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名词解释(4个)1. 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 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3、 道德行为:就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4、 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5、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
2、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6、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7、 社会道德: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为了调整现实社会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对人们提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要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属于社会上层建筑。8、 社会道德关系:是指大类社会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且按照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规范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按照关系中主体与客体的不同,社会道德关系可分为三类:个人与个
3、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个人与整体之间道德关系以及整体与整体之间道德关系。9、 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在人与人之间各种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道德外在形态。根据其状态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类:社会道德活动现象,社会道德意识现象和社会道德规范现象。10、 个体道德:是行为个体在道德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现象的总和,即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包括个体道德意识、个体道德规范、个体道德活动。11、 个体道德意识:是社会整体意识在个人意识中的反映,包括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兴趣、道德行为、道德理想等;12、 个体道德规范:是行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13、 个体道德行动:是
4、行为个体进行道德修养的实践活动,包括道德选择活动、道德自我评价活动、道德自我教育活动、道德修养活动等。14、 教师个体道德:是指以个体为道德主体和载体的道德。当然,教师个体道德便是以教师为社会职业身份的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它是由个体道德心理、个体道德行为和个体道德境界诸因素所构成的。15、 个体道德的境界:是指教师个体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关系中所实际达到并意识到的特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的程度。道德境界的发育要经历三个阶段:自发的道德境界、自觉的道德境界和自由的道德境界。16、 道德品质:亦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品德或德性,是指行为个体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
5、行为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的且体体现,也是社会或阶级对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总体评价。简答(3道,均为课后思考题)1、 职业道德有哪些特点?答:职业道德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职业道德表现在走上社会开始工作的成年人的意识与行为中,而不表现在儿童和未走上社会的青少年中;它往往只对从事本职业的人们适用,而对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不适用,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遵守的是他们所属行业的职业道德。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职业分工有相对稳定性,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也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它往往表现为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形成人的比较稳定的
6、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职业道德的形式,因行业而异。由于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与不同职业的具体条件和从业者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因此容易实行,有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2、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答: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劳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第四、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
7、类文化宝库。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3、 树立自主创新观念有什么意义?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糊本性的改革,又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教育是为提意科学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即属于第三产业。因此,教育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不能把教育等同于一般产业或企业而推向市场。教师总是免不了要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氛围中,因而必须树立和强化自主创新的观念。自主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大国
8、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前无古人的空前伟大、空前壮丽的事业。因此,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方法上,要解放思想,反对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破除陈腐思想观念和作风,如鄙视科学技术的封建等级观念,保守狭隘的人才观念,师道尊严的家长式专制作风,等等。要善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对待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按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处理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自主创新,就要勇于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对人才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然而,教育领域原有的一些东西又与时代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必须改革。教师既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保守狭隘的观念去看
9、待和要求学生,一味横加指责;也不能一味迁就,放任自流。而必须抱着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学生成才负责的态度,关心理解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教育。4、 教师职业劳动有哪些特殊性?答:其一,教师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是培养人。教师劳动的目的不是直接创造某种物质财富或精神产品,而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开发智能、培养患想品德,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其二,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也不是一般的动物或植物,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成人。确切地说,普通学校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在家庭、学校、社或会
10、生活等环境背景的干预和影响下,不断成长着的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儿童和青少年。其三,教师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教师的劳动,同其他一切劳动一样,也需要工具和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然需要一定的教材、教具、实验仪器设备等物质性工具和手段,但是,它们并不是主要的劳动手段和工具,它们仅仅起着辅助作用。教师劳动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是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个体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才能,以及传授知识的本领与技巧等。其四,教师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与其他职业劳动相比,教师劳动中的人际关系有两大特点:一是关系复杂众多。二是关系重要。其五,教师劳动产品的特殊性。
11、教师劳动的结果是产生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这种特殊的劳动“产品”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5、 教师职业道德有哪些社会功能?(重中之重) 答:(一)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教师在教育劳动中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 (二)对学生的教育过程 (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教师通过亲自参加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通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去影响自己的家庭,朋友和邻里。6、如何理解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答: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
12、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对于所有的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就是调整这种教师与教育目的关系的道德要求,它概括了教师劳动的全部内容,也是教育行为的宗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古往今来,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和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根本的道德责任。尤其是在高科技、新观念高速发展、教育模式转变、社会不断变革
13、的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选择和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人才决定着劳动生产率,决定着经济效益和经济的发展。所以教书育人更成为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新型合格人才的最有效途径。教书育人为现代社会培养和造就了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的劳动者。教书育人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升华了教育者、被教育者的精神境界。教书育人为未来社会培养和造就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接班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在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发展知识的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使学生既有知识和一技之长,又有爱心和上进心,坚强、自信,具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自我心理
14、调整能力、平衡情感变化能力以及行为上的自控能力、生活自立能力和竞争能力等,这样的学生必然发展为复合型人才,这恰恰是未来社会所需求的。7、 热爱学生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一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健康成长。第一,要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为了教书育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
