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241.32KB ,
资源ID:24379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437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一生走马向天涯”_论曾畹羁旅诗创作_阳达.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一生走马向天涯”_论曾畹羁旅诗创作_阳达.pdf

1、第 44 卷第 3 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3 月No 3 Vol 44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Mar 2023“一生走马向天涯”:论曾畹羁旅诗创作阳达(华东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摘要:曾畹是明末清初江西籍著名诗人,由于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际,又参加过抗清活动且仕途不顺,所以其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行旅中度过,于是创作了大量羁旅诗。这些诗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自我身世的感慨、离别相思的倾诉、频繁战争的哀叹三类,艺术特色上呈现出萧瑟奇谲的意象、直白流露的情感、苍凉悲壮的风格。曾畹的羁旅诗不仅是个人经历坎坷、内心无奈的真实

2、写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明清之际遗民的心境和下层民众艰难的生活状况,具有史诗的意义。关键词:曾畹;羁旅;内容;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7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1331(2023)03 0062 06收稿日期:2022 12 28作者简介:阳达(1981),男,湖南邵阳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举文化、女性文学等研究。曾畹是明末清初一位比较有名气,又富有传奇经历的诗人,但学术界对曾畹的研究较少。目前只有郑济洧在清初宁夏诗人 曾畹诗五百首 中对其诗歌进行了简单的注释并附上年谱。李拜石、安正发在曾畹流寓宁夏考述 考证了曾畹流寓宁夏,他们还在曾畹交游考

3、中向读者展示了曾畹的交游及人生经历。不过,学界就曾畹的行迹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方面研究甚少。曾畹三十多年都在外游历,行走的路线几乎贯穿整个中国,不仅看过干旱萧瑟的大西北,也遇见过绚丽奇谲的岭南景物,因而,他的行旅诗中会呈现出萧瑟奇谲的意象,诗歌带有苍凉悲壮色彩。同时,曾畹在旅途中难免会感慨自身坎坷的经历、对亲朋好友及故乡的思念,以及哀叹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灾难。因此,对曾畹的羁旅诗进行深入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厘清他个人行迹,还能深入了解明清易代下的士人心态和社会状况。一、曾畹生平与羁旅诗创作曾畹(16201675),原名传灯,字楚田,后改名畹,字庭闻,江西宁都人。曾畹一生跨越泰昌、天启、崇祯

4、、顺治、康熙五朝,与父亲曾应遴一起参加过抗清战争;在抗清斗争失败后离开江西辗转多地,流寓宁夏,也曾隐居,甚至入仕清朝。总的来说,曾畹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求学时间早且师从有名的大家,明崇祯八年(1635),16 岁即开始学习科举考试内容,师从父曾应遴之师杨文彩;崇祯十二年(1639),20 岁便外出苏州求学,从师复社魁首徐汧、张溥,“弱冠过吴门,师事詹事徐汧,庶吉士张溥深器之”1。但是,科举之路非常不顺。崇祯十五年(1642),23 岁的曾畹参加江西乡试,直到顺治十二年(1655)才赴京师春闱。不过,此后五次赴京会试均失利,曾畹才放弃科举考试。曾畹一生的科举之路坎坷,入清后也曾中过陕西的乡试,“

5、顺治十一年陕西乡试,计偕来京师,名公卿闻其至,皆喜曰:王仲宣能入邺乎,竟延致之”2,但最终难以登第。王乐为在曾灿研究 一文中提到曾畹仕途坎坷的原因,“在顺治十二年(1655),因思念祖母返家,拒绝龚鼎孽劝其“试中书”的美意3。不过,这段经历客观上又为26以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由于从江西奔赴京师参加考试会经历很多地方,在路途中也会花费大量时间,这让曾畹深切感受到羁旅艰难。此外,自从他 36 岁建贺兰草堂,基本定居宁夏,但因为要探望母亲和祖母的原因,曾畹曾经多次往返于宁夏和江西宁都。路途中的艰辛及孤独,影响了其日后羁旅诗的创作。曾畹一生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纵观他五十多年的人生,三十多年都

