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4 ,大小:3.83MB ,
资源ID:229401      下载积分:19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294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流行病学:第九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防制措施.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流行病学:第九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防制措施.pdf

1、该文档是极速PDF编辑器生成,如果想去掉该提示,请访问并下载:http:/ 地与流行过程的定义,预防接种的种类和医院感染的含义。2.了解传染病发生的条件、传染过程和感染谱、影响传 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新时期传 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控制 措施。目录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第四节计划免疫及其评价第五节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第陆节医院感染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特异病原体(或它 们的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这种病原体及其毒性 产物可以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

2、主直接或间接方式(经由中介的动物宿主、昆虫、植物宿主或其他环境因素)传染给易感宿主。而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生物引起的 所有人类疾病。因此,感染性疾病的概念要比传染病的概 念更宽泛。传染病流行病学(Communicable disease epidemiology)主要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 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 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传染流行病学(infectiousdisease epidemiology)作为现代 流行病学发展的源头,可追溯到 1854年John Snow关于伦敦水井 污染引起霍乱爆发的研究。第一节传

3、染病流行过程工传染病发生的条件工传染源工传播途径工人群易感性工 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发生的条件传染病发生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病原体和宿主(一)病原体(Pathogen)是指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生物体,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1.病原体基本特性(1)传染力(infectivity):指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 能力。在人群中,可通过易感者在暴露于病原体后发生感染 的比例(继发率)来测量病原体的传染力。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非常强的传染力,如:天花、麻疹;而有些相对较弱,如:麻风、结核等。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2)致病力(pathogen

4、icity):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 疾病的能力。(3)毒力(virulence):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疾病严重程 度的能力。毒力和致病力的差别在于致病力强调的是感染后发生临 床疾病的能力,而毒力强调的是感染导致疾病的严重程度,可用总病例数中发生死亡数的比例(病死率)或总病例数中发生重症病例的比例来表示。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2.病原体变异性病原体可因环境条件或遗传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异。(1)抗原性变异:指病原体的基因突变导致病原体抗原性 发生改变的现象。抗原变异是传染病发生暴发、流行甚至大流行的重要原 因之一。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2)毒力变异:指由于病原体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导致其毒 力增

5、强或减弱的现象。毒力增强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高,而 毒力减弱则是疫苗研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3)耐药性变异:指病原体对某种抗生素从敏感变为不敏 感或耐受的现象。耐药性变异可以传给后代,也可通过微生 物之间的遗传物质转移传给其他微生物。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3.侵入门户指病原体侵入宿主的最初部位。一般病原体都有严格的侵 入门户,并需要达到宿主体内特定的部位生长、繁殖。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二)宿主宿主(host)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动物。1.免疫力指宿主针对某种病原体或其毒素产生的特异性抵抗 力,常伴有特异活性的抗体或细胞的参与。2.免疫反应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

6、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图1 11 11 1生长繁殖传传播途径(源动/排出P/r1 11L_者)/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 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 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分类:受感染的人受感染的动物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受感染的人病人病人在其病程的不同阶段,如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因是否排出病原体及排出病原体的 数量和频率不同,作为传染源的意 义也不同。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病人作为传染源分为:。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7、)。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0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0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携带者(carrier)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 著。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ory carrier)。恢复期病原携带者(convalescent carrier)。健康病原携带者(healthy carrier)病原携带者作为

8、传染源的意义主要取决于:。排出的病原体量。携带病原体的时间长短。携带者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防疫措施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人类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传染(zoonosis),又称人畜共患病。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狂犬病、森林脑炎)。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人型结核、阿米巴)0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血吸虫、葡萄球菌)。真性人畜共患病(牛绦虫病、猪绦虫病)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主要取决于:。人于受感染动物接触的机会和密切程度。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和密度。环境中是否适宜该疾病传播的条件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二、传播途径(route

