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2 ,大小:1.13MB ,
资源ID:2455697      下载积分:1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4556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针织工艺与设备培训课程模板.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针织工艺与设备培训课程模板.doc

1、第一篇 针织工艺和设备第一章针织概述 本章知识点在学习了本章以后,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针织、线圈和针织物概念,针织工艺基础术语;2针织物关键参数和性能指标; 3针织机基础结构和分类;织针种类;4针织机机号概念,机号和所加工纱线关系; 5针织物形成基础方法。第一节针织和针织物 一、针织 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线圈,再将其相互串套起来形成织物一个方法。 (一)针织分类按形成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经编和纬编 1.纬编:纱线沿纬向喂入织针进行编织形成织物。 2.经编:纱线沿经向喂入织针进行编织形成织物。 (二)针织起源 1手工编织 2机器针织:起源于1589年,英国人威廉.李发明了第一台针织机。 3.

2、中国针织工业起源:1896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针织厂。 (三)针织发展现实状况 1.针织加工优点(1)工艺步骤短; (2)原料适应性强、产品应用范围广; (3)机器噪音小、占地小、能源消耗少; (4)能够进行成形产品生产。 2.针织产品发展方向(1)产品从服用向装饰、产业用领域扩展,在发达国家三类纺织品各占三分之一; (2)服用从内衣向外衣扩展; (3)内衣从一般内衣向舒适、保健和卫生等功效性内衣扩展; (4)原料从棉、毛向多样性发展。 二、针织物 (一)针织物 1.针织物:由相互串套线圈组成织物。 2.纬编和经编针织物(1)纬编针织物:每一横列由一根(或几根)纱线组成。(2)经编针织物:一根

3、纱线在一个横列只形成一个(或两个)线圈。3.单面和双面针织物(1)单面针织物:采取一个针床编织而成,织物一面全为正面线圈,另一面全为反面线圈。(2)双面针织物:采取两个针床编织而成,织物两面全部有正面线圈。 (二)线圈 1.线圈:组成针织物基础结构单元。由圈干和沉降弧组成。圈干包含针编弧和圈柱。 2.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1)线圈横列(C):线圈沿织物横向组成行列.(2)线圈纵行(W):线圈沿线圈纵向相互串套所形成行列.3.圈距和圈高(1)圈距(A):沿线圈横列方向,两个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距离。 (2)圈高(B):沿线圈纵行方向,两个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距离。4.线圈正面和反面(1)正面线圈:线圈

4、圈柱覆盖在圈弧之上,外观呈纵条纹状。 (2)反面线圈:线圈圈弧覆盖在圈柱之上,外观呈纵圈弧状。 三、针织物关键物理机械指标 (一)线圈长度 1.定义:组成一个线圈所需要纱线长度,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2.意义(1)决定织物密度; (2)影响针织物性能; 3.测量(1)机上测量:采取手持式或固定式测量仪器,测量喂入纱线长度。 (2)机下测量:经过拆散法,测量一定个数线圈(如:100个线圈)所用纱线长度。 4.控制(1)采取主动送纱; (2)实时监控。 (二)密度 1横密PA:沿线圈横列方向,要求长度(如50mm)内线圈纵行数。PA=要求长度/圈距 2纵密PB:沿线圈纵行方向,要求长度(如50

5、mm)内线圈横列数。PB=要求长度/圈高 3密度对比系数C:纵密和横密比值,反应了线圈在织物中形态。C=PA/PB=B/A (三)未充满系数(=l/f)和编织密度系数 CF=Tt/l1未充满系数: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粗细对针织物稀密程度影响。 用线圈长度和纱线直径比值来表示。 =l/f式中:-未充满系数 l-线圈长度(mm) f-纱线直径(mm) 2编织密度系数CF: 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线密度对针织物稀密程度影响。用线圈长度和纱线线密度(Tt)平方根比值来表示。 CF=Tt/l 式中:CF-编织密度系数 l-线圈长度(mm)Tt-纱线线密度(tex) (四)单位面积干燥重量 1单位面积干

6、燥重量(Q)用每平方米干燥针织物重量克(g)来表示,又称平方米克重。 2计算公式 Tt=Q/LX10 Q=LXTt/1000 L=1000X1000XPA/50XPB/50Xl/1000=0.4PAPBl Q=0.0004PAPBlTt(1-y%) 式中:Q-平方米重量(g/m2) PA-横密(纵行数/50mm) PB-纵密(横列数/50mm)L-线圈长度(mm) Tt-纱线线密度(tex) y-织物加工时纱线损耗Q=Q/(1+W)式中: Q-单位面积干燥重量(g/m2)W-针织物回潮率(%) 3.测量:用圆剪刀剪出一定大小圆形试样,在烘箱中烘干后称重。 (五)脱散性 脱散性:针织物纱线断裂或

