相切;rd lCrd lC(3)当时,直线 与圆相交;rd lC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l(1)当时,圆与圆相离;(2)当时,圆与圆外切;2
13、1rrl1C2C21rrl1C2C(3)当时,圆与圆相交;|21rr21rrl1C2C(4)当时,圆与圆内切;(5)当时,圆与圆内含;|21rrl1C2C|21rrl1C2C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1、点 M 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分别是 P、Q、R 在、),(
14、zyxxyzx、轴上的坐标yz2、有序实数组,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zyx3、空间中任意点 M 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 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zyx中的坐标,记 M,叫做点 M 的横坐标,叫做点 M 的纵坐标,叫做点 M 的竖坐标。),(zyxxyz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空间中任意一点到点之间的距离公式),(1111zyxP),(2222zyxP22122122121)()()(zzyyxxPPOyxMMRPQOyzxMP1P2NM1N2N1M2H圆锥曲线圆锥曲线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
15、称为椭椭1F2F12F F圆圆即:。|)|2(,2|2121FFaaMFMF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2、椭圆的几何性质椭圆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焦点在轴上x焦点在轴上y图形标准方程222210 xyabab222210yxabab范围且axa byb 且bxb aya 顶点、1,0aA2,0aA、10,b20,b、10,aA20,aA、1,0b2,0b轴长短轴的长 长轴的长2b2a焦点、1,0Fc2,0Fc、10,Fc20,Fc焦距222122FFc cab对称性关于轴、轴、原点对称xy离心率22101cbeeaa3、平面内与两个
16、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1F2F12F F称为双曲线双曲线即:。|)|2(,2|2121FFaaMFMF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4、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焦点在轴上x焦点在轴上y图形标准方程222210,0 xyabab222210,0yxabab范围或,xa xayR或,ya yaxR顶点、1,0aA2,0aA、10,aA20,aA轴长虚轴的长 实轴的长2b2a焦点、1,0Fc2,0Fc、10,Fc20,Fc焦距222122FFc cab对称性关于轴、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
17、称xy离心率2211cbeeaa渐近线方程byxa ayxb 5、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等轴双曲线6、平面内与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抛物线定点称为FlF抛物线的焦点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称为抛物线的准线l7、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标准方程22ypx0p 22ypx 0p 22xpy0p 22xpy 0p 图形顶点0,0对称轴轴x轴y焦点,02pF,02pF0,2pF0,2pF准线方程2px 2px 2py 2py 离心率1e 范围0 x 0 x 0y 0y 8、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两点的线段,称为抛物线的AA“通径通径”,即2pA 9、
18、焦半径公式焦半径公式:若点在抛物线上,焦点为,则;00,xy220ypx pF02pFx若点在抛物线上,焦点为,则;00,xy220 xpy pF02pFy复数复数1概念:概念:(1)z=a+biRb=0(a,bR)z=z20;z(2)z=a+bi 是虚数b0(a,bR);(3)z=a+bi 是纯虚数a=0 且 b0(a,bR)z0(z0)z20;z(4)a+bi=c+dia=c 且 c=d(a,b,c,dR);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 z1=a+bi,z2=c+di(a,b,c,dR),则:(1)z 1z2=(a+b)(c+d)i;(2)z1.z2=(a+bi)(
19、c+di)(ac-bd)+(ad+bc)i;(3)z1z2=(z20);)()(dicdicdicbiaidcadbcdcbdac22223几个重要的结论:几个重要的结论:(1);ii2)1(2;11;11iiiiii(2)性质:T=4;iiiiiiinnnn3424144,1,1;03424144nnniiii(3)。zzzzz1114运算律:运算律:(1));,()(3(;)(2(;2121Nnmzzzzzzzzzmmmmnnmnmnm5共轭的性质:共轭的性质:;2121)(zzzz2121zzzz2121)(zzzz。zz 6模的性质:模的性质:;|212121zzzzzz|2121zzzz;|2121zzzznnzz|矩阵与行列式矩阵与行列式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