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春课程设计:网络与多媒体课程设计-高并发响应式内容浏览型web系统设计目录1.1设计背景21.2系统目标31.3相关概念41.4技术选型91.5基本架构91.6技术详细解析121.7总结与展望201.8致谢201.9参考文献201.1 设计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发生深刻变革。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信息网络的全球化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络、教育培训、信息管理、视频会议、影视娱乐、视频点播、休闲旅游、过程模拟等各个领
2、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多媒体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如图1所示: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中传输、交换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由图片可知,网络多媒体的特点就是,数字化:直接从源到达目的地;平等性:发布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界定;当然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特性就是个性化:发布者或者消费者可以定制或者点播自己需要的多媒体,比如我们现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有爱奇艺视频,土豆视频,Youtube 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信息获取的方式,获取信息的类别,信息的质量慢慢趋向于便捷,丰富,高质量。同时由于web所具有的通用性,在现代人的信息获取方式中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3、所以高并发响应式内容浏览型web系统的设计无疑是大多数消费者钟爱和急需的。图1来源: 图2来源:1.2 系统目标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面貌。随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它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
4、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设计的多媒体网页是指Web页面中包含多种多媒体元素,各元素排列、摆放有序,网站界面颜色搭配合理;网站主页中,各媒体元素根据需要应具有超级链接功能,可以是页内链接也可以是页面间链接;网页具有动态交互能力,能够和后台数据库动态交互数据;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网页或单个媒体下载时间尽量短。一般而言,对于内容浏览型的系统本身逻辑并不复杂,制约用户体验速度的就主要是访问的并发了,所以在高并发下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就是一个单独的技术门类。所谓高并发是指系统能承受的同时连接的数量相对较高,而对于内容浏览型的系统我们定义10k左右的并发就是比较高的数量,对于普通的内容浏览型的系
5、统10k并发大概用户数就能达到上百万。 目前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用户选择使用移动设备来进行信息的获取,但是普通的web页面是专门为pc进行设计布局的对于移动设备的用户体验非常糟糕。为了提高这部分用户的体验我们可以为移动设备的页面进行优化,通过用户访问web站点的header判断用户的设备类型来给出不同的响应。我们并不是为移动设备专门设计一套系统而是同一套系统的不同反应,属于同一套系统,如图3所示。图3 访问信息返回流程图1.3 相关概念“多媒体”指的是文本、图形、视频、声音、音乐或数据等多种形态信息的处理和集成呈现。多媒体狭义上讲是将两种以上单一的媒体形式组合在一起,广义地说是一种技术,
6、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和存储多种媒体信息,它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堆积,而是包含着对各种媒体的采集、加工、转换、合成等人为因素。在计算机领域中,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活动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区分一个应用或系统是否是多媒体应用和多媒体系统的三条主要标准是:媒体的数目,支持多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集成化程度。应用中的媒体数目是最基本的一条标准。支持处理多种媒体,其中至少包含一种时间相关媒体,以及支持多种类型媒体集成化处理,是衡量是否属多媒体应用和系统的标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
7、有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非线性,其中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是多媒体最显著的特性。多样性:把机器处理的信息多维化,通过信息的捕获,处理与展现,使之交互过程中具有更加广阔和更加自由的空间,满足人类感官空间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要求。集成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多媒体信息媒体的集成;另一是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和系统的集成。在多媒体系统中,各种信息媒体不是像过去那样,采用单一方式进行采集与处理,而是多通道同时统一采集、存储与加工处理,更加强调各种媒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利用它所包含的大量信息。此外,多媒体系统应该包括能处理多媒体信息的高速及并行的CPU、多通道的输人输出接口及外设、宽带通信网络接口与大容量的
