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1 单选题 1、下列有关托里拆利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不小心管顶破了一个洞,管中的水银将从上面喷出 B.将玻璃管稍倾斜一点,管内外水银柱高度差变小 C.将管从水银槽内轻轻上提一点,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不变 D.实验中不小心让少量空气漏入了管内,则测得的大气压应比真实值大 答案:C 解析: A.如果不小心管顶破了一个洞,空气进入试管,试管内有大气压作用,水银柱下降,直到试管内和容器内水银面相平,故A错误; B.倾斜的玻璃管会使水银柱变长,但管内水银柱高度差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管在水银槽内轻轻上提,只要
2、管口不离开水银面,管内水银面也会随之略微下降,而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不变,故C正确; D.如果管中进了些空气,少量的空气产生的压强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真实值,则测得的大气压应比真实值小,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中的四种河堤的设计中,最不合理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且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河堤的底部受到的压强比上部大,则单位面积的河堤上(底部)受到水对河堤的推力也大,所以河堤必须建成“上窄
3、下宽的形状”.所以最合理的是A,最不合理的是B.故选B 3、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其中甲、乙阴影部分为等大的正方形,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p甲<△p乙,则( ) A.ρ甲<ρ乙,p甲>p乙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D.ρ甲<ρ乙,p甲<p乙 答案:D 解析: 设甲平放时高为a,立放时高为b;同理乙先立放高为b,平放时高为a;且甲乙都是密度均匀的规则柱体,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知道,甲、乙位置改变后压强差分别为
4、 Δp甲=ρ甲gb-a Δp乙=ρ乙gb-a 由于Δp甲<Δp乙 ,即 ρ甲gb-a<ρ乙gb-a 所以ρ甲<ρ乙;由于p甲=ρ甲ga ,p乙=ρ乙gb,ρ甲<ρ乙,a<b;所以 p甲<p乙 故选D。 4、茶壶盖上开一个孔,其作用是 ( ) A.让热量冒出来,便于热茶冷却 B.便于系绳子,防止打碎 C.让外面的空气流进,可保证茶水的新鲜 D.让外面的空气流进,防止壶内空气的压强变小水不能流出 答案:D 解析: 茶壶盖上如果没有孔,随着茶水的外流,茶壶内部气体压强减小,很难将水倒出,所以壶盖上有孔,使得壶内液面上的气压始终与外界大气压相等,茶水在重力作
5、用下能方便倒出。 故选D。 5、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一样大的孔,纸盘装满水后,水从小孔喷出的情形应是( ) A.B.C.D. 答案:A 解析: 由于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小孔处水的深度越深,水流喷射的水平距离越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甲、乙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
p乙 p
6、1>p2 C.p甲
p2D.p甲>p乙 p1 7、乙S
两烧杯内液体重
G甲<G乙
因为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F=G杯+G液
所以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F甲=G杯+G甲
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F乙=G杯+G乙
所以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F甲<F乙
因为p=FS、受力面积相同,所以烧杯甲、乙对桌面的压强
p1<p2
故A正确。故选A。
7、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高度均为h的液体,则甲、乙液体的密度ρ以及各自剩余质量m的关系是( )
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
C.ρ甲<ρ乙,m甲>m乙D.ρ甲<ρ乙,m甲<m乙 8、
答案:C
解析:
容器为规则柱状体,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相同可知两种液体重力相同,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由甲的体积较大可知,甲的密度较小,即ρ甲<ρ乙;
两种液体质量相同但甲液体高度较大,则相同高度时乙的质量较大。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高度均为h的体,则抽出的乙的质量大,则剩余的质量m甲>m乙。
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B.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C.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利用了嘴对饮料的作用力将饮料吸入口中
D.飞机升力的 9、产生是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形成向上压强差
答案:A
解析:
A.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人潜入深水中时,水对人体的压强很大,为了保护人体,所以要穿潜水服,故A正确;
B.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B错误;
C.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C错误;
D.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形成向上压强差,故D错误。
故选A。
9、两个质量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高度相同但底面积不同,分别装满水和浓盐 10、水后静置在水平桌面上,所装的水和浓盐水质量刚好相等。现在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鸡蛋分别放入水和浓盐水中,待静止后鸡蛋的状态如图所示。水和浓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
答案:A
解析:
CD.由于圆柱形容器甲和乙高度相同,分别装满水、浓盐水后静置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的深度相同,鸡蛋在水中下沉,说明水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鸡蛋在盐水中漂浮,说明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故ρ水<ρ盐水,根据p=ρgh可知,高 11、度相同,故压强关系为
p甲<p乙
故CD错误;
AB.由图可知:鸡蛋在水下沉,在盐水中处于漂浮,则
G排水=F甲浮<G鸡蛋
G排盐水=F乙浮=G鸡蛋
所以
G排水<G排盐水
由于甲、乙分别装满水、浓盐水后静置在水平桌面上,所装的水和浓盐水质量刚好相等,则
G水=G盐水
放入水和浓盐水中鸡蛋完全相同的,则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可知
F甲=G水+G鸡蛋﹣G排水
F乙=G盐水+G鸡蛋﹣G排盐水
所以
F甲>F乙
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
10、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 12、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一样大B.甲最小C.乙最小D.丙最小
答案:B
解析:
三个容器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三种液体体积:V甲>V乙>V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桌面受压力相等,而F=G,三个容器质量相同(容器重相同),根据压强公式p=FS,所以三种液体重相同即质量相同,由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和质量关系,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ρ甲<ρ乙<ρ丙;因为三种液体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h相同,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p甲 13、B正确。
故选B。
11、两个相同的烧杯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当两小球静止时所处位置如图所示,且两烧杯中液面相平,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pA和p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pA>pBB.pA 14、ρgh,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pA>pB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中国科学技术馆探索与发现A厅有个展品叫做“香蕉球”,描述的是足球比赛中罚任意球的场景。守方在离球门一定距离处用人墙挡住球门,而攻方隔着人墙将足球以旋转的方式发出,利用足球的自旋使足球两侧空气流速不同形成压强差,使足球走出一条香蕉状的路径,绕过人墙而射门。图给出了甲、乙、丙、丁四种足球自旋方向与飞行路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两图是正确的B.甲、丙两图是正确的
