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11 ,大小:4.08MB ,
资源ID:2309135      下载积分: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3091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技术在临床应用.ppt)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医技术在临床应用.ppt

1、黔南州中医院中医护理骨干培训总结黔南州中医院中医护理骨干培训总结 骨一科骨一科 蔡显华蔡显华 2015年年12月月1.提纲提纲 一、培训目的一、培训目的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培训基地三、培训基地 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2.一、培训目的一、培训目的使各基地具有优势、特色的中医护理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以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3.二、培训的主要内容二、培训的主要内容1、中医护理技术2、中医护理技术如何在临床疾病症状中应用3、中医护理技术如何开展4、中医护理管理4.三、培训基地三、培训基地(全国只有18家中医院成功申报成为中医护理技

2、术培训基地)1、广东省中医院2、上海龙华医院3、山东省中医院4、江苏省中医院5、福建省人民医院6、青岛市中医院7、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5.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6.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隔姜灸隔姜灸刮痧法刮痧法热敏灸热敏灸督灸督灸中药火疗中药火疗中药灌肠中药灌肠冰硝散冰硝散外敷法外敷法刺络拔罐刺络拔罐耳穴埋豆耳穴埋豆八段锦八段锦拔罐法拔罐法雷火灸雷火灸7.(一)雷火灸雷火灸疗法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是以芳香走窜的药物作引经药,使其具有祛风、散寒、利湿、通络作用的药力,渗透入穴位,产生温经通络、流畅气血、祛寒除湿的目的。中中医医护护

3、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8.(一)雷火灸适应症:适应症:虚寒腹痛虚寒腹痛 泄泻泄泻风寒湿痹风寒湿痹痛症痛症腰背痛腰背痛痰湿阻滞之呕吐痰湿阻滞之呕吐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9.(一)雷火灸操作方法;1、定穴:按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及施灸方法2、拧开灸具顶部,揭开灸具底部,拿起药艾条从底部向前推至露出约5cm处取大头针子灸具两边针孔插入固定药艾条3、撕开药艾条前端包装纸,点燃药艾条4、将药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2-3cm施灸5、雷火灸常用的基本手法有:(1)补发:横向或纵向距离皮肤3cm灸56分钟(2)平补平泻法:顺时针打圈,距离皮肤2.5cm灸5-6分钟中中医

4、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自自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0.(一)雷火灸(一)雷火灸操作方法:(3)泻法:用雀啄灸法距离皮肤2cm,点刺穴位7次6、操作中随时观察病情,询问患者感受,灸至局部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7、灸毕:使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8、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1.(一)雷火灸注意事项:1、用灸施,火头应与皮肤保持用灸距离,切忌火头接触皮肤,以免烫伤2、治疗中,应保持红火,随时注意患者表情,以患者能忍受适宜为度,以避免灼伤3、点穴时,若配合按摩手法(以拇指或食指指腹轻柔穴位),效果更佳4、治疗后请勿即刻冲洗,否则影响疗效5、对

5、体质虚弱、神经衰弱的患者,治疗时火力宜小,精神紧张的患者应消除其思想顾虑,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喝糖水6、使用灸具的注意事项:(1)旋灸盖,大头针不能来回取(2)灭火时,取下大头针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2.(一)雷火灸注意事项:(3)使用时不能敲艾条头(4)使用时药艾条不能使力推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3.(一)雷火灸烫伤的处理:治疗中,如有皮肤烫伤,可用酒精消毒降温,或用烫伤膏涂抹烫伤处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4.(二)热敏灸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选就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

6、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5.(二)热敏灸适应症:主要是痛症和瘫痿类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颈椎病、面瘫痛经、盆腔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肠动力障碍等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6.(二)热敏灸 操作方法:1、调定灸态-环境、患者、医者三方面 -静、松、匀、守静: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松:指放松,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匀:患者呼吸均匀而慢守:指意守施灸点 一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 二指医者固守热敏化穴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7.(二)热敏灸操作方法:2、确定灸位-寻找热敏点灸位指艾灸施术部位,