7、线圈失去串套联络后,线圈和线圈分离现象。 (六)卷边性卷边性:针织物在自由状态下布边发生包卷现象,由线圈中弯曲纱线段在内应力作用下力图伸直所引发。 (七)延伸性 1.定义:针织物在受外力拉伸时伸长特征。2.计算公式X=(L-L0)/L0100% L0式中:X-延伸率(%) LL0-试样原长(mm) L -试样拉伸后长(mm) (八)弹性 1.定义:当引发针织物变形外力去除以后,针织物形状恢复能力。 2.计算公式E=(L-L1)/(L-L0) 100%式中: E-弹性恢复率(%) L0-试样原长(mm) L -试样拉伸后长(mm) L1-试样恢复后长(mm)(九)断裂强力、顶破强力和断裂伸长1.

8、断裂强力:在连续增加负荷作用下,至断裂时针织物所能承受最大负荷。 2.顶破强力:在连续增加负荷作用下,至被顶破时针织物所能承受最大负荷。 3.断裂伸长率:在连续增加负荷作用下,至断裂时针织物所伸长长度和织物原长百分比。 (十)缩率1.定义:针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尺寸改变百分率。 2.计算公式Y=(H1-H2)/H1100%式中: Y-缩率 H1-织物在加工或使用前尺寸 H2-织物在加工或使用后尺寸 (十一)钩丝和起毛起球1.钩丝:织物中纤维或纱线被外界物体钩出在表面形成丝环。 2.起毛:当织物在穿着、洗涤过程中,不停经受摩擦而使织物纤维端露出在织物表面。 3.起球:起毛后纤维端不能立即脱落而

9、相互纠缠在一起形成球状小粒。 第二节针织机二、针织机关键机构 1.给纱或送经机构:将纱线从纱筒子或荆州上退绕下来送入编织区 2.编织机构:将纱线编织成线圈并相互串套起来形成织物 3.牵拉卷取机构:将刚形成织物从编织区引出并形成一定形式卷装 4.传动机构:将动力经过主轴传输到各机构,以使各机构协调工作 5.辅助机构:为了确保编织正常进行而附加多种机构 三、针织机关键结构参数 1.筒经(针床宽度):圆型针织机针筒直径或平型针织机针床宽度,用英寸或毫米表示 2.成圈系统数(路数):对于纬编圆机,绕针筒周围所安装导纱器及对应三角系统个数,其稀密程度用每英寸直径所拥有成圈系统数表示;对于纬编横机,为机头

10、上所含有导纱器和对应三角系统个数。成圈系统数多少影响了机器生产效率,成圈系统数越多,机器效率越高 3.针床数:针织机所含有能够独立编织针组数,关键由单针床和双针床,分别用来编织单面织物和双面织物4.梳栉数:经编机可同独立进行编织纱线组数 四、针织机机号 (一)机号 1.机号:用于表明针粗细和针和针之间距离大小指标。它用针床上要求长度内针数表示。它决定了所能加工纱线线密度范围 2.计算公式 G=E/T式中: G-机号 E-要求长度,纬编舌针机通常见25.4mm(1英寸),纬编钩针机用38.1mm(1.5英寸),经编机用25.4mm(1英寸)T-针距(mm) (二)机号和所加工纱线线密度关系 1.

11、上限:由针和沉降片(或针槽壁、导纱针)之间间隙决定 2.下限:取决于针织物品质第三节 针织物形成 一、成圈机件 (一)织针 织针是最关键成圈机件,关键有三种针:钩针、舌针和复合针 1.钩针 3.复合针 1-针 2-针芯 1-针杆 2-针头 3-针钩 4-针槽 5-针柄 6-针尖 2.舌针 1-针杆 2-针钩 3-针舌 4-针舌销 5-针踵 4.多个织针比较 针型 钩针 舌针 复合针 优 点 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2. 能够做较细,编织较紧密织物 1.成圈机件简单 2.在纬编中可形成花色品种多,使用较多 1.针运动动程小,利于高速2. 形成线圈张力均匀,线圈结构均匀3. 关键用于经编机 缺 点

12、1.成圈机件复杂2. 针寿命短3. 在纬编中成圈路数少 1成圈张力波动大 2针结构复杂,制作要求高 1.针结构复杂在纬编中使用三角结构复杂,极少使用 (二)沉降片1.用薄钢片制成,和针相间配置2.作用于沉降弧,帮助织针退圈、弯纱成圈和牵拉(三)导纱器和导纱针 用于将纱线垫放在针上(四)压板和压片 用于在钩针机上压向针钩,将针口关闭。 二、 成圈方法 (一)针织法成圈 共分十个步骤: 1.退圈: 将旧线圈从针钩里移到针杆上 2.垫纱:将新纱线垫到针杆上,在旧线圈和针槽之间 3.弯纱:将垫放到针杆上新纱线弯曲成一定大小未封闭线圈 4.带纱:把未封闭线圈从针杆上带到针钩内 5.闭口(压针):利用压板

