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28MB ,
资源ID:2379602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3796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第43讲-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第43讲-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doc

1、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一、 预备知识1、劳动关系指向:(1)雇员(劳动者、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2)雇主(用人单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3)劳动者派遣机构2、劳动关系活动的调整方式(1)劳动法律法规(2)劳动合同 (3)集体合同(4)民主管理(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包含: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劳动定额规则、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等 (6)劳动争议处理 (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3、劳动关系中劳动纠纷的处理形式 调解 仲裁诉讼4、内容体系二、综合分析一级人力“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综合分析表鉴定点序号章节单元、鉴定点名称页码重要程度(依据“学习目标”)考情预测点2010年以前2010.5选择题简答题综合

2、题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知识要求6-001一、劳动合同制度的新规范413415ZAAAAA6-002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新规范415417Z2008.11-113单76P416AAAAA能力要求6-003一、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制度的部分新规定417422Y2007.5简多120P420、单77P421AAAAAAAAA6-004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部分新规定422424Y2006.5-81AAAAAAAAA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 知识要求6-005一、集体协商的内容425426Z2006.5-118、120;2007.11-76;20

3、09.11-120;2009.5-78;2008.11-119AAAAA6-006二、集体谈判的范围论422424ZAAAAA6-007三、效率合约425433Z单78P433AAAAA6-008四、集体协商的特点433434Z多121P433AAAAA能力要求6-009集体协商的策略434436X简(10分)P434AAAAAAAAA第三节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知识要求6-010一、集体劳动争议的含义436ZA6-011二、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的区别436437Z2009.11-78;2009.5-120;2008.11-120;2007.11-122/123A6-012三、团体

4、劳动争议的特点437Z2009.11-79;2009.5-79单79P437AAA能力要求6-013一、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437438Z2007.11-简(10分);2008.11-122AAA6-014二、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438440Z2006.7-76;2008.11-80多122P439AAA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知识要求6-015一、劳工问题及其特点440443Z单80P443AA6-016二、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443445ZAA6-017三、突发事件的特点445446ZA【能力要求】6-018一、突发事件处理一般对策447448ZA6-019二、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处理对

5、策449450Z2006.5-79/123;2007.11-74;2008.11-78121;2009.5-123多123P449单81P449AAA6-020三、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对策450451ZAA6-021四、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对策451452ZAA第五节 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知识要求6-022一、工会的定义及组织建设保障453454YB6-023二、我国工会组织的职能454456YB6-024三、企业社会责任456457ZA6-025四、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的主要内容457459Z单82P458AA6-026五、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8

6、000)的意义459Z多124P459AA6-027六、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对我国的影响459461Z单83P459AA能力要求6-028应对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主要措施461462XAAA第二单元 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知识要求】6-029一、国际劳动立法的含义462463YB6-030二、国际劳动立法的特点463YB6-031三、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463YB6-032四、国际劳工公约的分类463464ZB6-033五、主要国际劳工公约的内容464465Z单84P465AA六、国际劳工立法与我国的关系465ZAA能力要求6-034国际劳动立法的程序465466XAA第

7、六节 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计划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知识要求B6-035一、工作压力的概念465466Y6-036二、压力的来源与影响因素467470Y2006.5-119/122;2009.11-82/121;2009.5-82AAAA6-037三、工作压力产生的后果470472YA【能力要求】6-038工作压力的管理463462X2009.11-122多125P472AAAA第二单元 员工援助计划知识要求6-039一、员工援助计划的含义475-476Z2006.7-78;2008.11-79A6-040二、员工援助计划的历史沿革476C6-041三、员工援助计划的分类475ZB6-042

8、四、员工援助计划的意义475-476ZC 能力要求6-043员工援助计划的操作流程477-479X单85P478AA三、重点内容精讲P413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应当理解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并能够运用相应的劳动标准调整企业的劳动关系。知识要求一、劳动合同制度的新规范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基本的劳动制度,劳动合同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最主要的形式。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它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是随

9、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1986年以前,劳动合同制度开始试行时,只适用于国有企业招用的临时工;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以后,进一步适用于国有企业新招用的职工;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推广到各类企业的全体职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劳动法的制定与实施,在我国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合同制度。二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劳动合同制度的确立,对于破除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以行政分配方式为主导、以固定工为主要用工形式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合同制度,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0、,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了重要作用。近十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区、行业和单位甚至相当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有比较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劳动法执法检查中发现,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个体经济组P414织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更低。许多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和解雇工人的法律责任,而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由

11、于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量与结构矛盾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些劳动者不敢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在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劳动争议,劳动者就很难主张自己的权利;即使申请仲裁、提出诉讼,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其合法权益也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2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人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着其收入水平、权利以及社会地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法执法检查显不,有60以上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是短期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试图通过短期劳动合同,最大限度地自由选择劳动者,并减

12、少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应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有些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短期化的手段,以最低的用工成本使用劳动者最具活力的“青春期”。这种状况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影响了国民经济熟练劳动力的供给,影响了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影响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利益共同体。3用人单位利用自身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力市场的总量与结构矛盾,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在这种经济背景下,用人单位利用自身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以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达不到录用条

