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 6 卷第5期2023年9 月浙江万里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Vo1.36 No.5September 2023基于众创空间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研究谢智波1,郑李园1,方娟妮1,周雪娇1,华谢和2(1.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 1 51 0 0;2.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浙江宁波3 1 51 0 0)摘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深化与拓展高校专业教育的客观需要,是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现实要求。文章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从新工科建设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依托众创空间创新创
2、业平台,提出了基于众创空间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制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自顶向下的课程体系设计和分层多平台实施,设计专创深度融合的三层次实现途径,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机制等全方位对品质、意识、知识、能力、思维、精神六个维度进行系统科学地评价。实施的结果表明,毕业生质量有了一定提高。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创融合;众创空间中图分类号:C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2 2 50(2 0 2 3)0 5-0 1 1 2-0 50引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
3、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人了新阶段,产业升级更新换代势在必行,倒逼高校加快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可以拓展专业教育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并积极运用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此外,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年年攀升,屡创新高。根据教育部统计,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
4、业教育的融合也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现实需求。1高校专创融合教育现状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首次提出。1 9 4 7 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创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英国政府推出“大学生创业”项目及创业竞赛,以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日本以产、官、学协同模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由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由高校发挥其在创新创业中的主体作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 0 世纪末。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的蓬勃上升期。自“双万计划”实施以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融人主体教育体系。张冬燕、吴学松、薛浩、李德路等人从宏观角
5、度分析研究了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4。程聪慧分析了1 2 所美国顶尖大学的创新创业实验收稿日期:2 0 2 3-0 3-2 5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2 0 2 3 SCG402)。作者简介:谢智波(1 9 7 4-),女,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高等教育学。:112:谢智波,郑李园,方娟妮,等:基于众创空间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研究室,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发展建设提供国际镜鉴 5。邬小撑提出了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认为培养“敢闯会创的能力与素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新的质量观。寇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计
6、算机专业教育的四位一体融合模式7。朱晓东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的专创融合研究模式8。张亚萍提出了“六融合、六层次、全链条”的专创融合课程构建模式9。李大锦从课程内容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方法革新以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新思路。王洪才提出了“院园融合”为基点的立体化专创融合教育体系。上述文献表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已逐渐引起学界关注,这些研究极具启发意义,但亦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一,研究的系统性不够。多数文献均从某一具体课程入手,针对该课程特点,研究专创融合教育如何实现,缺少普遍性和系统性。其二,专创教育融合程度不够。多数研究仅从课程内容人手,增加有限的创新
7、创业内容,使二者的融合仅停留于表面,未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全方位自顶向下进行设计。其三,尚未形成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考核方式仍然单一传统,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查,忽略对创新思维养成、职业素养和产业化意识的考查。2众创空间在专创融合教育中的优势众创空间是围绕创新创业需求,为创新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薛浩研究了众创空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3。陈延良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了基于创客空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2。Eriksson E等认为,众创空间还可
8、以从内容生产源头促进产业化发展,放大创新创业资源投人效果 3。Svensson P等指出,众创空间相比于科技孵化园区,其进入门槛较低,更适合于互联网创业者,具备政策优势和成本优势,更多服务于共享式的创业1 4 。由上述文献可见,众创空间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优势,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依托众创空间,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中的众创空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浙江万里学
9、院万里笃创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建立于2 0 1 5年,于2 0 1 6 年获得科技部备案,是全国KAB(Know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基地、全国高校首批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1 5。拥有超过56 0 0 m的基地,目前为止共有入驻小微企业7 0 余家,人驻大学生创客团队50 0 多家,全天候开放,提供常规的专业实验设备和商务设备,总价值近3 0 0 万元 1 5。万里笃创众创空间是学校最重要的实践创新平台之一。3基于众创空间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为例,介绍浙江万里学院基于众创空间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图1
10、 所示为教育模式的总体思路。分析新工科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导,调研区域经济和市场需求,构建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培养目标,进行自顶向下的课程体系设计和分层多平台实施,设计专创深度融合的三层次实现途径,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机制等全方位对品质、意识、知识、能力、思维、精神六个维度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3.1制定新工科背景下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结合区域经济,接轨市场需求,提炼区域经济对本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制定融人创新创业教育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围绕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创新发展需
11、求,持续践行OBE工程教育理念,聚焦智能电子产品、嵌人式系统、机器视觉、集成电路设计等电子信息领域,立足宁波、面向长三角,培养新一代具有电子信息第5期:113:2023 年 9 月产业化意识、创新思维与能力和创业意识的电子信息高素质应用人才。立足于本专业,以专业模块方向为面、以课程为线、以专项技能为点,打造针对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优势互补、分层递进的多维度实践平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现状文献研究浙江万里学院学报市场调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文献研究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专创融合的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
12、计分层递进多平台实践实施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层次实现途径基于通识课程的启蒙模块基于专业课程的嵌入、实践模块基于个性化需求的实战模块品质、意识、知识、能力、思维、精神六维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高校、学生评价内容科学化宏观、中观、微观评价机制常态化修正、完善、调整、优化综合评价图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实现思路3.2设计基于众创空间平台的专创融合三模块递进式实现途径以众创空间为平台,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深度有机融合,设计“启蒙模块一嵌入实践模块一实战模块”三模块实现途径,如图2 所示通识课程与专创融合创新创业启蒙核心课程创客故事内容融入:科研