7、热敏化穴是热敏灸法的最佳作用部位,用点燃的艾条,以患者体表病位附近的经穴、压痛点、皮下硬节等反应部位为中心,3cm为半径的范围内,距离皮肤3-5cm左右施行回旋灸3-5次,继以在重点位置予以雀啄灸加强灸量,找到热敏化穴位后予以温和灸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8.(二)热敏灸操作方法:2、确定灸位-寻找热敏点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扩热、传热的感觉时,此点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热敏点被探查出,选择1-3个最敏感穴位予以灸疗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9.(二)热敏灸操作方法:3、实施灸法艾灸悬灸法是辩敏取穴新灸法的最佳灸法,运用这种灸法

8、能充分激发经气的感传活动,从而达到开通经络的目的。具体灸疗手法为:先回旋灸打基础继雀啄灸激发经气再温和灸温通经络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20.(二)热敏灸操作方法:4、施足灸量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临床发现艾灸的最佳剂量是以完成感传为度的灸量,直至热敏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由于机体的病理状态不同和个体差异,每个患者所需艾灸剂量不尽相同,一般50-100分钟不等,每日一次。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21.(二)热敏灸禁忌症:凡属实热症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过饥过饱及醉酒者不宜施灸。外感、阴虚发热者,孕妇腰骶部、临近面部五官、动脉的穴位,不宜施

9、灸。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22.(三)拔罐法拔罐治疗时所造成的局部皮下和肌层的瘀血,可使毛细血管扩张,通过温热和机械负压的刺激作用,引起机体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调整人体的功能。阴阳调,经络通,气血和,则百病除。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23.(三)拔罐法适应症风湿痛、肌肉劳损腹痛、胃痛咳嗽、喘息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24.(三)拔罐法操作方法:1:评估患者情况。2:物品准备。3:患者准备。4:选穴,拔罐5:观察患者情况。6:起罐。7: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8:记录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25.(

10、三)拔罐法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取合适体位,选择肌肉较丰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抽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26.(三)拔罐法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拔罐,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2.新伤骨折、疤痕、恶性肿瘤局部、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局部皮肤弹性差者禁用。3.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妊娠期下腹部

11、、腰骶部、乳房处禁用。4.心、肾、肝严重疾病以及高热抽搐者禁用。5.皮肤过敏、外伤、溃疡处禁用。6.大出血、过饱、大汗、大渴、过饥、酒醉和过劳等禁用。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27.(四)刮痧法刮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液流动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强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28.(四)刮痧法适应症:神经衰弱、头痛、感冒面瘫、耳病等五官科疾病、颈椎病、咽炎、心肺疾患、关节疾病。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

12、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29.(四)刮痧法操作方法:1:评估患者的情况。2:物品准备。刮痧板、刮痧油3:患者准备。4:遵医嘱选择穴位。5:充分暴露待刮痧的皮肤,用75%酒精对患者刮拭的部位以及应用的刮具进行消毒,保持皮肤和刮具的洁净。6:右手持瓷汤匙等刮痧工具,蘸取少许食油或清水或活血剂,在预定部位进行单向刮动,干后再蘸再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紫色条痕或斑块为度。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7:用干净纸巾或毛巾将刮拭部位擦拭干净,然后再用刮痧疏经活血剂拭干即可。8:整理用物并记录。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30.(四)刮痧法刮痧的顺序选择刮痧部位顺序的总原则为先头面后

13、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31.(四)刮痧法刮痧的方向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背部、腰部、腹部则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展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32.(四)刮痧法刮痧的时间:刮痧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刮痧间隔和疗程:1、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刮拭1020分钟,全身刮痧宜2030分钟。2、两次刮痧之间宜间隔3-6天,或以皮肤上的痧退、手压皮肤无痛感为宜;若病情需要,或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

