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洛阳市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总结(重点)超详细1单选题1、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因偷逃税款6.43亿元,少缴税款0.6亿元,相关部门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被告人仇子明因诋毁、贬损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的戍边英雄,被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B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答案:D本题考查违法行为。D:相关部门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她受到的是行政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仇子明因诋毁、贬损戍边英雄,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他
2、受到的是刑罚处罚,其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故D正确;A:材料未涉及民事违法行为。故排除A;B:材料未涉及民事违法行为,故排除B;C:选项顺序颠倒了。故排除C;故本题选D。2、央视315晚会后,湖南插旗菜业的“老坛酸菜”让消费者谈虎色变,卫生程度堪称恶劣,防腐剂更是严重超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标的食品,如有违背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这表明()食品安全法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插旗菜业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插旗菜业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受法律制裁对插旗菜业的罚款属于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A
3、BCD答案:B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不可违。:题文中,湖南插旗菜业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受法律制裁,体现了食品安全法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正确;:插旗菜业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错误;:刑罚属于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错误;故本题选B。3、复习法律知识版块时小王做了如下知识卡片,其中正确的是()犯罪的基本特征: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严重社会危害性;法律后果应受刑罚处罚性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刑罚:主刑拘留、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4、,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ABCD答案:D本题考查对预防犯罪、善用法律的认识和把握。:依据题文描述,法律服务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故说法正确;:犯罪的基本特征:最本质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法律后果应受刑罚处罚性;刑罚:主刑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4、下列行为与故事主题相符的是()汉朝人季布,十分重视承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做到。他因此在当地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广受欢迎。乡亲们说:“得黄金百
5、斤,不如得季布一诺。”A小东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活动B小方外出就餐时,将剩余饭菜打包回家C小晨与同学共同扶起摔倒的老人D小曦与同学约定周末打篮球,准时赴约答案:D本题考查诚信的相关知识。A:小东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活动属于亲社会行为,A错误;B:小方外出就餐时,将剩余饭菜打包回家属于勤俭节约,B错误;C:小晨与同学共同扶起摔倒的老人属于关爱他人,C错误;D:季布一诺体现了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人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小曦与同学约定周末打篮球
6、,准时赴约体现了遵守诺言,诚实守信,D正确;故本题选D。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多地发生了故意瞒报、漏报从而致他人感染的情况。各地公安机关以涉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上述事件立案侦查。上述案件告诉我们()A法治和自由相互对立,二者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违法就要受刑罚处罚C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D公民应积极执法,共同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答案:C本题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C:各地公安机关以涉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故意瞒报、漏报从而致他人感染的事件立案侦查,告诉我们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C正确;A:法治和自
7、由相互联系,不是相互独立,二者也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A错误;B:违法不一定要受刑罚处罚,B错误;D:公民没有执法权,D错误;故本题选C。6、请人提建议,要说“指教”;麻烦别人,要说“打扰”;妨碍别人,要说“抱歉”。这启示我们要()A行己有耻B信守承诺C以礼待人D止于至善答案:C本题考查文明有礼。C:请人提建议,要说“指教”;麻烦别人,要说“打扰”;妨碍别人,要说“抱歉”,属于语言文明,启示我们要以礼待人,C正确;ABD:题干没有体现行己有耻、信守承诺、止于至善,排除ABD;故本题选C。7、下列漫画中人物的行为值得点赞的是()ABCD答案:D本题考查遵守规则、诚信做人。:图表述的是遵守秩序,文
8、明排队,是遵守社会规则的表现,图表述的是在经营中坚持诚信,人物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符合题意,故正确;:图表述的是小朋友没有关闭水龙头,这是错误的,我们要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图表述的是拾到东西不还,这是违法行为,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D。8、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维权的方式,属于诉讼的是()A农民工在律师的帮助下讨回了被拖欠的工资B小丽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重新走进写课堂C小峰一纸诉状将侵害自己著作权的李某告到法院D92岁的张大爷在公证人员的帮助下写好了遗嘱答案:C本题考查对诉讼的认识。C: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
9、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小峰将侵害自己著作权的李某告到法院,属于诉讼,故C正确;ABD:农民工在律师帮助下讨回工资,小丽在政府帮助下走进课堂,张大爷在公证人员帮助下写好遗嘱,都没有法院审判和参与,故ABD不属于诉讼,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歌曲六尺巷唱道:“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下列与该歌词主旨一致的有()礼之用,和为贵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苟日新,日日新人而无礼,焉以为德ABCD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以礼待人的相关容。:六尺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美德,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交往的重要品质,是文明礼仪的要求,说法正确符合题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体现宁静、
10、节俭,不符合题意;: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10、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彬彬有礼ABCD答案:B本题考查文明有礼。:依据教材知识,礼的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说法正确;:彬彬有礼是礼的表现,但不是主要表现,应排除;故本题选B。11、下列校园生活场景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A相互问候讲礼仪B常思己过懂尊重C履行承诺讲诚信D校园生活讲道德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生活讲道
