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 年 论 文论文题目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经济生产研究以肇庆市封开县为例 院 别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投资学 年 级 2014级 学 号 201424015116 学生姓名 何幸生 指导教师 杜彪 完成时间 2016 年 6 月肇庆学院教务处制目 录一、引言1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2(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2(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3三、封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4(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涵义4(二)封开基本情况4四、我国农业发展与封开农业资源概况5(一)我国农业发展概述5(二)封开农业资源概况6五、封开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7(一)农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7(二)农村基
2、础设施资金短缺7(三)劳务输出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7(四)组织化程度低,带动不明显7(五)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8(六)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8六、发展封开特色农村经济的思路与策略8(一)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入8(二)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9(三)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9(四)加强农村经济运行监管调控9(五)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9(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10(七)优化就业结构,拓宽增收空间10七、结论10参考文献10致谢12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经济生产研究以肇庆市封开县为例摘 要: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推进,加之改革开放的深
3、入,我国农村劳动力正经历着向非农业生产部门流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农村经济生产遭受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背景、发展模式、运行特点以及意义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封开在农村经济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封开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适应封开特点的农村经济生产发展对策,为建设封开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依据。关键词:封开;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生产一、引言当前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是国家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和发展的必然阶段,其必将带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但在我国经济暂时不均衡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和那样的
4、问题,研究和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合理的导向,关系到城乡建设和协调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工业化、现代化以及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正确与否等等。在我国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建设本身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新型城镇化致力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资源等的和谐发展,推
5、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平台。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经济生产的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封开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封开特色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在逐步缩减,且非农产业劳动力在农村劳动力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依然庞大,如何合理地转移这部分劳动力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劳
6、动力人口众多。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3统计,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540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达64222万人,占比约47.4%。2012年,全国农村就业人口3960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比重约为61.7%,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25773万人,占就业人数比重约为65.1%。从表1(见下页)可以看出,除新世纪之初少数年份略有上升和近年来我国农村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外与之相对应的是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数及所占比重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一方面这与我国城镇化不断向前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尽管
7、农村人口呈不断下降趋势,农村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表1 历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年份农村人口农村就业人数(年末)第一产业人员人数第一产业人员占比200968938425062889068201067113414182793167.4201165656405062659465.7201264222396022577365.1注:资料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3(单位:万人,%)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在第一产业内部,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种植业脱离出来向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多种经营转移,另一部分向非农业的工业、交通业、建筑业和商业、饮食服务等农村第二、三产业部
8、门转移。据有关资料显示,乡镇企业已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行业。就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全国农村劳动力过剩还有增加的趋势。由于人口宏观失控,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近几年来第二、三产业发展虽然较快,但由于受市场、资金、管理、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发展仍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在当前的治理整顿中,压缩固定资产投资,控制信贷规模,对重要原材料实行专营,使得曾经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乡镇企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客观上延缓了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转入各非农业领域过程中,出现有些部门产业“进入不足”,有些又“进入过剩”,劳
9、动力的产业结构出现新的不合理。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着不分文化水平,不分劳动熟练程度的集团性转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劳动力结构与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劳动力素质低,转移到非农领域,与新的产业所需要的劳力素质不相适应,缺乏衔接性。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不快。全国各地经济水平不一,有些发达省份地区收入水平较高,大批外来农民工涌入,使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竞争,转移速度减慢,而有些欠发达或落后的省份地区因各种区位要素的缺失,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并不顺利。(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1.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属于“兼业型”转移。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典型特征。一方面,这是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10、。除了工农业分工的影响外,建国后的城乡分离政策也是我国目前二元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要想实现农村劳动力永久转移还存在很大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土地对农民而言还具有保障功能。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农民为了规避风险更不愿放弃土地。2.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都替代城镇本地工人在工作条件较差的领域工作,有的是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服务业,有的是从事城镇居民不愿意干的服务性行业。但也有少数具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开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从转移速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一方面,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城市本身
11、就业形势严峻。国企改革导致很多城镇工人失业,高校扩招导致众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都挤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4.从转移方式上来看,自发转移和有组织转移并存,到城市后以灵活就业为主。尽管很多地方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和有组织转移,但大部分转移均是自发转移,这与农民自由从业的特点有关。1三、封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涵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特指工业革命后大工业在城镇集中发展所引发的农村人口持续地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全面的彻底的转移,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转移,还包括劳动者抚养的家庭成员的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其内涵主要包括:职业身份
