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计划纲要 序言敦煌,著名丝路明珠。“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为“敦,大也;煌,盛也”。元鼎六年(公元前1)设郡,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南枕气势雄伟祁连山,西通资源丰富中亚诸国,北靠广袤广阔蒙古高原,东接绵延千里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咽喉锁钥”、枢纽城市和商贸重镇,是中国最早国际化大城市之一,史称“华戎所交一大全部会”,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含有突出地位。敦煌,人类文化宝库。历史上敦煌不仅拥有些人类最灿烂文化,而且是人类四大文明和三大宗教交汇点,佛教东传通道和门户。敦煌同时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莫高窟和世界级自然景观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是
2、世界上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文化遗存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石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莫高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洞窟735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双,被公认为“人类文明曙光”、世界佛教艺术宝库。敦煌学是全球最负盛名国际显学。敦煌已成为享誉世界著名品牌,被誉为“世界敦煌”、“人类敦煌”。今日敦煌迎来了千载难逢发展机遇。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甘肃省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敦煌因其文化资源优势和国际文化影响力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突破口和示范点。9月,习
3、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战略布署。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促进敦煌文化现代复兴,打造现代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国家文化向西开放战略平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为敦煌历史使命。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面临着多方面挑战。和世界级文化资源、品牌优势及辉煌历史地位相比,现代敦煌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总量小,同时还担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构建生态安全屏障重大责任;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开提议步较晚,产业形态、发展效益和资源禀赋还不相当;经济总量小,人口少,财政支撑较弱,城市
4、水毁后建设期限较短,基础设施滞后,城市功效还不完善,全民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部这些原因全部影响和制约着敦煌发展。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必需立足于资源禀赋,牢牢把握保护第一、有限容量、内容为王、田园城市四大建设标准,不能简单模拟部分发达地域、走大规模城市建设粗放式发展道路,必需走出一条以有限环境容量为先决条件,以快速增加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内涵型巧增加”发展之路,探索资源品牌化、品牌市场化、市场资本化、资本国际化有效路径,形成有限城市、无限空间,有限资源、无限产业,有限产品、无限市场。全力推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打造“一会四区”战略支撑平台,努力实现全方面有效保护敦煌自然历
5、史文化遗产、树立传统文化现代复兴典范、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标地、建成中西方文化合作交流战略平台、探索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域可连续发展有效路径等五大目标,不仅是敦煌历史使命和现实担当,也是甘肃省以文化旅游经济为切入点呼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发力点,机遇之千载难逢,使命之光荣神圣,任务之艰巨繁重,前所未有。只有秉持坚定高尚理想信念,传承坚守执着奉献精神,以宽广国际视野,全方面深化改革,大胆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敢为人先,才能实现这一宏愿。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敦煌游览时曾说:“一个伟大过去,蕴藏着一个光辉未来”。让我们以此来共勉,举全球华人之力,共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1计划背景1.1
6、发展优势1.1.1敦煌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地,古丝绸之路关键枢纽城市横贯欧亚大陆古丝绸之路是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经济文化大通道。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宽广、自成体系、影响深远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敦煌和吐鲁番地域。敦煌是古丝绸之路关键枢纽城市,也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融汇之地。1.1.2敦煌是世界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融为一体城市敦煌不仅拥有丰厚独特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景观,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共处一城,交相辉映,世所
