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仓储与配送管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 仓储:利用仓库存放、储存不需要即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2、 仓储管理:指将物品存入仓库并对存放于仓库里的物品进行保管、控制等管理活动,也就是对物品的入库、保管和出库等作业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工作。3、 仓储管理内容:(1)仓库的选址和建筑作业(2)仓库设施与设备的选择与配置(3)采购管理(4)库存控制(5)仓库的业务管理4、 仓储的功能:(1)储存和保管(最基本功能)(2)调节供需,创造时间价值(3)调节运输能力(4)降低物流成本(5)配送和流通加工(6)其他功能:调节物品的价格波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
2、消费的需求;通过物品在消费地的仓储,可以获得更高的消费者满意度;仓储可以为逆向物流提供场所,是逆向物流必不可少的通道和场所。5、 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6、 配送内涵:(1)配送是按客户的要求进行的(2)配送是由物流据点完成的(3)物资配送是流通加工、整理、拣选、分类、配货、配装、末端运输一系列活动的集合(4)配送在将货物送交收货人后即告完成。7、 配送与送货的区别:(1)送货至是配送的一个环节和流程(2)配送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服务(3)配送是与最新技术进步紧密相连的(4)配送与送货的目的不同8、
3、配送的功能与作用:(1)配送能够促进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2)配送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3)配送能够有效促进流通的高效运行(4)配送促进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完善9、 配送管理:配送管理是用现代管理方法,对配送活动进行有效的指挥、控制、协调、监督等工作的总称。10、 配送管理的总体目标:在恰当的时间(Time)、恰当的地点(Place)和恰当的条件(Condition)下,将恰当的产品(Product)以恰当的成本(Cost)和恰当的数量(Quantity)提供给恰当的客户(Customer)。即7R。11、 配送管理的具体目标:快速响应、最低库存、整合运输。第二章、仓储管理作业1、 仓储作业管理
4、的主要内容:(1)验收入库(2)货物保管(3)货物出库(4)货物盘点(5)残损货物的处理(6)退货处理(7)安全维护2、 仓储作业的特征:(1)仓储作业操作过程的非连续性(2)仓储作业量的不确定性(3)仓储作业对象的复杂性(4)仓储作业范围的广泛性 课本:(1)仓储作业的合理性(2)仓储作业的连续性(3)仓储作业的协调性3、 仓储作业流程:(1)入库作业管理(2)在库作业管理(3)出库作业管理4、 商品编码原则:(1)唯一性(2)简易性(3)扩充性(4)安全性(5)一贯性(6)计算机的易处理性5、 选择和确定货位的原则:(1)根据货物的尺寸、数量、保管要求选择货位(2)根据先进先出、缓不围急的
5、原则选择货位(3)根据出库频率高低和储存期的长短来选择货位(4)根据大不围小、重近轻远的原则选择货位(5)根据操作的便利性原则选择货位6、 仓库货物存放的方式:地面平方式、托盘平方式、直接码垛式、托盘堆码式、货架存放式7、 货物的接运方式:(1)车站、码头提货(2)专线接车(3)仓库自行提货(4)库内接货8、 货物验收的要求:(1)及时。到库货物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验收工作(2)准确。验收的各项数据或检验报告必须准确无误(3)严格。仓库有关各方面都要严肃认证的对待货物验收工作(4)经济。要求各工种密切合作,合理组织调配人员与设备,以节省费用。9、 货物验收的程序:(1)验收准备(2)凭证核对(
6、3)实物检验10、 实物验收程序:(1)包装检验(2)数量检验(3)质量检验(4)抽验检验11、 入库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处理:(1)数量不符。应由收货人再凭证上详细作好记录,按时加数量签收,并及时通知送货人和发货方。(2)质量问题。当货物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同承运方清查检验,责任明确,并由承运方编制记录或出具证明,作为索赔的依据。(3)包装问题。包装有水渍、玷污、损坏等情况时,应进一步检查内部细数与质量,并做好记录,单独堆放,以便处理。(4)单证和货物不符合或单证不全问题。货物串库。当初不检查发现串库现象时,应立即拒收;对在验收细数中发现的串库货物,应及时通知送货人办理退货手续,同时更正单据。
7、有货无单。应暂时安排场所存放,及时联系有关部门,待到单据证到齐后再验收入库。有单无货。应及时查明原因,将单据退回注销。货未到齐。应分单签收。12、 盘点作业的目的:(1)查清实际库存数量(2)帮助企业计算资产损益(3)发现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3、 盘点作业的内容:(1)查数量(2)查质量(3)查保管条件(4)查安全14、 -盘点的方法:(1)账面盘点法(有序盘点)。将每一种货物分别设障,然后子啊将每一种货物的入库和出库情况详细记录,不必实地盘点即能随时从电脑或账册上查悉货物的存量。通常量少且单价高的货物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2)实地盘点(现货盘点)。指用库存的实地盘点值定期调节系统现有量。
