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34.55KB ,
资源ID:2281072      下载积分:7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2810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珍爱生命教育讲座.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珍爱生命教育讲座.doc

1、珍爱生命教育讲座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珍爱生命教育是指传授给学生生命的(孕育、发展和消亡)知识,提起他们对生命的关注(了解、珍惜和尊重),理解生命现象,培养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因为死亡教育是珍爱生命教育的核心,在我国又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所以我想以死亡教育作为切入点,谈谈应该如何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刚才我们看了一段关于死亡教育的动画短片和讨论视频。在上述案例中,为了让孩子们坦诚面对死亡事实,正确认识死亡,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班主任以一种真诚的心态,抓住教育的契机,运用教育的智慧,科学地、直接地传授死亡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施死亡教育,也就是珍爱生命教育

2、的成功案例。那么,案例究竟有哪些成功之处呢?首先,是老师善于利用身边鲜活的教育资源。班级里有学生身患绝症即将死亡,很多老师可能会因为忌讳而回避,甚至会向其他同学隐瞒这一事实。而案例中的班主任没有回避陈神全即将因病死亡的事实,而是抓住了这一令人心痛的教育契机,对全班同学,包括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死亡体验教育。这样做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其次,是老师敢于直面死亡事实。老师直截了当地把陈神全同学的病情真相告诉全班学生和家长,组织大家看望他、关爱他,参加他的送别仪式,让学生现场感受生命的脆弱,体会生命死亡给家人、亲戚和朋友带来的伤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最后,

3、是老师在进行死亡教育的同时,把死亡教育作为了情感教育的一个部分。比如对陈神全进行恐惧心理疏导,为他举行13岁生日会等等,让他能够更加坦然的面对死神,提升了他临终的生命质量。这就不仅仅只是同情和惋惜,更是对他的关爱和尊重。再如对全班学生失去朋友后的悲伤心理进行辅导,使他们更快地度过悲伤期,重新面对正常的生活。老师的这一系列做法,就不只是一次死亡知识的传授,而是让生者和死者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熏陶。一、死亡教育的概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生就意味着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探讨死亡、认识死亡,使人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均达于完善,是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那么,

4、什么叫做死亡教育呢?概括地说,死亡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了解死亡的本质、获得有关死亡的知识、认识死与生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死亡的意义,促使学生由死观生、由生观死、珍惜生命、直面死亡,增进学生对生命的欣赏,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赋予短暂生命以无限价值的教育。二、我国死亡教育现状(一)家长:谈“死”色变针对家长对于“死亡教育”的态度,华东师大一个研究小组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八成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有关于死亡的客观概念”,但仍有63%的家长表示“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有50%的家长认为“死亡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对他的身心不利”,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跟孩子谈那个“恐怖”的话题

5、呢?还有不少家长干脆就对涉及到死亡的问题拒绝回答。那么当孩子问到死亡时,我们的家长是怎么回答的呢?调查显示,家长的回答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种是带有童话色彩,不实事求是。如“死就是不在了,死了以后会成为天使去了天堂”。第二种是回避的态度,不会作过多解释。认为孩子慢慢长大会渐渐理解,只是说“死了就是要永远离开我们生活的世界,永远不再回来”。第三种是拒绝回答,说其他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第四种是比较科学的,如告诉孩子“死亡分很多种的,当人老了是必须要死的,因为他们的身体各个器官已经不能正常运行了,这样的死是正常的,人死了就会在这个世界消失。”前三种答案的家长居多,只有不到10%的家长能够正面地与孩子谈

6、论关于死亡的问题。(二)学校:死亡教育严重缺失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心城市的多数中小学虽然都有心理辅导机构,偶尔也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或者是在学科教育中穿插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但是很少有系统的死亡教育课。说到“死亡”,国人总觉得“不吉利”,因此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对孩子谈及,而且更是将其坚决地拒之于儿童教育门外。总之一句话:对于死亡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被忽略了。(三)学生:拿生命当游戏2007年6月的一天,黑龙江双城市13岁女生小影(化名)与8岁男生宁宁(化名)在和还没有上小学的7岁小伙伴海洋玩“牺牲游戏”的过程中,把电线缠在海洋的脖子上,将其吊在房梁上摇晃。

