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络腧穴绪言经络腧穴绪言針針(Acupuncture)灸灸(Moxibustion)针灸的起源针灸学,是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针灸,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它是通过针刺和艾灸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黄帝内经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生活、劳动等实践中经验积累的产物新石器时代以后,出现了精治的石针。其后出现了骨针、陶针、竹针等,尤其是人类发明冶金术后,金属针具出现了大大的推动的刺法的发展古代古代九針九針常用針刺器材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後來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艾草与艾绒艾草是多年生的草本
2、植物艾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葉面是綠色的,葉背長,葉面是綠色的,葉背長了許多白毛,上面葉子的了許多白毛,上面葉子的邊緣反而是平滑的。莖葉邊緣反而是平滑的。莖葉上都有油腺,會散發出特上都有油腺,會散發出特別的香氣。嫩葉可吃,老別的香氣。嫩葉可吃,老葉可做成艾絨,針灸時當葉可做成艾絨,針灸時當藥來用。藥來用。艾叶饮片艾绒涂大蒜汁置艾炷于腧穴处点燃施灸艾炷燃剩2/5或1/4后去除易炷再灸涂大蒜汁置艾炷于腧穴处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去除易炷再灸 置蒜片于腧穴 蒜片上置艾炷点燃施灸隔附子饼灸实按灸拔罐法在民间根深蒂固流传很广曾经几乎人人都会拔罐的最高境界以以上上各各种种方方法法,一一般般留留罐罐10一一15
3、min,待待施施术术部部位位的的皮皮肤肤充充血血、瘀瘀血血时时,将将罐罐取取下下。若若罐罐大大吸吸拔拔力力强强时时,可可适适当当缩缩短短留留罐罐的的时时间,以免起泡。间,以免起泡。提示:拔罐时,若负压较大,一般超过15分钟就会起泡!注意!皮肤针皮内针三棱针麦粒肿按摩耳廓,消毒。固定放血部位(耳尖、太阳),三棱针点刺2毫米左右,挤压放血58滴,用消毒棉球吸附出血,一天3次。体质好、麦粒肿大,每次可15滴左右。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少商点刺放血少商点刺放血电针治疗仪1、操作方便 2、经济安全3、疗效明显4、适应证广针灸的特点:针灸学的发展针灸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二)针
4、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四)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五)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马王堆三号汉墓-“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从战国到秦汉,以黄帝内经成书为标志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主要内容灵枢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针灸学理论和临床治疗,故被称为“针经”黄帝八十一难经 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黄帝内经的贡献黄帝内经的贡献 1、创立了经络学说。2、提出了九针并论述了九针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3、论述了骨度分寸。4、确立了160个左右腧穴的名称和定位5、阐述了针灸的补泻原则及禁刺部位。难经
5、的贡献难经的贡献 1、充实了经络理论,创建奇经八脉系统。首先提出了奇经八脉的概念,并叙述其生理作用,循行起止、病候。2、发展了腧穴学说,最早提出“八会穴”的名称。3、重视针刺手法的探讨,最早记录了针刺提插补泻,以及五腧穴的补泻法。东汉到三国时期东汉初期,涪翁著针经(已佚);汉末名医华佗,并著枕中灸刺经(已佚);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魏晋的医家皇甫谧将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3部托名黄帝的著作的针灸内容汇而为一,撰成针灸甲乙经。(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1、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体系较完整的针灸专著,对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影响巨大。2、它发展和确定了349个腧穴的位置、主治、
6、操作、介绍了针灸方法、宜忌和常见病的治疗,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3、于公元6世纪传到日本、朝鲜等国,是最早传到国外的针灸著作。葛洪撰肘后备急方,收载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大大地推动了灸法的临床应用孙思邈绘制了明堂三人图(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王焘的外台秘要和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收录了大量的灸治经验北宋王惟一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南宋针灸学家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王执中撰针灸资生经等金代何若愚创立的子午流注针法,提倡按时取穴法针灸铜人1.“天圣铜人”:王惟一所铸造的铜人,是已知中国最早的针灸模型,两具铜人,具放在翰林医官院,一具放在大相国寺。一具
7、据说至明正统年间被毁,一具据说于北宋亡时被相国寺僧人藏匿,至今仍埋在开封地下。2,“明正统铜人”:明正统八年,明英宗因天圣铜人年代久远,“错暗而难辨”,命令重新制模,仿前重作,制造出“明正统仿宋天圣针灸铜人”,是现存最古老的针灸铜人。八国联军时,明正统铜人遭到俄军劫去,后辗转流传回俄国,现存于圣彼德堡艾米塔吉博物馆“明嘉靖铜人”于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铸成,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明嘉靖年间(1522-1566)铸造/黄铜 实心/人高93cm/故宫博物院收藏,该铜人外形似一名儿童,左手拇指与中指弯曲连成一环,表现古人穴位测量单位将中指中节内侧横纹头间的距离规定为1寸,又称为“中指
8、同身寸”。3,“光绪铜人”:为弥补明正统铜人被劫带来的诸多弊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又仿明正统铜人铸造了一座针灸铜人,即光绪铜人,太医院监制/紫铜/高182cm/中国历史博物馆藏。195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对清光绪铜人进行了仿制。4,“清乾隆铜人清乾隆铜人”:清乾隆年间,清高宗赐给医宗金鉴吴谦等九位医官著每位医官一座小型的针灸铜人,作为奖品,这九座铜人只剩下一座,出土时候带有外部的包装壳,底座,盒内记有吴谦等人编写医宗金鉴的经过,并带有红色的乾隆印章,保存完好,陈列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是镇馆之宝。是一个怀孕妇女此铜人高46cm,铜人表面铸有经络和腧穴,但未铸经穴名称。1956年
9、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仿制/紫铜/高182cm/中国针灸博物馆藏“仿清光绪铜人”图日本铜人:1925年,一位中国的老中医在参加日本的医学博览会时看到了一座针灸铜人。据这位老中医描述日本的这座针灸铜人的文字说明上写着它是由中国传入的。那么这座针灸铜人会不会是宋代的针灸铜人呢,由于当时国内战事频繁,老中医的发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三十多年后,一位叫陈存仁的中医专家再次在日本东京博物馆看到了这座针灸铜人,并对这座针灸铜人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1979年,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组成的考察团去日本考察针灸医学,他们此行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考证东京博物馆里的针灸铜人。明代是针灸学发展史上较为活跃的时期,
10、出现了许多学术流派和争鸣,创立了丰富的针刺手法,对于没有归经的穴位进行归纳而形成奇穴“陈会的神应经徐风的针灸大全高武的针灸聚英发挥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吴昆的针方六集汪机的针灸问对张介宾的类经图翼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尤其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
11、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针灸大成是在其家传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汇集历代针灸学术,加上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而成 (四)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重药轻针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所宜的荒诞理由,于公元1822年废除了太医院的针灸科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帝国主义入侵,在各地设立教会医院和西医学院校,排斥和歧视中医学(五)针灸学术的繁荣时间新中国成立后,中医针灸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中医院校、中医医院和研究机构针灸治疗病种也不断扩大,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科300多种病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中医针灸”项目,将中中医针灸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录”。针灸的传播针灸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东传朝鮮、日本等国,13 世纪以前,通过“丝绸之路”逐漸西行1984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中岛宏宣佈:“针灸医学已成为世界通行的一门新的医学学科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