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中“帐”到“账”的运用及发展现在还有初学会计者经常问起,到底是“帐”,还是“账”?其实二者均可。当然我认为现在用“账”更为恰当一些。帐,从巾,巾,麻丝织品。说文解释:帐,帱也。尔雅中说:帱谓之帐。何承天纂要中说:在上曰帐,在旁曰帷,禅帐曰帱。释名中说: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古诗焦仲卿妻中写道:“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可见帐,在古代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和会计核算本不相关,但为什么后来会运用到会计核算中呢?郭道扬先生在中国会计史稿中讲述了“帐”运用到会计核算中的两种起源。一是起源于官厅“供帐”核计之事。古代皇帝和高官显贵出外巡游,为了方便休息住宿,沿路派人张设有帏帐,帐内供有各种生
2、活必需品和装饰品,供其享用,此种帏帐称为“供帐”。为了核算供帐内的财产和经费支出,逐渐将登记这部分财产及供应之费的簿书称为“簿帐”或“帐”,将登记供帐内的经济事项称为“记帐”。后来的财计官员将登记日用款目的簿书称为“簿帐“,大约是“簿“称出现在前,在“帐“称出现在后的缘故。第二种说法“帐“字运用于会计方面,起源于民间。古代那些坐店销售的商人,通常是店前售货,店后有人随时登记进行核算。为了内外有别,保守私人经营秘密,往往在前后之间,悬挂一布帘作为遮隔,这种布帘在当时称为帐帘。久而久之,便将帐帘之后称作“帐房”,进而将对会计事项的记录称为“记帐”。记帐的人便称呼为“帐房先生”了。其实我认为可能还有一种起源,后汉书记载,帐是古代游牧民族计算人户的单位,因他们逐水草而居,每户住一顶帐篷,故按帐计人户数。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这里“帐”已经很明确的和数字计算相关了,计算的是户籍之数。我国历史的发展,一直是个多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汉文化不断将其它民族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融合为一体。“帐”的计算功能,从游牧民族到农耕民族,也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周书.苏绰传讲述南北朝时期周太祖时“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这里面的绰,是指苏绰,他的计帐之法也是和户籍之法相联系的。由此可以想见,计帐的涵义真有可能从记录户籍的帐中起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