13、件为由,任意解除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通过设定较长时间的试用期来规避对劳动者的法律义务。有些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拖延、克扣工人工资,不按国家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有些用人单位不执行劳动定额标准,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不支付加班费。有的用人单位甚至对劳动者实行强迫劳动,致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有的用人单位利用劳务派遣缺乏法律规范的缺陷,大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造成劳务派遣用工与用人单位正式用工之间的有差别对待等现象。4劳动法的监督检查薄弱。用人单位违法用工,劳动监察机构执法不力,劳动者的维权成本较高,劳动争议解决渠道不畅。此外,有些地方存在当地政府把吸引投资置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之上的

14、问题。有的地方把牺牲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有的地方对劳动监察机构执法设置重重障碍,规定不得对“重点保护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劳动行政处罚必须经过“投资环境优化办公室”“软环境办公室”批准,等等。有些执法人员对劳动者态度冷漠,不履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上述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近些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和因劳动纠纷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P415统计显示,19952006年的12年中,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135倍;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也大幅度增长,12年中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54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15、劳动合同法,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合理规范劳动关系,是迫切需要的。制定劳动合同法是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关系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同时,由于企业形式的多元化和市场竞争的尖锐化,劳动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至关重要。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强化劳动立法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加强关注民生、保障权利等方面的立法,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完善劳动立法,使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劳动者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努力形成公平正义、

16、奋发进取、安居乐业的社会和谐局面。劳动合同法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制定和实施劳动合同法,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劳动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始终是我国劳动立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1994年制定劳动法时,我国刚刚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劳动法为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其中有关劳动合同的规定当时难免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较弱,难以有力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制定劳动合同法,完善劳动法律

17、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合同法的制定,除遵循劳动立法的一般原则外,还坚持了以下原则:第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针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着眼于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第三,体现劳动合同法作为社会法的性质和特点,在兼顾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自特殊利益、体现双方共同利益的前提下,重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新规范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劳动关系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劳动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经劳动关系当事人的请求,由依法建

18、立的处理机构调解机构、仲裁机构和国家审判机关对劳动争议事实和当事人责任依法进行调查、协调和处理,为保证法定或约定劳动标准的实现而制定的有关处理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规范,即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性规定P416的总和。习惯上将这种程序性的规定称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劳动关系的运行之中,发生劳动争议是极其自然的现象。劳动争议的内容是以劳动权利义务为标的的。权利义务的基础在于劳动法律、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等的规定或约定,劳动关系当事人是否遵循法律规范和合同规范是劳动争议产生的直接原因。劳动权利义务的内容涉及就业、工资、工时、劳动保护、保险福利、培训、民主管理、奖励惩罚

19、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复杂,任何一种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产生争议。市场经济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使得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础,又有利益的差别和冲突。劳动争议的实质是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差别而导致的利益冲突。只要是市场经济体制,只要是劳动关系当事人有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劳动争议的产生就具有必然性。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包括四种方式:1自力救济。所谓自力救济,是指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在没有争议主体以外第三人的介入或帮助下,依靠当事人的自身力量解决纠纷。当代解决劳动争议的自力救济方式主要为当事人的相互协商、和解。自力救济的特征为自治性、争议主体的合意性和非严格的规范性。2社会救济。所谓

20、社会救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即社会各类调解组织,依据法律、惯例以及道德等规范,对劳动争议当事人的纠纷进行疏导,促成当事人双方相互谅解和让步,从而解决争议。社会救济的突出特征为争议主体的意思自治性、群众性、自愿性,比较灵活的程序性。3公力救济。公力救济是指利用国家公权力解决劳动争议的机制,包括劳动争议诉讼和行政裁决。4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在一般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中,不存在此种纠纷解决机制。依据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的规定,民事纠纷的仲裁机构属于民间组织或社团法人,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遵循或裁或审、由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救济原则。民事纠纷的仲裁属于权利的社会救济机制,民事仲裁权来源于当事人的合意。

21、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组成、仲裁原则、仲裁的基本制度设计上看,劳动争议仲裁与民事纠纷仲裁的性质不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绝非像民事仲裁机构那样属于纯粹的民间组织或社团法人,劳动争议仲裁权也并非来源于当事人的合意。并且,从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强制原则和裁审衔接制度等规范上看,只有劳动争议存在这种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的纠纷解决机制。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作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劳动争议仲裁的组织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它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它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

22、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三方组成,是劳动关系协调贯彻“三方原则”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的具体P417表现。劳动争议仲裁是兼具司法特征的劳动行政执法行为。作为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的权利救济机制的劳动争议仲裁与其他救济机制相比较的显著特征是:第一,贯彻“三方原则”。贯彻这一原则体现了权利的社会救济机制的特点。第二,国家的强制性,如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启动,以无须争议主体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为前提条件,只要一方当事人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即可导致仲裁程序的启动;劳动争议仲裁庭对争议的裁决是一种强制性判断,无须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对于生效的仲裁调解协议或裁决,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时可以通过国家强制执行权迫使

23、其履行裁决。第三,严格的规范性。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案件与处理劳动争议等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与完善,我国自1987年起恢复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法的相继制定与实施,形成了以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环节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制度为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领域出现丁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第一,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大幅上升,争议案件日趋复杂,争议内容日益多样化,调处难

24、度加大;第二,劳动仲裁机构和人员非专业化的弱点日益显现;第三,劳动争议仲裁规则法律位阶层级比较低,属于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与国家关于仲裁法律制度的立法要求不相适应,权威性不足;第四,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够完善。劳动争议的主管与管辖制度、证据与证明制度、时效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劳动争议处理周期长,劳动者维权成本相对较高,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加快了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立法进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于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规范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将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为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提供高效公正的法律救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