7、其间,小海洋感到不适让宁宁和小影将自己放下,并不停地挣扎。宁宁和小影见状害怕地跑了,结果小海洋被活活吊死。无独有偶:2000年12月20日,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生孙剑服毒身亡。而他自杀的原因竟然是和同学玩一场“死亡游戏”因为几天后,家人在孙剑的遗物中惊奇地发现,有一份显得很幼稚又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游戏书”,上面还有13个同学的签名。冯老师是广州市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在他看来,现在的孩子心理很复杂,有时候过于成熟,有时候又很幼稚。在他的班上,有一位女生品学兼优,还是班长,做什么事情也很积极,可是在谈话中又透露出想自杀的倾向。冯老师认为,现在不断出现学生自杀的事情,表面上看是学生压力大

8、,不能承受挫折,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没有正确理解死亡,把生命当做游戏来对待,有时候有一种模仿的成分在里面。近年来,从全国名牌高校到各地普通大学,每年都有大学生自杀现象发生。媒体也时常报道:某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走上绝路,终止自己的生命;因为新奇刺激而吸毒走上不归路;因为沉迷于电子游戏而彻夜不归等等。加上交通事故、结伴下河游泳溺水身亡等非正常死亡事件以及类似马加爵杀害他人的事件发生,一桩桩血的教训让人触目惊心。这些由于无知、无畏、内心脆弱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和自杀事件成了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使得我国学生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一残酷现实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死亡教育这一话题。当前,西方不少发达国家如美国、

9、德国、日本等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死亡教育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尤其是美国人在这方面却开通很多,作为家长或教师,他们乐于在孩子34岁时就向他们做关于“死亡”的诠释,当然这种诠释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比较而言,我国内陆目前正规的、系统的、自觉的死亡教育实践却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民族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诸多因素,人们对“死”字深恶痛绝、讳莫如深。另一方面,由于不少人对“死亡教育”这一概念本身望文生义,往往掩盖了其真正的意旨所在。那么,到底要不要进行死亡教育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一是因为孩子对死亡好奇,有疑惑,面对孩子的关于死亡的提问,我们如果说顾左右而言他,或者粗暴地制止孩子的问题都是不明

10、智的做法。好奇心有一个特点,越是别人告诉他这事不能知道,它知道的意愿反而会更加强烈。二是因为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教育有责任帮助孩子理解死亡,敬畏生命,借以对死亡的领会激发学生重视生命的热情与决心。现在很多老师、家长害怕跟孩子谈论死亡。其实,孩子不见得像他们那样害怕死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恐惧有一个前提:就是逃避和摆脱的欲望。一个人处于完全无知的状态下,也就没有摆脱和逃避的欲望,当然是不会有恐惧的。小孩子第一次见到蛇并不恐惧,因为他并不知道蛇会带来什么。所谓无知者无畏,无知到一定程度肯定是无畏的。不会恐惧的第二个极端是完全的有

11、知。一个研究蛇的科学家基于对蛇的了解,可以面对与控制这种情景,对蛇也就不再恐惧。这个例子说明:恐惧发生在“有知,但是不可控”的时候。如果要想免于对死亡的恐惧,理论上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进行死亡教育;二是不进行死亡教育。两种选择分别对应“有知”和“无知”两种结果。短期来看,不进行死亡教育似乎也可以避免恐惧。但是从长期看,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不面对死亡,所以对死亡教育采用逃避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三、开展死亡教育的意义死亡教育是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死亡作为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同生命一样都是哲学的永恒主题。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缺乏死亡内容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死与生对立统一,死亡教育虽名为