8、根据盘点时间频率分为期末盘点及循环盘点。15、 出库作业流程:(1)订单审核(2)出库信息处理(3)拣货:人工拣货、自动拣货(4)发货检查(5)装车(6)发货信息处理16、 出库作业常见问题与处理:(1)出库单据问题。凡是出库单据、凭证超过提货期限,客户前来提货,必须按照规定缴足逾期保管费用才可以办理相应的手续。(2)出库数量差异。除了特殊紧急需要的物资之外,一般情况下,要按照实际存货数量发货,事后查明原因,妥善处理。(3)串发与错发货。一般在没有直接经济损失的情况下,由货主重新按照实际发货数量冲销账目即可;如果造成了货主的直接经济损失,应按照相关规定照价赔偿。(4)包装破漏。这种情况主要是货
9、物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堆垛挤压、装卸搬运操作不当引起的,因此货物在出库时都应整理或更换包装方可出库。(5)漏记账和错记账。一经发现,除及时向主管报告外,还应根据原出库凭证查明原因调整账目,使之与实际库存保持一致。对造成的损失应予以赔偿,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三章库存管理1、 库存:当物料或产品沿供应链运动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会储存一些物料、半成品和成品,从而形成库存。狭义:库存仅仅指的是在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货物。广义:库存表示用于将来目的、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源。2、 企业保存库存的原因:客户需求变化无法确定预测,企业需要有一定量的库存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客户需求的供货期与制造周期不一致
10、,企业需要有一定量的库存来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供应商的供货成本和能力及供货的数量和质量是不确定的,而库存有助于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风险;物流服务的经营规模鼓励库存,如产品成批生产和整车运输产品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由于企业生产计划不周密,一些过剩物料和成品会形成不必要的库存。3、 库存的分类:按经济用途:商品库存;制造业库存;其他库存。按库存货物的存放地点:库存存货;在途库存;委托加工库存;委托代销库存。按库存来源:外购库存;自制库存。从经营过程:经常库存:制企业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为满足日常需要而建立的库存;安全库存: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而准备的缓冲库存;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库存;季
11、节性库存;促销库存;投机库存;沉淀库存或积压库存。4、 库存按状态可分为静态库存和动态库存。静态库存是指长期或暂时处于存储状态的库存。动态库存是指处于制造加工状态或运输状态的库存。5、 库存管理的发展趋势:计算机化管理系统化库存管理零库存管理以客户综合需求为中心的库存管理6、 影响库存水平的因素:库存水平即库存量大小的确定,涉及希望保持的库存数量或水平。因素:需求量库存维持费用订购费用缺货费用安全库存量7、 ABC分类管理法:(1)关键:分清“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抓住“关键的少数”是降低存货和有效库存管理的关键。(2)分类标准:库存中各品种每年消耗的金额,即该品种的年消耗量乘以其单价
12、。(3)将累计品种百分数为5-15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比为60-80的物品,确定为A类;将累计品种百分比为20-3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比为20-30的物品,确定为B类;其余为C类,C类恰好与A类相反。8、 CAV分析法库存种类及其管理策略库存类型特点管理策略最高优先级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物资,或A类重点客户的存货不允许缺货较高优先级生产经营中的基础性物资,或B类客户的存货允许偶尔缺货中等优先级生产经营中比较重要的物资,或C类客户的存货允许合理范围内缺货较低优先级生产经营中有需要,但可以替代的物资允许缺货9、 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订的最低库存数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以