14、,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可另选其它相关部位进行刮拭。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33.(四)刮痧法注意事项1.刮痧首先注意不能大面积刮拭,在没有做过刮痧或身体虚弱只能局部针对性保健,如果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也只能一次治疗一种疾病。2.保健治疗不能超过常规时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3.对出痧问题应该做到在正常步骤操作后,可能有痧症痧象出现,或是肿胀或者阳性节结解除,也可并未出痧而不强求出痧。4.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5.刮痧应医患交流,使患者感到舒服或痛可忍受。6.刮痧时不可过饥空腹、饭后12小时后刮痧。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

15、的应应用用34.(四)刮痧法注意事项:7.较大动脉血管、淋巴部位不轻易刮痧。8.刮痧应按照正确顺序方向体位单方向刮拭。9.刮痧避开空调、风扇、较冷的空间操作,刮痧后不可立即洗澡。刮痧后及时喝温开水,糖盐水补充水液能量。10.针对身体虚弱,年老、免疫力低下可采用轻手法。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35.(四)刮痧法禁忌症: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2、白血病,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慎刮。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5、身体有痣、疮肿、伤口溃破部位禁刮。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

16、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36.(四)刮痧法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37.(五)耳穴埋豆在耳廓穴位上给予针刺或压籽等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耳穴的望诊、压诊、电测等还可用于诊断疾病。对于各种疼痛性病症、炎症性病症、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各种慢性病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38.(五)耳穴埋豆适应症:各种痛性疾病,外伤性疾病、手术后疼痛、神经性疼痛,各类晚期癌肿所致的疼痛各种炎性疾病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它:耳穴埋豆尚有催产、催乳功能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

17、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39.(五)耳穴埋豆操作方法:1:评估患者情况。2:物品准备。3:患者准备。4:选穴,消毒皮肤,将耳针贴固定于耳穴位置。5:观察患者情况。6: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7:记录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40.(五)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以耳豆刺激耳穴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2:使用耳穴埋豆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豆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灸等,以提高疗效。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41.(五)耳穴埋豆禁忌症:皮肤感

18、染,皮肤过敏、耳廓有炎症、溃疡或皮损者,不宜采用贴压法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42.(六)冰硝散外敷法冰硝散由硭硝和冰片按200:1的比例混和而成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43.(六)冰硝散外敷法(六)冰硝散外敷法芒硝的功效:消肿疗疮破血通经清热除湿软坚泻下消肿止痛(芒消含有杂质的硫酸钠,外敷可以加快淋巴生成,有消肿和止痛的作用)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44.(六)复方冰硝散(六)复方冰硝散芒硝的禁忌证:脾胃虚寒者孕妇禁用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45.(六)冰硝散外敷法(六)冰硝散外敷法冰片的作用:促

19、进透皮吸收作用(龙脑是一种有效的透皮促进剂)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46.(六)冰硝散外敷法(六)冰硝散外敷法复方冰硝散的制作过程:1、配制比例:冰硝散是由芒硝和冰片以200:1的比例混合而成,一般是2000克芒硝和10克冰片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47.(六)冰硝散外敷法(六)冰硝散外敷法复方冰硝散的制作过程:2、晾干芒硝是晶体制剂,有一定的含水量,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效,在使用之前要先晾干,尽量减少其含水量。要将芒硝置于阴凉通风处,不可阳光暴晒,当芒硝表面变成白色时即可使用,在使用时将晾好的芒硝与冰片混匀,然后装入外敷袋内,敷于肿胀处。中中医医护

20、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48.(六)冰硝散外敷法(六)冰硝散外敷法复方冰硝散的制作过程:3、布袋的制作外敷袋是用一长55cm,宽45cm的布袋,在制作过程中将其三面用线缝合,再隔7cm左右缝一竖线,将其分割成约7cm的六小格,再在布袋两边分别缝制三条系带以便固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布袋。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49.(六)冰硝散外敷法(六)冰硝散外敷法复方冰硝散外敷操作流程:1、将芒硝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2、将芒硝和冰片按2000:10的比例混匀装入袋中,每格约装入1/33、评估患者肢体肿胀情况(测量),有无破损4、将冰硝散外敷于肿胀处,并用一次性中单包