12、谈“死”,实际上是谈“生”,明显地具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死亡教育是遏制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重要手段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杀已经是当前18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低龄化趋势日渐严重。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事件的报道有增无减。这些在花季年华就匆匆告别人世的青少年,给后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遗憾与伤痛。如果这些轻生的青少年了解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知道如何正确对待生命和珍惜生命,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选择自杀的道路。死亡教育有利于破除迷信和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曾经对北京高中生进行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认为 “有鬼神”和“可能有鬼神”的占27.4%。这一结果足以证明,如果缺乏必要的

13、死亡教育,青少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此外,死亡文明包括三个环节:(1)文明终临终抢救的科学和适度;(2)文明死从容、尊严地优死;(3)文明葬丧葬的文明化改革。如今,人类自身生产的大多数环节已经逐步走上现代文明的道路,例如晚婚、节育、优生、优育、健康、长寿等,而只有死亡这个环节,尤其“文明死”这个死亡文明中的中心环节还存在着盲目和愚昧。只有对学生进行普遍的健康的生死观和死亡文明教育,才能促进形成崇尚科学文明死亡的社会风尚,从而提高人口素质,推进社会文明。4.死亡教育可促使学生更加珍惜有限时间当学生意识到死亡这一事实后,在筹划个人的一生时,就会格外珍惜有限的时间。因为知道时间代表了生

14、命,他们就会自觉地加倍努力学习,进取拚搏,以自己事业的辉煌来迎接死亡的到来。5 .死亡教育可缓和学生失落亲人的悲痛当自己的亲人逝去时,活着的人经受着比死者更为强烈的离别痛苦。而过度悲伤又是癌症、心脏病、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诱因。死亡教育可促使学生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缩短悲伤时间,尽快地度过悲伤期,从而更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四、开展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死亡教育依托于“死亡学”这门新兴学科,而“死亡学”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因此,死亡教育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涵盖面非常广泛的。虽然死亡教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特点,但根据国外死亡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我国死亡教育还处在开创时期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

15、死亡教育还只适宜在基本的层面上展开。1.死亡基本知识教育。死亡基本知识主要是指死亡的概念、定义和死亡判断标准,死亡的原因与过程,死亡的不同方式及死亡方式的选择,人类死亡的机理,死亡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思想家对死亡问题的基本探讨,与死亡现象有关的人类活动等等。死亡基本知识的教育是死亡教育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2 .死亡与生命辩证关系教育。人们习惯于把死亡看成是外在的、陌生的和对抗生命的东西,但这样的认识割裂了死亡与生命的辩证关系,不能使我们真正认识死亡现象及其本质。正如德国现代神学家云格尔所说,“就人的生存而言,死不仅是全然陌生的,它同时是我们最切身的。在我们的生命中,也许很多东西甚至一切都不

16、确定,但我们的死亡对于我们是确定的。”生命与死亡是辩证统一的,有多少生命现象,就有多少死亡现象。3.死亡心理教育。死亡心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死亡态度的教育,目的是使人们了解不同群体的死亡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二是临终死亡心理分析与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类个体在临近死亡时心理的变化过程,帮助人们顺利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三是家属居丧期悲伤心理的辅导,目的是帮助死者家属尽快从失去亲人的悲伤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四是对“死后世界”的教育,目的是使人们明白死后世界在物质转换上和在精神上存在的意义,消除人们因为死亡产生人生无意义的心理。4.死亡权利教育。生命属于个人,也属于家

17、庭和社会,因此人对生命的处置权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人的死亡权利是相对的。死亡权利的教育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在一般情况下,无论是自己或他人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人们不能随意行使死亡权利来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自杀和杀人就是一种随意行使死亡权利的行为。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死亡权利的行使恰恰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现代社会人道主义语境下对死亡权利的关注,反映了现代人对提高生命质量和维护生命及死亡尊严的渴求。在中小学进行的死亡教育,属于大众化、普及性的死亡教育。其内容与个体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涉及如何看待死亡现象、死亡的标准、死亡焦虑及恐惧的克服,如何对待亲属以及周围人的死亡,如何避免自