13、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10、 定期订货管理法:(1)定义: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间进行订货,已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2)定期订货管理法是从时间上控制订货周期,从而达到控制库存量的方法。只要订货周期控制得当,既可以不造成缺货,又可以控制最高库存量,从而达到库存费用最小的目的。第四章商品保管1、自然因素是影响商品变化的外因之一,包括:(1)温度即空气的冷热程度,一定的温度是商品发生物理、化学、理化变化的必要条件;(2)湿度即空气的干湿程度,取决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对库存商品的影响非常大。(3)大气由干结空气、水汽、固体杂质三种成分组成。干结空气是指由氮气、
14、氧气、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部分气体会对商品产生影响。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主要是灰尘、烟尘和其他粉尘,是一些微小的固体颗粒,带有电荷。产生静电吸附,可能影响商品。(4)太阳光。(5)生物和微生物2、商品保管的基本任务:(1)制定商品储存规则(2)提供适宜的保管条件(3)掌握库存商品信息(4)确保商品安全3、商品保管原则:(1)质量第一(2)预防为主(3)讲究科学(4)提高效率4、商品养护的主要措施:(1)通风(2)温度控制(3)湿度控制:空气温度太高时,封闭仓库或者密封货垛。或者在有条件的仓库采用干燥式通风、制冷除湿;在仓库或货垛内摆放吸湿材料,如生石灰、氧化钙、木炭、硅胶等;特殊货仓
15、可采用升温措施。5、商品保管实践经验:(1)健全工作网络,明确各级责权(2)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商品安全(3)加强知识培训,提高员工水平(4)加强督促检查,组织经验交流(5)寻求先进技术,重视过程控制第五章配送类型和配送模式1、 按配送组织主体分类:(1)商店配送(2)配送中心配送(3)仓库配送2、 按配送商品数量和种类分类:(1)少品种(或单品种)、大批量配送(2)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配送(3)配套性配送3、 按配送时间和配送商品数量分类:(1)定时配送,是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配送。(2)定量配送,是指按照该规定的数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内进行配送。(3)定时定量配送,是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数量来
16、组织配送。(4)定时定路线配送,是指在规定的运行路线上,制订到达时间表,按运行时间表进行配送。(5)即时配送,是指完全按照客户提出的送货时间和送货数量,随时进行配送的组织方式。4、 按配送的专业化程度分类:(1)综合配送。配送的商品种类较多,且来源渠道不同,但在一个配送点中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产品向客户配送,综合性强。通常可以减少客户为组织全部所需商品进货的负担,只需与少数配送企业进行交易,便可以解决多种商品需求。(2)专业配送。是按照产品大类的不同来划分专业领域的配送方式。优势在于可以根据专业的共同要求来优化配送设施,优选配送设备及配送车辆,从而制定实用性较强的配送流程,大幅幅提高配送各环节的
17、效率。5、 配送模式分类:按配送组织者分类:(1)自营配送。是指企业配送的各个环节有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2)第三方配送。是与自营配送相对的一种配送模式,也称外包配送,是指由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从事配送服务的第三方配送企业,利用其自身业务和资产优势,承担客户在规定区域内的配送服务。(3)共同配送。也称协同配送,是指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或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合作。第六章 配送中心管理1、 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服务(2)配送功能健全(3)
18、辐射范围小(4)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5)主要为末端客户提供配送服务2、 物流中心: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符合以下要求:(1)主要面向社会服务(2)物流功能健全(3)完善的信息网络(4)辐射范围大(5)少品种、大批量(6)储存、吞吐能力强(7)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3、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区别:(1)功能上:物流中心可单可全,配送中心较为全面。(2)辐射范围上:物流中心范围大,配送中心范围小。(3)在供应链的位置上:物流中心在配送的中心的上游,而配送中心在物流中心的下游。(4)物流的特点上:物流中心是少品种、大批量、少供应商,配送中心多品种、小批量、多供应商。(5)服务的对象上