8、存储器,并将这些硬件设备集成为统一的系统。在软件方面,则应有多媒体操作系统,满足多媒体信息管理的软件系统、高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和创作软件等。在网络的支持下,这些多媒体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被集成为处理各种复合信息媒体的信息系统。交互性:多媒体信息的交互性主要针对用户而言,指的是用户在标引、加工、著录、存储、检索利用时,多媒体信息系统能够提供更加有效地控制及使用信息的手段和空间。交互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增加对信息的理解。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后,借助交互性,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对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延长信息保留的时间。例如,在多媒体远程信息检索系统中,初级交互性可帮助用户找出想读的书,快速跳
9、过不感兴趣的部分,从数据库中检录声音、图像或文字材料等。中级交互性则可使用户介入到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过程中。如对关心的内容进行编排、插人文字说明及解说等。流媒体,是多媒体的一种,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而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非串流格式的声音和视频编码压缩(目的:减少对带宽的消耗)成串流格式(目的:提高音视频应用的品质保障)后放到网站服务器上,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收听观看,而不需要等待整个文件下载到自己的机器后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流媒体架设主流平台分为三种:RealNetworks、WindowsMedia、QuickTime。RealNetwor
10、ks是Real公司开发的一整套流式音视频解决方案,也是现今最流行,被广泛使用的流媒体技术。WindowsMedia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流式音视频解决方案。QuickTime是苹果公司开发的流式音视频解决方案。后两者在网络上使用率不是很高,所以我们就以Real公司的流媒体技术来实现网上的在线视听。多媒体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数据库不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界面上的包装,而是从多媒体数据与信息本身的特性出发,考虑将其引入到数据库中之后而带来的有关问题。多媒体数据库从本质上来说,要解决三个难题。第一是信息媒体的多样化,不仅仅是数值数据和字符数据,要扩大到多媒体数据的存储、组织、使
11、用和管理。第二要解决多媒体数据集成或表现集成,实现多媒体数据之间的交叉调用和融合,集成粒度越细,多媒体一体化表现才越强,应用的价值也才越大。第三是多媒体数据与人之间的交互性。没有交互性就没有多媒体,要改变传统数据库查询的被动性,能以多媒体方式主动表现。JPEG标准: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Croup)小组1991年3月提出了ISOCD10918用于连续色调灰度级或彩色图像的压缩标准,采用离散余弦变换、量化、行程与哈夫曼编码等技术,支持几种操作模式,包括无损(压缩比2:1)与各种类型的有损模式(压缩比可达30:1且没有明显的品质退化)。MPEG系列标准:IS
12、O于1992年制定了运动图像数据压缩编码的标准ISO CD11172,简称MPEG(Motion Picture Expert Group)标准,它是视频图像压缩的一个重要标准。MPEG标准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主要利用了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压缩编码技术以减小时间冗余度,利用DCT技术以减小图像的空间冗余度,利用熵编码则在信息表示方面减小了统计冗余度。这几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压缩性能。主要有如下3表对比:而目前视频编码压缩标准主要有MPEG-x和H.26x两大系列,如图4所示,这些压缩算法都是基于宏块,分别从三个方面改善编码效率:1.运动估计/运动补偿(MP/MC)消除视频时间冗余;2.图像
13、差值的离散余弦变换(DCT)消除空间冗余;3.量化系数的可变长编码(VLC)消除统计冗余。图4视频压缩标准网络多媒体传输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如图5所示是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RTP被定义为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输情况下工作,其目的是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RTP通常使用UDP来传送数据,但RTP也可以在TCP或ATM等其他协议上工作。当应用程序开始一个RTP会话时将使用两个端口:一个给RTP,一个给RTCP(RTCP是向会话中的所有成员周期性地发送控制包来实现的,应用程序通过接收这些控制数据包,从中获取会话参
14、与者的相关资料,以及网络状况、分组丢失概率等反馈信息,从而能够对服务质量进行控制或者对网络状况进行诊断)。RTP本身并不能为按顺序传送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它依靠RTCP提供这些服务。RTCP和RT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RTP和RTCP配合使用,它们能以有效的反馈和最小的开销使传输效率最佳化,因而特别适合传送网上的实时数据。图5 RTP(来源)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是由RealNetworks和Netscape共同提出的,该协议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RTSP被用于建立的
