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4生产力对教育起()。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5()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
2、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7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8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校存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10决定教育目的的是()。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A专业结构 B学科
3、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1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1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4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15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16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17“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4、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18“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19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20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21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22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2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上。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5、 D教学手段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25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26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27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2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29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意识形态30学校
6、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A校训 B校规 C办学思想 D校风31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32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3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34设立什么样的学校,
7、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3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姆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36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D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7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A系统化 B体制化 C全面化
8、D多样化38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3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40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41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42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具有()作用。A促进
9、B整合 C制约 D拓展43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4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45下列()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46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4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
10、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48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49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A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B教育是发展科
11、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D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50不能突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是()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C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 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2通过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3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4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
12、及_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的要求.5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理论。7教育是一种_的文化现象。8教育与文化是_的关系。9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0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程度。11学校文化是指_。12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_、_、_等等.13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_,_.14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15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
13、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16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17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_为核心。18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_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19_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0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2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_、多样性和互补性四个特征。22_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传递的_上。2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作用。25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_和
14、教育的观念。26_是学校文化的缩影.27_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2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_、_。29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_、制约_.3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_和教育_。311960年l2月,美国经济学家_在美国经济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3217、l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3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_和_。34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_,二是_.3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
15、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_,教育可以促进_。三、简答题。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2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6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8教育从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0学校文化的特性有哪些?11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12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四、论述题。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2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3对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应如何理解?4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
16、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5试分析教育与人口状况的关系.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编辑同志:今天我冒昧地给你们写信,目的是想说一说我的困惑。回忆我刚参加工作时,学生大多比较听话,能配合老师的工作,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放学后能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今,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科研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实验,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摆脱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部分家长的负担。按道理,也应该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和工作压力才对。可是相反,某些孩子负担减轻后,却变得更难教了。请运用教育与
17、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上述现象。答案一、选择题1B2A3D4B5C6C7A8C9B10C11D12D13A14B15D16C17B18A19B20B21D22B23B24A25C26A27C28B29B30D31D32D33C34B35D36D37B38C39A40B41B42C43C44A45D46A47C48B49A50C二、填空题1培养人2培养人才3生产力水平4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高等中级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5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6人力资本7特殊8相互依存、相互制约9政治经济制度10需求11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2学校物质
18、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13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14政治经济制度15生产力水平16校风17课程改革18教育资本储藏量19科学技术20学校教育21非正式性22信息技术23教学内容24动力25学习26校园文化27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28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29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0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31舒尔茨32“科学的体制化33思想观念;行为方式34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35舆论力量;政治民主三、简答题1(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经济决定着教育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3)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经济决定教育发
19、展的体系和结构。2(1)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障;(2)教育推动经济增长;(3)教育通过与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3(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德育的内容。4教育和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文化特性或形态,如果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教育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一个人降生在某一特定的文化之中,他从感性到理性,从生存到发展,从审美到情绪等,无一不被一种特定的文化所浸染、熏陶。(2)文化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20、学校课程内容(各门学科),它正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可以将某一种新思想、新认识、新的科学成果等直接移植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并不完全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国家财富的多少制约,还与文化发展有直接关系.(3)“校园文化是潜在的、稳定的教育因素。学校教育既是一种文化形式,那么,我们常说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潜在的、稳定的、持续的教育因素。学校秩序、环境卫生状况、师生关系、师生员工的仪表修饰,甚至是教态、对学生的感情等,都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人们的教育观念又与整个社会观念有关,而观念其实也是文化。总之,文化对教育的支配、影响是直接的、整体的,研究教育不可不重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5教育对
21、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6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是文化传输的重要工具,既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教育传递着文化,因而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就得不到保存、积累和发展。教育传递文化,将人类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成为整个生命的一部分,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有了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2)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文化既然可以传递,