13、将针尖压入针槽,使针口封闭 6.套圈:在闭口情况下,将旧线圈套在针钩上,随即使针钩释压,针口开启 7.连圈:旧线圈和未封闭新线圈在针头处接触 8.脱圈:旧线圈从针头上脱落到未封闭新线圈上,使新线圈封闭 9.成圈:旧线圈针编弧和新线圈沉降弧接触,新线圈形成要求大小 10.牵拉:在牵拉力作用下,新线圈被拉向针背,预防在下一成圈循环中旧线圈重新套在针上 (二)编结法成圈 1.退圈:织针上升,旧线圈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 2.垫纱:将新纱线垫到打开针钩里; 3.带纱:舌针下降,将新垫入纱线带针钩内; 4.闭口:舌针继续下降,针舌在旧线圈作用下关闭针口,使新纱线和旧线圈分处于针钩内外。 5.套圈:舌针继续

14、下降,旧线圈上移到关闭针舌外边。 6.连圈:舌针继续下降,旧线圈和新线圈在针头处接触 7.弯纱:伴随舌针连续下降,新纱线逐步弯曲成未封闭线圈。 8.脱圈:舌针下降到筒口线以下,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套在未封闭新线圈上,使新线圈封闭 9.成圈:舌针下降到弯纱最低点,新线圈形成要求大小。 10.牵拉:在牵拉力作用下,新线圈被拉向针背,预防在下一成圈循环中旧线圈重新套在针上 (三)针织法成圈和编结法成圈区分 关键是成圈步骤前后不一样: 1针织法成圈:先把垫放在织针上纱线弯曲成一定大小未封闭线圈,然后将其穿过旧线圈,形成封闭新线圈。 2编结法成圈:纱线弯纱是和纱线穿过旧线圈同时完成,没有单独弯纱阶段。

15、第二章针织用纱和织前准备 本章知识点 在学习了本章以后,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针织用纱特点和要求;2.络纱目标和要求,了解络纱在针织生产中作用;3.了解针织用纱卷装形式;4.了解针织生产所使用关键络纱机基础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一节 针织用纱基础要求 一、针织用纱种类 1.天然纤维 2.合成纤维 3.复合纤维 4.功效纤维 二、针织用纱基础要求 1.含有一定强度和延伸性,方便能够弯纱成圈。 2.捻度均匀且偏低。捻度大:(1)纱线扭结,不易成圈;(2)纱线硬,线圈易歪斜。 3.线密度均匀,纱疵少。不然:(1)易断纱;(2)布面线圈不均匀。 4.抗弯刚度低,柔软性好。不然:(1)不易成圈

16、;(2)线圈易变形。 5.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不然:(1)纱线张力大;(2)机件易磨损;(3)易断头。第二节 络纱目标和要求 一、络纱目标 1.绞纱要打成筒子; 2.卷装要满足要求; 3.消除纱线残疵; 4.对纱线进行辅助处理,如上油、过蜡、加抗静电油剂等。 二、络纱要求 1.络纱张力均匀适度; 2.卷装要便于储存和运输; 3.保持纱线原有特征;4.尽可能加大卷装容量; 5.卷装要便于退绕。第三节 卷装形式和卷绕 一、卷装形式 (一)圆柱形筒子:卷装容量大,但退绕时张力大,关键用于化纤长丝。 (二)圆锥形筒子:退绕条件好,生产率较高,容纱量大,在针织中应用较广。1、等厚度圆锥形筒子:适用多种

17、短纤; 2、球面圆锥形筒子:适用多种短纤; 3、三截头圆锥形筒子:适适用于多种长丝。 二、卷绕过程分析 1、卷绕速度vv1-卷曲速度(牵连速度) v2-导纱速度(绝对速度) 2、卷绕角=arctan(v2/v1)大,纱线在两端不稳定,易松散; 小,纱线在筒子两端易塌边。第四节 络纱机工作原理 一、络纱机关键机构 1、卷绕机构:使纱筒回转以将纱线卷绕在纱筒子上;2、导纱机构:引导纱线横向移动方便有规律地复布于筒子表面 ;3、张力装置:给纱线一定张力并保持其均匀;4、清纱装置:检验纱线均匀度,清除附在纱线上粗节、大接头和杂质等 ;5、防叠装置:使层和层之间纱线产生移位,预防纱线重合;6、辅助装置(