7、罕见。1.1.3莫高窟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两处文化遗存之一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留较完整佛教艺术宝库,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高度成就,1987年作为中国首批候选者取得“世界文化遗产”认定。在收入世界遗产名目981项遗产中,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6项标准遗存仅有两处,敦煌莫高窟是其中之一。1.1.4敦煌学是世界公认国际显学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说,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新时尚也。20世纪初以来莫高窟藏经洞发觉,和悬泉置遗址汉代简牍考古发掘,由此发展出国际东方学一个关键分支敦煌学,为层累性地复原中国中亚关系史,复原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
8、波斯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交汇史,提供了直接佐证,成为丝绸之路上最负盛名国际学术宝库。1.1.5敦煌是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品牌敦煌在国际上著名度高,文化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巨大。中国首批推出12条旅游线路,丝绸之路在首位。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枢纽城市,拥有世界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等丰厚文化、旅游资源,是丝绸之路上著名旅游胜地。敦煌已成为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品牌。1.2发展劣势1.2.1文化遗产承载力和水资源等自然环境承载力有限敦煌旅游业爆发式增加给莫高窟等文化遗产带来游客周期性超载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根据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计划(2025)要求日游客容量控制值3000人次。游客中心建成后,单日最大游客接待量为60
9、00人次,而现在最高纪录是单日2万人次。作为西部经典沙漠绿洲城市,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空间有限,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敦煌水资源总量小,农业用水占比高,近二十余年来,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位连续下降了10.77米,现在仍以每十二个月24厘米速度下降;周围植被退化,库姆塔格沙漠每十二个月向绿洲及天然植被区推进34米,增加沙化土地面积2万亩,全市50多万亩土地出现沙化;湿地萎缩显著,河道湖泊面积降低了二分之一以上,沼泽面积更降低了约2/3。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现在正在根据国家布署,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计划,加强生态综合治理。1.2.2地处内陆偏远地域,区域经济整体支撑力
10、不足敦煌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深处内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生产总值78.3亿元,消费市场内生动力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27.5亿元。远离中心城市,距离酒泉约400公里,距离兰州约1100多公里;缺乏周围区域有力支撑,周围瓜州、肃北、阿克塞人口规模为酒泉市七个县(市、区)末三位,仅占酒泉市总人口16%。对外交通联络不便,铁路网密度为14.4公里/万平方公里,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6.1%,且在敦煌形成末端,和周围区域连通性不足;机场尚且缺乏和成全部、深圳、香港等中国及国外关键枢纽机场航线衔接。1.2.3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提议步晚、水平低长久以来,对敦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
11、学术研究取得了国际公认结果,但开发利用起步晚、水平低。其一,敦煌缺乏国际著名艺术会展品牌。相比拥有上百年历史、同属于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文化遗存威尼斯水城而言,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已举行上百年,成为世界顶级艺术盛会;其二,敦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层次较低。文化产业发育较晚,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3.2%,缺乏高创意型、高科技型文化产业项目和市场主体;旅游还处于简单观光游览阶段,游、行占旅游收入比重高达44.8%,购、娱比重仅为21.9%,缺乏精神性、体验性、参与性旅游产品设计和全产业链布局,亟待转型升级。其三,敦煌国际著名度没有显著提升。敦煌境外游客早在就达成7.5万人,而到了还徘徊在
12、7.3万人左右。1.2.4城市功效不完善,人口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旅游服务、文化休闲、生活配套功效不完善矛盾日益突出,支撑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欠缺。城市文化和景观特色不突出,古城风貌不清楚、城市个性不鲜明、时代特征不一样时,无法表现出敦煌多年文化底蕴。怎样使各类旅游和城市设施在专题和外观形态上和敦煌城市形态应有文化基调和自然风貌相统一,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人口整体素质难以适应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需要,大学及专科以上学历人口仅占总人口7.29%,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7年,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支撑。1.