11、德的相关知识。D:图片中分别体现了文明有礼、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因此校园生活讲道德是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故D选项说法正确;A:相互问候讲礼仪符合第一幅图片的主旨,但是不能体现第二三幅图片中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信息,故A选项不合题意;B:常思己过懂尊重符合第二幅图片的主旨,但是不能体现第一三幅图片中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的信息,故B选项不合题意;C:履行承诺讲诚信符合第三幅图片的主旨,但是不能体现第一二幅图片中文明有礼、尊重他人的信息,故C选项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12、有研究数据显示,少年犯在犯罪前,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
12、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音像制品的占31.9%。这警示我们()A小错难避免,大错不能犯B不良行为任其发展一定会导致违法犯罪C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D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答案:D本题考查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BD: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所以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D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A:说法错误,小错可以避免;C:说法错误,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严格的界限;故本题选D。13、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出低年龄、低学历的趋势。未成年人犯罪的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
13、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这警示青少年应()A积极见义勇为B寻求法律援助C坚持严格执法D加强自我防范答案:D本题考查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认识和把握。D:依据题文描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期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其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故D说法正确;AB:“积极见义勇为”、“寻求法律援助”与题意不符,题意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防范,故AB
14、错误;C:“坚持严格执法”是执法机关的职权,青少年无权执法,故C错误;故本题选D。14、近年来,岳阳市人民政府深化“信用岳阳”建设,健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提高诚信违法成本,法治岳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诚信建设,能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一切失信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诚信守则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信用岳阳”建设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ABCD答案:B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目内容可知,“信用岳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这说明诚信守则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信用岳阳”建设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诚信建设,能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正确;:错误,失信行为并不一定
15、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故本题选B。15、陈某骑电动车闯红灯,被执勤交警依法处以30元罚款。据此判断,陈某()A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B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C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D违反经济法律,承担赔偿责任答案:B本题考查违法行为。B:闯红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一行政法律,是行政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罚款属于承担行政责任。故B正确;AC:材料未涉及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故排除AC;D:材料未涉及违反经济法律,承担赔偿责任,故排除D;故本题选B。多选题16、因建房与邻居发生纠纷,读研究生的女儿巧用著名的清代“六尺巷”故事,劝父母将围墙往后退让80厘米,留出了一条可通行人的“三尺
16、巷”,受到广泛赞誉。河南偃师新时代“三尺巷”的故事()A说明处理各种纠纷都必须宽容退让B为新时代邻里和谐相处树立了榜样C是宽容谦让的美德在新时代的传承D说明凡人小事也能折射出道德光辉答案: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宽容待人。理解和宽容是与人交往的重要品质,宽容是一项重要的美德,它要求能以博大的心胸对待他人;同时强调,宽容不是无限制的,要以法律和道德为底线。河南偃师新时代“三尺巷”的故事,是宽容谦让美德在新时代的体现,为邻里和谐相处树立了榜样;还说明凡人小事也能折射出道德光辉,BCD符合题意;A错误,宽容讲原则,处理各种纠纷不一定都必须宽容退让。故选:BCD。17、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
17、则的维系。下列对社会规则说法正确的是()A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B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D法律是调节我们行为的唯一规则答案:ABC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和把握。ABC:根据所学知识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所以ABC说法正确;D:法律是调节我们行为的重要规则,但不是唯一规则,道德、纪律等也是规则,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BC。18、有人认为: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
18、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对此,你的看法是()A是否要遵守规则,可以灵活对待B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人的提醒C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D我们应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答案:CD本题考查遵守规则。CD:根据所学,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据此,题文内容说明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CD正确;A:要自觉遵守规则,不能灵活对待,A错误;B:在题干中未涉及,B排除;故本题选CD。19、生活场景:前面有人挡住你的去路,这时,如果你说:“让开!让开!我要过去!”或许换来的只是
19、不屑一顾的白眼。如果你能客气地说:“对不起,麻烦您让一下路好吗?”对方一定会马上让开,面带笑容地让你过去。这说明了()A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语言不文明会造成交往困难B在待人接物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C礼貌具有神奇的力量和魅力,礼貌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D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能化解不必要的争吵与矛盾答案:ABCD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的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ABCD:本题通过设置的特定场景,向我们说明了要做文明有礼之人,体现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语言不文明会造成交往困难;在待人接物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具有神奇的力量和魅力,礼貌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