9、of transmission)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 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传染 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 空气传播 经水传播令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土壤传播 医源性传播 围产期传播流感、肺结核 霍乱、血吸虫 痢疾、伤寒 淋病、疥疮 疟疾、西尼罗热 炭疽、破伤风 丙肝、艾滋病 风疹、梅毒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空气传播(air-borne infection)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经飞沫传播(droplet infection)0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经尘埃传播(dust

10、 infection)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节高发。少年儿童多见0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令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0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疫水传播两种方式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

11、行特征为: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infection)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接触传播(contact infection)。直接接触传播(direct contact infection)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

12、者接 触O。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infection)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 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为主,但可形成家庭及同 住者间的传播。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 多。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 发生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 infection)。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而造成的感染,包括机械 携带和生物性(吸血)传播两种方式。机械携带:通过接触、反吐或

13、随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生物学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在其肠腔 或体腔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0地区性。季节性。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土壤传播(soiLborne infection)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 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土壤污染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条件病原体存活力土壤污染程度人的接触机会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infection)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

14、规章 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器械、针头、采血器等 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输Ml、生物伟!品或 药物受污染引起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 播,或称母婴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生育子女时,可通过血 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将艾滋 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多途径传播。许多传染病可通过一种以上途径传播,以哪一种途径传 播取决于环境和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既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还可通过注射污染的血液 和血制品及母婴传播。

15、艾港病生施器病整刖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三、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感染的人群 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理因素。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社会因素。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城市化和人口爆炸。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第二节传染

16、病流行过程原油污染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工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L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一、疫源地及流行过程疫源地(epidemic focus)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 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存在。病原体能持续传播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影响疫源地范围大小的因素有传染源存在的时间;传染源活动的范围;疾病的传播方式;周围人群免疫力;环境条件。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O中国。入卜自 然疫质地带(商壬隹、吉林省 地方点区一防治CR究所、1995):7K卜自然疫原地带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疫源

17、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痊愈)。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明未受感染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需要传染 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 连接。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流行环节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腺鼠疫家鼠鼠疫传播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二、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 互斗争的过程。感染谱(sp

18、ectrum of infection)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 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以隐性感染为主。以显性感染为主。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感染谱=|-Z-Jr-y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1类 CX性X公为主都掰结栈忏依L_1为,以驶性小柴!为主少数代亡 举例麻方树而如nwmTniwwwiiiiwiiiiiiiii贝大部分死亡岸例在犬病晒而EZZJ给住、mm死亡中型感染谱的分类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策略工措施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一、策略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健康教育胡.汪预防接种改水改厕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

19、控制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常规报告甲、乙、丙三类共39种哨点监测。艾滋病、流感监测哨点。慢性病监测哨点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 一是制定严格的标准和管理规范,对从事病原生物的实验 室、传染病菌种和毒种库等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加强血液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病原生物有关的生 物标本等的管理。三是加强对从事传染病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第

20、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1980年消灭天花。1988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2001年发起终止结核病活动天花病人脊髓灰质炎病人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二、措施传染病报告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多种措施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报告。报告种类甲、乙、丙三类,共39种。报告原则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 生防疫人员和采供血机构人员,按属地管 理的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 时限报告。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网络直报甲类和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2小时其它乙类、丙类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

21、系 统进行报告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对病人的措施。早发现0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措施登记管理随访。期限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接触者的措施。措施留检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检疫 quarantine病人被隔离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检疫期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 潜伏期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彻底消灭。捕杀、焚烧或深埋。隔离治疗。预防接种和检疫深埋受感染的动物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消毒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 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预防性消毒。疫源

22、地消毒 紫外线消毒陛出热 号雪 含氯剂(1压力蒸汽灭菌(物理)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 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疫源地消毒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排出的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随时消毒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 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 的病原微生物。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杀虫是使用杀虫剂(insecticide)杀 灭有害昆虫,特别是外环境中传递病原体的媒介节肢动物。预防性杀虫。疫源地杀虫。随时杀虫。终末杀虫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针对

23、易感人群的措施0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 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0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公共饮用水源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根据国务院2003年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例,所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 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 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国境卫生检疫 检疫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黄热病以及国务院