13、3发展机遇1.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华文化现代复兴既是其中关键内容和目标,又是其中必需条件。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影响历久弥新,敦煌文化所表现国际性、包容性、开放性和跨时空创新力,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对话最好媒介。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背景下,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实现敦煌文化现代复兴,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迎来了关键发展机遇。1.3.2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机遇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成为拉动中国经济连续增加新动力。9月,李克强总理出席东盟博览会时指出:“尤其要做好内陆开放这篇大文章,这是中国未来发展最大回旋余地,要促进西北地域增强实力,在
14、向西开放中形成新优势,为中国经济长久连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深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甘肃要全方面推进向西开放”。所以,加大力度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是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友好”幸福美好新甘肃必由之路。以敦煌为关键节点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便是东西交通大通道,区位优势显著,必将成为国家向西开放、对接欧亚大陆经济共同体战略前沿和关键通道。1.3.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中国、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等19个国家交通部长在日内瓦签署丝绸之路复兴计划意向书,期待经过贯通亚欧大陆桥这一现代丝绸之路,实现缔造共同市场、重构世界能源版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15、发展目标。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通畅、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战略构想。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战略布署。伴随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生机活力。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地位、作用和特殊性不可替换。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枢纽重镇,对于以文化旅游经济为切入点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1.3.4世界文化、旅游产业连续高速增加现实机遇从文化产业发达
16、国家来看,美国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比重在31%左右,日本在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据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汇报(),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达成13479亿元,占GDP比重2.85%;同期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总量达成10126亿元。精神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加期,文化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汇报,全球游客人次历史上首次突破10亿大关,比上年增加4%;到亚太地域旅游国际游客人数上升了7%,达成2.33亿人次。,整年中国出游人数29.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2.1%;中国居民出境人数831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8.4%。据世界贸易组织估计,到底,中
17、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同时,国家相继出台国务院相关加紧发展旅游业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促进旅游业发展相关文件,旅游业将迎来连续高速增加时期。1.3.5现代科技进步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时代机遇伴随云计算、沉醉式新媒体、数字化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在文化领域广泛应用,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方法更为多样,文化和科技融合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停创新,世界各国之间展开文化交流合作变得愈加便捷,文化产品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不停加速,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时代机遇。1.3.6国家批复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发展机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国务院批复
18、甘肃建设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意在探索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域实现科学发展新路子,含有全国意义。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布局中,敦煌文化是灵魂,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是首位工程。1.4计划范围、期限和依据1.4.1计划范围计划空间范围:以敦煌市域为关键,总面积为3.12万平方公里。研究内容范围:扩展至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域。1.4.2计划期限计划期限为2030年,其中近期为,中期为,远期为2030年。1.4.3计划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条约(1972年)中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旅游法()中国城镇计划法()中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