12、转变、社会身份转变、财产转移、素质提高等过程。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工商业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拉大了城乡收入差异,为个人谋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能否顺利转移,对该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与一个国家能否走向发达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农业劳动力持续转移阶段,但是由于制度、观念等原因,农业劳动力转移缓慢,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不彻底性,农民工在一个城市工作多年仍不能取得城市户籍,始终是城市的“边缘群体”;不完整性,农民工孤身一人在城镇做工,其抚养的家庭成员不能一同转移
13、至城镇;反规律性,就地转移的现象背离了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缓慢性,突出表现在人口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社会待遇的不公正性,农民工人与城市工人同工不能同酬,同工不能同时,同工不能同权;城市管理的困难性,农业劳动力转移群体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这种流动性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必然出现新高潮。农业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纽带,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二)封开基本情况封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西北部,地处粤西边陲,西江经济走廊的中部。总面积为2723.43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7万,
14、下辖16个镇,193个村委会、21个居委会2 ;目前全县农业总产值55亿元,增长4.4%。2011年-2012年,在省市人社部门的支持下,投入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建设好全县16个镇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并进一步完善乡镇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平台,努力为我县及周边县(市、区)6万多农村劳动力提供方便快捷就业信息化服务;从2012年的1月到8月,共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693人,城镇新增就业3325人3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封开县政府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针对性且有力的政策举措,发展具有封开特色的农业农村经济。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
15、4。2009年,下达计划项目1个,总投资1036万元。新建8个人力资源市场,通过这个平台,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择业能力和水平。截止2009年9月,全县外出务工42600人(次)、创收3623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增收200余元。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四、我国农业发展与封开农业资源概况(一)我国农业发展概述我国农业资源匮乏众所周知,农业资源是我国农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的农业资源总量在全球各国中居于前列,然而从人均占有量而言,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且近几年有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以耕地面积为
16、例,我国一共有15 亿亩耕地,然而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 亩左右;又如水资源,我国有2.8 万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但是人均占有量只有2700 立方米,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水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率已经达到了80%左右,地表水使用率也高达65%。因为过度使用地下水,以及大面积的漫灌农田,导致地面下沉,附近江河开始出现断流,严重匮乏的水资源使得农田无法获得充分的灌溉。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对农业资源的占用将逐渐扩大,资源匮乏将制约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5。农民收入增长停滞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增长呈现停滞,以1997 年至2002
17、 年为例,在这段时间内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5%,这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极大的差异。在2005 年,我国城市居民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过万。城市与农村之间日益加剧的“鸿沟”,这一发展现状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生产方式不合理当前,我国盲目追求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起了极大的危机,尤其表现在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就开始采取无机耕作技术,即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进行农业生产,这种方式虽然提升了粮食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和粮食之间的矛盾6。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生态环境问题;此外,这种生产方式还提升了农业成本,最终导致农业生态效
18、益和经济效益都较低。(二)封开农业资源概况封开县目前已创办各类“三高”农业基地550多个,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麻竹基地15万亩,长岗镇的23000多亩封开油栗基地,渔涝镇的16000多亩的麒麟李基地,渔涝、河儿口镇的12000多亩黄烟基地,白垢镇的7000多亩柑桔基地,罗董镇的7000多亩水柿基地等;长岗油栗、杏花鸡分别注册了“奇香皇”和“金凤凰”牌商标;全县已建成杏花鸡繁育中心、畜牧良种场、封开“奇香皇”果业有限公司、东荣食品有限公司、麒麟山水果经营公司、南丰镇果蔬公司、莲都山羊养殖公司等市、县、镇三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面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9、200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1.95亿元(现行价),农业商品率达到80,农民人均纯收入3961元。封开县种植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大力推进生产布局调整,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全面推广应用良种良法,全县种植业发展势头迅猛。2002年,全县种植业产值达到61248万元(90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47 %。以调优增效为目标,推进种植业生产布局调整。2000年以来,全县共调减粮食及低值作物5.33万亩,改种蔬菜1.72万亩、黄烟0.5万亩、西瓜0.6万亩、水果2.36万亩。改种后单位产值大幅提高,全县通过结构调整增收达4000多万元。全县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从1999年的5
20、7:43转变为现在的50:50。从抓好招商引资,发展订单农业入手,突出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县种植业“三高”农业基地总面积已达30多万亩。形成了以低水地区为主的西瓜、城郊型蔬菜生产带,以中水地区为主的黄烟、花生生产带,以高水地区为主的优质粮、外销蔬菜生产带,以油栗、麒麟李、糖桔为主的优质水果生产带和覆盖全县的麻竹生产带。一乡一品、一镇一业特色遂步凸现。上规模、上水平、有特色的基地主要有:封开油栗基地2.3万亩,渔涝麒麟李基地1.5万亩,“十月红”柑桔基地3.3万亩,渔涝晒黄烟基地3.8万亩,优质粮基地33.6万亩,麻竹笋基地15万亩。封开县重视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科技含量。2000年以来
21、,县农业部门从省科研院所引进水稻、蔬菜、水果等良种30多个,推广应用面积达100多万亩。目前,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到83%,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7%,种植业主要作物全面应用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农业商品基地,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公经营,切切实实走具封开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五、封开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我县农村的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经营,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对市场动态把握不够,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
22、,农产品加工尚处在初级阶段,产业化水平较低,缺少骨干龙头带动,竞争力较弱,产业发展常常是虎头蛇尾,大起大落,生产经营风险全部由农民承担,没有真正培养起覆盖面大,增收突出的骨干产业项目,农村产业发展缺少项目资金扶持,农业生产基础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粮食生产存在靠天吃饭现状。(二)农村基础设施资金短缺税费改革后,对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7。比如,通村水泥路建设,宽度稍窄,里程较短,且大部分路都沿河行进,路堤基础较差,抗灾能力差。再如,在集镇建设中虽然县镇政府尽力支持,但是资金仍然有限,标志性建筑、绿化建设、路灯、垃圾箱等附属设施建设等等建设进程受阻,标准难以突破新高度。(三)劳
23、务输出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一是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据调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务工的占60%以上,政府、中介组织只占15%左右,自由外出达到了25%。二是农民工收入偏低,月收入在500-800元占20%,800-1500元的占70%,月收入1500-3000元以上的占10%。三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缺少必要的技术技能,应对风险能力较弱,打工以矿山、建筑等重体力劳动为主,加之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打工身体致残,甚至出现伤亡事故的现象并不鲜见。(四)组织化程度低,带动不明显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结构过于松散,运作规范化程度低 ,组织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发展不规范,政策引导扶持不够,
24、宣传力度不大融资障碍重重,资金严重短缺。小规模生产经济实力不足,组织能力较差。部分农村经济的经营状况与农民利益关系不大,导致农民并不关心农村企业的发展,甚至任其自生自灭。因此,带动力不强,使封开农业和农村企业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五)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我县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六)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5、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部分镇村干部、党员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应付,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带领群众致富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大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难以维持,因此村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六、发展封开特色农村经济的思路与策略(一)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
