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5科普论坛POPULAR SCIENCEFORUM 引言世界科普场馆普遍存在持续发展难题,展示内容和形式的落后、展品的损坏,以及展馆的陈旧,导致参观人流量逐步下降。广东科学中心在建成开放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近年来,广东科学中心针对如何破解科普场馆持续发展难题,大力加强展览项目建设创新,特别是在开发原创展览项目、开展展馆更新改造、组织展览国内巡展等方面,积极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中心持续创新发展。广东科学中心在展览项目建设过程中,强化馆方人员全过程主导项目建设,深度把控设计方向和原则,并加强与展
2、览公司和科研、教育、制造、咨询、监理等部门的协作,利用其知识共享、专业协作、技术互补的效应,快速实现知识创造,建立了“以我为主、协同创新”的展览项目建设模式。在该创新机制的带动下,广东科学中心于 2008 年开馆后的十年间,陆续对“实验与发现”“儿童天地”等一期建设的 7 个主题展馆进行了更新改造,并新增了“岭南科技纵横”“LED 体验馆”2 个主题展馆,自主研发了“用眼看世界”“人与健康”等 6 个巡展项目,研发展项数量近 600 件。作者简介:邱银忠,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科普展览与教育。张娜,博士,副研究员,广东科学中心研究设计部展项研究主管,研究方向为科普理论与实
3、践。通信作者:郭羽丰,硕士,高级工程师,广东科学中心研究设计部展项研究高级主管,研究方向为科普展览内容规划、方案设计与工程。基于科普展项创新导向的科技馆持续发展与示范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 邱银忠张娜郭羽丰(广东科学中心,广东广州510006)摘要: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主阵地,其发展对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社会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广东科学中心于 2008 年建成开放,是全国三大科技馆之一,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科技馆/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在经过“新馆效应”后,展览内容、形式逐渐落后,展品损坏严重,陷入发展困境。如何走出困境呢?通过新馆建设、展览展品
4、更新改造、巡展研发、展览标准化研究等手段,实现基于科普展项创新导向的科技馆持续发展,为科技馆可持续发展做出示范。关键词:科普展项创新;科技馆持续发展;广东科学中心CIENCE&TECHNOLOGY VISION6科技视界科技视界S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1科普展示内容规划、形式设计与建设机制本研究属于科学技术普及领域,主要应用于科技馆的科普展示领域,包括展馆更新改造、新馆建设及巡展开发等方面。1.1 展示内容规划技术路线通过选取主题凝练主题思想构建展示线索甄选展示知识点等步骤,完成展示内容规划。展示内容规划首先需要确定所展示题材的具体主题名称,然后拟定一个主题立意作
5、为切入点,通过演绎,充分阐述主题思想的内涵。同时,需根据展示内容和主题立意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构建一定的逻辑线索作为展示的脉络,依据该展示线索,搭建起一个有新意的包含若干展示分区的逻辑体系,并列出每一个展区下的展示内容知识点,形成展示内容的基本架构。另外,还需要创作一些表达展示内容的核心展项,作为展示创意的支撑。1.2 展项研发关键技术在展项研发过程中,结合知识点应用多种展示技术,如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感官交互技术、虚实结合多媒体交互技术等,将展项要普及的科学知识、要倡导的科学方法、要传播的科学思想、要弘扬的科学精神外化于观众可体验、可理解、可思考的展示创意中,从而实现了科学知识的“数媒化”和“模
6、型化”;科学方法的“感官化”和“装置化”;科学思想的“探究化”和“体悟化”;科学精神的“场景化”和“艺术化”。1.3 展览项目建设机制建立“以我为主、协同创新”的展项建设模式,以展项的创意展示效果为贯穿全过程的衡量标准,进行展览建设管理。该机制的主要做法是从展示理念的确立、内容框架的搭建、展项创意的形成、技术路线的选择,都坚持由馆方人员全过程主导,始终在设计过程中掌控创意思路和展示效果,在馆方人员“以我为主”的模式下,知识、经验、个性化需求以及对产品不断改进的创新动力成为创意的来源。同时,通过科普资源、科普信息、科普人才、科普技术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打破科技馆、展览公司、高校、科研院所、教育机构
7、、相关行业部门等各领域社会力量间的专业壁垒,加强各方的知识共享、专业协作、技能互补,从而达到合力最大化,以实现展览项目建设的创新发展。2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2.1 国内外现状国内外科技馆普遍存在持续发展难题,往往在新馆开放后,无法进行自主研发和开展展示技术创新,难以实现展览项目建设常换常新,不久便陷入发展困境。国内外科技馆难以推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两翼融合发展,很难对前沿科技和科技创新成果进行科普转化及推广应用。国内外科技馆展览项目建设,尚缺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及技术支持的标准遵循。国内科技馆科普展览专业学科基础非常薄弱,专业结构相对独立、分散,同时,科技馆也较缺乏相应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2
8、.2 技术特点及与国内外对比分析将广东科学中心近年来开展科普展览项目建设情况与国内外科技馆进行对比,在展项自主研发、展项技术创新、展览项目应用推广、行业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项目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见表 1。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7科普论坛POPULAR SCIENCEFORUM 3成果创造性、技术创新点科技馆行业普遍存在持续发展难题,由于展示内容及形式的落后、展品的损坏和展馆的陈旧,参观人流量逐步下降。近年来,通过创新研发科普展览项目和创新科普途径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广东科学中心破解了科技馆持续发展难题,其实践经验在全国科技馆行业具有示范效应。3.1 科
9、技馆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建成以广东省科普展项创意设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基础的自主研发平台,制定了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1422科普展项及布展通用规范,成为全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实现科技馆建设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广东科学中心率先在广省内制定了地方标准广东省科普展项及布展通用规范,涵盖展项设计、展项制造、展项安装调试、展项验收、布展设计、布展施工及验收 6 个部分,为行业创新与展览开发提供制度保障及技术支持,近年来在科普展览项目建设中被了广泛采纳和参照借鉴,对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意义重大。同时,通过建成“全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开设“展示及展项工程设计”研究方向硕士培