15、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第二,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一个好的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第三,要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师教书育人,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从心里充满对每一个学生的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会由此产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崇高道德情感;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信心,健康成长,从而也会热爱和尊敬教师,使教师的威信大大提高。二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因为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16、,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品德、才华、能力得到承认,从而会增强前进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自觉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第二,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用同一个标准对待他们。如果教师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以自己的喜、怒、哀、乐牵制于学生,使学生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学生,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损于学生的人格,也有损于教师的光荣形象。第三,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每个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民主平等的权利等。三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情,既是教
17、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诲人不倦是教师热爱学生达到一定程度而升华的一种崇高境界,它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它能激起教师对自己劳动的兴趣和爱好,促使教师创造出各种优良的,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四是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严而有理。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要严而有度。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发种要求都要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第三,要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的
18、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教师对学生的严要求也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要寓教于教学之中,寓教于各种活动和师生的接触之中,只有方法恰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第四,要严而有恒。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既然已对学生提出某种较高标准的要求,就要要求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常指点,常督促,常检查,把要求落到实处,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作风。第五,要严中有细。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善于从细节处发
19、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贻误终生。8、 举例说明为人师表的重要性答: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是用自己的人格感化教育学生。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还与教师职业劳动的两种情况相联系。一是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威信越高,其教育、教学的效果就越好。事实说明,
20、一个缺乏道德修养的教师,既不能受到学生的由衷尊敬,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二是在教师的职业劳动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换言之,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灵魂”,教育功效的高低也反映了自己灵魂的健全、纯洁程度。这都决定了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9、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如何形成的? 答:首先,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现实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产物。教师个体道德品质作为一种个体道德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受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物质及精神生活条件的制约,在阶级社会必然受一定的阶级地位和阶级
21、斗争实践的制约。其次,在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教师的社会实践,尤其是教育实践起着决定的作用。思想观念是现实的反映,来自于实践。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不是自发地产生的,而是教师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尤其是教育实践中,与社会结成有机的道德关系,并产生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实际道德体验,随着实践的反复,具体的道德体验会抽象为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第三,教师的个体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个人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相结合而形成和发展的。人的道德行为是一种自觉能动地适应社会的意志行为,不是消极适应社会的盲目行为,人的
22、任何道德行为的选择必须经过内部认识的矛盾斗争。10、 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献身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集体的事业,社会主义教育是这一集体事业中的基础性建设事业,是为未来社会培养接班人,这就决定了教育劳动的价值实现具有滞后性。正直诚实。正直诚实表现了一个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处理个人与社会、事业的关系。教师自己正直诚实的品质还关系到新一代能否成为正直有为的接班人。自尊自强。这是教师追求完善人格实现崇高的人生信念的良好品质,教师是承担有特殊社会责任、受人尊重的职业,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自尊自强。艰苦朴素。艰苦朴素,就是要求人们节俭无奢,养成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甘共苦的良
23、好品格。开拓创新。这是一种在人生和事业上不断求改革求进取的良好品格,这种品格引人上进,促人创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不同于以往旧教育的崭新事业,尤其是我们正逢改革开放时期,教育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历史的变革。11、 教师个体心理品质有什么主要作用?答:其一,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树立教师威望的基础。教师的威望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然而教师如何在学生中树立威望,极大地影响教师人格的教育影响力。事实证明,一个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会自然地在学生中树立起学者的权威和师长的风范。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心向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内化教师的教育要求,教师的人格也会变成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的语言也会成为鞭策人生的
24、座右铭。其二,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手段。塑造青少年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个性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这个任务的完成除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去完成之外,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教师的人格教育作用。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师生心灵沟通、创造良好教育环境和气氛的重要条件。教育活动是一个师生双向精神交流活动,师生之间的谐调关系,轻松愉快的教育情境,会使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最佳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教育潜力。诱导学生学习上的情感迁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对其所教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
25、趣,学习成绩越来越好。相反,学生因反感某位教师,而对某教师的课程产生厌恶,抵制情绪,学习兴趣和成绩不断下降,这种情况称为情感转移。十分明显,学生学习上的这种情感转移是正向还是反向,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关键作用。论述题1. 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2. 理性自觉其他题型: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2、 教育劳动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客观基础3、 教育劳动实践中,存在四个方面的利益,即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集体的利益、社会教育事业利益4、 一定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总是受一定
26、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而形成的。一定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又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教师道德遗产的基础上形成。5、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强烈的示范性;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6、 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7、 调节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调节师生关系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8、 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教育目的的统一性的要求;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市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市教师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27、的最佳途径。9、 教师的语言要求:规范、精炼、准确、纯洁、生动10、 教师的风度:稳重、可亲、有识11、 依法执教:要学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12、 个体道德特征:自成性、潜在性、社会制约性13、 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内化和个体化14、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15、 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鲜明的职业特点、直接的道德教育意义16、 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主要内容: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认知品质,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丰富的情感和适度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果断的机智17、 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高:确立正确的教育动机;形成良好的教育情感;培养崇高的教育信念;调节教师的气质;养成教师的性格;锻炼教师的能力。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