18、如上蜡、加油)。 二、络纱机种类 1、槽筒式络纱机:形成等厚或球面圆锥形筒子,关键用于络长丝。 2、菠萝锭络纱机:形成三截头圆锥形筒子,关键用于络短纤纱。 3、松式络筒机:将纱线卷绕成较松筒子,方便进行筒子染色。第三章圆纬机成圈工艺和分析 本章知识点 在学习了本章以后,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纬编基础组织(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双罗纹组织和双反面组织)种类;2多种纬编基础组织结构及其性质; 3纬编基础组织生产工艺和设备,关键掌握台车、多三角机、罗纹机和双罗纹机成圈工艺及其工艺分析,了解双反面机成圈原理。第一节纬编基础组织及其性质 一、纬平针组织 (一)纬平针组织 1定义:由连续单元线圈向一个

19、方向穿套而成。是单面纬编织物基础组织。2.结构特点:织物一面为正面线圈,另一面为反面线圈。正面光洁,反面暗淡粗糙。 (二)纬平针组织性质 1线圈歪斜(1)线圈歪斜:在自由状态下,线圈发生歪斜,使线圈横列和纵行不相互垂直现象。 (2)产生原因:纱线捻度不稳定,力图解捻。 圈柱1和2:M1=(a+2f)p-ap=2fp圈柱2和3: M2= ap -(a+2f)p =-2fp结果:针编弧-顺时针方向扭转,沉降弧-逆时针方向扭转,沉降弧两端a比b弯曲大,所以2缩短。 (3)歪斜方向:Z捻纱,从正面看,线圈由左向右斜; S捻纱,从正面看,线圈由右向左斜。 2.卷边性(1)纬平针织物含有显著卷边性。 (2

20、)卷边方向:宽度方向相反面卷,长度方向向正面卷。 3.脱散性(1)脱散方法 1)横向脱散:纱线没有断裂,线圈从整个横列中脱散出来。顺逆编织方向全部脱散。 2)纵向脱散:纱线断裂,线圈沿纵行从断裂纱线处次序脱散。 4.延伸度(1)特点: 1)横向大于纵向; 2)横向比纵向易变形; 3)拉伸开始变形大; 4)纵向断裂负荷大于横向。 (2)变形方法 1)线圈内弯曲纱线发生改变; 2)线圈内纱线定向发生改变; 3)纱线接触点转移。 二、罗纹组织 (一)定义: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组合相间配置而成双面纬编基础组织。 (二)特征:每一横列由一根纱线编织而成,在自由状态下,正面线圈纵行遮盖部分反

21、面线圈纵行。(三)命名:按正反面线圈纵行配置百分比,用数字1+1、2+2、5+3等表示。(四)性质1.弹性(1)产生原因:沉降弧拉伸后由原来以前到后连接织物正反面变为一水平直线,卸力后力图恢复原状。2.延伸度 (1) 纵向拉伸,和纬平针织物相同;横向拉伸大于纬平针织物; (2) 完全组织数越大,横向延伸度越小; (3) 线圈长度越长,延伸度越大。 3.脱散性 (1) 横向逆编织方向脱散,顺编织方向1+1罗纹不脱散,其它罗纹部分脱散。 (2) 纵向脱散和纬平针类似。 3.卷边性 (1) 因为正反面线圈卷边力相互平衡,1+1罗纹不卷边。 (2) 2+2、2+3等罗纹中,同类纵行中每一纵行产生卷曲。

22、 4.歪斜性 因为正反面线圈纵行歪斜方向相互抵消,所以线圈不歪斜。 三、双罗纹组织(一)定义:由两个罗纹组织相互复合而成双面纬编组织,在一个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之间配置了另一个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二)特征: 一个罗纹组织正面线圈纵行遮盖住另一个罗纹组织反面线圈纵行,织物两面均显正面线圈。每一横列由两根纱线组成,相邻两纵行线圈相互错开半个圈高。 (三)性质1.延伸性和弹性小于罗纹组织;2.只逆编织方向脱散,顺编织方向不脱散;3.纵向不易脱散;4.不卷边,不歪斜;5.厚实、保暖性好。 四、双反面组织(一)定义:正反面线圈横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 (二)结构特征 1.纵向收缩,圈弧突出,织物两面均显反面线