21、裹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50.(六)冰硝散外敷法(六)冰硝散外敷法复方冰硝散外敷操作流程:5、每隔23小时观察一次,布袋湿透后及时进行更换6、将患肢表面的渗出液用温水毛巾轻轻擦拭7、将布袋内剩余的冰硝散倒入容器中晾干备用8、将布袋用清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按中药敷贴收费)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51.(七)中药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一种操作方法。常用方法有肛门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两种。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52.(七)中药灌肠适应症慢性结肠炎,慢

22、性痢疾,高热等。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带下病等。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53.(七)中药灌肠操作方法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接上输液管,拔去头皮针,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将药物加入输液瓶用热水适当加温(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接上导尿管,在导尿管前端涂上石蜡油或其他润滑剂,插入患者肛门,松开输液器开关,药液缓慢地进入直肠内,待药液滴过莫菲氏管后,操作者用右手将莫菲氏管上端折叠并挤压莫菲氏管,将药液全部挤入直肠内。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54.(七)中药灌肠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

23、液的体位成人一般取左侧卧位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时导尿管插入的深度:成人一般插入10-20厘米儿童一般插入5-10厘米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55.(七)中药灌肠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用量成人:100ml-300ml/次儿童:6个月-1岁-10ml/次1岁-2岁-15ml/次2岁-3岁-20ml/次3岁-4岁-25ml/次4岁-5岁-30ml/次5岁-15岁-35ml/次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56.(七)中药灌肠注意事项:1、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患者先行排便。2、在操作时,药液

24、流而不畅时,可将导尿管向外抽动或向里轻轻插入即可。3、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均可出现便意。4、药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可以减缓肠道蠕动。5、根据资料报道,直肠给药20分钟后,药物的有效成份已吸收2/3,一般情况下,直肠给药超过20分钟而排出药物者,可以不用重复给药。6、药物要过滤,防止堵塞肛管。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57.(七)中药灌肠禁忌症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禁用。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58.(八)隔姜灸隔姜灸疗法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

25、隔一姜片进行施灸,以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温热效果,经过经络腧穴,对全身功能进行调整,促进气血的运行,提高机体抗病祛邪的能力。这是隔姜灸疗法之所以能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的关键。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59.(八)隔姜灸姜的性味及功效:姜,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心、脾、胃之经,具有调和营卫、散寒发表、祛痰下气、消水化食、调中和胃、开宣肺气等作用。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60.(八)隔姜灸适应症:用于外感表证及虚寒性疾病,如感冒、风寒湿痹、呕吐、泄泻、痛经、关节酸痛等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

26、应用用61.(八)隔姜灸操作方法:1、选取新鲜老姜一块,缘生姜纤维纵向切成厚约0.3-0.4cm的姜片,用三菱针将姜片穿刺数孔,以便热力传导。2、把备好的姜片放在所选的穴位上,上置大或中等艾柱,再用线香点燃艾柱进行施灸。3、患者局部感到灼痛感时,可稍微抬高姜片,稍停放下再灸,或更换艾柱再灸。4、一般每次施灸5-10壮,以灸处出现汗湿红晕现象而不起水泡为度,每日一次,7-10次为一疗程。5、灸毕用正红花油涂抹于施灸部位,既可防皮肤灼伤,又可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62.(八)隔姜灸注意事项:1、隔姜灸所用生姜应为新鲜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选

27、用干姜或嫩姜。2、所切姜片的厚薄,应以所灸部位和所患病证而定,如面部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应厚些;所患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应切薄些。3、若施灸过程中不慎灼伤皮肤,以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处理方法可参照无瘢痕灸法。4、施灸后应暂避风吹,或以干毛巾覆盖轻柔,使其汗孔闭合,勿感外邪,以利恢复。如灸面神经麻痹,应在灸后一小时内少说话,不进饮食。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63.(八)隔姜灸禁忌症: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

28、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6.高血压病人头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可灸伤皮肤,更不可实施疤痕灸。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64.(九)刺络拔罐在应拔的部位消毒后,用三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再将火罐拔于点刺部位,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65.(九)刺络拔罐适应症:多用于热病、痛证、淤血证、带状疱疹、痤疮、丹毒、扭伤、乳痈等病证。中中医