13、反哺、产教融合,热点赛题、前沿技术专业导论形式拓展:项目驱动,课赛/课证结合,开放创新实验室职业发展与规划.项目管理与管理经济学众创空间图2 专创融合三模块实现途径首先是基于通识课程的启蒙模块。独立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有创新创业基础专业导论职业发展与规划等课程,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生的兴趣,启蒙创新创业思维。众创空间邀请创业导师、优秀学长分享创业案例。其次是基于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模块方向课程的嵌入式、实践式模块。独立开设的创业课程有项目管理与管理经济学。此模块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入,从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到评价考核。实行“三进三结合 原则(进众创空间、进课题组、进教科研团队,教学与科研结合
14、、课程与课题结合、专业教师团队与创业导师团队结合)。教师科研项目、产教融合理念、热点赛题、前沿技术融人专业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产出为导向理念设计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创业意识。依托众创空间平反思总结:114持续改进专创融合方向课程毕业实习行业实践培育创业团队.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一站式创业服务谢智波,郑李园,方娟妮,等:基于众创空间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研究台开设全天侯开放创新实验室,进行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培训。项目驱动式教学,课证结合等等教学实施模式。多数专业课采用小班化项目驱动式教学,全程在实验室上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产出为导向设计每一个项目。部分课程采用
15、课证结合、课赛结合方式,以考证或者参赛作为课程的评价内容之一,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考证或者竞赛。目前本专业学生参加的创新竞赛主要有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竞赛等,参加的创业竞赛主要有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专业课程教师与众创空间创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上述竞赛。近三年来,本专业参加A类学科竞赛的学生超过半数,参与率递增明显,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最后是基于个性化需求的实战模块。独立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有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制
16、作有亮点的简历,如何成功求职和面试等。学生结合自身需求进行毕业实习和行业实践,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众创空间进行创业团队培育。众创空间免费为同学们提供项目论证、技能培训、融资对接、营销推广等服务,代为办理包括商标注册、人才猎头、市场数据分析、团队建设、债权融资等事务。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的创业率上升明显。3.3构建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建立多元主体评价制度。评价者覆盖政府、高校、大学生和企业等所有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主体,并依据主体责任对评估内容进行细分协调,通过综合评估所有政策主体了解和剖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和实施效果,并利用各项主体的具体反馈结果及时修正和填补现有政策的不足
17、和漏洞。其次,确立科学全面的评价内容。从专创融合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对专创融合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最后,形成常态化的高校专创评价机制,并引人工程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根据高校类别建立适宜的常态化评价机制并严格持续执行,对政策进行及时地修正、调整与完善,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专创融合评价体系。对每门课程而言,专创融合课程的考核评价既有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查,也重视知识运用与创新思维养成的考查,同时兼顾对职业素养和产业化意识的考查。需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目标合理确定不同考核方法和评价形式在总的评价得分中的占比。分别从对职业素养与
18、品质、产业化意识、专业知识及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等六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引人工程认证理念,进行目标达成度分析和持续改进(见图3)。4结束语基于众创空间的专创融合教育,可以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施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升学率、创业率以及高质量就业率均有明显提高。第5期评价多元化-一政府学生企业高校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执行职业素养与品质产业化意识专业知识与技能科学化-一宏观中观微观工程实践与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常态化一-定期修正调整优化创业精神图3 六维考核评价体系:115:2023年9 月参考
19、文献:1张冬燕,王冬至,杨香合,等。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 0 2 0(3):7 7-7 9.2吴学松.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J教育与职业,2 0 2 0(5)56-6 1.3薛浩。地区众创空间发展水平比较及赋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2):1 2 6-1 3 4.4李德路,袁涛,刘志坚.专业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2 0 2 1(3):2 5-2 7.5程聪慧,刘昱呈.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国际镜鉴 J.2022(2):85-92.6邬小撑。重塑高教质量观铸就育人新范式 。中国高等
20、教育,2 0 2 2(1 2):3 3-3 5.7寇月,鲍玉斌,于戈。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四位一体融合模式研究 计算机教育,2 0 1 8(6):3 6-4 0.8朱晓东,顾榕蓉,吴立保。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江苏高教,2 0 1 8(2):7 7-8 0.9张亚萍,李曙生,朱鸿翔。聚焦“六融合 构建“六层次、全链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0(4):1 3 9-1 4 2.10李大锦。谈“专创融合 的课程建设 .创新与创业教育,2 0 2 2(1):8 4-8 8.11王洪才,赵祥辉,韩竹.以“院园融合 为基
21、点构建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现代教育管理,2 0 1 9(7):1-8.12陈延良.系统论下基于创客空间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1 8(1 6):55-57.13JERIKSSON E,HEATH C,LJUNGSTRANDP.Makerspace in school-considerations from a large-scale national testb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Computer Interaction,2018(6):9-15.14SVENSSON P,HARTMANN R K.
22、Policies to promote user innovation:Makerspaces and clinician innovation in swedishhospitalsJ.Research Policy,2018(1):277-288.15郑李园,谢智波,陈丹江,等。依托众创空间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研究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 0 2 3(1):1 1 2-1 1 6.浙江万里学院学报A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
23、tion Based on Maker SpaceXIE Zhibo,ZHENG Liyuan,FANG Juanni,ZHOU Xuejiao,HUA Xiehe?(1.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Ningbo Zhejiang 315100;2.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Ningbo Branch,Ningbo Zhejiang 315100)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24、 anobjective need to deepen and exp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new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and a practical requirement to alleviat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university graduates.An integration model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
25、eneurshipeducation based on maker space was proposed in the paper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starting from the demand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courses.Firstly,the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specialized talents has been formulated.Then,a t
26、op-down curriculumsystem design and layered multi-plaform implementation were proposed,based on a three-levelimplementation approach.Finally,the evaluation scheme was proposed.The scheme systematically andscientifically evaluated the six dimensions of quality,awareness,knowledge,ability,thinking,and
27、 spirit fromthe perspective of evaluation subjects,evaluation content,and evaluation mechanism.The data from threeconsecutive session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graduates has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Key Words:professional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specialization andinnovation integration;maker space(责任编辑:高伟云):116: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