23、圈;2.圈住以前到后,纵向延伸大,使纵横向延伸性相近;3.织物有凹凸感,经过线圈不一样配置可得到凹凸花纹 。第二节 台车成圈工艺和分析 一、成圈机件及其配置1.退圈圆盘(大印光):将旧线圈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2.辅助退圈轮(压线滚姆):将针钩里没有退下来旧线圈和纱线退下来。3.导纱器:将纱线喂入针钩。4.弯纱轮(面子滚姆):将喂入纱线弯曲成圈状并带入针钩里 5.压针钢板:压在针钩上使针口关闭。6.套圈轮(小挺):将旧线圈套在封闭针钩上。7.成圈轮(脱圈轮、大挺):将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来。 二、成圈过程 (一)退圈 1. 退圈圆盘向下压织物,使旧线圈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 2. 辅助退圈轮向里转动

24、压下乱纱; 3. 旧线圈处于针杆上。(二)垫纱1. 退圈圆盘继续压住织物;2. 旧线圈处于最下位置;3. 弯纱轮自下向上转动,将新纱线垫到针杆上。 (三)弯纱(1)弯纱轮带动新纱线向上转动; (2)新纱线被弯曲成圈状; (3)退圈圆盘继续压住织物。 (四)带纱(1)退圈圆盘继续压住织物;(2)弯纱轮钢片带动新纱线从针杆上进入针钩里;(五)闭口(1)压针钢板和针钩接触,使针尖进入针槽,针口封闭; (2)旧线圈和新纱线分别处于针钩内外; (3)织物开始离开退圈圆盘,旧线圈向上移动。(六)套圈(1)旧线圈在牵拉力和套圈轮作用下,从针杆上移到针钩上; (2)一旦旧线圈套在针钩上,针钩就离开压针钢板控制

25、区(针钩释压)。 (七)连圈(1)旧线圈在牵拉力和套圈轮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 (2)旧线圈开始和新线圈接触。(八)脱圈 (1)旧线圈在牵拉力和成圈轮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 (2)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来 (3)新线圈被封闭,形成封闭线圈。 (九)成圈 (1)旧线圈在牵拉力和成圈轮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 (2)旧线圈和新线圈沉降弧接触,新线圈形成要求大小封闭线圈。 (十)牵拉 已形成新线圈被牵拉机构拉向针背。 三、影响织物品质关键原因分析 (一)线圈长度大小及其均匀程度 (二)纱线品质 1、纱线刚度、弹性;2、纱线均匀程度;3、纱线捻度。 第三节 多三角机成圈工艺和分析 一、成圈机件及其配置 (一

26、)成圈机件 1、舌针:直接将纱线弯曲成圈并将其相互穿套起来。 2、针筒:插针用,上面带有针槽。 3、沉降片: (1)作用: A.用于握持住旧线圈,帮助织针退圈; B.作为搁置平面帮助织针脱圈。 (2)结构:1-片鼻 2-片喉 3-片颚 4-片踵 4、沉降片圆环:带有辐射状槽,用于安插沉降片。 5、针三角:形成针道,织针针踵在其中运动,沿其上升或下降完成编织动作。包含: (1)退圈三角(起针三角和挺针三角):织针沿其上升到退圈最高点。 (2)弯纱三角(压针三角):织针沿其下降到弯纱最深点。 (3)护针三角:用于织针非工作区,预防织针上串或下落。 (4)回针三角:使织针从弯纱最低点回到起始位置,方

27、便于进行下一成圈循环。6、沉降片三角:用于推进沉降片沿经向进出运动。7、导纱器:用于将纱线垫入织针,并预防针舌反拨。 二、针和沉降片运动轨迹 三、成圈过程 1.退圈 (1)开始退圈(图1) a.沉降片向里运动到最里位置; b.针背处于片喉里面,用片喉牵拉织物,有利退圈。 (2)第一退圈阶段(图1-图2) a.针上升,旧线圈退到针舌上; b.沉降片不动,继续牵拉织物,有利退圈; c.钢梭子进入工作位置,预防针舌反拨,以免出漏针。 (3)第二退圈阶段(图2-图3) a.针上升至最高点; b.沉降片向外运动放松纱线以利垫纱。 2.垫纱(图4) (1)舌针下降,从导纱器中勾取新纱线; (2)沉降片向外

28、退,以利垫纱。 3.闭口(图4-图5) (1)针下降,旧线圈将针舌向上拨,新纱线在针钩内; (2)沉降片向外运动到最外位置方便在片颚上成圈。 4.套圈(图5) 针继续下降,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将新纱线弯曲成封闭线圈,沉降片不动5.脱圈和成圈(图6) 针继续下降,旧线圈脱圈,沉降片不动,在片颚上形成沉降弧6.牵拉 四、成圈工艺分析 (一)退圈:织针在退圈三角作用下,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位置。1、退圈动程 H=L+X+a-b-f式中: L-针钩头端至针舌末端距离 X-弯纱深度 a-退圈结束时针舌尖至沉降片片颚距离 b-针钩部分截面直径 f-纱线直径 2、退圈空程 h=btg tg=0.5/sin(/