29、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66.(九)刺络拔罐操作方法:叩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以拇指、中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叩刺病变部位。叩刺完毕,即在被叩刺部位拔罐,约10-15分钟后起罐。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67.(九)刺络拔罐注意事项:1.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时,要及时更换。2.针具(一次性无菌针)及针刺局部皮肤(包括穴位)均应消毒。拔罐结束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24小时内不要沐浴。3.本疗法的疗程,一般视病情轻重和病人体

30、质而定,通常隔日1次,临床多以13次为一个疗程。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68.(九)刺络拔罐禁忌症:局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有出凝血障碍疾病者,不宜使用本疗法。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69.(十)八段锦中医健身气功八段锦为北宋年间流传下来的一项健身活动,由八种肢体动作组成。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70.(十)八段锦行气行行v不v进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对各器官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强健体魄,延缓衰老对慢性病及难治病可预防保健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71.(十)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

31、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72.(十)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73.(十)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74.(十)八段锦五劳七伤往后瞧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75.(十)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76.(十)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77.(十)八段锦横拳怒目增力气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78.(十)八段锦背后七颠把病消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79.(十)八段锦

32、收势动作要领:身体放松,呼吸自然,体态安详。健身效果:气息归元,肌体肌肉放松,保持心情愉悦轻松。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80.(十一)督灸疗法督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是指于督脉的脊柱段上施以“隔药灸”,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艾灸法。督灸的督灸的治病作用是多方面的,涵括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直达病所,进行全身调整。发挥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81.(十一)督灸疗法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身诸阳,督脉可以治通全身经络。通过督灸的督灸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发挥经络内连脏

33、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抗御病邪,调整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督灸具有治疗时间长、作用持久、疗效可靠,且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一般治疗23次即可产生明显的效果,相比药物治疗具有治疗次数少、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的优势。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82.(十一)督灸疗法督灸对于亚健康人群还能起到保健和养生的作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长期工作压力劳累,熬夜,饮食不规律,同时吃太多凉性的食物(如从冰箱里冷冻的食物)还有越来越多的空调病,这些都大大消耗了人体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阳气,导致各种风寒湿症入人体。督灸能有效补充阳气,祛风散寒,疏通经络。起到固本培阳、治

34、病养身的作用。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83.(十一)督灸疗法原理:一方面因为自动发热为人体提供了能量,从而激活免疫因素,增强了治病的白细胞的数量,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和巨细胞的吞噬活性,并使其吞噬功能增强;另一方面,热疗使背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药物快速渗透到皮下,并循经络快速产生治疗作用,利用最短的路径,直达病变部位,不经过无关器脏,从而不对无关器脏产生任何毒副作用。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84.(十一)督灸疗法适应症:强直性脊柱炎、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颈椎腰椎疾病)、宫寒、痛经、产后腹部疼痛、月子病、病毒性感冒反复发作,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等。中

35、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85.(十一)督灸疗法禁忌症:1、哺乳期或崩漏的女性患者,孕妇。2、严重糖尿病、心脏病、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及过敏体质。3、关节畸形活动不利的患者。4、皮肤破损、溃烂。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86.(十一)督灸疗法操作方法:1、施术前准备:患者自带生姜35斤(视患者身高而定),盛姜汁的容器约1000毫升,干毛巾一块。2、操作方法:制取生姜泥备用,先让患者平趴于床上,然后裸露后背,先撒督灸粉于背部,将宽10厘米,长40厘米的桑皮纸敷盖在药粉的上面,取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作为施灸部位,生姜泥从大椎穴开始铺到

36、骶骨甲处,宽度约4cm左右,高度2-3厘米左右,中间用手指压一凹槽(注意不能太深,也不能太窄)槽上放艾绒搓成的条(条粗约大拇指左右),点燃艾炷的上、中、下三点,任其自燃自灭,烧2-3柱为一治疗阶段。移去姜泥:灸完3壮后取下姜泥。轻擦灸处:用湿热毛巾轻轻揩干净灸后药泥及艾灰。3、治疗时间:每次治疗约1小时,每周1次,3-5次为1个疗程。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87.(十一)督灸疗法注意事项:1、调节饮食:要求患者在治疗前7天开始调节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多食用植物蛋白,如大豆、花生、蔬菜等等。忌食一切酒类和水产品、鸡、羊、狗肉及肥甘之品,以免降低疗效。2、治疗后保暖,适当