19、:物流中心通常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而配送中心一般为公司内部服务。4、 配送中心形成原因:(1)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2)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3)仓储和配送成本的降低(4)城市经济的发展(5)信息技术的创新(6)商贸方式的变革5、 配送中心的类型:(1)按经营主体:制造商型配送中心;批发商行配送中心;零售商型配送中心;第三方成立的配送中心。(2)按服务范围分类:城市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3)按服务功能分类:储存型配送中心;流通型服务中心;加工型配送中心。6、 配送中心的功能:(1)集散功能(2)储存功能(3)配组功能(4)流通加工功能(5)分拣功能(6)配送功能(7)信息整合功能(8)资源
20、回收功能7、 配送中心管理的目标:(1)效益最大化或配送成本最低化目标(2)服务最优化(3)资源有效利用目标(4)物流量最大化目标(5)提升竞争优势目标8、 拣货作业基本方法:(1)摘果式拣选。摘果式拣选是指采用人工拣货方式时,按照每一张订单的品种和数量的要求,一次将客户所需要的货物有存放位置挑选出来的方式。适用于订单数量较多、货物品种较少的配送中心。(2)播种式拣选。这种方式是把多张订单汇集成一批,按货物类别及品种将数量相加后先进行初次拣货,然后单一订单的要求将货物“播种”到每一张订单区域。适用于货物品种较少、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货物分拣,特别是的人工和自动化配合时或自动化拣货时会用此种方式
21、。9、 补货作业:补货作业是当拣货区的货物数量低于安全存量时,从储存区把货物运动到拣货区的作业。形式:批次补货;定时补货;随机补货。10、 配送作业:配送作业就是利用配送车辆把客户订购的货物从配送中心运送到客户的作业。配送作业要达到距离最短、时间最少、成本最低三个目标。11、 配送过程受到许多动态和静态因素的影响。(1)静态因素:客户的区域分布、道路交通网络、车辆行驶限制、送达时间要求等。(2)动态因素:车流量变化、道路施工、客户变动、车辆变化等。12、 配送中心发展的新趋势:(1)信息化和标准化(2)社会化(3)专业化(4)柔性化(5)多功能化(6)环保化第七章 仓储与配送设施及设备管理1、
22、 仓库基本功能:(1)保管储存功能(2)调节供需功能(3)流通配送功能(4)调节运输能力工能(5)信息管理功能2、 仓库的基本类型:(1)按保管目的:配送中心型仓库、储存中心型仓库。(2)按保管条件:普通仓库、保温仓库、特种仓库。(3)按建筑形态:平方仓库、楼房仓库、地下仓库、立体仓库。3、 自用仓库:指企业自己拥有、自己使用的仓库。此种仓库的优势是易于控制、作业灵活性大和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形象。但它的缺点是投资较大、设施的利用率较低。4、 新型仓库介绍:(1)自动化仓库。是指用高层货架储存货物,以巷道堆垛机配合周围其他装卸搬运系统进行存取出入库作业,并由计算机全面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自动化仓库。
23、一般由货架、巷道机、周边搬运系统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2)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在海关监管下专供存放未办理关税手续而入境或过境的货物的场所。优越性: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高进口原材料的经济效益;开展多种贸易方式,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海关监督。5、 托盘:托盘是集装单元最基本的器具,其主要特点是自重小,用于装卸运输托盘本身所消耗的劳动量小、无效运输及装卸少;返空容易,因为价值不高,可以相互代用,互相以对方托盘抵补,装盘容易;装卸速度快、货损货差小。6、 托盘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托盘的规格有800mm*1000mm、800mm*1200mm、1000mm*1200mm三种,还有1200mm
24、*1600mm、1200mm*1800mm的大型托盘;国家标准规定的联运平托盘外部规格系列为800mm*1000mm、800mm*1200mm、1000mm*1200mm三种;托盘集合包装所集装的货物单元体积一般为1立方米以上,其高度为1100mm或2200mm,载重为500-2000kg。7、 固定式货架分为重力式货架、贯通式货架。第八章 现代仓储和配送技术及信息系统1、 条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2、 按条码的使用目的分类,可以分为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3、 条码技术在仓储和配送管理中的应用。P1724、 EDI的结构。EDI一般由数据通信网络、
