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高中地理人口知识点汇总年高中地理人口知识点汇总 选择题 1、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某都市区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变化率图”。读图回答(1)(2)题。(1)该都市区在发展的阶段可能会出现()A.城市总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人口由边缘区向核心区集聚 C.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D.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2)从到阶段过程中()A.城市规模持续扩大 B.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C.新兴产业不断兴起 D.城市居住环境恶化 答案:D 2 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 C 2、下列因素与资源环
2、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的是()A.资源 B.科技 C.对外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答案:D【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包括资源、科技、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其中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关系。故选 D。3、中国各地的菜肴由于受到当地环境、气候、物产、风俗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形成了各具地方风味特色的3 流派。目前中国有“八大菜系”,正在致力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川菜是民间最大的菜系,如今,川菜馆遍地开花,受到热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南甜北咸
3、东辣西酸”可以概括我国东西南北的饮食口味特点。对其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南甜是因为南方盛产甜菜,食糖丰富 B.北咸是因为北方沿海盛产海盐,有长芦盐场 C.东辣是因为气候湿热,吃辣椒利于排出体内湿气 D.西酸是因为山西等地盛产高粱,人们喜欢食醋(山西地区)(2)如今,川菜馆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是()A.川菜口味独特 B.四川外迁人口多 C.国家政策导向 D.我国湿热气候面积大 答案:C B【提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南甜是因为南方盛产水果、甘蔗等,食
4、糖丰富,甜菜产地在北方,A 错误。北咸是因为北方冬季气温低,4 过去蔬菜供应极少,而夏季的新鲜蔬菜不易保存,所以多通过腌制保存,形成喜食咸味特点,B 错误。东辣是因为东部地区气候湿热,吃辣椒利于排出体内湿气,发汗降湿等,C 正确。西酸是西部地区气候较干旱,水土中钙质含量高,易在人体内形成结石,酸性食物利于分解钙质减少结石,从而形成喜食酸味的特点,D 错误。故选 C。(2)如今,川菜馆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是四川为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外迁人口多,范围广,不同区域都有川菜馆分布,B 正确。八大菜系各具风味,口味都很独特,A 错误。国家政策导向对饮食习惯影响较小,C错误。我国湿热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5、,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气候区,D 错误。故选 B。4、生态承载力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没有人均生态赤字(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去人均生态足迹的差数)的是()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2)与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相比,河北人均生态足迹最小,其主要原因是()A.草地和煤炭资源丰富 B.油气资源丰富 C.降水和耕地资源较多 D.水陆交通便利 (3)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数量少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5
6、 答案:B C B【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1)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3)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答】(1)读图可知,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人均生态足迹,即没有人均生态赤字。故选 B。(2)生态足迹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河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河北有相当大一部分位于华北平原,地形较平坦,耕地资源较多,因此其人均生态足迹相对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要小。故选 C。(3)西藏生态承载力低,但人口密度非常小,导致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故选 B。5、下图为 20142018 年我国农民工数
7、量增长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1)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A.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B.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C.城市就业机会减少 D.农业生产比重提升 (2)农民工形成的人口移动()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B.是有组织、有计划的 C.定居少,短期流动多 D.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答案:B 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特点。7 【解答】(1)读图可知,我国农民工虽然总量增速总体下降,但总数仍然不断增加,不能反映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减少,A 选项错误;由
8、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总体下降,B 选项正确;读图可知,我国农民工虽然总量增速总体下降,但总数仍然不断增加,说明城市就业机会没有减少,C 选项错误;我国农业生产总值虽然不断增加,但比重呈下降趋势,D 选项错误。故选 B。(2)农民工形成的人口移动一般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是自发性质的人口移动;农民工一般技能有限,且大部分没有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故呈现定居少,短期流动多的特点;农民工总体收入相对较低,环境因素对农民工移动的影响不大。C 符合题意。故选 C。6、半家庭化迁移是指迁移人口携同部分家庭成员(配偶、子女或父母)在城市工作生活,还有部分家庭成员留在故乡的迁移方
9、式。统计表明,与独自迁移相比,半家庭化迁移人口定居城市的意愿较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多数情况下,半家庭化迁移首先是携同子女迁移而不是父母,主要是考虑老人的()A.健康状况 B.生活习惯 C.出行方式 D.定居成本(2)与独自迁移相比,半家庭化迁移人口的城市定居意愿较低主要受制于()A.迁移距离 B.受教育水平 C.就业机会 D.家庭负担(3)为了提高半家庭化迁移人口的定居意愿,应()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A.B.C.D.答案:8 B D 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B(2)D(3)C 7、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
10、尼雅古城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繁荣城镇,后来由于水资源匮乏,绿洲萎缩,土地荒漠化,居民弃城外迁,古城逐渐被黄沙掩埋。张同学利用暑假到该地区进行了研学旅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四幅照片中属于张同学在当地拍摄的是()A.AB.BC.CD.D(2)导致古城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9 D C【提示】风沙地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解答】(1)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蚀地貌是其主要
11、的地貌类型。综合分析各选项,D 符合题意。故选 D。(2)根据材料,该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绿洲萎缩,土地荒漠化,故导致居民弃城外迁;是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人口迁移。故选 C。8、右图是我国某省区人口与主要城镇分布图(数值为各区域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回答下题。10 (1)该省区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是()A.山南市、拉萨市 B.林芝市、日喀则市 C.阿里地区、拉萨市 D.那曲市、昌都市 (2)图示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是()A.沿河流分布水源 B.集中于河谷地带热量 C.沿河流分布交通 D.集中于河谷地带土壤 答案:C B【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
12、分布的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 11 【解答】略 略 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加拿大国土面积为 998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 3707 万人。加拿大能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度发达的科技,是世界上社会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下图为加拿大人口、矿产、铁路分布示意图。(1)简述加拿大人口分布的特点。(2)分析加拿大北冰洋沿岸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3)有人认为加拿大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其理由。答案:(1)人口空间分布不均;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少。(2)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常年被冰雪覆盖,冻广布;极夜期长;植