37、休息,不能熬夜和久居空调房。3、发疱后的护理:起疱后在腰间放置直径5厘米,长10厘米的卫生纸衬垫,起内衣及腰带作用,保护水疱。放疱后勿须抓、挠和涂抹任何药物。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88.(十二)中药火疗火疗是传统中医火灸疗法的简称,是祖国独特的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疗是利用酒精燃烧的热力和空气对流的物理原理,刺激体表穴位和病位,通过经络传导。激活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从而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防治疾病、保健康复作用的理疗方法。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89.(十二)中药火疗火疗是一种无任何痛苦的绿色自然健康疗法。根据不同的病症,研究配制出治疗

38、不同病症的外用中药粉剂,把中药粉糊成膏状直接涂于背部、腹部、患处或病变部位,用保鲜膜覆盖,继以湿毛巾覆盖,加之酒精点燃。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90.(十二)中药火疗功效: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清解表热防病保健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91.(十二)中药火疗适应症:适用于气滞血瘀、风寒湿痹、寒凝血滞所引起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痛、关节痛、风湿疼痛、腹痛、痛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92.(十二)中药火疗禁用1、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患者。2、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

39、神志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3、局部(火疗部位)皮肤有破溃、溃疡、感染者。4、妊娠期妇女。慎用1、糖尿病、血液病、传染性疾病者。2、凝血机制障碍者。3、感知觉障碍者。4、药物过敏者。5、皮肤疾病者(急性期、恢复期)。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阴虚阳亢者、实热证患者禁用93.(十二)中药火疗操作前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25)2、患者:主要症状、既往史有无过敏史感知觉有无障碍及对热的耐受程度皮肤情况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94.(十二)中药火疗告知:1、目的及操作方法2、配合方法3、宜穿宽松衣服4、排空膀胱5、皮肤可能出现水泡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

40、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95.(十二)中药火疗物品准备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96.(十二)中药火疗操作方法:1、制药-将药粉加热水,搅拌均匀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97.(十二)中药火疗操作方法:将准备好的药物均匀涂在纱布上,厚度以0.2-0.3cm为宜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98.(十二)中药火疗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测操作方法:患者患者测药饼温度:以39-41为宜患者准备: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同同时同时时同同时事同时99.(十二)中药火疗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

41、应应用用操作方法:2、敷药su测温仪放置塑型敷药100.(十二)中药火疗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操作方法:覆盖保鲜膜101.(十二)中药火疗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操作方法:3、标记:覆盖湿毛巾,标记点火范围102.(十二)中药火疗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操作方法:4、滴注酒精:S形滴注(首次30ml,力度均匀)103.(十二)中药火疗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操作方法:5、加热:在点火标记范围边缘点燃酒精104.(十二)中药火疗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操作方法:6、灭火询问患

42、者感受查看温控仪温度(43-46.5)105.(十二)中药火疗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操作方法:7、待温度降低时,可再次注射酒精点火加温,如此反复,持续30min注射酒精点火灭火注射酒精点火灭火106.(十二)中药火疗8、操作结束(1)清洁、观察皮肤(2)卧床休息15分钟(3)饮温开水(4)注意保暖(5)2小时内禁止沐浴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07.(十二)中药火疗操作要点:1、温度(药饼温度39-41,灭火温度43-46.5,最高温度49)2、药饼厚薄均匀,毛巾平整3、保护(患者隐私、用火安全)4、滴注酒精时力度适中,勿喷洒酒精于点火范围外5、操作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耐受程度)6、操作结束后清洁、观察皮肤,注意保暖7、治疗结束后2小时内禁止沐浴中中医医护护理理技技术术在在临临床床的的应应用用108.109.110.111.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