19、村保护条例()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措施()中共中央相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发14号)中共中央相关全方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经过)国务院相关深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汉字物保护工作意见(国发63号)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深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国办发29号)国务院相关加紧发展旅游业意见(国发41号)中共甘肃省委相关落实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加紧文化大省建设意见(甘发16号)甘肃省加紧文化大省建设若干政策要求()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20、年计划纲要()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相关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施意见()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相关加紧发展旅游业意见(甘发9号)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计划()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计划(2025)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计划(2025)酒泉市城市总体计划(2030)酒泉市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敦煌市城市总体计划()敦煌市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国家、甘肃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2总体思绪2.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方面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1313”工程总体要求,以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为前提,以生
21、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引擎,以弘扬敦煌文化为关键,以文化创意、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关键发展文化旅游主导产业,加紧城镇融合发展田园城市建设,探索文化和经济、社会、生态、旅游、科技深度融合绿洲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建立文化引领、旅游拉动、经济转型、生态改善、生活富裕、体制创新六位一体发展格局,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性城市,争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排头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国家文化向西开放战略平台,实现敦煌文化现代复兴,打造“文化圣殿,人类敦煌”。2.2建设标准保护第一标准。在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中,坚持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第一,坚持把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放在首位,严格
22、保护遗产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尊重自然规律,严格保护遗产生存环境,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原因对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干扰和破坏。有限容量标准。有限自然环境容量决定经济社会发展容量。以可利用自然资源有限性、稀缺性、约束性为建设前提,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人口规模、产业门类和产业规模,实现人和自然友好相处,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内容为王标准。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手段,着力挖掘和激活敦煌碎片化、隐性化历史文化信息,加强设计创意类产品、文化艺术创作类产品、文化旅游融合类产品研发和关键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内容产业。田园城市标准。以“小”“巧”“精”“高”“静”为标准,走独具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不搞传统大规模造城
23、运动,经过城镇一体化建设,形成“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现有田园式自然恬静,又有浓厚文化气氛和现代人文气息特色田园城市。2.3发展目标全方面有效保护敦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对敦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进行统筹计划,使其历史真实性、完整性取得有效保护和延续。加大对敦煌戈壁沙漠、风蚀地貌等特色原生态地质地貌景观和自然遗产保护力度,使敦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树立传统文化现代复兴典范。深入强化敦煌学研究和科研结果转化力度,将敦煌建设成为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并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敦煌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和体制创新,拓展
24、文化阐释和大众传输综合路径,使敦煌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复兴典范。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标地。打造和国际接轨旅游环境和国际化、经典性、独一性敦煌品牌形象,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发满足中国外不一样层次游客需求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标地。建成中西方文化合作交流战略平台。以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背景,搭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全方面展示中华文化新气象、中华民族新风貌和中国发展新成就,同时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搭建文化合作、交流、展示、交易窗口和平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出贡献。探索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域可连续发展有效路径。立足经济、