18、杀等内容。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国中小学开展死亡教育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生命与死亡的意义;(2)自杀及其预防;(3)人类的生命历程:出生、成长、衰老及死亡;(4)亲属死亡后学生心理的调试;(5)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谈丧葬的风俗问题;(6)从经济和法律的角度来谈保险、遗嘱、葬礼安排等方面的事宜;(7)儿童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表现中的死亡主题作品赏析等等。五、开展死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上所述可以看出,死亡教育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开展死亡教育呢?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开展死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死亡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将死者的临终教育,而是针对每个生命的普遍教育。死亡教育应该

19、成为人生的全景式的教育,因为人在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机会面对自己的死亡,但却在人生的所有阶段都要面对无数他人的死亡,并且我们也无法预知自己的死亡。因此,死亡教育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必需的,它是一种准备,可以避免在死亡来临的时候手足无措。研究表明,儿童59岁已了解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如果不及时进行死亡教育,就有可能造成对死亡产生神秘感和惧怕的心理。因此,死亡教育应从童年抓起,把死亡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之中。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这些:1.专门课程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开设相应的死亡教育课程。比如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破除对死亡的神秘感、恐惧感的课程,让学生了解死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消除存在鬼怪神灵

20、的认识;对于初中、高中学生,可以开设了解生与死的医学、心理、社会、文化、伦理等方面的课程,帮助他们了解怎样避免不必要的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从而更加善待生命,珍爱生命。2.学科渗透就是在语文、思品、生理卫生、生物、社会、科学、艺术等学科的教学中,结合适宜的内容,渗透关于生命与死亡主题的教育。3.课外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和死亡的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从动植物生命的生死交替来了解死亡的必然性;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艺术欣赏,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故事中来领会复杂的生死问题等等。还可以鼓励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的临终关怀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感受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感

21、受爱心和互助的宝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如果学生遇到亲人不幸去世时,不应让他们回避。要让他们体会浓浓的亲情和亲人去世带给自己的悲痛和思念。条件允许,也可以让他们参与丧事的处理,了解丧事处理的主要过程和手续,知道什么部门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丧葬的礼仪是怎样的,怎样才能把亲人的丧事办得既得体又圆满。4.心理辅导生命个体的死亡会直接终结其生存期间的社会关系,从而使与其相关的社会人群产生情感上的撕裂感和一系列消极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承受“他人死亡”事实,便会严重影响到自我的成长和健康。因此,当有学生的亲人去世后,班主任或心理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此外,对于一些心理脆弱,心理压力

22、过大,有过自杀念头或倾向的学生,也必须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勇敢地承受挫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最后,对于将死者的心理疏导也不容忽视。案例中的班主任对陈神全的临终心理辅导就是恰当的、成功的。六、开展死亡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我们不论采取哪种形式进行“死亡教育”,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在美国,各个学校里的死亡教育其内容和形式可以不尽相同,但是都严格遵守美国教育部和社会各界要求的以下教育原则:1科学合理原则。就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对死亡的看法,要符合大众认同的科学合理原则。教师告诉儿童的内容、教导的方法,以及解答问题的方式,都会影响到儿童对死亡问题的看法。教师应避免用童话,或半真半假的故事

23、来解释死亡。2.直面现实原则。教师应教育学生面对现实、正视死亡,确保心理健康。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该是一位好听众。3.尊重宗教原则。如果涉及宗教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不同的宗教背景讨论死亡,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死亡问题的不同宗教信仰和习惯。4.预估儿童的情绪反应。有关死亡问题的教学讨论,可能会激起儿童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的事情的强烈反应,教师应对此予以足够重视。5.考虑儿童的各种需要。学校儿童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各不相同,因此单独一种课程无法适用于所有儿童。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及设计学习活动前,必须仔细考虑儿童的各种需要。七、美国死亡教育实例下面我们就通过几实例来看看美国的

