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年级“争做自理小能手”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谭晓斌 主题生成: 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很多事情都依靠自己的家人,所以他们的自理能力比较差,通过此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做生活中的小主人。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多体谅父母,感恩父母,做一个懂事孝敬的好孩子。 主题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自理意识。 2.通过亲自实践、比赛,让学生学会处理问题前会想办法,使学生意识到多动脑,掌握科学的方法,我们就能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多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孝敬的孩子。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活动,让学
2、生感受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乐趣。 活动难点: 1.培养学生的自能意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2.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其乐趣。 活动时间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二周 (3)成果交流评价阶段:二周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的衣服谁给你洗?你的头发谁替你梳理?你的书包是自己整理吗?你在家里做过几次饭?你收拾过房间吗?开学时,你的床铺谁帮你铺的?你们自己能做这些事吗?教师提出活动内容,并且板书活动标题:“争做自理小能手”。 二、根据学生自理能力的差别,合理分组,每组5人,任命小组长。 三、教师给准
3、备学生做计划的表格. 四、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 1.交流讨论,制定计划 (1)请学生说以说:生活中别人帮你做了哪些事?自己做了哪些事?经过讨论,有何发现?全班交流说。 (2)小组讨论:哪些事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哪些需要父母的帮忙?简单写一写。 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表扬想得周到的小组 (3)制定计划: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2.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1)自己应该做的有哪些事?分这几个方面考虑:吃饭洗碗、洗头洗脸洗脚、洗衣袜子、帮家长洗菜煮饭、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课桌、整理美化自己睡觉的小房间等。 (2)打算什么时间做?怎样做?要做到什么程度? (3)在活动中的注意
4、事项有哪些? (4)把活动中的事(感受),通过何种方式(记录),展示给大家。 (5)小组内把讨论结果填在教师给准备的计划表格里。并选好汇报代表。 3. 小组讨论,为小组取名。每组提出自己的活动宣言。 “我要争做自理小能手”宣言。 4.代表汇报,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教师适时补充(各小组随机提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5.小结。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一、各小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在小组内并相互监督和学习 1.在学习上:书籍、文具、桌等如何整理的。 2.在学校:如何自理的。 3.在家:(利用假期)在家如何自理的。 4.小组长检查自己小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5.每小组成员每
5、天在小组内相互汇报,并交流经验。 二、效果展示:比赛、现场表演,从速度、整齐、美观几个方面评比。 1.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 2.将一堆乱七八糟的书整理好。 3.整理班级物品。 4.将一堆乱七八糟的衣服整理好。 5.评比,奖励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6.让最快的奖励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说一说整理方法。 三、过程记录。 1.每个学生选一项内容进行详细描写,如何整理。(和大家分享整理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记录活动过程(写日记)。 3.每个学生在家至少为父母做一顿饭、洗一次脸、洗一次脚,写一篇详细的日记,写出感受。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一、宣读活动日记(每组选出代表发
6、言,每组两篇) 二、宣读“父母做一顿饭、洗一次脸、洗一次脚”的日记(每组选出代表发言,每组两篇)。 三、这次活动,你最大在的收获是什么? 四、评选出“自理小能手”,颁发自理章,发“优秀自理小能手”奖状。 五、“争做自理小能手”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争做自理小能手”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结束,通过这次亲自实践、比赛,同学们知道了学会处理问题前会想办法,意识到多动脑,掌握科学的方法,我们就能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了自理意识。通过活动,让我们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应该多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孝敬的好孩子。 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交流、
7、合作的乐趣。 活动评价—— 我体验 我快乐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学习评价表 我是学习小主人:___班___号______ 序号 评 价 内 容 评价方式 (优★★★,良★★,一般★) 自 评 同学评 老师评 总 评 1 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热情高涨。 ☆☆☆ ☆☆☆ ☆☆☆ ☆☆☆ 2 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充满自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学习的持久性。 ☆☆☆ ☆☆☆ ☆☆☆ ☆☆☆ 3 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和同学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 ☆☆☆ ☆☆☆ ☆☆☆ ☆☆☆ 4
8、 思维活跃,敢于为自己的不同看法辩解,有创新意识。 ☆☆☆ ☆☆☆ ☆☆☆ ☆☆☆ 5 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敢于提出问题,能独立思考,大胆参与讨论。 ☆☆☆ ☆☆☆ ☆☆☆ ☆☆☆ 6 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乐意和同学一起分工合作。 ☆☆☆ ☆☆☆ ☆☆☆ ☆☆☆ 7 懂得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尊重别人的意见,态度诚恳大方。 ☆☆☆ ☆☆☆ ☆☆☆ ☆☆☆ 8 爱劳动、讲卫生,在学习、生活上能自理。 ☆☆☆ ☆☆☆ ☆☆☆ ☆☆☆ 综合 评价 ★★★( ) ★★( ) ★( ) (注:“总评”
9、一栏合计有25颗星以上的★★★,20颗星以上的★★,10颗星以上的★。) 《纸》教案与反思 教学案例 写作模版(观摩课用) 听课人姓名 于洪涛 听课日期 2013年11月12 主讲教师姓名 张旭东 学校 肇东市涝洲中心小学 学科 综合实践 班级 401 课程原形 小学综合实践第七次第12课纸 课例研究题目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现在世界上所用的纸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创造的。从中让学生体会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是多么的精彩和感人。让学生为中华民族的智慧感觉到