25、社会、文化、生态相互协调和综合统筹,主动探索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跨越新模式、新路径,将敦煌建设成为人和自然友好相处、城镇融合发展特色田园城市。2.4发展时序根据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总体要求和有序计划、分步实施标准,遵照文化引领、旅游拉动、经济转型、生态改善、生活富裕、体制创新六大要求,逐步实现全省引领、全国示范、国际影响三大阶段性目标,全方面实现敦煌文化现代复兴。近期:。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创建工作,加紧国际旅游目标地建设,生态环境深入改善,新型城镇化进程加紧推进,城镇化率达成65%,文化旅游产业成
26、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旅游总收入达50亿元,实现全省引领目标。中期:。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基础形成,主动创建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城镇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率达成80%,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经济转型、旅游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相得益彰,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远期:20212030年。文化遗产得到全方面保护和科学利用,城镇一体化发展目标全方面实现,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复兴典范和全球文化旅游地标城
27、市,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关键窗口和国际文化合作交流战略平台,城镇率达90%,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旅游总收入达300亿元,成为含有重大影响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表一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指标体系序号指标单位近期()中期()远期(2030年)1地域生产总值亿元7812527010002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31050200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6815204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个630501005旅游接待人次万人31250095012006入境游客人次万人7.315501507旅游总收入亿元30501003008人口数量万人202225309城镇化率%
28、606580902.5发展方法全方面转变敦煌发展方法,探索以有限环境容量为先决条件、以快速增加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内涵型巧增加”发展之路,探索资源品牌化、品牌市场化、市场资本化、资本国际化有效路径,形成有限城市,无限空间;有限资源,无限产业;有限产品,无限市场。2.6战略支撑形成“一会四区”五大战略支撑平台。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整合已成功举行六届甘肃省文博会和两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申请提升为国家级文化博览会,以建设“一会一坛”为关键内容,构建“一枢一轴两轮”战略布局,搭建敦煌国际化文化交流、展示、交易平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遵照文化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措
29、施(试行)相关要求,加紧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和报批进程,引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借鉴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方案”经验,关键探索敦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全方面深入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遵照文化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相关要求,建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创新传统文化现代复兴模式。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倡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绿洲生态环境,建设西北干旱地域绿洲生态保护和建设为专题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发展路径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和发展应立足于敦煌资源特征和文化禀赋,
30、严格遵守“保护第一、有限容量、内容为王、田园城市”四大标准,顺应该代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走含有鲜明敦煌特色发展路径。3.1国际化发展路径历史上敦煌作为丝绸之路关键节点和枢纽,是国际化产物。充足挖掘敦煌文化内涵,在国际化视阈下构建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培育外向型文化市场主体,对接国际通行标准,实现敦煌文化产品“中国立场,国际表示”,强化敦煌文化世界影响力、辐射力、向心力,将敦煌文化辐射区域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逐步拓展到有文化认同感其它国家和地域,使敦煌以崭新姿态重新融入世界文化体系。3.1.1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关键建设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关键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基地;以
31、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为关键国际文化研究交流基地;以艺术创作、艺术培训、艺术交流为关键中外文化艺术创作交流基地;以敦煌佛教艺术为关键国际佛学交流基地;以古文明保护为关键古文明城市联盟。建设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博览园,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展示,主动推进敦煌和古丝绸之路沿线文化旅游名城缔结友好关系,邀请相关国际商贸组织在敦煌设置办事机构。3.1.2打造国际文化商贸平台主动申请设置敦煌保税区。留足建设空间和用地,构建版权交易、文化会展、产业融资、文化贸易公共服务等支撑平台,为中国外文化企业提供文化商品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和保税仓储等服务。充足利用中外互办文化年、文化节、艺术周等国际文化活动,和在敦煌