15、控制媒体流的传输,它为多媒体服务扮演“网络远程控制”的角色。尽管有时可以把RTSP控制信息和媒体数据流交织在一起传送,但一般情况RTSP本身并不用于转送媒体流数据。媒体数据的传送可通过RTP/RTCP等协议来完成。一次基本的RTSP操作过程是:首先,客户端连接到流服务器并发送一个RTSP描述命令(DESCRIBE)。流服务器通过一个SDP描述来进行反馈,反馈信息包括流数量、媒体类型等信息。客户端再分析该SDP描述,并为会话中的每一个流发送一个RTSP建立命令(SETUP),RTSP建立命令告诉服务器客户端用于接收媒体数据的端口。流媒体连接建立完成后,客户端发送一个播放命令(PLAY),服务器就
16、开始在UDP上传送媒体流(RTP包)到客户端。在播放过程中客户端还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命令来控制快进、快退和暂停等。最后,客户端可发送一个终止命令(TERADOWN)来结束流媒体会话。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是一种位于第三层的信令协议,它独立于各种网络媒介,使得应用能将自己的QOS要求通过信令通知给网络,网络可以对此应用预留相应的资源。即由于音频和视频数据流比传统数据对网络的延时更敏感,要在网络中传输高质量的音频、视频信息,除带宽要求之外,还需其他更多的条件。总而言之,RSVP是为保证服务质量(QOS)而开发的,主机使用RSVP协议代表应用数据流向网
17、络请求保留一个特定量的带宽,路由器使用RSVP协议向数据流沿途所有节点转发带宽请求,建立并且维护状态以提供所申请的服务。1.4 技术选型以一万的并发为例。主要硬件和软件的选择如图6所示:类别参数硬件CPU:Intel Xeon E7-4820 内存:8GB硬盘:64GB 网卡:Intel E10G42BT 万兆网卡 电源:冗余双电源软件系统软件:ubuntu 15.10Web服务器:nginx1.7反向代理服务器:nginx1.7数据库:mysql5.5动态语言:php5.6图6 技术选型图1.5 基本架构为提高系统的性能在架构方面我们采用集群的方式,数据库方面我们也是采取分库的策略不同的功能
18、访问不同的库。所谓集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公司,集群里每个服务器都相当于公司的一个成员,不同的成员可以做不同的业务,也可以做相同的业务而我们这个设计就是不同的成员做相同的业务,有任务来了(请求),老总(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服务器)会判断哪个员工(成员服务器)是闲着的就把任务分配给他,然后员工处理完了,就把准备好的商品给到老总,老总会给到客户(用户),所以对于客户,他只知道老总,而不知道后面干活的员工,而且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高可用性,不会因为哪个员工生病了(宕机了)而整个公司停止对外服务。而数据库分库也是类似,数据库也会形成一个数据库的集群,只是不同的库的地位不是同样的。而是不同的库有不同的数据
19、,程序需要什么数据就可以调用不同的数据库来进行数据调取,这样就会把数据库的压力减小。如图7所示,首先用户通过终端访问我们的页面,我们的程序会判断用户的终端类型,不同类型的终端我们的系统会给出不同的响应,从而实现响应式页面使用户具有良好的体验。图7 数据库分库对于静态的文件,比如javascript, cs,图片、音频、视频等,我们拟采取CDN的方式进行加速,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CDN的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其目的是通过在现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将网站的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解决I
20、nternet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CDN通常支持的协议有网页加速::HTTP 、HTTPS,动态页面: HTTP、HTTPS,下载加速:HTTP,流媒体点播: HTTP、WMS、FMS,流媒体直播: WMS、FMS、Sliverlight。如图8所示,在以前的生活中,网络只是一个起到分发作用的桥梁,只是从源服务器发出到网民,大部分网民并没有参与其中,只是去使用,去感受,去查找,是一个只有单向的桥梁。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网民开始去学习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去发起一些动作,例如写博客、上传视频、发起讨论等。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Internet也越来越复杂,出现越
21、来越多的因素影响网络数据的传输,网络的延迟,网络的不响应越来越频繁。图8 网络变化图而CDN的出现,一种基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一种网络应用,通过分布的服务器群来改善internet服务质量,显而易见的提高了网站服务承载能力和网站运行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通过图9和图10的比较,更能清楚的看见CDN的优势。如图7是网站未做CDN加速前访问方式:用户的域名解析请求被发往本地DNS服务器,请求网站DNS,返回源站点实际IP,本地DNS服务器将该IP地址返回给用户,用户直接访问源站点,取回请求的数据。很容易从中看出当大量用户并发访问网站时必定会导致:对源站点压力过大、受带宽限制,网页响应速度变慢、网络传