29、2)式中: :针杆和纱线之间摩擦系数 :纱线在针杆上包围角 b:退圈式片喉和针杆前部之间距离 h:退圈空程 3、最大空程:hmax=0.5lmaxlmax-机上可能加工最大线圈长度针上升高度:ahmax (二)垫纱 1.垫纱位置工艺参数-垫纱横角:纱线在水平面上投影和针平面之间夹角 -垫纱纵角:纱线在针平面上投影和沉降片片颚线之间夹角 m-导纱器左右位置,导纱器至脱圈点之间距离 b-导纱器前后位置,导纱器和针平面之间距离 h-导纱器高低位置,导纱器和握持平面之间距离 2.正确垫纱角选择 (1)过大,垫不上纱(漏针); (2)过小,导纱器易碰针钩,造成坏针; (3)过大,垫不上纱(漏针); (4

30、)过小,纱线易被剪刀口夹住,断纱或毛纱。 3.经过调整导纱器前后、高低和左右位置来满足正确垫纱角 。 tan=b/m=b/(Tn)tan=h/m=h/(Tn)式中: T-针距(mm) n-从导纱器至脱圈点之间针距数 (三)弯纱、脱圈和成圈 1、弯纱方法 (1)按线圈形成过程分 a.单式弯纱:纱线一次弯曲成要求大小线圈。(台车、单面圆机、部分罗纹机、提花圆机) b.复式弯纱:纱线先隔针弯曲成成倍大小线圈,再抽取二分之一纱线给另一部分针。(柯登机、棉毛机) 优点:弯纱均匀,线圈长度一致,织物紧密。 (2)按同时参与弯纱针数来分 a.夹持式弯纱:每次参与弯纱针数在两枚以上。(大多数机器) b.非夹持

31、式弯纱:一次参与弯纱针数只有一枚。(吊机) 优点:弹性好,织物比较柔软。 (3)按纱线供给方向分 a.无回退式弯纱:纱线只能从导纱器方向供给。 b.有回退式弯纱:纱线大部分从导纱器供给,小部分从已弯曲成纱线中转移过来。 (4)按针弯纱次序分 a.整列式弯纱:全部针一起弯纱。(经编、柯登机) b.次序式弯纱:针一个接一个弯纱。(纬编) 2、弯纱张力 (1)弯纱张力计算 1)依据欧拉公式: T出=T入e 式中: T出-输出张力 T入-输入张力 -成圈机件和纱线之间摩擦系数 -成圈机件和纱线之间包围角 2)在弯纱过程中任一点弯纱张力 a.由导纱器初张力引发弯纱张力 Tn=T1en 式中: Tn-第n

32、段纱线上纱线张力 T1-导纱器初张力 n-在第n段纱线时纱线在所经过成圈机件上包围角总和 b.由牵拉张力引发 Tn,=T1,e(-n) 式中: Tn,- 第n段纱线上纱线张力 T1,-牵拉力作用在纱线上张力 -弯纱区域中,纱线和各成圈机件包围角总和 3)最大弯纱张力及其位置 a.最大张力TM大小: TM=Tn=Tn,即当: T1en= T1,e(-n)时纱线有最大张力 此时,TM= T1eM= T1,e(-M) b.最大张力位置: M=1/2(-ln(T1/T1,)) (2)影响最大弯纱张力原因 1)摩擦系数,影响较大 上升,TM上升快速。 2)初张力T1,影响较小 T1上升,TM上升。 3)

33、弯纱三角角度,影响较大 关键原因:角度小,同时参与弯纱针数多,M大,TM上升。 4)弯纱深度x,影响较大 关键原因:X大 ,同时参与弯纱针数多,M大,TM上升。 5)弯纱张力T1,影响较小 T1,上升,TM上升 。6)弯纱三角底面形状 a.尖底表面:回退快,最大弯纱张力在没有下降到弯纱最深点之前发生,弯纱张力小,线圈小。 b.平底表面:回退慢(1-2针)或无回退(2针),最大弯纱张力更靠近弯纱最深点,弯纱张力大,线圈大。 3、弯纱三角调整 (1)整块式三角:在调整时退圈三角和弯纱三角一起改变,随弯纱三角上升或下降。 1)优点 a.机件简单,加工方便; b.三角曲线整体性好,有利高速。 2)缺点