26、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8。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二)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
27、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二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三)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坚持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贯彻落实好各项产业的发展政策。二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继续落实好种粮直补等惠农措施,认真研究、全面推广粮经套作,稳定粮食生产。三是抓住当前春耕农忙季节,加强
28、小春田间管理,及时掌握小春生产情况,强化大春备耕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管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工作。(四)加强农村经济运行监管调控一是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对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监控,核定并公示农资销售价格。尝试建立农资直销网络,联系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化肥营销网络延伸到乡村,降低农资流通成本,直接让农民受益。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特别是在春耕、夏播期间,加强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缺斤短两、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强化物价监管调控,准确把握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适时监管农资价格走势。(
29、五)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前提9,按照中央提出的“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培育当地土地流转市场,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管理机构,培育流转市场,规范流转行为,督促乡镇落实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引导土地流转真正提上工作日程,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体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结合农村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计算机网
30、络。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要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民的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经营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七)优化就业结构,拓宽增收空间向种养业深层次开发,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一步提高特种作物的效益,使农民不仅在种、养等生产环节上增加收入,而且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流通等经营环节上创造收入。鼓励剩余劳动力向外地转移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制定农村
31、劳动力就业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特色和对口培训,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引导性的市场信息10。七、结论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大背景现状和封开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研究封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情况,从而更好地阐述了封开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现存问题,相应地形成解决所存在问题的思路,进而结合封开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照统筹兼
32、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杨佳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机理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22-252陈锡文.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与“三农”面临的挑战J中国农村经济,2010(1):4-6.3卢杰.县人社局“一建二创三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N.封开报道,2012:10-19(A02)4王娟.我国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对策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8:12-13. 5牛剑平,杨春利,白永平.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0(3):27-29.6胡怡林.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效
33、益农业的发展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59-60.7吕思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1-2.8董杰.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4:5-6.9刘云喜.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条件下的农民就地城市化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5-7.10叶维武.金融深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9-11.Labor Transf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Production Research - to Seal in Fengkai Co
34、unty Zhaoqing City as an Example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ace of rural economic system reform, combined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country rural labor to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low is experiencing the process. In this background, the rural economy production suffers from
35、a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Guangdong Zhaoqing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in Fengkai count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alyze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thus found Fengkai in production pro
36、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Fengkai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ngkai produc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for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Fengkai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e evidence
37、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Key words: Fengkai; Labor transfer; Rural economic production致 谢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导师杜彪讲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从论文选题到大纲拟定,从资料收集到整体布局,无不包含导师付出的心血。导师治学态度严谨、理论知识渊博,同时又非常平易近人,乐于教导后辈学生,在导师的谆谆教诲之下,本文才得以逐渐成型。导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对学术研究精益求精。我所敬佩于导师的,是他的责任心与创新精神,博采众家之所长,为我所用。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舍友以及家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关心我
38、,支持我,并给我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最后,在百忙之中抽空评阅这篇论文的各位老师,对此向你们表示我衷心的感谢!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提要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3四、存在问题与建议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5一、项目建设背景5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11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12第三章 建设条件15一、项目区概况15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7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9一、建设单位概况19二、研发能力20三、财务状况20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1一、市场分析21二、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22三、销售策略及营销模式22四、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2
39、3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24一、建设任务和规模24二、项目规划和布局24三、生产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25四、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26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7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8一、投资估算依据28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28三、资金来源29四、年度投资与资金偿还计划29第八章 财务评价30一、财务评价的原则30二、主要参数的选择30三、财务估算31四、盈利能力分析32五、不确定性分析33六、财务评价结论34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35一、环境影响35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5三、环保部门意见36第十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37一、产业化经营37二、农民增收38三、其它社会影响38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0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0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42三、技术培训42四、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43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46一、可行性研究结论46二、建议471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