20、能化解不必要的争吵与矛盾等。故题文中的选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20、黑龙江省拟出台黑龙江省社会信用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拟规定,公务员政务诚信记录应当作为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这表明()A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C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D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答案:AB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AB:重视公务员政务诚信记录,体现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如果缺乏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AB说法正确;C: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
21、准则,C说法错误;D:题干没有体现诚信的含义,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简答题21、【预防犯罪善于斗争】材料一从事少年刑事审判工作19年、审判过832个失足孩子的法官妈妈尚秀云指出,家长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下列10种行为,其中包括:无故旷课、吸烟、打架、偷拿家中钱财、贪小便宜、交友不慎、赌博等,因为它们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犯罪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要预防犯罪。(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青少年如何预防犯罪。材料二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提出,依法正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旗帜鲜明鼓励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最高法提出,各级法院要深刻认识刑法的社会
22、功能,立足形势发展变化,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电信诈骗、危害公共安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依法予以严惩。同时,要正确把握刑法的功能,保持应有的谦抑性,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司法政策,准确适用法律。(2)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答案:(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者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掌握同违法犯罪
23、作斗争的常见方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本题直接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解析略。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四大保护”拓展为“六大保护”,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预防重点放在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教育与矫治两法修订的诸时代开展未成护工作的风向标。(1)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材料中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何帮助?(3)请你结合实际,谈谈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防范,远离违法
24、犯罪。答案:(1)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2)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做了明确的规定,给青少年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3)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患于未然。(1)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作答。(2)本题考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作答。(3)本题考查预防犯罪,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作答。23、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是我区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为进一步加
25、强我区文明城市创建力度,树立现代文明新形象,引导全体同学一起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八年级(8)班围绕“社会生活中讲道德”为主题开展一次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问题:(1)请说一说你怎样做到尊重他人?(2)在社会交往中,提倡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3)你打算怎样做到诚实守信?(4)为引导同学们做文明有礼的人,请你向全班同学提出两点倡议。答案:(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3)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4)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26、。本题直接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解析略。24、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国家倡导诚信,社会呼唤诚信,个人需要诚信。为推进诚信校园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校园环境,引导同学们自觉践行诚信,八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您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这次班会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请你为这次班会设计两种活动形式。(3)我们应该怎样践行诚信?(4)诚信对个人、企业、社会分别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1)诚信立身,诚信立家,诚信立业;诚信走遍天下,法治和谐人间;诚信为本,学做真人。(2)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抄报比
27、赛等。(3)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4)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1)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宣传标语的主题符合诚信即可。(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即可。(3)本题考查怎样践行诚信,联系课本知识回答。(4)本题考查诚信的意义,联系课本知识回答。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棠(十一)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修正案(十一)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
28、任年龄作个别下调。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1)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分为哪两大类?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2)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青少年自身应该怎么做?答案:(1)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2)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本题考查刑罚的分类和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的知识,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本题考查青少年如何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知识,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3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