32、举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旅游节、艺术品交易会、文化旅游商品交易会、世界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企业在敦煌落地生根,开展各具特色文化产品加工、生产、展示和销售,建立全球文化贸易网络,拓展文化贸易营销渠道,推进敦煌成为国际文化旅游企业集聚地和文化旅游产品集散地。3.1.3培养外向型文化市场主体激励、支持和引导多种全部制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沿线节点城市和地域设点办厂,主动开展跨国经营,培养一批参与国际竞争外向型文化市场主体,使之在拓展国际文化市场、促进敦煌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成为敦煌文化出口主导力量。3.1.4对接国际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现有金融
33、体制,建立国际化投融资体系。将国际化文化旅游资源和国际资本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充足利用国际金融股权交易市场、债权交易市场、国际信贷、信托租赁等金融工具,推进资产证券化,充足发挥国际金融资本杠杆作用,实施国际金融支持工程,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提供金融保障。按国际标准、国际通例、国际市场需求,全方面提升敦煌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国际化水平。3.2分众化发展路径建立分众化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巩固大众旅游市场,开拓中高端旅游市场,发展特色旅游市场,开拓冬春季旅游市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文化旅游服务,在全方面提升敦煌旅游品质同时,实现敦煌文化雅俗共赏、世界共享目标。3.2.1巩固大众
34、旅游市场关键推广观光览胜游、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科普教育游等大众性、普适性旅游产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主动开发印象敦煌、数字洞窟、互动导览、VR漫游、3D动画、全息影像等创新性旅游体验产品。规范旅游产品合理定价,加强旅游淡季景区门票优惠等促销方法。主动利用现代创新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和立体化宣传,全方面巩固和拓展大众旅游市场。3.2.2开拓中高端旅游市场突出精神性、体验性和创新性中高端旅游市场需求,根据国际化、精品化思绪,关键开发以畅游丝绸之路、体验边塞文化、品鉴敦煌文化艺术等为关键修学度假游,以静心禅修、参禅礼佛、鸣山沙疗、大漠温泉、中医养生等为关键禅修养生游,和高端会展商务游、博
35、物馆聚落修学体验游等精神性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差异化、针对性旅游市场营销,为中高端游客提供旅游专列、包机、VIP会员等专业化和定制化优质旅游服务。3.2.3发展特色旅游市场以创意为关键,以项目为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旅游活动、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类型。在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基础上,充足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光能资源、运动资源、康体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等主动发展以“旱极”体验、极限挑战、沙疗养生、沙漠越野、观光农业等为代表特色旅游项目。3.2.4开拓冬春季旅游市场丰富冬春季旅游产品供给,探索冬春季旅游创新路子。深入挖掘会议展览、教育修学、科研科考、民俗节庆、康体养生等四季旅游产品,建设一批特色博物馆
36、、禅修文化基地等非季节性特色文化基地项目。健全和完善冬春季旅游优惠机制,不停开拓冬春季旅游市场,做到淡季不淡。3.2.5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文化旅游服务经过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服务功效体系等方法,不停提升敦煌旅游服务水平,为不一样人群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文化旅游服务。首先,针对中高端游客提供“管家式”、“导览式”、“菜单式”、“自助式”等个性化旅游服务,其次,全方面完善大众旅游服务体系,最大程度满足各类游客旅游需求。3.3高科技化发展路径敦煌环境容量有限,文化遗产以隐性遗存为主,高科技是敦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关键手段。以文化遗产保护和共享为
37、基础,以文化遗产学术研究为前提,将文化资源开发和云计算、沉醉式新媒体、数字化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结合,搭建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展示、共享平台,智慧旅游云联网互动平台,数字化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和全媒体新技术文化传输平台,逐步实现“在地文化产业”向“在线文化产业xv”转变,构建完善“智慧敦煌”、“数字敦煌”文化体系。3.3.1搭建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展示、共享平台立足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手段,依靠各类珍贵文化资源和敦煌研究院研究结果,建立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展示、共享平台,推进数字化石窟再现和数字出版、数字纪念品、动漫游戏等文化衍生数字产品研发制作,和VR漫游
38、、3D动画、全息成像、立体成像等沉醉式体验馆、互动导览等文物遗产展示产品开发。3.3.2搭建智慧旅游云联网互动平台以智慧旅游管理云服务平台为驱动,以线上线下互动为特色,融合旅游前期宣传推广、中期服务体验、后期深度挖潜,搭建智慧无偿上网、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交易、智慧旅游小区、智慧游乐互动等平台,经过优异信息技术实现旅游行业产业升级,创建全新旅游体验。3.3.3搭建数字化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面向城市管理服务应用专题信息数据库,深入提升城镇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计划建设、安防监控、城市管理、政务信息、交通出行、生态监测、灾情预警等社会公共服务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为市民游客生活和出行提
39、供愈加便捷、优质服务。3.3.4搭建全媒体新技术文化传输平台利用传统媒体,制作系列高端纪录片、影视剧、舞台节目、音乐作品等,阐释和传输敦煌文化。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敦煌学互动网站、网络展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敦煌大学等系列网络产品。深入研发专题网络游戏、专题社交网络、系列APP应用软件等文化周围产品,搭建和消费者互动平台。3.4学术化发展路径敦煌文化遗产保护是敦煌发展和创新灵魂和基石。以丰厚敦煌学研究结果为基础,深入挖掘研究敦煌文化精髓,完善敦煌文化研究体系,创新敦煌文化多元传承手段,是弘扬敦煌文化精神内涵和文明价值根本所在。3.4.1保护敦煌历史文化遗产关键加强莫高窟保护,严格实施甘肃敦煌