34、 a.弯纱深度越深(线圈长度越长),退圈高度越低,有可能使退圈不足;可编织线圈大小范围小; b.针舌开启和关闭位置及垫纱角度发生改变,必需调整导纱器。 (2)直调式分块三角:在调整时弯纱三角沿直向单独调整,退圈三角高度不改变。 1)优点a.退圈高度不随弯纱深度一起改变,有利退圈;可编织线圈大小范围大;b.针舌开启位置不发生改变 2)缺点 a.三角曲线整体性差,不利高速; b.机件加工复杂; c. 针舌关闭位置及垫纱角度发生改变,必需调整导纱器。(3) 斜调式分块三角:在调整时弯纱三角沿斜向单独调整,退圈三角高度不改变。 1) 优点 a)退圈高度不随弯纱深度一起改变,有利退圈;可编织线圈大小范围

35、大; b)针舌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及垫纱角度不发生改变,无须调整导纱器。 2) 缺点 a.三角曲线整体性差,不利高速;b.机件加工复杂; 五、沉降片双向(相对)运动技术 (一) 沉降片双向运动多个形式1、摆动式(迈耶.西Relanit系列) 2、斜向运动式(“Z”系列)3、直动式(二)成圈过程 1、退圈(图(1)、(2)、(3):针上升,同时沉降片向里(针筒中心)向下运动帮助退圈;2、垫纱(图4):针下降,沉降片上升并摆到最外位置,新纱线进入针钩;3、闭口和套圈(图5):针继续下降,沉降片继续上升,并在径向保持不动;4、脱圈、弯纱和成圈(图6):针下降到弯纱最低点,沉降片上升到最高点,新纱线弯曲

36、成新线圈。 (三)针和沉降片运动轨迹 (四)沉降片双向运动技术优点1、成圈动程减小:1)三角角度不变,三角宽度小,路数可增加; 2)三角宽度不变,三角角度可减小,机速可提升。2、同时参与弯纱针数降低1)弯纱张力低,破洞少; 2)可加工强度低、质量差纱线。 3、机件磨损小,寿命提升第四节 复合针圆纬机成圈工艺和分析 一成圈机件及其配置 复合针圆纬机成圈机件包含织针、沉降片和三角。复合针有针身1和针芯2组成。三角座上三角块12和13分别作用于针芯2和针踵4,控制针芯和针身按一定规律上下运动。沉降片三角11、14、15作用和沉降片6运动和双向运动沉降片技术完全一样。二、成圈过程成圈过程各个阶段图所表

37、示。位置 图中(1)所表示,针身1和针芯2分别向上下运动,针口打开,准备退圈。沉降片6向中心运动,将旧线圈20推向针后,辅助牵拉和预防退圈时重套。位置 图中(2)所表示,针身1继续向上运动,沉降片6向下运动,使在针头中旧线圈20向针身下方移,抵达1和2交汇处。此时沉降片6略向外移,放松线圈。位置 图中(3)所表示,伴随针身1和针芯2深入升降,旧线圈20滑至针杆上完成了退圈。导纱器21开始对针垫入新纱线22。位置 图中(4)所表示,针身1下降,针芯2上升。针口开始关闭,旧线圈20移至针芯2外开始套圈。针钩接触新纱线22后开始弯纱。位置 图中(5)所表示,伴随针身1和针芯2深入下降和上升,针口完全

38、关闭。和此同时,沉降片6向上向外运动,使旧线圈脱圈,新纱线22弯成封闭新线圈24。位置 图中(6)所表示,针身1和针芯2同时上升,放松新线圈,处于握持位置。三复合针圆纬机特点 织针动成短复合针最大特点是织针分成针身和针芯两部分,在针口打开和关闭阶段针身和针芯产生反向相对运动,所以完成一个成圈循环织针动成大为减小,只是一般舌针二分之一左右。这么有利于增加路数,提升生产效率。 提升了织物质量复合针针头外形平滑,符合成圈要求,在成圈过程中线圈不会受到不合理扩张。复合针和舌针,钩针在针头外形上相比较,图所表示。舌针针廓尺寸改变从1.01.55mm,钩针得针廓尺寸更是时小时大复杂多变,会引发线圈变形。而

39、复合针针廓尺寸只是在0.851.0mm之间改变,而且是逐步过渡。所以复合针使得成圈均匀度提升,且织疵也降低很多。 飞花尘屑降低和舌针相比,复合针在成圈过程中不需要用旧线圈将针舌打开和关闭,纱线所受张力较小,所以在用短线纱编织时,产生飞花尘屑旧会降低,导纱孔不会阻塞,编织条件得到改善。 可采取低质量纱线进行编织因为复合针在编织过程中纱线张力较小,所以可使用强度较低质量较差纱线。尽管复合针含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一点缺点。如需要增加三角针道,机械制造精度要求很高,针形状和结构还不够完善,针芯尖端轻易弯曲,针身槽中轻易堆积尘屑飞花等。第五节 罗纹和双罗纹机成圈工艺和分析 一、成圈机构 (一)罗纹机1、

