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案例“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
2、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
3、、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回顾必修II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社会废弃物物质 能量环环境境表示人类作用
4、于环境。(、过程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 (答案)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案例1周口店这一方水土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以下问题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思考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点拨: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
5、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 点拨: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效益。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点拨: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点拨: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终于有了正确的认识。进入21世
6、纪,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处理石化区废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绿化,保护“北京人”遗址,发展旅游业。板书设计1.1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2分类天然环境:人工环境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2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
7、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补充)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表现(1)资源短缺人口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个人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对资源的需求无限增长地球资源总量有限资源短缺说明: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问题。(2)环境污染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环境污染,如
8、“八大公害事件” 给人群带来疾病和死亡。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多而复杂人们生产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说明: 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阅读通过该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的
9、阅读,需要了解以下知识: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事实,知道它们不仅是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更是20世纪中期环境向人类因环境问题激化而鸣响的警钟。每个公害事件都是一个生动、深刻而悲惨的故事从而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二)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人口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个人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无限增长地球资源
10、总量有限,且分布不均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与消耗随之增多,往往导致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全球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例如,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等的争夺,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内部冲突和一些国际争端乃至武装冲突的根源。思考 1从速幅漫画中你想到了什么? 点拨:人口压力太重,对资源的需求量太大,导致地球“母亲”所承受的压力很大,我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2用人口增长、资源需求、影
11、响环境、经济发展等主题词写一篇短文。点拨: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参考,或者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写作,尽量避免空洞说明,最好应加入一些数据。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近代历史的经验证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少地区在迅速致富愿望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建设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造成环境污染。探究:为什么在近代经济发展,人们总是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效益呢?(从而进一步引导
12、学生认识原因1)。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促使环境污染全球化。如:发达国家(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通过高烟囱等形式将污染转移到周边地区(或贫困地区);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如:不节约用水,在个人是件小事,但是积少成多,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在今年很多城市对于用电的要求非常严格,大厅内一般不允许使用空调,空调的调温也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内,但是一些人却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损坏了大众利益 。课下探究:人们为什么对
13、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不加以限制?为什么不顾长远环境效益,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只顾自身利益忽视大众、整体的利益呢?(提示:向自然作无休止索取的传统的征服论环境观在作祟。)思考 1整理上述意见,说说他们主要有哪几方面的考虑。点拨:投资商主要考虑开矿给自己和当地人带来了经济效益;环保局领导主要考虑开矿带来了环境问题;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你认为这件事情矛盾的焦点在哪里?点拨:焦点在于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兼顾。 3对这场争论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通过研讨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根
14、本原因、直接原因与社会成员内部原因,并为学习本章后续内容(当代环境的特点与新的环境观、发展观)准备好条件。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如: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氟利昂(氯氟碳)具有许多优秀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无数喷雾器小罐中,几十年后却发现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大量排放后引起全球性增温,这个结果也是跟踪观测了几十年才得出的结论。原来深埋于地下的矿物被采掘出来,进人大气、
15、水、土壤,甚至生物体中,散布在世界各地,现已查明其中多种重金属有毒性和致癌、致畸变作用。人工合成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如DDT、多氯联苯、氟利昂等,它们广泛扩散于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有害影响。 2过程的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如: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建其生物多样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
16、,地面下沉了9米,至今难以复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面(图18,已经灭绝的物种不能重新出现;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圈CO2度的持续增加,等等,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巨大影响。 3规模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案例 通过材料的阅读能够了解到:1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就连北极地区也遭到化学污染(一些污染物会通过大气、水体的搬运与输送,飘洋过海,甚至到达几乎无人类工业活动的北极地区),而要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人
17、类社会已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解决好当代环境问题,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2正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所以要深入研究环境问题,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板书设计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二)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2表现(1)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18、)(4)全球环境变化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第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难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采取有效行动,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别无选择。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必须依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因此树立现代环境观和发展观乃是最基本的任务。一
19、、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后果资源枯竭和环
20、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良性方向发展活动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认识见诸行动。我们往往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背道而驰。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收集。1收集表格,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然后分析结果。点拨:在课前组织环境小组或环保积极分子进行“环保行动调查”活动,印发、收集统计问卷。上课时公布调查结果,全班进行讨论。2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点拨: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环境观念提升到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人们对知
21、行差异司空见惯,往往习以为常。调查活动能揭示这一问题,引起关注和思考,促使学生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中。这是一项育人价值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 点拨: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进之长。 逸周书大禹篇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元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元兽。 吕氏春秋首时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四
22、十四章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川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耪、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于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篇图110 我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如:(以下资料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给学生,并解释、翻译,让学生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践行
23、动)多媒体放映: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春秋时的管仲(管子),就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其生物资源,反对过度采伐。战国时的荀子也把自然资源的保护视作治国安邦之策,特别注重遵从生态学的季节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北魏时的贾思勰(齐民要术语),也明确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思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掘出1100多枚竹简,其中的田律清晰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环境法律之一。“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这
24、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内涵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所制订的方案和进行的重大项目 指导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关于环境保护战略的政策性文件中国环境保护战略; 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
25、具体方案中国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国家方案; 全国环境保护千年纲要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国家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 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问题与对策; 专门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中国林女21世纪议程、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 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九五”期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实施的两项重大举措“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投影: 思考 1据你所
26、知,近年来家乡有哪些建设项目?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正在进行?点拨:安排学生课堂快速阅读,并点明保护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世界进步的潮流,而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评价这些建设项目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尽合理,提出改进意见;哪些是不合理的,应该停建。点拨:此项活动需要充分让学生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总结归纳,及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发展观。板书设计概念内涵基本思想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