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高中数学说课稿4篇高中数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塞函数选自高一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2章第3节。是基 本初等函数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 后的作用。从教材的整体安排看,学习了解幕函数是为了让学生 进一步获得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为今后学习 三角函数等其他函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曾经研究过y=x,y=x2,y=x1三种幕函数。这节内容,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 进一步的概括、归纳与发展,是与塞有关知识的高度升华.本节 内容之后,将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塞函数科学的组织起来,体现充满在整个数学中的组织化,系统化的精神。让学生了解系 统研究一类函
2、数的方法.这节课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 法,以便能将该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函数的研究.(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接触的函数,确立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 的合作探究能力。(2)虽然前面学生已经学会用描点画图的方法来绘制指数 函数,对数函数图像,但是对于塞函数的图像画法仍然缺乏感性 认识。(3)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二、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幕函数的概念,会画累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结合这几个幕函数的图象,理解塞函图象的变化情 况和性质。(2)过程与方法让学
3、生通过观察、总结幕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概括抽象 和识图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熟悉的例子让学生消除对塞函数的陌生感从而引出 概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了解塞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认识到 现代技术在数学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从特殊归纳出一般的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图像研 究函数奇偶性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对称美,让学生 在画图与识图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二)重点难点根据我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我将重难点定为:重点:从五个具体的累函数中认识概念和性质难
4、点:从幕函数的图象中概括其性质。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 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有效地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努力去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 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 法。1、引导发现比较法因为有五个事函数,所以可先通过学生动手画出函数的图 象,观察它们的解析式和图象并从式的角度和形的角度发现异 同,并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幕函数概念以及五个幕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2、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具有形象生动易吸引学生注意的特 点,故此,可用多媒体制作引入情境,
5、将学生引到这节课的学习 中来。再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五个塞函数的图象,为学生创设 丰富的数形结合环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塞函数概念以及在 塞函数中指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形状和单调性的影响,并由此归 纳塞函数的性质。3、练习巩固讨论学习法这样更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既能够进行深入地独 立思考又能与同学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五 个幕函数领会得会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氛氛围也变得更 加浓厚。(二)学法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幕函数模型的特征进行归纳,动手探索 塞函数的图像,观察发现其有关性质,再改变观察角度发现奇偶 函数的特征
6、。重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和归纳的过程。由于塞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特征是学生不容易发现的问题,因 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借助多媒体进行动 态演化,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四、教学过程分析(一)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 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我们熟悉 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 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问题1: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各有什么共同特征?是否为指数 函数?由学生讨论,总结,即可得出:p=w,s=a2,v=a,a=sl/2,v=t1这时学生观察可能有些困难,老
7、师提示可以用X表示自变量,用y表示函数值,上述函数式变成:都是自变量的若干次塞的形式。都是形如的函数。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累函数(一)课堂主要内容(1)幕函数的概念哥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叫做塞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是常数。幕函数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区别。幕函数一一底数是自变量,指数是常数;指数函数指数是自变量,底数是常数。(2)几个常见塞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同学们画出下列常见的塞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将发现 的性质填入表格根据上表的内容并结合图象,总结函数的共同性质。让学生 交流,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组织学生总结出性质。以上问题的设计意图:数形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 法,它包
8、含以数助形,和以形助数的思想。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 着手实际,借助行的生动来阐明塞函数的性质。教师讲评:累函数的性质.所有的累函数在(0,+8)上都有定义,并且图像都过 点(1,1).如果a0,则基函数的图像通过原点,并在区间0,十 8)上是增函数.如果a0,则幕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 象限内,当x从右边趋向于原点时,图像在y轴右方无限地趋近 y轴;当x趋向于+8时,图像在x轴上方无限地趋近x轴.当a为奇数时,基函数为奇函数;当a为偶数时,累函数 为偶函数。以问题设计为主,通过问题,让学生由已经学过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描点作图得到五个嘉函数的图像,但是我们应该知道 绘制幕函数的图像
9、比绘制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更为复杂,因为嘉函数随着事指数的轻微变化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在 描点作图之前,应引导学生对儿个特殊的累函数的性质先进行初 步的探究,如分析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等,在根据研究结果和 描点作图画出图像,让学生观察所作图像特征,并由图象特征得 到相应的函数性质,让学生充分体会系统的研究方法。同时学生 对于归纳性质这一环节相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学生会 有更大的困难。因此,教学中只须对他们的图像与基本性质进行 认识,而不必在一般幕函数上作过多的引申和介绍。在教学中,采用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的安排。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和思
10、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识的再次深化。(3)当堂训练,巩固深化例题和练习题的选取应结合学生认知探究,巩固本节课的重 点知识,并能用知识加以运用。本节课选取主要选取了两道例题。例1是课本上的例题:证明f(x)=xl/2在(0,+)上 是增函数。这题先从“形”的角度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单调性,再用到定义从“数”的角度对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推理论证,培养 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素养。例2是补充例题,主要培养学生根据体例构造出函数,并利 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塞函数及其性 质的理解。注意:由于学生对幕函数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讲评 中要刻意体现出嘉函数y=xlo 3是增
11、函数与y=x-5/4的图像的画法,即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根据解析式来画图像解题这一基本思路(4)小结归纳,回顾反思。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 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 行总结。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对本节 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注重 知识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 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 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
12、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 成.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必做题(2)选做题(三)板书设计板书要基本体现整堂课的内容与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 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联系;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进程、引 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节省课堂时间,使 课堂进程更加连贯。五、评价分析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 过程评价。我采用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 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质疑探究的 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在 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巩 固练习考查学生对
13、幕函数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集训,并进行及时的 调整和补充。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 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高中数学说课稿篇2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根据新课改的理论标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 目标分析,学法、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以及板书设计这六 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 第 章”的第 节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_之后编排的。通过 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_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_打下基础,所以_ 是的重要内容。止匕外,的知识 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
14、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熟悉掌握_2、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整体到局部,具体到抽象发展的。3、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 作探究能力4、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还比较明显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_学习,体会的思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把握空间图形的能力,欣赏空 间图形所反应的数学美(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数 形结合的思想,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教学重点:难点
15、:四、学法、教法分析(一)学法首先,通过自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 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课堂中体现自我,学会寻找问题的突破 口,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在合作中学会推进,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进而推进整个教学程序的展开。其次,教学过程中,我想适时地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 的教学规律”,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不断地解决问题、产生成就感的过程中,才能真正 地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新“思”,“思”有新“得”。(二)教法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