24、 确定和公布的其他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和公布。入境、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 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都应 当接受检疫,经国境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方准入境 或者出境。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工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方案工评价指标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计划免疫(planed immunization)是指根据 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 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 相应传染病的目的。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是将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接

25、种到机体,使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预防接种的种类人工自 动免疫(artiHcial active immunity)指将疫苗接种到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 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疫苗(vaccine)是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 物经理化因素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但保留抗 原性所制备的生物制品。全病原体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O成分疫苗。DNA疫苗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注入机 体,使机体

26、被动地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其制剂有:(1)免疫血清(2)免疫球蛋白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被动自 动免疫(passive and active immunity)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计划免疫方案计划免疫的内容计划免疫程序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0接种的途径与剂量。疫苗禁忌症。预防接种的反应。冷链第四节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计划免疫的目标是使易感人群中相当大部分的人在生命的早 期,即在可能暴露于病原微生物之前就能获得免疫力。(一)扩大免疫规划全球扩大免疫规戈)(expa n ded pr ogr a mme on

27、immu n iza t ion,EPI)活动,要求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学监督相结合,防治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等传染病。我国1980年起正式加入EPI活动。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三、评价指标免疫效果评价指标抗体阳转率二抗体阳转人数疫苗接种人数xlOO%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疫苗保护率二对照组发病率一接种组发病率 反 对照组发病率xlOO%疫苗效果指数二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计划免疫管理评价指标。建卡率 使用WHO推荐的两阶段整群抽样法,调查1218个月龄儿童建卡情况,要求达到 98%以上。O接种率二按免疫程序完成接种人

28、数 某疫苗应接种人数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四苗覆盖率二四苗均符合免疫程序的接种人数Xi。调查的适龄儿童人数。冷链设备完好率二某设备正常运转数 某设备装备数xlOO%第五节 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工病原体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工 传染病流行三环节的新问题工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变化带来的新问题,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的新要求工新时期传染病防治对策第五节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一、病原体变化带来的新问题(1)新发现或再燃的传染病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 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AIDS)、埃博拉出血热、疯牛病

29、、人禽流感、SARS(2)病原耐药(3)病原体基因突变与抗原变异第五节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二、传染病流行三环节的新问题。传染源感染谱的变化流动性。传播途径播散的快速性途径的多样性疫源地范围难以界定。易感人群人口流动基础免疫水平下降第五节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三、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变化带来的新问题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四、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的新要求五、新时期传染病防治对策 医学预防到社会预防 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 加强科学预防 注重科学决策与科学防治第六节医院感染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

30、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医院职工、就诊 病人、探视者或陪住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1)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2)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从住院的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而 发病的3)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入院48小时发病第六节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分类1.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分类上、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肝炎、腹腔感 染、泌尿系统的感染、压疮、手术部位感染等。2.根据病原体的种类进行分类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 菌感染最常见97第六节医院感

31、染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1)内源性感染(en dogen ou s in fect ion s):又称自身感染或难预防性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 群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2)外源性感染(exogen ou s in fect ion s):又称交叉感染(cr oss in fect ion s)可预防性感 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98第六节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感染源1.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Y周围的病人病人家属及探视者 医院工作人员2.病人自身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3.动物感染源4.医院环境 老鼠、蜂螂 设备、食品、垃圾 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 血液制品、药物99第

32、六节医院感染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2.空专传播:飞来、飞沫核、菌尘传播3.经饮水传播4.经食物传播5.医源性传播:注射、输液、输血传播6.生物媒介传播100第六节医院感染易感宿主1.婴幼儿、老年人;2.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旗者;3.营养不葭者;4.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5.长期使用抗生素者;6.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101第六节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住院时间 手术时间 先前感染存在 侵袭性操作 应用类固醇或其它免疫抑制剂 手术部位 备皮方法 其它第六节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加强管理 医院感染的监测 合理使用药物和医疗措施 卫生与健康教育 认真执行卫生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