6、在羁旅中度过,行旅路上创作了大量诗歌。李拜石、安正发在曾畹流寓宁夏考述 曾写到其羁旅经历,“抗清失败后,曾畹去了很多地方,主要的经历有三点:“一是流迹京口二是入陕西汉中三是落籍宁夏”4。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指出:“崇祯十五年副贡,曾随父与杨廷麟等吉安抵御清军,兵败避入福建长汀。后离闽北上,出长城,入宁夏,更今名。”5 王乐为在 曾灿研究 提到:“顺治三年(1646),曾畹曾随父助唐王起兵抗清,兵败父丧后,曾畹开始了四方流浪生活。”6 从这段话可看出,曾畹北上入西北地区与抗清失败存在一定关系。顺治十一年(1654)起,北到陕西、宁夏等地,创作了汉渠望长城 五狼沟 喜贺兰草堂初成 等诗;东到达江浙

7、一带,又写了 汛浙江 甘泉山 高资港 阻风燕子矶 等诗;甚至还到到达岭南之地。康熙十一年(1671),开始漫游岭南,留下了弹子矶 儋州野望四首宿城月 海安南渡至于海口所 等诗作。在游历过程中创作的大量诗歌,既抒发自身身世的艰难,对朋友离别相思之情,也在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二、羁旅诗内容曾畹人生大部分时间游走于祖国大江南北,独自一人在外羁旅漂泊,遇到相关景物会触发内心感情,感慨旅途的艰辛和自身悲惨的命运。在羁旅中结识到了许多当时有名之士,如吴伟业、龚鼎孽等人;处于旅途,也会经常与亲人分别,远离故乡,故土之思油然而生。又因在路途中亲眼看到底层人民群众遭受战争的折磨,创作内容上超越对

8、自我情感抒发,将情感扩大到对人民的同情之中,在内容上呈现出视野更加广阔、题材多样的特点。(一)自我经历的感慨明末清初,不发达的交通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曾畹在诗中多次表达旅途艰辛,感慨出行不易。“一路冰霜结,多应令节违”(庚戌都门早发)7,在天气严寒、道路结冰这种恶劣环境下,诗人因为科举考试时间的改变,依旧要出门远行。既描述天气恶劣,又在感慨自己旅途的艰辛。同样,在通过对晚上大雨和鸟类啼叫的描写,表现诗人长期旅途跋涉的艰难。如早发三营至临高县,题目首先点明早晨就已经到达海南,“已觉天将曙,晨鸡不肯鸣”8,到达之时连鸡都未曾鸣叫,可看出作者在旅途中经过长期又艰辛的跋涉。在羁旅过程中,看到历史遗迹和

9、忆起历史往事,会感慨自身经历坎坷,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 中曾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9 借事物或前人的事迹去表达自己命运艰难。如武昌南楼吊古 壬辰登万岁楼 甘泉宫 始皇陵 考亭望武夷 等诗都感慨身世多艰。“昔闻陶侃宅,今见鄂王城”10(武昌南楼吊古),通过运用典故、古今对比感慨自己的身世。陶侃是当时东晋名将,如今住宅只剩下“孤城抛战骼,野鼠戴枯荄”11。今昔对比非常强烈,诗人难免感慨人世无常,世事变迁,似乎寄托事业未成之感且经历坎坷的无奈。曾畹曾贵为公子,因朝代灭亡、父亲去世,又因战争频繁,所以生活质量一落千丈。29 岁时,因岁饥米贵,他和弟弟曾灿只能奉祖母山居;自己在仕途上又屡