24、老师是怎样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幼儿园,一个叫蒂米的男孩患脑瘤去世了。在我国,老师们可能就会回避这个不幸的事实,对孩子们撒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蒂米转学或者出远门了,使孩子们自然地、平静地淡忘蒂米的消失。那么,美国的黛尼尔老师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她选择了在第二天早晨的幼儿园谈话课上,让孩子们围坐在她的身边,轻轻地告诉孩子们:“脑瘤使蒂米的大脑停止了工作,也使他身体的其他部位停止了工作。就这样,蒂米死了。”之后的每天早晨,当黛尼尔老师分发学习用品或组织幼儿游戏的时候,总有孩子说:“老师,您忘了蒂米的那一份。”这时候,黛尼尔老师总是回答:“蒂米还在这儿吗?”“他还能回来吗?”孩子们终于知道:蒂米死了,是

25、不会再回来了。怎么处理蒂米以前用过的小桌子呢?黛尼尔曾打算把它搬走,但最后她没有这样做,而是组织孩子们讨论如何使用蒂米的桌子。孩子们都知道蒂米非常喜欢恐龙,就集资买了一些关于恐龙的书,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写道:“送给特别喜欢恐龙的我们的朋友蒂米。”大家将蒂米的桌子抬到了活动室的一角,摆上恐龙玩具和与恐龙有关的书。这样做,使孩子们知道 :蒂米死了,不会再回来了,大家很悲伤,但蒂米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永远难忘。还有一位普通的美国小学教师,发现全班同学集体喂养的小白兔“玫瑰”死了之后,孩子们都很悲痛,情绪波动很大。于是这位老师立刻计划开展一次与家长协同的死亡情感教育课,帮助孩子们度过失掉“伙伴”的悲痛。她

26、给每位家长写了一封短信说明情况,并告诉家长们:“玫瑰的死令孩子们悲伤,这可能会使孩子们想起他们喜爱的人或宠物的死。我们将在明天,邀请孩子们参加一个讨论会。大家一起制作一本关于玫瑰的纪念册,来追忆与玫瑰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和表达对它的思念。另外,在最近一段日子里,有些孩子可能会经常提起玫瑰,有些孩子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请您体谅孩子的情感表现。”这位普通的美国小学教师,通过这堂情感教育活动和家长们在家里的情感教育协助,让孩子们认识到了正确对待死亡的情感体验,有益于树立他们的健康人生态度。这样的例子在美国并不少见,大部分中小学,还会邀请专业殡葬人员或重症室护士来校教授别具一格的“死亡课”。“特邀专家”们

27、会和孩子讨论人死时的真实情景,并让孩子们模拟遭遇亲人车祸死亡时的情形、应对悲痛情感的正确方法,或体验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还有一类是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为绝症患者提供临终服务的场所,对即将离世者表示深深的尊重。他们将鲜花瓣撒在临终者的床上,并勇敢地握住处于弥留之际的老人或病人的手,向他们送上祝福的话,在爱心满溢中,微笑着目送他们告别人世。人人都拥有生命,生命的一次性和独立性告诉我们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我们首先必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应该珍惜别人的生命!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珍惜生命,懂得欣赏生命的多姿,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甚至有许多人不懂得生命的

28、真谛,不仅不享受生命,反而常常制造戕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悲剧。事实证明,只有正视死亡,尊重死亡,才能更好的理解生命,从而尊重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如何进行死亡教育,培养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耐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智慧。老师们,当我们看见小草翠绿,树影婆娑;听到蛙叫虫鸣,人群喧闹;闻到空气的清新,百花的芳香时,我们会感到万物欣欣向荣,世界充满生命的力量和无穷的希望。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的生动和精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各位同仁,请用爱心呵护学生,让我们为生命而教育,不再忌讳和回避死亡教育,让以死亡教育为核心的珍爱生命教育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让我们每一个教师沿着生命之路上下求索,共同撑起珍爱生命教育的一片蓝天! 杨集镇中心小学 2013.02.2816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