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 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程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以前的学习,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现在也能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对锁定的课题进行课外探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主动从自然界、社会中获取知识。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
2、”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二)重点难点重点: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根据学
3、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二、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
4、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四、主要教学措施: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4.引导学生
5、认真观察,做好记录。5.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6、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7、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8、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9、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五、实验计划: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实验方案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3、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4、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5、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6、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
6、边缘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7、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调好后组织学生顺序观察。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实验现象:即使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它的细胞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实验结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实验二:摆的秘密实验名称:摆的秘密实验材料:放座支架、单摆(小铁锁或螺丝帽)、细线、橡皮泥、秒表实验方案实验一:把单摆挂在方座支架上,反复实验多次,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实验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1. 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2.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
7、摆线长短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的次数。实验现象:实验一:同一个摆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实验二:1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2、摆线短的摆动的次数多,摆线长的摆动的次数少实验结论实验一: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实验二: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短摆动的快,摆线长摆动的慢。实验三:模拟钻木取火实验实验名称:模拟钻木取火实验实验材料:木板、砂纸、铁丝、火柴、手钻。实验方案:1.两人合作,用手钻钻木板。2.搓手。3.用砂纸打磨铁丝或弯折铁丝。4.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实验现象:1.过一会用手摸钻头,感到钻头变热了。2.感到受变热了。3.过一会感到砂纸变热了,用手摸铁丝,
8、铁丝变热了。4.火柴燃烧起来。实验结论:摩擦会产生热量,能量可以转化,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实验四:通电的线圈实验名称:通电的线圈实验材料:大铁钉、电磁铁、包皮细电线、电池、大头针、小磁针。实验方案:实验一:探究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极。1、线圈绕线方向相同,电池正负极接法不同。2、电池正负极接法相同,线圈绕线方向不同。实验二:探究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1、线圈匝数相同,电池节数不同。2、电池节数相同,线圈匝数不同。实验现象:实验一: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磁极改变,改变线圈绕线方向磁极改变。实验二:电池节数多吸大头针多,线圈匝数多吸大头针多。实验结论:实验一: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磁极改变
9、。实验二:改变电池的节数或改变线圈匝数磁力改变。实验五:无处不在的能量实验名称:无处不在的能量实验材料:铁丝、烧杯、乒乓球 、塑料梳子等。实验方案:1、用手弯折铁丝,反复多次,观察现象。2、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3、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试验现象:1、铁丝弯折处变热。2、乒乓球鼓起来了。3、头发蓬起来,明亮的环境中听到啪啪声音(黑暗的环境中看到电火花)。实验结论:1、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2、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3、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验六:风从哪里来实验名称:风从哪里来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实验方案1、用小刀将大可乐瓶的底部裁掉。2、用小刀从大可乐
10、瓶底部向上大约6cm处刻一个直径约2cm的圆孔。3、点燃蜡烛、蚊香。4、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底部圆孔约1cm处。实验现象:蚊香的烟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处的纸条在上下晃动。实验结论空气被蜡烛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顺着瓶口上升,冷空气则会由底部的小孔流进去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细胞22我从哪里来1人的一生13我像谁2让身体热起来4摆的秘密25钻木取火2通电的线圈(一)6通电的线圈(二)27.8无处不在的能量3开发新能源8地球的面纱19风从哪里来降落伞210小帆船2来自大自然的信息11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212电脑与网络213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2太阳家族14神秘星空215探索宇宙216未来家园217研究与实践218研究与实践2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