10、遭不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高中进士。因此,作者路过古迹时会将自己代入进去,触景生情,从而感慨自己身世多艰。又如“风吹杨柳迷台榭,云卷春帆入斗牛。莫问梅花吊陵谷,金焦点点下芦州”(壬辰登万岁楼)12,通过天上的星宿去隐喻才能之人,但才能之人最终掉入“陵谷之中”,诗人用这些意象表达自身虽有才能但不能如愿的感叹。“羁客愁临阁,官桥水背城”13,表明诗人内心的忧愁;“风灯秋夜乱,百感负平生(考亭望五夷)”14,诗人在尾联用“风灯”比喻生命短促,人事无常,回想起自身多次参加科举都未能取得结果,又得遭受骨肉分离的痛苦,这些具体的物象作为媒介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思考。(二)离别相思的倾诉曾畹在羁旅

11、中与友人、亲人分别,甚至经历过36他们的死亡。因此,当行走在祖国大江南北时,不仅会倾诉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首先,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相思之情。曾畹与屈大均、龚鼎孽、张光启、唐采臣等人多有交往,并有唱和,如 浮玉冬夜奉寄合肥龚公十二首 小埠访张元明 汉中寄唐采臣 等。旅途中与友人分别时,呈现出相思离别之感。如“相对日已晩,相思日已远”(渭南别刘石生)15,用“相思”二字直接点明对友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样,“双雁共南来,一雁忽北翔”(潮州别魏善伯)16,也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其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亲人的挂念主要为其祖母和母亲、弟弟曾灿、妻子吴姬。如“

12、奔走供慈母,惊波不暇愁”(海安南渡至于海口所)17 中点明虽然自己在流浪,但对母亲的孝顺之心不变,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念着母亲。除了对母亲的思念,曾畹长期在外,同样牵挂年迈的祖母,如“九旬祖母隔,衰白命如丝岂不怀归去,伤心听子规”(镇江得家问)18,明确表达出祖母年事已高,希望尽快看望祖母,可窥探出其对祖母的惦念。曾畹在“流浪”中写了大量诗歌赠送给弟弟曾灿以表系念之情。“他乡贫至此,故里信何如”(得灿弟信)19,描写在外颠沛流离因收到弟弟来信而感到开心的场景。“柳色连云外,滩声落日边”(将入秦送弟灿归里)20,诗人独自站在离别之地默默看弟弟离去,直到日落黄昏,从侧面烘托出对弟弟的依依不舍之情。曾

13、畹与其弟曾灿聚多离少,当其在“流浪”时,对弟弟产生思念之情实属人间常情。“仅有亲朋札,而无二弟书。谁怜归岭北,还似滞南徐”(蒜山忆弟灿)21,诗人在外地,虽然收到亲朋好友很多书信,但是唯独没有收到其弟曾灿书信,用反笔说无人怜自己来表达对弟弟的想念。“雨水愁吴沼,春山隔越书”(雨水忆灿弟)22,看似在表达期待弟弟来信,实则在倾诉对弟弟想念之情。值得一提的是,曾畹也表达了对妻子吴姬的怀念之情。因为长期在外不能陪伴在妻子身边,产生对妻子的眷念。闺怨 中用女子口吻写出相思之情,“旧侣羁雌散,高楼吊影初”(遣姬人)23,点明最后一次会试不第后与妻子分别的不舍之情;“我年今始满,为乐定何如”24,直接说明

14、不能和妻子相处共度一生,只能生别,流露出不舍和相思之情。妻子去世后,其思念染上了一层悲伤色彩,“鳏居十九月,常恐梦中违”(颜庐梦亡姬)25,其妻去世后,依旧经常梦到亡妻,可看出对亡妻怀恋之深,但却因天人两隔,相思更显伤感。此外,作者倾诉离别相思不局限于对亲朋好友的思念,而且是将离别思念之情扩展到对故乡的眷恋。曾畹虽然经常回到故居江西宁都或回到新居住地宁夏,但他大部分时间在奔波,将大量时间花在旅途之中,与故乡分别,在旅途中会产生相应的思乡之情。“忍挥家国泪,随意逐征鸿”(草凉驿)26,直接点明对故乡的不舍,自己远离高飞,只能随着征鸿远去。“客自潇湘至,猿声似贯闻”(麻平寺逢友人楚至)27,通过猿