10、骄傲和自豪。同时激发自己要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争光。 教学分析主题 让学生了解纸是如果做出来的,是由谁做出来的。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以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理论背景 1、纸的起源及发展(古、现、未) 2、纸的成分及制作过程(再生) 3、纸的用途 4、纸的种类及特点 5、纸的节约及再利用 教学分析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纸》教案与反思 一、设计理念和活动背景: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即“甲骨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
11、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远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书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粮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在我们的生活中,纸无处不在,那么纸是如何制造出来的,纸有哪些用途等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因此确定了这次的活动主题《纸》,让学生了解纸的同时,形成环保意识,保护树木,保护自然。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调查、采访、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了解纸方面知识,认识纸与环保的关系。 2、在活动中初步形成与人交流能力,提高对信息、资料的收集、整合的
12、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意识。 三、活动预计: 1、学生具备的素质分析: 基本的搜集材料的能力。 简单的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能力。 2、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要能: a、了解纸的基本特征、用途,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地探究。 b、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c、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些纸的作品。 d、会查阅、整理从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e、在活动中要能与人合作、交流,
13、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f、了解纸的消耗对环境及资源的影响,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四、活动方式: 观察、收集资料、交流评价、调查分析、手工制作等。 五、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根据学生研究的实际情况确定,目前暂定为四个阶段进行,约1个月。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和汇报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实践活动:完成一份纸的作品(剪纸、折纸、刻纸、纸雕均可)。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展示精彩的汇报片断、展示精美的作品。制作手抄报,成果研究报告等。 本次活动为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
14、方案。 活动目标: 1、谈生活中常见的纸,鼓励学生留意身边事物,善于提出问题。 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合作的意识,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通过本次课教学激发学生研究兴趣。逐步形成节约用纸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并合并子课题。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欣赏录像片段 2、说说同学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找到的纸。 设计意图:利用影像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纸的名称、用途以及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 二、游戏导趣: 1、游戏:教师拿出白纸,纸上什么字也没有,请学生
15、把上面的字显现出来吧,(用铅笔在纸上来回描,字就能显现出来)。 2、游戏:同学们手里都有一张纸,(4开)如果要对折再对折,你猜猜最多可以折几次,生猜测(请学生上来试一试)、(其他学生自由尝试) 3、师总结 (设计意图:设计关于纸的体验活动,遵循亲自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对日常现象的探索,引导他们意识到这些现象与他们原有知识的差距。) 三、确定主题: 通过几个小游戏可见,我们虽然每天都在用纸,可是对纸的了解却并不全面。那么这次活动我们就结合纸来开展,好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关于纸你最想了解什么?最想研究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 1、纸的起源及发展(古、现、未)
16、 2、纸的成分及制作过程(再生) 3、纸的用途 4、纸的种类及特点 5、纸的节约及再利用 此环节是教学难点,我的教学策略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然后每组把问题整理到卡纸上,贴到黑板上。然后全班一起进行归纳、删减、整理。 四、制定活动方案: 师:小组活动时要有计划才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那么今天同学们可自行制定活动方案,也可用老师提供的方案表作参考完成活动方案。 五、交流活动方案: 一组交流其他小组评价 六、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结合课题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活动计划,那么就让我们利用身边资源收集资料,共同走进的纸的旅行,研究纸的奥秘! 教学反思: “纸”
17、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他们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等。然而正因为熟悉学生才忽略了对它深入的探究和创造,因此我选择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纸》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本节课学生对纸有了较深刻地体会、发现和奇思妙想,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开题实践课。 活动中,我能以新课改的理念贯穿活动。课堂导入我采用了影像导入,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利用影像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纸的名称、用途以及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并以游戏激趣,转变自己的角色,作为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启发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地探索状态,是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我能抓住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并针对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做出了相应的策略,如在用外校学生上此课时,在制定活动方案中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准备三份方案,即表格、白纸和可参考的优秀方案供不同能力的学生选择,这样能使素质不同的学生均能得到相应的学习和提高,然后我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活动方案予以指导,以此来突破重难点,效果很好。 另外我要求学生先在课外进行收集和探究,课内进行交流,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他们有不同的假设、计划和探究。 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