25、EDI标准、计算机硬件和专用软件组成的应用系统三个要件构成。一个部门或企业若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单位内部数据比较容易的转换为EDI标准格式,需采用EDI标准;最后,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5、 无线射频技术根据特定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其构成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都是有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编码器三部分组成。6、 EOS系统与传统订货系统相比,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交换订货信息,缩短订货时间,减少商品订单的出错率,节省成本。7、 GPS全球定位系统。(1)特点:可以全球、全天候的为客户提供连续的、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
26、可以高精度定位,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cm,如采用差分法定位进度则可以达到厘米和毫米级。(2)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第九章 仓储和配送规划1、 仓储和配送设施的规划程序:筹划准备阶段;总体规划阶段;方案评估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2、 配送中心作业区的组成:收货区;存储区;理货区;发货区;加工区;退货区;设备存放及维护区;废物区;管理区;辅助服务区。3、 对单一配送中心进行选址,重心法是典型方法之一,它适用于静态的、连续的、单个物流设施的选址决策。第十章 仓储和配送绩
27、效管理1、 仓储与配送绩效评价的意义。(1)对内加强管理,降低仓储和配送成本:有利于提高仓储和配送管理水平;有利于落实岗位责任制;有利于仓储和配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改造;有利于提高仓储和配送经济效益。(2)对外进行市场开发,接受客户评价:有利于更好的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有利于稳定客户关系。2、 仓储和配送绩效评价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协调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5)稳定性原则3、 仓储和配送绩效评价指标是由多方面的指标构成的体系,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效率管理、成本管理、服务管理及人员管理。4、 关键绩效指标的特征:(1)来自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分解;(2)关键绩效指标是对
28、绩效构成中可控部分的衡量;(3)关键绩效指标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衡量,而不是对所有过程的反应;(4)关键绩效指标是企业上下认同的。5、 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原则(SMART):(1)S指明确性(2)M指可衡量性(3)A指可实现性(4)R指相关性(5)T指时限性6、 关键绩效指标评价的步骤:(1)要明确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找出确保战略得以实现的关键成功因素目标值。(2)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级的关键绩效指标,并把其业绩的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部门,由各部门主管和关键绩效指标人员一起将关键绩效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为更细的关键绩效指标几个岗位的业绩衡量指标,(3)确立评价标准。第十二章 国内外仓储和
29、配送行业发展实践及前景1、 我国仓储和配送行业发展现状:(1)配送和长处设施建设持续加快;(2)仓储业业态细分,专业仓储业得到发展;(3)仓库正在向配送中心发展,仓储企业增值服务逐步得到提升;(4)市场竞争加剧,促使仓储也调整、整合、并购与创新2、 我国仓储与配送行业存在的问题:(1)配送中心规模小,配送效率低;(2)仓储和配送管理体制及相关制度不完善,行业标准没有完全建立;(3)技术水平、管理理念落后,现代化程度低;(4)仓储和配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5)仓储和配送专业人才匮乏3、 我国仓储和配送行业的发展对策:(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明确市场定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3)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和配送市场体系(4)加强基础性工作,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支援和保障(5)建立和晚上专业教育培训体系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