15、声鸣叫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长期在外漂泊,故对故土之思至深。(三)频繁战争的哀叹诗人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行旅中不仅能遇到各具特色景物,更能了解当地民间疾苦,如频繁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他在行走中写下诗歌即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史诗的特点。曾畹生活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即使在清朝建立之后,依旧存在战争,这些战争会给普通群众带来较深远的影响。顺治六年(1649),彭贺伯占据宁都城,“聚众起事,杀知县,据县城”28。次年,清军屠宁都城。可见,在清朝建立之初,频繁的战争会给人民造成一定的灾难。曾畹因在旅途中亲眼看到老百姓深受战争折磨,所以他在创作诗歌时,对战争的破坏力感受会更加深刻。“岁莫不

16、得归,相对不敢哭”(与仆夫守岁泾阳)29,描写因为战争导致人们在外,有家不归的社会现状,且在外征战,留守的妇孺生活艰辛;“夜愁衣被单,日嫌泾水毒”30,直接描写征夫在外晚上要抵抗严寒,白天饮用的水又难以下咽。战争已给戍夫们的生活带来很严重的干扰。再者,战争还给普通百姓带来较大伤害,如“野店风霜苦,亲朋战伐疏”(得灿弟信)31,直接说明因为战争导致亲朋好友越来越少,因他长期在外流浪,对友人怀念之情更深。战争不仅阻断了书信来往,也会危及到友人性命。“战伐多新垒,关46山忆旧时”(吴江次和陈尧夫)32,哀叹战争频繁,但诗人却无法为挽救社会作出改变。“孤城抛战骼,野鼠戴枯荄”(武昌南楼吊古)33,残酷

17、战争让曾经一座辉煌的城市只剩下尸骨,从侧面可窥探出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样,“湖南征战苦,到处有尘埃”(晴川阁)34,描绘出战争给人们带来苦难,生命就像尘埃那样被战争所践踏,一个“苦”字既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又暗示在战争缠绕中老百姓艰难的生活。“未必毁军实,居然长寇仇”(漏风口)35,直接说明战争不一定会毁掉双方的军事实力,但一定会使得民间寇贼兴起,可窥探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民间社会动荡。“丧乱频年异,兴亡此日同”(癸巳宿稠桑)36,直接写出如今出现的衰亡便是战争频繁所致。总之,曾畹人生五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旅途中,途经祖国多个地方,可以感受到各地事物的不同,加上诗人坎坷经历和内心敏感

18、,所以会触物生情,在情感的冲击下,诗人创作才华一触而发。因此,他诗歌思想内容突破抒发个人情感局限,扩大到对社会反思、对人民同情。三、羁旅诗艺术特色曾畹羁旅诗约占其诗歌总集三分之二,他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世间万物变化,对诗歌艺术特色产生重要影响。其羁旅诗的意象呈现出萧瑟奇谲的特点,情感真挚直白,风格上苍凉悲壮,可窥探出诗歌特色受其羁旅经历的影响。(一)萧瑟奇谲的意象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中提出:“一个意象成功地创作出来以后,虽然可以被别的诗人沿用,但往往只在一个或几个诗人笔下,才最有生命力。以致这种意象便和一个或几个诗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37 曾畹在诗歌中构建了萧瑟奇谲的意

19、象群,而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审美理想,是诗人内心情感通过现实景物表现出来的一种审美意象。曾畹在羁旅诗中运用了大量萧瑟意象,如梧桐叶子、大雁、燕子、雪花、蒹葭、孤城、沙漠、阴风、落叶、猿声、落日、羌笛,从这些意象群背后可窥探到诗人悲凉的生命意识。面对自身经历坎坷、与亲朋好友分别、战乱下下层人民的艰难生活,诗人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忧生之嗟。曾畹在西北地区生活过一段时间,大自然会影响作者,西北荒凉景色在他心目中会留下相关印记,在西北这种气候感染之下,会呈现出萧瑟悲凉特色。再者,诗人曾经“流浪”到偏远又人迹罕至的岭南地区,景物也呈现出荒凉萧瑟特色,给予作者一种沉郁悲壮心情。此外,诗歌意象呈