22、输中情况错综复杂,导致用户最终的访问速度变慢。最终客户体验度降低。图9网站未做CDN加速前访问方式但是我们从图10,利用CDN网站加速后:用户的域名解析请求被发往本地DNS服务器,通过CNAME机制,请求被指向CDN全球负载均衡集群,对域名进行智能解析,将响应速度最快的CDN边缘集群IP返回给本地DNS服务器,本地DNS服务器将该IP地址返回给用户,该CDN边缘集群将直接对客户进行响应。可以看出,我们上面所出现的问题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不用担心网站的访客量,访客可以在任何的时间,任何的地点,通过任何的网络运营商,都可以快速打地开网站。图10网站加速后的访问方式1.6 技术详细解析对于访问量大
23、的请求,不同类型的系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一般来说最常用的解决方式有以下种,第一种就是提高服务器的配置,增加服务器的数量,第二种就是从代码方面来进行优化,第三种就是通过CDN进行加速,具体如何应对还需要结合系统的具体情况,找出制约系统的访问速度的瓶颈。对于内容浏览型的系统,一般会灵活的搭配多种解决方式,具体如图11所示。图11 系统加速图一般我们可以把静态的内容放在CDN上,例如图片,视频,js文件等,通过CDN来进行判断请求者的isp和位置来选择最近的CDN节点。以页面常用的jQuery文件为例,我们可以用很多免费的CDN,例如如图12百度的这个例子。图12 百度网页这个页面在加载时就不会从我
24、们本站进行下载jquery文件,而是从百度的CDN节点下载减少了我们站点的压力。对于视频而言为了用户的体验,我们除了使用CDN外还可以使用视频分片的方式把大的视频切片编号,加载视频时一是可以推进视频的加载速度,也可以通过cookie来存储用户的播放大概进度,实现简单的断点续传功能。对于内容浏览型的系统,像门户网站(例如新浪,搜狐等),信息发布类型的网站(58同城,赶集网等),主要的速度瓶颈在于系统的硬件环境,用户的网络环境不同,数据的读取速度,web服务器的性能等。对于用户的网络环境,我们可以采取CDN的方式,使服务器或者资源靠近用户减少数据包在网络的传输节点数量。对于数据的读取速度,我们可以
25、采取数据缓存的方式,选用像memcache或者redis这样的数据缓存服务器,使数据的访问不经过硬盘直接在内存中进行读取,最大限度的提高用户数据读取所消耗的时间。对于web服务器,我们选用是nginx这款服务器配合linux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为web服务器处理效能低下而导致的访问速度的低下问题。“ginx(发音同 engine x)是一款轻量级的Web 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及电子邮件(IMAP/POP3)代理服务器,并在一个BSD-like 协议下发行。由俄罗斯的程序设计师Igor Sysoev所开发,供俄国大型的入口网站及搜索引擎Rambler(俄文:)使用”。(来源百度百科Nginx的常
26、用命令主要有以下这些:Nginx的启动:假如Nginx安装在usr/local/nginx/目录下,那么启动命令就是: #usr/local/nginx/sbin/nginx -c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参数-c指定nginx启动时加载的配置文件。Nginx的停止:#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stop,查询nginx的主进程号,使用killteam nginx主进程号。Nginx的热启动:#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reload。Nginx的配置文件检查:#usr/local/nginx
27、/sbin/nginx -t。选择ginx的理由也有很多,但是概括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点:高并发连接:官方测试能够支撑5万并发连接,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跑到23万并发连接数。内存消耗少:在3万并发连接下,开启的10个Nginx 进程才消耗150M内存(15M*10=150M)。配置文件非常简单:风格跟程序一样通俗易懂。成本低廉:Nginx为开源软件,可以免费使用。而购买F5 BIG-IP、NetScaler等硬件负载均衡交换机则需要十多万至几十万人民币。支持的概率微乎其微。Rewrite重写规则:能够根据域名、URL的不同,将 HTTP 请求分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群组。内置的健康检查功能:如果 Ngin
28、x Proxy 后端的某台 Web 服务器宕机了,不会影响前端访问。节省带宽:支持 GZIP 压缩,可以添加浏览器本地缓存的 Header 头。稳定性高:用于反向代理,宕机。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服务器的配置:upstream server 192.168.1.1:80;/成员服务器aserver 192.168.1.2:80;/成员服务器bserver 192.168.1.3:80;/成员服务器cserver listen 80; server_name ; location / proxy_pass ;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29、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上面的配置可以看出负载均衡服务器对成员服务器进行服务的分配,但是如果两台成员服务器的配置不同有的服务能力强有的服务能力弱,那么我们可以进行配置对服务能力强的服务器多分配一些服务,提高服务器集群的整体服务能力。upstream server 192.168.1.1:80 weight=3;/成员服务器a 服务能力强server 192.168.1.2:80 weight=2;/成员服务器b 服务能力一般server 192.16
30、8.1.3:80 weight=1;/成员服务器c 服务能力弱成员服务器的配置:server listen 80; server_name ; 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index.htm;root /data0/htdocs/www; location .php($|/) root /usr/share/nginx/html/xxx;fastcgi_pass 127.0.0.1:9000;fastcgi_index index.php;fastcgi_split_path_info (.+.php)(.*)$;fastcgi_param PATH_INFO $fa