22、也就可以传播交流。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过程,是单向的.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文化的传播交流,可以通过教育、战争、贸易、移民等途径和手段来进行,学校教育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段。教育是使人学会更好地进行交流,并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吸取益处的重要工具.(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即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摈弃社会文化的糟粕,发扬其精华。这就需要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选择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因,因而教育
23、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撷取文化的精华作为教育的内容,提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态度、知识与技能,并通过一整套价值标准和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地更新与创造文化。教育通过传递已有文化,使个体“社会化与“文化化”,并培养、造就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和更新。也就是说,通过教育,把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具有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并培养和发展他
24、们的文化表现方式和创造能力。新的一代,通过教育可以迅捷丽有效地占有人类全部文化的精华,然后即可站在前辈人的肩膀上进行新的创造。(5)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这一功能是由社会文化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社会文化这一双向互动的结构模式所决定的.在教育普及的现代社会,每个青少年在他们正式作为一定社会文化共同体中的一员以前,都必须先经过学校的选择。教育之所以具有文化分层功能,是因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赋予不同的个体以一种特殊的“文化身份”,包括社会期望、自我认同、自我期望、价值观念、知识和智能结构等,从而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内扮演着相应的角色。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
25、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8(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的功能。9信息技术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信息技术把图书馆微型化,将世界上无数大型图书馆通过网络搬进电脑、搬进个人的家里。人与人之间在知识上的差距,一位教授和一位小学生在知识上的差距,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信息技术改变着知
26、识的质量观念。根据专家统计,二战以来,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进入20世纪90年代,每隔四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原有意义上的固定场地、固定班级、固定活动的学校形式,将成为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处所,而知识的学习将让位给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信息技术.(3)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
27、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在人机系统中,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反应,教学活动将会终止,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10(1)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
28、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一方面,它表现为与成人相异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出其要求自主、独立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受教师的引导及家长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着成人的价值观念。(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同时,它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学生文化中蕴含着学生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这些文化特征构成一种“环境”,影响着处于这种文化情境中的每一个学生,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习得了这种
29、文化。(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能会因共同的种族、民族等特征,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也可能会因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丽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文化;他们可能会因性别问的差异,在学校中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文化特征,也可能会因年龄的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需求。(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互补。人的生活是多侧面、多色彩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不断地在发挥着作用,从学生文化的不同类型和样式上来讲,年龄文化、性别文化、同伴文化等,也是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纠结在一起互为补充的。12学生文化的形成
30、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这表现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表现在某些学生由于身心方面的显著特征,在其生活经历中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有着自己交往的同年龄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他们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等,构成一种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3)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不同,学生的反映也就随之各异。(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所处家庭的社会
31、经济背景是制约学生文化特征的又一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一般都有着一些特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等,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其思想、行为也难免受家庭的影响。(5)社区的影响。学生生活的社区对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一般总会形成与社会共同体相应的规范与制度,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习得了社区的文化特征,并把它带到学校中来。四、论述题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1)教育能生产和再生产劳
32、动力;(2)教育能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知识。2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供了教育迈向一个新阶段的机遇,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关于教育的旧有观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力本位主义。以往的科技革命都以解放人的体力为要务,新科技革命则旨在解放人类的脑力,把人的智慧从繁重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这场革命对教育提出的首要课题就是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从结论教育转向方法教育。(2)个别化模式。新科技革命对传统的大一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有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同样的产品,规格一律.但是,在新科技革命时代,人工智能控制的机器可以很便利地更改预先的设
33、计和流程,使一种规格的产品迅速地转型为另一种规格的产品,从而实现生产的非标准化和多样化。新的教育革命可能会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培养目标的个性化。它要求教育要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个别差异,使培养目标定向于特定的个人,使个体的教育产品表现出独特的品质和性格.(3)广泛采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新科技革命将为教育提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彻底改变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比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广泛应用,并将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软件和专家系统。在高科技教学手段普遍采用之后,学校承担传统教学的职能,或者说是传授知识的职能将逐渐减弱,学习组织、学习指导、学习服务职能将逐渐加强,而与教育无关的一些社会部门,诸如企事业
34、单位及至家庭,将参与甚至承担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4)高情感、高创造的教育。新科技革命不仅通过物质手段更新教学技术和形式,而且还会以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影响人,并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为达到这一要求提供物质上的保证。技术越先进,对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要求就越高。因此,新教育革命除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之外,必将要求更加重视高情感的教育.但是机器的作用主要限于事实性知识的教学,并不能胜任能力培养和方法的训练,只能代替教师的部分机械性的劳动,而不能代替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新教学技术的重大优点是能使教师们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作为一个教育者所应担负的使命.3
35、(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
36、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4(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3)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5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人口状况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人口功能也十分重要。二者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1)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社会的人口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其变化的速度可用增长率来表示,人口增长率影
37、响教育发展规模,进而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的年龄构成制约着各级教育发展的规模与进程;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人口地城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教育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2)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被认为是起长远作用的手段。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人口素质是由人口的身体素质、科
38、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它们都与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身体、科学文化以及品德素质。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口的自然平衡。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比例;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的比例。教育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影响年龄结构;第二,教育影响人口的城乡结构;第三,教育影响人口的行业和职业结构。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迁居活动。人口有计划的合理迁移,对适应生产力发展和资源开发、促进地区问文
39、化技术的交流、合作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其中教育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受过教育的人口更容易作远距离的迁移;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更吸引迁移人口;教育本身就实现着人口的迁移。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此可见,教育的人口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更需要不断发展教育,使其人口功能得到充分发挥。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培养足够数量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没有基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40、。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落后,管理落后,靠消耗大量资源来发展经济,是没有出路的.离开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不可能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也不可能缩短我们在经济技术上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中初级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和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这些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依靠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
41、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无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来看,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应置于突出的战略地位.因此,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要认识到今E1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任何轻视教育,把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不愿在教育上进行投资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是需要转变的.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