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课导入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奎山教育中心中学部 刘宝娟一、课题界定:有效的导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经验为最终要素,关照到每个学生的过去、现实与未来,将知识纳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更有利于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课题研究对象: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导入的任务在于激发、形成并保持或发展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及学生对主题的注意力。要完成此任务,必须对心理学的构成因素有清楚的认识。心理学认为: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经常是由无意注意引起来的,而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适应于转化时教学
2、的基本原理,要获得成功的开讲还必须遵循教育学原理,教育一定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年龄、生理、心理、知识水平和智力状况。适应者便能成功,反之,便是失败。所以好的导入必须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入或开讲方法。当然,还不能忽视美学原理,注重情感转移,教师能使学生的爱恨喜怒在师生之间同步转移,且条理井然,内容丰富,深入简出,具有科学美的审美价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了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认为新知识的形成乃是连续不断的构成的结果,认识过程存在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同化是个体(人)把客体(认识对象)纳入主体的图示(认识结构),它是认识的形成;顺应是主体的图示(认识结构)不
3、能同化客体(未知对象),因而引起图示(认识结构)的质的变化,促进主体(人)调整原有图示(认识结构)或创立新的图示(认识结构),这是认识的提高。从儿童到成人,皮亚杰发现知识的获得不是传统的单向活动,而是同化和顺应的双向活动,从而产生对客体的新的认识。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对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设计情境,在旧知与新知衔接、认识结构与实际生活结合中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言说的导入呈现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整体构建中学历史课堂导入与课堂教学体系。新课导入犹如一首歌的前奏曲,它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
4、感,为一堂课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开头。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可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凤头,小巧玲珑,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学习的情境中,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因此,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彩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心因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中,还能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好的课堂导入,必须方法得当,科学有效,避免为了导入而导入。导入应该和课堂浑然一体,而不是撕裂开来;导入应该和课堂互相交融,而不是泾渭分明。导入和课堂必须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融
5、合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形成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化的有效策略。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起着组织教学、唤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作用,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之始,教师更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环境,选用对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激励性的导入方式,让教师富有艺术性、激励性的导入语,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把握历史课堂的特点,创造多样并且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导入课堂。“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时间段也会有不同的导入设
6、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所以说,导入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教师选取恰当的导入方式,而恰当的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武器。3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探究。导入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课堂标准的阶段性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面对新课标下对教材的内容如何能提纲挈领,富有启发地导入,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关键,其他环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服务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7、在导入这个环节中做好“点,拨,提”的工作,铺路搭桥,领导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是探讨导入艺术的重要性所在。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位老师都应该根据自己授课的内容、课型、对象、场合以及客观条件随机应变地设计出各种形式的导入方法,切忌不能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要做到以“情”、“奇”、“疑”、“趣”入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究导入的艺术性,使课堂导入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促使课堂导入艺术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这样的导入才能适应当今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的要求,才能使它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现其无限魅力。四、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科教兴国
8、,教育是基础,而历史是基础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更是起着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课教学导语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个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历史教师学习和借鉴历史课堂导入的成功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
9、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不断丰富自身经验,灵活运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驾驭课堂,从容施教。也通过本课题研究,拓展教师的研究平台,提升历史老师教研层次,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带动并促进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在中学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研究课题的规划下,拟分层次有计划的开展以下专题研究:1 中学历史课堂导入的功能2中学历史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问题3中学历史阅读教学导入艺术的研究4中学历史习作教学导入艺术的研究5中学历史口语交际教学导入艺术的研究6中学历史综合性学习专题教学艺术的研究7探讨中学历史阶段性教学课堂导入艺术
10、的分层次问题8中学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9中学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有效性研究10中学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选择探讨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研究过程: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研究、实施以及总结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1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构思、规划、制定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2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8年1月)(1)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方案的制定和修改,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示范课,掌握导入的类型和运用的基本要求。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深刻理解历史课堂导入技能的意义和
11、作用。(2)第二阶段(2017年3月2018年1月)在第一阶段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中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研究策略;课题参与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水平,完成教学案例或反思。(3)第三阶段(2018年3月-2018年8月)积累有关研究资料和数据,形成初步研究成果。设计和编制合理有效地课堂的导入教案,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分析优秀的案例,并在理解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和课程设置目的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导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导入类型应用于教学之中。3总结阶段(2018年8月)整理材料,分析个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研究方
12、法:整理材料,分析个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学术期刊网、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课堂导入教学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教学情境的质量的角度行的研究。所以行动研究需要我们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深入课堂,观察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导入方式上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分析课堂内容对导入方式的优化选择问题,记录和整理每一个导入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
13、理性和有效性。通过反复的案例实验分析,总结一般性普遍性的结论。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的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大量收集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4.问卷调查法:调查实施课堂导入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程度,学生对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等情况。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条件:1研究者热爱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的史地教研组组长,从事多年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学校的历史学科带头人,在学校的校本校研中作出很大的贡献。曾参加学校的多个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能力。2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每年都有案例。3问题教学法与我校教学特色“点题导学法” 研究密切相关,导学案的进一步优化是教研的重点,其中问题的设置成为研究的核心,通过组织大家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可以使问题教学法研究更加深入,现在已有一定的实践经验。4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操作性、可行性强。学生对问题教学的实验非常感兴趣,参与度强,参与率高。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一份;相关论文一篇;教案集;课件;教学反思等。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