31、stcgi_path_info;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include fastcgi_params; gzip(GNU- ZIP)是一种压缩技术。经过gzip压缩后页面大小可以变为原来的30%甚至更小,这样,用户浏览页面的时候速度会快得多。gzip的压缩页面需要浏览 器和服务器双方都支持,实际上就是服务器端压缩,传到浏览器后浏览器解压并解析。浏览器那里不需要我们担心,因为目前的巨大多数浏览器都支持解析gzip 过的页面。具体如图13所示。通过抓包发现,压缩后的大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图1
32、3 gzip压缩技术所以我们的nginx最好能开启gzip服务 来对返回文件例如 html,js,css,图片 进行压缩。在nginx的配置文件 nginx.conf里加入下面的配置信息 即可对返回文件进行压缩。gzip on;gzip_min_length 1k;gzip_buffers 4 16k;#gzip_http_version 1.0;gzip_comp_level 2;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text/javascript application/x-httpd
33、-php image/jpeg image/gif image/png;gzip_vary off;gzip_disable MSIE 1-6.;对于硬件的性能问题,我们只能提高服务器的配置或者增加服务器的数量来进行解决。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云主机的方式进行部署项目,这样的话配置起来会非常方便,有些云主机,例如亚马逊aws还会提供弹性访问的功能,根据访问的并发量来灵活的启动aws新实例来解决访问拥堵的问题。在代码层面,我们的项目基于接口,前端页面通过调用我们暴露的接口来进行相关的操作,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支持多种前端表现方式,甚至是app,我们都能提供相关的服务,使表现和功能解耦,做
34、到后端一次开发就能满足信息的多种表现方式。在语言框架层面我们会做相关的设置来进行优化返回的信息,比如对返回的信息进行GZIP压缩打包相关的信息,对于web前段页面我们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对服务器的请求,能放在一起的js或者css文件尽量放在一起,最好能进行去空格压缩减少返回信息的大小。对于图片我们也要进行大小的限制,满足要求即可,尽量用最少的代价去达到我们的要求。对于大量的内容图片以及视频我们就要借助于CDN的方式来进行加速,减少对系统的请求。除了在代码上进行优化,我们也可以在数据库上进行优化,比如我们选用的mysql数据库,因为涉及的系统是浏览类型的系统那么系统对数据库的操作以读取为多,那么我们
35、就要选取有利于读取的数据库表引擎例如mysql的MyISAM引擎,这种表引擎最大的好处就是读取速度快。“MyISAM:是mysql默认类型,它是基于传统的ISAM类型。ISAM是Indexed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 (有索引的顺序访问方法) 的缩写,它是存储记录和文件的标准方法。与其他存储引擎比较,MyISAM具有检查和修复表格的大多数工具。 MyISAM表格可以被压缩,而且它们支持全文搜索。它们不是事务安全的,而且也不支持外键。如果事物回滚将造成不完全回滚,不具有原子性。但是在这里当我们执行大量的SELECT,MyISAM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来源百度百科)在所呈
36、现的内容上我们可以提供基于HTML5的文本,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的组合呈现,使用户浏览的内容丰富多彩。具体如图7所示。“HTML5是一种设计来组织web内容的语言,如图14所示,其目的是通过创建一种标准的和直观的UI标记语言来把web设计和开发变得容易起来。HTML5提供了各种切割和划分页面的手段,其允许你创建的切割组件不仅能用来逻辑地组织站点,而且能够赋予网站聚合的能力。 HTML5可谓是“信息到网站设计的映射方法”,因为它体现了信息映射的本质,划分信息,并给信息加上标签,使其变得容易使用和理解。这是HTML5富于表现力的语义和实用性美学的基础,HTML5赋予设计者和开发者各种层面
37、的能力来向外发布各式各样的内容,从简单的文本内容到丰富的、交互式的多媒体无不包括在内。HTML5提供了高效的数据管理、绘制、视频和音频工具,其促进了web上的和便携式设备的跨浏览器应用的开发。HTML5是驱动移动云计算服务方面的发展的技术之一,因为其允许更大的灵活性,支持开发非常精彩的交互式网站。其还引入了新的标签(tag)和增强性的功能,其中包括了一个优雅的结构、表单的控制、API、多媒体、数据库支持和显著提升的处理速度等”。(来源百度文库)总而言之HTML5提供了:1) 确切描述了其旨在要包含的内容的标签2) 增强的网络通信3) 极大改善了的常用存储4) 运行后台进程的Web Worker
38、5) 在本地应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持续连接的WebSocket接口6) 更好的存储数据检索方式7) 加快了的页面保存和加载速度8) 对使用CSS3来管理GUI的支持,这意味着HTML5可以是面向内容的9) 改进了的浏览器表单处理10) 基于SQL的数据库API,其允许客户端的本地存储11) 画布和视频,可在无需安装第三方插件的情况下添加图形和视频12) 增强型的表单,其降低了下载JavaScript代码的这种必要性,允许在移动设备和云服务之间进行更多高效的通信。图14 HTML5HTML5创建了一种更吸引用户的体验:使用HTML5设计的页面能够提供类似于桌面应用的体验。HTML5还通过把API功
