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为本模块的后续学习做铺垫。2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性质,理解稳态意义,知道过敏水肿等现象的根本原因。(2)能力方面: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3)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组织水肿现象的学习使学生感悟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体验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处。3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二 学生分析 本章内容所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通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积累了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不过本章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章的内容。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内环境概念。进而引入新课。2 图文研习,讲授新课 根据红楼梦中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引出体液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信息,明白不论女人还是男人,老人还是孩子其实都是水做的。 由课本图1-1组
3、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可引导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境,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然后提出问题:劳动后为什么会磨出水泡?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总结。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提出问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根据课本第四页资料分析,以血浆的化学组成为例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内环境的成分。以内环境中一些钠离子和氯离子为例,讲授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让学生讨论课本上的问题: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是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而讲解稳态的重要性。3 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
4、回顾板书,学生总结重难点。4 巩固练习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含义不同的一项:(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C 血浆、淋巴、组织液 D 内环境(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钙离子 B 呼吸酶C 葡萄糖 D 血浆蛋白(3)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由哪些细胞外液构成的?5 课后作业 以图解的方式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第二课时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结果:体温的日变化规律。提出问题:同一个人在一天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体温变化有何异同?让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情况。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C,处于动态平衡中。启
5、发学生列举事实:由体温进而联想到内环境PH和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进行演示实验 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加入等量几滴HCl和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的原因,掌握渗透压稳定性的意义。 出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生化六项化验单,先说明各项检查项目与健康的关系,然后提问: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
6、概念。 请学生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实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在学生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最后总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最后学生讨论小结:1 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防治环境污染。2 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巩固练习:(1)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细胞代谢紊乱糖尿病()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为什么说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新课标下如何开展高中生物探究性
7、实验的教学研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纵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其实验目的大多在一个设计完整的框架范围内重复前人的实验成果,实验结果都在预料之中,学生的主观思维和科学素养表现的机会很少,对学生的情感调动不够充分。而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和发展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究实验的特点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打破“明确目的掌握操作步骤验证结论”的模式,采用“问题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探究性教学新模式,以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实现结果和过程的并重,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
8、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环节:(1) 教师提供背景资料,或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2) 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3) 制定探究计划,提出实验步骤,列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选择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4) 实施计划,观察实验现象,评价实验现象的可靠性。(5) 描述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解释,形成结论。 而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1)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应变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视实验教材为法宝,不加取舍的传授
9、给学生。在探究教学中,要求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判断反思,再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探究性实验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从而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能驾驭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试验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这就要求教师研读多本相关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查阅国内外科学教育的资料,对科学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有关科学教育研究的能力。同时树立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改变理科教学重理论研究轻实验探究,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重视和深刻认识实验教学的多重教育教学功能。(2) 更新教学方法,提倡探究精神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
10、导学生提问,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方法的变化,做好“提问”的示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授之以鱼”,学生不会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而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运用探究教学,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在实验教学中,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强调“以实验为基础”的理科教学观,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依据,把学生认识科学知识的活动组织成主动参与探索科学问题过程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由于探究教学是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的,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究者,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实现学生知识成直觉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综上所诉,是我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点浅见,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摸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