13、被稀少。(3)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解析:12 本题考查加拿大人口 的分布及影响该国人口容量的因素,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1)由图可知,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纬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北部人口稀少,人口空间分布不均。(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北冰洋沿岸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主要有:纬度高,气候严寒;常年被冰雪覆盖,冻土广布;纬度高,极夜期长;冰雪覆盖,植被稀少等。(3)加拿大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且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合理容量较大,然而加拿大人口约为 3707 万
14、人,因此,加拿大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小提示:10、流动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它地方居住的人口,流动人口的主要人员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城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地形特点是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汾河纵穿市区中心。太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均降水量在 456 毫米左右。太原是区域交通枢纽,是通往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内陆地区和山东沿海港区的枢纽,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入与流入的重要城市。下表所示的是太原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1990 年 2000 年 2005 年
15、 2010 年 常住人口(万人)271.05 334.44 342.85 420.16 年龄段占总人口比重(%)总人口 100 100 100 100 014 22.56 19.77 16.61 13.49 1564 72.78 73.42 73.39 75.58 65 岁及以上 4.66 6.81 10 7.93 人口抚养比(%)少年人口抚养比 30.99 26.92 22.64 17.17 老人人口抚养比 6.41 9.28 13.63 10.10 人口总抚养比 37.40 36.20 36.27 27.27(1)分析太原市 2005 年以来常住人口的变化特征。(2)从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
16、太原市人口承载力较大的原因。(3)人口流入使太原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归纳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答案:(1)人口总量增加明显;劳动适龄人口增长较快,人口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有下降趋势,但老龄化进程依然明显;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下降,年龄结构变化明显。13 (2)太原位于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属于半湿润区,气候适宜;汾河流经,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较早,社会经济水平较高。(3)增加了城市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延缓了城市老龄化进程,降低了城市的老龄化程度;加快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市政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调整。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图文资料考太原的
17、人口和环境特征。人口的变化特征主要通过图表数据来分析。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1)分析常住人口的变化特征。主要从表格里面获取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常住人口由 1990 年的 271.05万上升到 2010 年的 420.16 万,是不断增多的,0-14 岁人口比重由 1990 年的 22.56%下降到 13.49%,比重略有下降,劳动人口由 1990 年的 72.78%到 2010 年的 75.58%,比重在增加;总抚养比由 1990 年的 37.40%到 2010年的 27.27%,比重在下降,但老龄化依然明显。太原的产业结构
18、以重工业为主,男性迁入的比重较大,年龄结构変化较明显。(2)決定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太原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太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均降水量在 456 毫米左右,气候较为湿润;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交通枢纽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说明开发历史悠久,社会经济水平较高。(3)流入太原的人口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延缓了城市老龄化进程,降低了城市的老龄化程度;为城市带来大量劳动力;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较大,为了平衡性別比例,须建设一些轻工业,这样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调整。11、阅读图文资料,
19、完成下列要求。山东省处于京津唐和长江三角洲的中间地带,人口迁移明显。1860 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以山东人为主的移民迅速涌入黑龙江等省份,形成“闯关东”现象。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受“儒家思想”影响,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大多从落后地区迁向发达地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 年山东省的迁移人口总量达 891.18万人,其中省内的县、市区内的迁移人口有 869.33 万人,省区际间的迁移人口有 21.83 万人。下表为第五次人口普查迁移人口受教育程度统计(山东与全国对比)(单位:%)山东省内 全国省内 山东省外 全国省区际间 14 初中以下 51.31.55.56 70.75
20、 76.30 高中、中专 32.41 28.60 16.54 14.28 大专以上 16.28 15.84 12.71 9.42(1)说明 1860 年以后黑龙江省吸引山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2)描述第五次人口普查山东省人口迁移特点。(3)分析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的原因。答案:(1)政策支持;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口稀少或地广人稀。(2)规模大;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3)山东省沿海或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迁移距离短,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大。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21、特点等,同时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体现了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1)本题主要考查迁入区吸引人口迁移的原因。“1860 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表明当时的人口迁移有政策支持;根据所学可知,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长期禁止开垦,当地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对山东人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2)本题考查第五次人口普查山东省人口迁移特点。“2000 年山东省的迁移人口总量达 891.18 万人,其中省内的县、市区内的迁移人口有 869.33 万人”,体现了山东省人口迁移规模大,且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据表可知,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较大,其次是高中、中专学历,表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据表可知,山东省内、外,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均比全国同类占比低,高中、中专及大专以上占比比全国同类高,表明山东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3)分析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的原因。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省内就业机会多;“大多从落后地区迁向发达地区”,表明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人口迁移数量大;省内迁移,迁移距离短,交通等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表明山东的人口迁移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人们不愿意离开家乡太远。1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