10、养点,在业界开创了培养科技馆专业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先河,对提升我国科普展览专业能力建设,为现代科学中心、科技馆及相关科普基地培养高端人才队伍,推动科普展览事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具有里程碑意义。3.2 前沿科技成果科普转化构建“科普+”的展览模式,探索将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展品化,建成“LED 体验馆”,使观众通过展品展项的互动体验达到对抽象技术的直观认知:广东科学中心作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融合发展的践行者,构建了“科普+”的展览创新模式,依托该模式,着表1项目国内外对比分析比较项目国内外科技馆状况广东科学中心状况展项自主研发较少自主研发,一般以“交钥匙工程”方式,委托展览公司开展
11、展览项目建设近十年来,自主研发展项达 588 件;研发的“用眼看世界”展览获得 2014 年 ASPAC(亚太科学中心协会)国际“创意科学展项奖”,是国内科技馆首获该国际大奖的科普展览项目展示技术创新较少进行展示技术创新,一般采用雷同的展示技术进行展示将新兴技术手段综合运用于科普展项开发,取得“基于颜色编码标识的机器人导航方法及系统”等 4 项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2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展览项目应用推广较少开发巡展项目并大规模在国内外科普场馆组织巡回展出将自主研发的“用眼看世界”“走近诺贝尔奖”等展览项目,在国内(含港澳地区)科普场馆组织了 57 站巡展,普惠各地群众超过 715 万人次行
12、业标准尚缺展览项目建设的统一标准率先制定了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1422科普展项及布展通用规范,成为广东省第一部科技馆行业科普展览项目建设的推荐标准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相应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以广东省科普展项创意设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基础的自主研发平台,成为全国首批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在业界开创了培养科技馆专业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先河CIENCE&TECHNOLOGY VISION8科技视界科技视界SScience&Technology Vision力推动了前沿科技和创新成果的科普转化。如 2012 年,率先探索将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展品化,建成全国首个“L
13、ED 体验馆”,让观众走近 LED 产品世界,理解 LED 产品的原理和优势,有效推动了 LED 产业在社会的推广应用。广东科学中心大力将新兴技术手段综合运用于科普项目建设中,积极开展展品展项展示技术创新,取得 3 项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1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将其技术输出应用于原创性展品展项开发。如发明“基于颜色编码标识的机器人导航方法及系统(CN102789234A)”1 等人工智能感官交互技术,并运用该技术开发出“魔方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等展项;发明“汽车驾驶模拟器(CN201527720U)”2 等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技术,并运用该技术开发出“虚拟驾驶”展项;运用 Leap Mo
14、tion 手势识别技术和虚实结合多媒体交互技术,开发出“虚拟弹钢琴系统(2016SR315508)”,并应用于“虚拟弹钢琴”展项中。3.3 科技馆与博物馆跨界融合探索科技馆与博物馆的跨界融合,促进不同科技与文化场馆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有机融合,开发“南海科考”“最早的舵”“广济桥”“红模铸造法”等系列科普展项,建成“岭南科技纵横”展馆,拓展科普教育发展的方向:广东科学中心积极探索科技馆与博物馆跨界融合,促进不同科普场馆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展示方式的有机融合。通过挖掘博物馆类题材岭南科技史而建成“岭南科技纵横”展馆,以“上下六千年”的时间跨度,“岭之南,海之滨”的空间定位,向公众展示一
15、个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广东科技发展历程(岭南科技纵横获“全国装饰优秀设计奖”)。展馆采用科学技术史叙事框架,将历史博物馆类的展示内容和科技馆的展示方式相结合,融入通识教育理念和 HPS(历史、哲学与社会)教育理论。3.4 科普展览项目管理模式建立“以我为主、协同创新”的展览项目建设模式,原创一系列展览并推广应用,在行业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广东科学中心在展览项目建设过程中,强化馆方人员全过程主导项目建设,深度把控设计方向和原则,并加强与展览公司和科研、教育、制造、咨询、监理等部门的协作,利用其知识共享、专业协作、技术互补的效应,快速实现知识创造,建立了“设计+管理”双主导创新管理模式3。在上述创新
16、机制和模式的带动下,广东科学中心原创了一系列展览并推广应用,辐射和影响全国科普业,彰显了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如研发“用眼看世界”等 6 个巡展项目在国内(含港澳地区)组织巡展达 57 站。4结语广东科学中心自主研制了一系列互动型、沉浸式的科普创新展项,制定了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1422科普展项及布展通用规范,构建了“设计+管理”双主导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了科技馆创新能力,对科技馆展览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推动了科技馆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参考文献1 王磊,郑伟龙,张文山,等.基于颜色编码标识的机器人导航方法及系统:CN102789234BP.2015-07-08.2 章晓朋,葛海松,林新华.汽车驾驶模拟器:CN201527720U P.2010-07-14.3 邱银忠,勾文增.基于设计管理与项目管理交互赋能的科技类博物馆展览创新管理 J.中国博物馆,2022(2):86-90.新时代图书与档案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