40、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计划,加紧推进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严格将入窟游客数量控制在6000人/日合理容量以下。对敦煌境内玉门关及长城烽燧、悬泉置遗址等241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址进行充足保护和展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关键保护城区历史格局,在旧城改建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中,充足延续和保持历史文化名城整体空间环境、城市肌理、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认定、保留、传承和展示工作,对已认定12个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保护传承。3.4.2完善敦煌文化研究体系深入拓展和深入挖掘研究敦煌学研究内容,以敦煌学丰富研究结果为基础,立足于发觉考古、实证、保护、临摹
41、等微观技术层面,深入深化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等领域实证研究,作为敦煌文化研究体系基础性研究。深入拓宽敦煌学研究领域,大力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精神,挖掘“人类敦煌”、“世界敦煌”哲学意义、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再现高尚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充满理性主义色彩精神性文化精髓,实现全方位立体化传输,让敦煌文化真正走出甘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3.4.3创新文化传承手段打造“专、精、小、特”博物馆聚落,建设丝绸之路上博物馆城。打造以文化博览和交易为关键文化交流平台,创新多元文化碰撞、交汇和融合载体,建设多元文化体验之城。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关键特征智慧城市建设,加紧构建文化旅游
42、信息服务平台,关键研发数字化文化旅游产品,建设智慧文化远程分享之城。3.4.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围绕敦煌学研究领域拓展,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合作机制,为专业人才提供优质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大力培养和吸引敦煌学研究专业人才、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等。围绕发展文化旅游主导产业,突出抓好旅游服务人才、艺术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机构编制等政策,加大干部交流和人才引进力度,努力提升敦煌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3.5品牌化发展路径发挥品牌优势,打造战略平台,实施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品牌保护管理,以品牌战略撬动资本,填补容量限制,实现有限空间内无限品
43、牌输出目标。3.5.1发挥品牌优势打造战略平台发挥敦煌自然文化遗产品牌优势,争取申报和打造“一会四区”等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和国家级战略平台,为敦煌发展提供人力、财力、项目、政策等全方面支持。主动发明条件和国际著名文化人士、文化机构、文化企业进行互动,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对话和项目合作,广泛聚集国际文化名人、社会资本和合作机构,提升敦煌品牌国际化程度。3.5.2挖掘资源价值提升品牌附加值挖掘和铸造敦煌顶级文化资源无形价值,以学术研究扎实品牌基础,以博览会展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以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品牌价值。主动吸引战略投资,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文化企业集团,创新文化生产方法和表现形式,经过多
44、元化手段进行品牌营销,全方面提升敦煌品牌附加值。3.5.3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产业集群主动探索敦煌品牌多元化运行模式,提升敦煌品牌国际影响力;深化敦煌品牌建设、宣传和精细管理,着力打造学术敦煌、出版敦煌、舞蹈敦煌、影视敦煌、美术敦煌、音乐敦煌、书法敦煌、旅游敦煌、衣饰敦煌、饮食敦煌、数字敦煌等系列品牌;加强和著名品牌战略合作,贯通上下游产业链。培育旅游经济、演艺经济、会展经济、文化金融、创意设计、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集群。3.5.4加强敦煌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订针对敦煌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措施,主动开展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资源管理机构交流和合作,建立完善敦煌品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交易体系
45、,促进知识产权中国和国际交易,规范敦煌品牌保护和管理。3.6田园化发展路径立足敦煌有限环境容量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既保护好大漠绿洲、沙水共生原生态自然风貌,又主动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快速提升敦煌城市化率水平,深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同时全方面提升城市功效,使敦煌现有田园式自然恬静,又有浓厚文化气氛和现代生活气息,成为人和自然友好相处、城镇融合发展田园城市。3.6.1大漠绿洲,沙水共生大漠绿洲,沙水共生,既是敦煌自然景观资源,也是敦煌文化生存环境,是敦煌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融为一体城市特色和精髓所在。沙漠、戈壁和绿洲、田园对于敦煌缺一不可,需要上升到战略高度去了
46、解、保护和传承。依据敦煌原生态自然文化特色,保护大漠绿洲城镇文化景观,加大对戈壁沙漠、风蚀地貌等特色原生态地质地貌保护力度,最大程度降低和弱化人为活动影响。3.6.2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将农村、农业发展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统筹考虑,在延续原有村庄空间特色和农田风貌基础上,植入文化创意、艺术创作、手工生产等文化旅游功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乡村驿站、庄园经济、博物馆聚落等亦农亦文亦游产业,将农民培训转换为市民,整体营造“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市田园艺术村庄,形成别具特色城市田园人居环境。3.6.3相向发展,拓展空间根据沙水共生、城镇融合、国际品质总体要求,尊重现实状况和历史传承,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前提下,将沙州、莫高、七里作为整体统筹考虑。将沙州主城提升拓展和莫高城区、七里城区两翼协同发展并进,深入强化莫高组团区域门户枢纽地位,将七里组团融入未来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沙州主城坚持老城区更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