16、径即 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 的发展规律、性质和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为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思想,本 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 演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 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 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五、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 设计改变了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
17、学生主体地位。2、发现问题,探究新知。数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 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需要让 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 的知识基础出发,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3、深入探究,加深理解。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数学思想的 领悟和学习过程更是如此。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亲身经历和实践 体验,师生互动学习,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识的再次深化。5、小结归纳,拓展深化。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
18、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 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6、作业设计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针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在所有学生获 得共同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的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将学习从 课堂延伸到课外,获得更大的能力提升,这体现新课改理念,也 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现代数学教学观和新课改要求教学能从“让学生学会”向“让 学生会学”转变,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本节课我们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更应该重视对数学方法 的渗透。从熟悉的知识出发,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板书
19、设计板书要基本体现整堂课的内容与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 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突出本节重难点,能指导教 师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启迪学生思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高中数学说课稿篇3一、教材分析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 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 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 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 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
20、学生遇到的第 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 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 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 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止匕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 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 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 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 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
21、认知结构,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 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 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 数。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 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 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知识目标: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技能目标:渗透数形
22、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教学互动促进 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二、教法设计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 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 单应
23、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 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 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儿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 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 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 和底数大于0小于I的图象做好了准备。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 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 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
24、会有什么问题出 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 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 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 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 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 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 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三、学法指导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
25、针对学 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 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 的概念做好准备。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 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 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 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 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 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
26、渐进。在概念、图象、性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有挑 战、有收获,跳一跳,够得着,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 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四、程序设计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 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 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计算机价格下降问题,第 二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将学生按奇数列、偶数列分组。学生活动:分别写出计算机价格y与经过月份x的关系式和细胞个数 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并互相交流;回忆指数的概念;归
27、纳指数函数的概念;分析出对指数函数底数讨论的必要性以及分类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扫清由概 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 点做好准备;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教师活动: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并要求学生画它们的图象在 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板书指 数函数的性质。学生活动:画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图象交流、讨论归纳出研究函数性质涉及的方面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对深刻理解 本节课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基本作图之后,教师再利用课前已列表、建立坐标系的小黑板展示准确的作图方 法
28、,达到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数作 图器”用多媒体将指数函数的图象推广到一般情况,学生就会很 自然的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同时对于底数的讨 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3.巩固新知、反馈回授教师活动:板书例1板书例2第一问介绍有关考古的拓展知识。高中数学说课稿篇4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 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 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二.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29、)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 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三.教法分析1.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 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四.过程分析(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 校
30、、现在的班级。(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活动:(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所有的正方形;海南省在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国兴中学一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
31、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 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 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 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 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 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 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 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
3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 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 一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 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 于和不属于.Z,k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
33、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 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 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L1A组第1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 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儿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 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 要性和适用对象。设计意图: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 示方式的优缺点,从而突破难点。(
34、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教师投影学习:(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口,3,5,7,9);(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 题.设计意图: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体会三种表示方式存 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Z_k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 识,回顾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种表示方式。作业: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L1A组第4题.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 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 材.五.板书分析PPT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定义例1集合X X X X X X XXXXXXXXXXXXXXX元素X X X X X X XXXXXXXX例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XXXXXXXXXXXXXXXXXXXXX作业 XXXXXXXXXXXXXX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