39、能和无处不在的浏览器结合起来的方式提供了增强的多平台开发。通过使用HTML5,开发者能够提供一种顺畅地跨越各个平台的现代应用体验。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这个流程图,来表示我们设计系统的大致框架图:图15 系统框架1.7 总结与展望网络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多媒体的未来是激动人心的,我们生活中数字信息的数量在今后几十年中将急剧增加,质量上也将大大的改善。多媒体正在以迅速的、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多媒体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将会具有更好、更自然的交互性,形成更大的信息存
40、取服务体系,为未来的人类生活创造出一个在功能、空间、时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交互更加完美的崭新世界。高并发响应式内容浏览型web系统设计,无疑体现出了多媒体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协同性、实时性等特性,使用户与之交互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广阔和自由的空间,满足用户感官空间,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需求。当然我们的设计知识处于初步阶段,很多地方还有不足的地方,不如视频点播的特色方面没有特别的创新之处,但是随着不断的深入,和修改,我们小组的成员坚信,我们可以把这个web做出创新,做出特色,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1.8 致谢吕老师渊博的学识、非凡的气质、敬业的工作作风、独特的人格魅力,始终感染着、激励着我们小组所有的
41、成员,虽然只有短短的7周时间,但是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人生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享用终身。这次课程设计,虽然小组成员们由于各自的工作原因,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对课程设计都是认真对待,无论是在选题,材料的搜集,整理,排版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力求尽善尽美,但是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和缺点,希望老师指导批评,我们会欣然接受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此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1.9 参考文献1章冲,焦青亮,马雪芬.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2赵赳,肖天庆,何新江.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3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
42、,2009.4李智慧.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王峰.CDN技术详解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弗里曼.图灵程序设计丛书:HTML5权威指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7卡斯特罗,希斯洛普. HTML5与CSS3基础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6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四、项目的可行性12第二章 市场预测15一、市场分析15二、市场预测16三、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9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2一、建设规模22二、产品方案22三、质量标准22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25一、项目建设地点选
43、择25二、项目建设地条件25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28一、技术方案28二、产品特点30三、主要设备方案32四、工程方案32第六章 原材料与原料供应35一、原料来源及运输方式35二、燃料供应与运输方式35第七章 总图布置、运输、总体布局与公用辅助工程37一、总图布置37二、 运输38三、总体布局38四、公用辅助工程39第八章 节能、节水与安全措施44一、主要依据及标准44二、节能44三、节水45四、消防与安全45第九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47一、法规依据47二、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48三、环境保护措施48四、环境影响评价49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50一、项目建设期管理50二、项目运行期组织管理52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55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6一、投资估算56二、资金筹措58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61一、项目财务评价61二、财务评价结论65三、社会效益68四、生态效益68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70一、主要风险分析识别70二、风险程度分析及防范风险的措施70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72一、招标范围72二、招标组织形式72三、招标方式72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74一、可行性研究结论74二、建议75附 件77一、附表77二、附件77三、附图7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