C.甲、乙两图是正确的D.甲、丁两图是正确的
答案:D
解析:
足球右侧的空气流速,相 15、对于足球,顺风时流速小、逆风时流速大。由甲图可知,足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足球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左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足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逐渐向右侧偏移,故甲图正确;由乙图可知,足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足球左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右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足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应该逐渐向左侧偏移,而图中足球向右偏移,故乙图错误;由丙图可知,足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足球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左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足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应该逐渐向右侧偏移,而图中足球向左侧偏移,故丙图错误;由丁图可知,足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足球左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右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足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逐渐 16、向左侧偏移,故丁图正确;综上分析可知,甲、丁两图是正确的。
故选D。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压力相同,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大
B.乙:同一液体,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C.丙: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D.丁:往B管吹气,A管液面上升是因为A管上端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了
答案:A
解析:
A.由图可知,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与铅笔的接触面积大,由p=FS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1654年时, 17、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格里克最早用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往B管吹气,造成A管液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烧杯中液面上方空气流速不变,而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于是造成A管液面上升;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当你撑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时,一阵大风吹来,如图所示,下垂的伞面被吹得向上“反”。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上方气体压强更大
B.伞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上方气体压强更小
C.伞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上方气体压强更大
D.伞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上方气体压 18、强更小
答案:B
解析:
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伞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上表面的流速大,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因为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伞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伞面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伞被向上“吸”。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15、如图(1)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甲>F乙,为使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在甲、乙上方中央分别叠放圆柱体A、B,如图(2)所示。则A、B的质量mA、mB和A对甲的压强pA、B对乙的压强pB的关系是( )
A.mA 19、pA>pBB.mA 20、数是0.33kg。将一重为3N的物体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用另一容器接收,不会流到电子秤上),静止时物体沉入水底。已知溢水杯的底面积为3×10-3m2,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体的体积是100cm3,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物体前,溢水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为8000Pa
B.放入物体后,当物体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了1N
C.放入物体后,当物体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0.53kg
D.放入物体后,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对电子秤的压强为1100Pa
答案:C
解析:
A.放入物体前,由p=ρgh可求液体对溢水杯底部压强为
p=ρg 21、h=1×103kg/m3×10N/kg×0.08m=800Pa
故A错误;
B.放入物体后,溢水杯中液面高度不发生变化,则由p=ρ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不变,又由F=pS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不变,故B错误;
C.放入物体后,流出水的体积与物体相等,则流出水的质量为
m溢=ρ水V溢=1×103kg/m3×1×10-4m3=0.1kg
物体质量为
m物=G物g=3N10N/kg=0.3kg
则放入物体后电子秤测得总质量为
m总=m示+m物-m溢=0.33kg+0.3kg-0.1kg=0.53kg
此时溢水杯对电子秤的压强为
p杯=F杯S杯=G总S=0.53kg×10N 22、/kg3×10-3m2≈1.77×103Pa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7、我国的99A主战坦克在最近的一场军事演习中纵横驰骋,在高速运动中对假想目标进行了精准炮击,展现了我国99A坦克的卓越性能,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炮弹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坦克对炮弹继续做功
B.99A坦克在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
C.99A坦克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D.如果空中飞行的炮弹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炮弹将保持静止
答案:B
解析:
A.坦克射出去的炮弹由于惯性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推力已经消失,故坦克没有对炮弹继续做功,故A错误;
B.99A坦克在水平路面 23、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到的合力为零,故B正确;
C.99A坦克宽大的履带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C错误;
D.物不受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如果空中飞行的炮弹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炮弹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8、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连,管中间有一阀门K,现甲、乙两容器内装有水,且水面相平.当阀门K打开后,管中的水将( )
A.从乙流向甲B.从甲流向乙
C.不流动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甲乙两个容器,上端开口,下部通过阀门相连,当阀门打开后,属于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知识,液体不流动时,液面相平,现在 24、水面相平,所以液体不再流动.故选C
小提示:
当阀门K打开后,图中容器是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知,液面相平,不会流动.