40、针:上针一个,下针一个;2、三角:上三角一个,下三角一个;3、上下对位关系:(1)上下针槽相错,上下针可同时出针(2)上下三角相对(二)双罗纹机(棉毛机)1、针:上针两种,为上高踵针,上低踵针;下针两种,为下高踵针,下低踵针2、三角:上三角两种,为上高三角,上低三角;下三角两种,为下高三角,下低三角3、上下对应关系(1)上下针槽相对:上高踵针对应下低踵针,上低踵针对应下高踵针;上下针只能相间出针 (2)上下三角相对:上高三角对应下高三角,上低三角对应下低三角二、成圈过程 (一)上下针成圈配合关系1、滞后成圈(后吃):下针先弯纱成圈,上针后弯纱成圈。(1)通常下针先形成两倍大小线圈,再分二分之一

41、给上针,上针比下针迟1-6针。 (2)同时参与弯纱针数少,弯纱张力小,线圈均匀,织物紧密;但弹性差。2、同时成圈(对吃):上下针同时达成弯纱最深点弯纱成圈。(1)可用于上下针不能同时成圈情况,如宽罗纹、提花织物等。 (2)弯纱张力大,织物松软、弹性好。 3、超前成圈(前吃):上针先弯纱成圈,下针后弯纱成圈。(1)上针通常只超前1-2针,应用较少。 (2)通常见于在针盘上编织集圈或密度较大凹凸织物。(二)罗纹机成圈过程(通常采取同时成圈)1、起始位置;2、上下针同时达成退圈最高点,旧线圈从针头上退到针杆上;3、上下针同时下降,新纱线垫到针钩内;4、上下针继续下降,旧线圈关闭针舌;5、上下针同时下

42、降到弯纱最深点,新线圈形成。 第四章给纱和牵拉卷取 本章知识点 在学习了本章以后,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给纱和牵拉卷取机构种类及其特点;2给纱和牵拉卷取机构工作原理; 3给纱和牵拉卷取机构在针织生产中作用和它们对针织生产和产品质量影响。第一节 给纱要求和分类 一、给纱要求 1、给纱量必需均匀、连续、定量、可调;2、纱线张力必需均匀一致、大小适度(棉2-3克,涤3-4克);3、各路之间给纱必需保持恒定;4、如发觉纱疵、断头、了纱等应能快速停车;5、纱架应能安放足够数量预备纱筒,毋需停机换筒;6、给纱机构应简单、便于操作。 二、给纱方法分类 1、消极式给纱(1)定义:编织时所需纱线借助于编织机

43、件作用在纱线上张力从纱筒子上直接抽拉出来。线圈长度关键由弯纱深度决定。(2)优点:机构简单,产品适应面广。(3)缺点:张力波动大;线圈长度不匀,调整困难。2、主动式给纱(1)定义:纱线由专门输线装置定量地送入编织区,线圈长度大小由输线装置决定。(2)优点:纱线张力波动小,送纱量均匀、一致、易定量调整。(3)缺点:机构复杂,只是用于部分线圈长度均匀产品,如纬平针、罗纹、棉毛和简单花色产品。第二节 给纱装置工作原理 一、消极式给纱装置工作原理 1、简单消极式给纱装置 1-纱筒子;2、2-导纱钩; 3-上导纱圈 4-油布圈 5-下导纱圈 6-导纱器 2、储存式消极给纱装置(p135,图11-5)1-

44、输入纱线;2-张力盘;3-自停装置;4-策动环;5-张力梳环;6-输出纱线;7-导纱孔;8-指示灯;9-纱圈;10-储纱筒 二、主动式给纱装置工作原理 1、夹持式主动给纱装置 (1)罗拉式:纱线经过罗拉辊输入,由变换齿轮调整送纱量。 特点:结构简单、制造加工要求高、调整不便、不能无级改变送经量。(2)条带式(p136,图11-6) 1-失张自停装置;2-纱筒子;3-条带;4-输线轮;5断线自停装置;6-导纱器 特点:结构简单、调整范围广、调整方便,但纱线有打滑、受摩擦。2、储存式主动给纱装置1-纱线;2-导纱孔;3-张力盘;4-粗节探测自停器;5-断线自停装置;6-导纱孔;7-纱圈;8-储纱筒;15、17-上下传动轮 特点:a.用齿形带(或眼皮带)传动,无打滑,送经正确性高;b.储存时可使纱线张力得到改善,退绕条件好、张力稳定;断纱后不易掉布;c.调整方便、调整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