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疾病的研究与治疗精准强脉冲光与宽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对比 杨 怡 胡耀刚 孟小卉,作者单位:河南 郑州,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通信作者:杨怡,:,:,:【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精准强脉冲光()与宽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年 月至 年 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 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 组(例)与 组(例),组患者采用 治疗,组患者采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红斑情况、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周后,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与 组均无明显差异(、,、),临床红斑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
2、于 组(,);治疗 周后,组患者中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与 组患者的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无明显差异(,)。治疗期间,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明显低于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 与 均能有效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含水量,降低经皮水分丢失量,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但 对红斑的改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关键词】精准强脉冲光;宽谱强脉冲光;玫瑰痤疮;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标志符】:【文章类型】临床应用【】()(),()(),(,),()(,),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 岁中年人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
3、要累及面颊、前额及下颏,初期以红斑为主,逐渐发展形成丘疹、脓疱、炎症性结节和(或)囊肿甚至鼻赘,且可引发眼睑炎、结膜炎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多认为与局部组织反复感染、内分泌失调、局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以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且多通过调整内分泌、改善生活习惯及激光等方式进行治疗,但传统激光治疗对皮肤屏障损伤较大,复发率较高。近年来,精准强脉冲光(,)作为波长为 的窄谱光,因安全性及能量利用率较高,治疗光谱更精确,以及宽谱强脉冲光(,)作为波长为 的宽谱光,因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高,被广泛应用于玫瑰痤疮的临床治疗,但有关两者临床疗效的优劣性尚存争
4、议。基于此,本研究对 与 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取 年 月至 年 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 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 组与 组,每组 例。组男性 例、女性 例,年龄()岁,病程()年,分型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例、丘疹脓疱型 例;组男性 例、女性 例,年龄()岁,病程()年,分型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例、丘疹脓疱型 例。两组患者性别、玫瑰痤疮分型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年龄及病程对比采用 检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
5、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中玫瑰痤疮的诊断标准;沟通能力正常,依从性较好;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活动性感染;皮肤角质层较薄或处于皮肤炎症反应活跃期;近半年内有相关药物治疗史;合并有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病变;合并有光敏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方法 治疗方法 组患者采用 治疗:面部于洁面乳清洗后均匀涂抹光子嫩肤冷凝胶进行光斑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皮损程度、皮肤分型设定适宜的治疗仪参数值(波长、光斑 、光斑重叠、脉宽 或 、能量密度 );患者取仰卧位,佩戴专用防护镜,保持面部肌肉松弛,采用激光光子工作站 手具进行
6、局部照射,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皮肤具体反应逐步增加能量密度,至皮肤变暗、潮红、血管模糊或有轻微紫癜及灼热、疼痛时停止。治疗结束后,面部均匀涂抹光子嫩肤冷凝胶,并予以冰敷,每 周治疗 次,连续治疗 周。组患者采用 治疗:同 组光斑测试后,采用 超光子嫩肤仪进行局部照射,参数设置为波长 、光斑 、光斑重叠、脉宽 、脉冲延迟 、能量密度 ,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皮肤具体反应逐步增加能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量密度,至皮肤变暗、潮红、血管模糊或有轻微紫癜及灼热、疼痛时停止。治疗结束后,面部均匀涂抹光子嫩肤冷凝胶,并予以冰敷,每 周治疗 次,连续治疗 周。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皮
7、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红斑情况、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 周后,使用 皮肤测试仪检测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及经皮水分丢失量,数值越大表示皮肤含水量越高,经皮水分丢失量越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 周后,采用临床红斑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红斑情况,无红斑为 分,轻微发红为 分,明显发红为 分,显著发红为 分,火红为 分。()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皮损消退 及以上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皮损消退 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皮损消退 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统计学处理采用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8、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均以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及 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及 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具有可比性;治疗 周后,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与 组均无明显差异(均),评 分 明 显 低 于 组(),详见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 周后,组患者中显效 例、有效例、无效 例,总有效率为 ,与 组患者的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总有效率 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组患者出现色素沉着
9、例、灼痛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明显低于 组患者出现的色素沉着 例、灼痛 例、脱屑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讨论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复杂,对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依赖性较强,需长期应用才可维持一定的临床疗效,而长期使用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皮肤状态及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较大。近年来,与 因拥有多种波长,可覆盖血红蛋白、黑色素等多种靶色基的吸收峰,促使靶色基吸收光能并转变为热能,导致血管周围组织凝固坏死,进而改善毛细血管扩张,加快炎症介质的吸收与消退,表 两组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及 评分对比(),()组别例数 皮肤含水量()()治疗前 治疗 周后 经皮水分丢失量()()治疗前
10、治疗 周后 (分)()治疗前 治疗 周后 组 组 值 值 注:为临床红斑评定量表;组患者采用精准强脉冲光治疗,组患者采用宽谱强脉冲光治疗:;,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在玫瑰痤疮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有关两者的优劣势尚不明确,遂笔者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 治疗的 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及临床疗效与采用 治疗的 组均无明显差异,但 评分明显低于 组。可见,与 均能有效提高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改善皮肤含水量,降低经皮水分丢失量,但 对红斑的改善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可能为,波长范围广,光能集中性差,皮肤组织中多种可吸收光能的靶色基与真皮层血管中的血
11、红蛋白等靶色基形成竞争,从而降低血红蛋白等靶色基对光能的吸收效率,影响治疗效果,而 波长范围窄,光能集中性较强,血红蛋白等靶色基对光能的吸收效率及能量利用率较高,对红斑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另外,治疗后 组患者 评分明显低于 组,和临床疗效与 组无明显差异的结果不一致,考虑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过少有关,有待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光疗过程中,黑色素吸收大量光能后可导致皮肤损伤,引发色素沉着、脱屑等不良反应,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组,即与 相比,更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治疗次数、能量密度等可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综上所
12、述,与 均能有效提高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含水量,降低经皮水分丢失量,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但 对红斑的改善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参考文献 杜丹,杨笛,郝丹,等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中国美容医学,():吴琰瑜,付朝伟,章伟,等 玫瑰痤疮危险因素研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贾婕,张荣,鲁东平,等 精准脉冲光联合长脉冲 激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屈欢欢,高妮,李凯,等 强脉冲光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亚专业委员会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施琦,赵志祥
13、,谢红付,等 玫瑰痤疮患者阵发性潮红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华皮肤科杂志,():何渊民,杨艳,廖勇梅 沙利度胺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期酒渣鼻 例疗效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方静,田金兰,何鸿义,等 眼玫瑰痤疮患者 例回顾性分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张二佳,林彤 两种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 中华皮肤科杂志,():张嘉文,刘子菁,王小燕,等 玫瑰痤疮的光电治疗研究进展 中国美容医学,():段鳕芸,周舟,刘太华,等 宽谱与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比较 中国美容医学,():王思宇,严蕾,谢军,等 窄谱强脉冲光联合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皮肤科杂志,():孙楠,牛悦青,陈璨,等 氨甲环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临床皮肤科杂志,():王莉 强脉冲光对面部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流失、弹性、皮脂和色素的影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张荣利,高妮,高琳,等 不同波段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临床疗效分析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收稿日期:)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