19、如图(1)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甲>F乙,为使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在甲、乙上方中央分别叠放圆柱体A、B,如图(2)所示。则A、B的质量mA、mB和A对甲的压强pA、B对乙的压强pB的关系是( )
A.mA 25、乙对地面压强相同,只能改变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且要有
GA 26、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由重力引起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但有时压力与重力无关(如向墙上按图钉的压力与图钉的重力大小无关),所以说物体越重,压力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
B.根据压强公式p=FS,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故B错误;
C.根据压强公式p=FS,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与接触面积以及底面积等不是一回事,故C错误;
D.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当再给物体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多选题
2 27、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甲和乙,在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两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此时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不相等
B.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大小相等
C.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小相等
D.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答案:AD
解析:
AD.容器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此时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FS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两容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两容器的质量相同,所以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可知,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大于甲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根据ρ=m 28、V可知,质量相同,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大,则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故AD正确;
BC.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乙液体的密度小,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p=FS可知,乙容器中液体对底部的压力小,故BC错误。
故选AD。
22、如图所示实例中,主要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用回水管的“水封”阻隔臭气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C.用吸盘搬运玻璃D.用离心式水泵把水抽到高处
答案:BCD
解析:
A.用回水管的“水封”阻臭气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吸药液时,向后拉活塞,注射器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压着药液从针头进入注射器内,故B符合 29、题意;
C.吸盘能吸住大块的玻璃,是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玻璃上,故C符合题意;
D.用离心式水泵抽水,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23、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大小,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B.甲乙两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C.甲丙两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D.乙丙两图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相等
答案:AC
解析:
A. 30、实验通过海绵凹陷的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甲乙两图中,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丙两图中,压力不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故无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乙丙两图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都等于小桌和砝码的重力之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4、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相同,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但是有剩余。mA′、mB′分别表 31、示A、B剩余部分的质量,pA′、pB′分别表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下列判断正确的( )
A.mA′<mB′B.mA′=mB′C.pA′=pB′D.pA′<pB′
答案:AD
解析:
AB.因为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相同,质量分布均匀,且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所以,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A剩余部分的重力小于B剩余部分的重力,由G=mg可知,A剩余部分的质量小于B剩余部分的质量,即
mA′<mB′
故A正确、B错误;
CD.由AB知,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A的底 32、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由p=FS可知
pA′<pB′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2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已知距容器底部h处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pA和pB相等,则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
A.F甲>F乙B.F甲 33、受液体压强
p甲 p乙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答案:ACD
解析:
A.两容器质量相同,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即两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相等,则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故A正确;
B.两 34、容器底面积相同,液体深度相同,则甲容器中液体体积小于乙容器中液体体积,因液体质量相同,根据ρ=mV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密度,故B错误;
C.因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密度,液体深度相同,根据p=ρ液gh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C正确;
D.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底面积也相同,根据p=FS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故D正确。
故选ACD。
27、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
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C.水对容器底 35、的压力变小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答案:BCD
解析:
AD.因为水的体积一定,由图知倒置过来后水的高度增大了,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设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大,倒置过来后的底面积为S小,重力不变故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底面积减小,则与水平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故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故B符合题意;
C.第一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pS=ρghS大
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这部分液柱比水多,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 36、p'S小=ρgh'S小
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这部分液柱比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对比前后两次情况,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将会变小,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D。
28、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
5
5 37、3
5.7
6
6.3
A.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
B.水柱高度h增大,说明瓶外大气压降低了
C.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水柱高度h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
答案:BCD
解析:
A.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体变多,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故A错误;
BD.由于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瓶内外存在压强差,使得玻璃管中水上升,水柱高度h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水柱高度h增大,而瓶内气压不变,则说明外界大气压降低,故BD正确;
C.因液体的热胀冷缩与温度有关,故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 38、响,故C正确。
故选BCD。
29、图示的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水杯倒置水没流出B.马德堡半球实验
C.船闸D.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
答案:CD
解析:
A.水杯倒置水没流出是因为大气对纸片有一个向上的压强,从而托住水,使水不流出,与连通器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与连通器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船闸的闸室和上下游之间构成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C符合题意;
D.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30、如图四个场景中,下列对应现象分析正 39、确的是( )
A.图甲,图钉帽做的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图乙,盖在装满水杯口的硬纸片掉不下来,是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C.图丙,空气流过飞机机翼,上方流速慢压强小,下方流速快压强大
D.图丁,容器侧壁最下边小孔水射出的较远,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答案:ABD
解析:
A.图甲,图钉帽做得宽大,是为了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图钉对手的压强,故A正确;
B.图乙,盖在装满水杯口的硬纸片掉不下来,是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将纸片紧紧地压在了杯子上,故B正确;
C.图丙,空气流过飞机机翼,上方流速快压强小,下方流速慢压强大,故C错误;
D.图丁,容器侧壁最下边小孔水射出的较远,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使最下边小孔处的水受到较大的压强和压力,从而射得较远,故D正确。
故选ABD。
27
p乙
要使甲、乙对地面压强相同,只能改变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且要有
GAp乙
要使甲、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