20、现出奇谲特色,这些意象不仅体现出诗人审美取向,甚至诗人在意象中有所象征和寄托。如蛟龙、狐、蟋蟀、龙、野鼠、战骼、虎狼等奇谲巨大的意象,与作者途经生态环境较好的岭南地区有很大关系;同时,这些意象在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现象。蛟龙、龙等气势磅礴意象让读者窥探到诗人另一面,即诗歌气力充足,除了萧瑟也呈现壮烈色彩。再者,作者运用一些奇谲意象表达出当时社会环境恶劣,寄托对社会环境的批判,因为作者途经湖南等地时,目睹当地人们遭受战争的折磨,但因作者身份特殊,与遗民诗人交往频繁,清政府对文人采取高压及怀柔政策,因此当诗人想表达社会现象,会通过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来表达。用“香草美人”的写法揭露一些比较丑恶的事物,去

21、比喻丑恶的人和事物,如“门墙狐兔出,官吏虎狼增”(镇江得家问)38,把官吏和虎狼并列。这些较大和特殊景象背后,“虎”“狼”则象征着残暴官员对普通老百姓的压迫。因作者亲身经历,所以描写中呈现出更加真实的特点。(二)真挚情感的直露无论是对自我经历的感慨和离别相思的倾诉或者是哀叹频繁的战争,曾畹羁旅诗都直接流露出真挚的感情。“盖诗之为道,从性情而出。人之性情,其甘苦辛酸之变未尽,则世智所限,易容埋没。即所遇之时同,而其间有尽、不尽者,不尽者终不能与尽者较其贞脆。”39 其好友刘正学评价曾畹:“刘书谓畹笑则真笑,哭则真哭,以诗属畹论定。”40 这种真挚情感表现为语言运用上的直白流露和情感表达上的直接。

22、诗人在旅途中结交众多朋友,又因长期在旅途中,所以面临着与友人分别。诗歌中直接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从不掩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挥手忽流涕,不知生死分”(西水关哭唐采臣)41,与友人分别,痛哭流涕,思念之56情言于纸上。“思苦别更易,行行摧中肠”(西行留别故园诸子)42,诗中将思念之情比喻成断肠,既是情感强烈,也是作者真诚表达对离别后很难相见的痛苦缠绵之情。曾畹个人感情不局限对友人思念之情,对普通百姓同情之情也表达得非常真切。生活在易代之际,作者将个人情感由个人拓展到整个社会,不仅表达自己个人内心感受,更加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表现出作者对整个社会的内心真实感受。“湖南征战苦,到处有尘埃

23、”(晴川阁)43,没有掩盖战争的事实,而是用最直接的文字说明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对遭受战争破坏的人民表达出真挚的同情。值得一提的是,他除了对友人和老百姓流露真挚情感外,还对自己妻子吴姬表达真挚又热烈的情感,可看出他是一个深情的人。“尽有闺中妇,清秋独忆君”(江州忆吴姬)44,用对比方法表达对吴姬思念之深,此种思念之情显得尤其真挚。“君既不思归,不如无一言”(遥忆姬人代作)45,用吴姬的口吻表达对吴姬想念之深。(三)苍凉悲壮的风格徐世昌在 晚清簃诗汇 中说曾畹之诗:“与弟灿并工诗,有苍凉之音,在宁都诸子中亦佼佼者。”46 魏禧在 曾庭闻文集序 中也曾评价:“庭闻之文句,格法昌黎而苍劲勃萃,矫悍尤多

24、秦气。”47 钱澄之在曾庭闻二集诗序 中也提到曾畹诗歌特色:“宁都曾庭闻游寓秦川,所为诗沉郁顿挫。”48 从时人的点评中可看出,曾畹诗歌显出苍凉悲壮的特色。“明末清初的文学可以说是一种处于逆境中的文学,其时的文人往往处在一种痛苦愤遗的心态之中,故欲借文学来抒其胸中的化傺不平之气。因此,反映在文学的艺术风格上,便形成了追求沉郁深挚、悲壮苍凉的审美理想”49。曾畹生活在明清之际,故而诗歌风格会染上苍凉悲壮的风格。首先,曾畹苍凉悲壮风格体现在他对诗歌体裁的把握上。羁旅诗多用五言古诗创作,用韵自由,不受格律束缚,在抒情和叙事方面能更加洒脱,因此能更好地体现出诗歌苍凉悲壮风格。“笄头高且峻,朔风声正寒。

25、一去千万里,陇首见祁连”(过崆峒)50,在北方听到呼啸风声难免心生凄凉之感,营造出苍凉悲壮特色,但作者却用离别已经千万里显现出自己豪气的一方面。“远望南天门,山势如河奔。一日不得食,始知行路难”(神通沟中作)51 写出南天门气势磅礴的豪气特点,但因饥饿略显凄凉。其次,曾畹擅于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意境特色,尤其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悲凉色彩。“芒芒别榆关,曀曀见云中。纵横各千里,霜雪无异同”(渡桑干)52,诗人营造出在大西北荒凉景色下分别时的凄凉之感,但却在这苍凉之感中表达了悲壮的特色,用“千里”一词将空间扩大,呈现出了无论距离有多大,但雪毕竟一样,分别的心态呈现出了悲壮的色彩。“仰看明月出江波,越甲三

26、千暗渡河。红烛烧残夜漏短,美人欲别将如何”(登姑苏台)53,写出吴国出兵多的壮阔之感,但随着时间的消逝却只剩下一些残羹,难免显现出悲壮的特色。总之,曾畹特有的羁旅经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其诗歌艺术特色。诗歌中呈现出特有的意象、情感的真挚、地域特色的风格,都染上了旅途的印记,而诗歌中呈现出萧瑟奇谲的意象、直白流露的情感和苍凉悲壮的风格也都带上了羁旅特色。四、结语曾畹一生经历较为坎坷,在诗歌中不仅表达曲折的个人境遇,也表达对广大普通百姓的同情。羁旅诗记录了其行走过程及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可窥探出明遗民通过羁旅异乡的方式去抗争,也如实记录当时下层民众艰难的生活,反映了清初遗民诗学史诗的特征。曾燠将曾畹诗列

27、入国朝江右八家诗选,且以“隽健激昂,风力遒上”54 评之,可见曾畹在当时诗坛颇有影响。参考文献:1曾国藩 光绪江西通志M续修四库全书:第 656 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68 2曾国藩 光绪江西通志M续修四库全书:第 656 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68 3王乐为 曾灿研究 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288 4李拜石,安正发 曾畹流寓宁夏考述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4):17 18 5柯愈春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662001:143 6王乐为 曾灿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44 62 7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

28、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200 8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246 9周振甫 文心雕龙今译 M 北京:中华书局,2013:250 10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46 11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46 12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245 13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20 14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20 15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29、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02 16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04 17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217 18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42 19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26 20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28 21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43 22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207 23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

30、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93 24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93 25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215 26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56 27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28 28宁都县志编委会 宁都县志M 赣州:宁都县志编辑委员会(内部发行),1986:8 29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12 30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12 31郑济洧 清初

31、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26 32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27 33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46 34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47 35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49 36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52 37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42 38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42 39黄宗羲

32、黄梨洲文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985:345 40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201 41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32 42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68 43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47 44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80 45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7 46徐世昌 晚清簃诗汇 M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9:328 47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320 48钱澄之 田间文集M 彭君华,校点 合肥:黄山书社,1998:267 49王镇远 论清代文学批评的时代特征及其理论意义J 中华文史论丛,1989(2)50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03 51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11 52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07 53郑济洧 清初宁夏诗人曾畹诗五百首M 银川:阳光出版社,2021:121 54钱仲联 清诗纪事 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872 责任编辑安正发76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