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76.54KB ,
资源ID:2280506      下载积分:7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2805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外国教育史讲义12——福禄培尔的教育.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外国教育史讲义12——福禄培尔的教育.doc

1、(完整word)外国教育史讲义12福禄培尔的教育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12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bel,17821852)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创始人。在裴斯泰洛齐的影响下,福禄培尔对儿童充满挚爱,无私地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推动了德国乃至欧美国家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教育实践活动 1782年4月21日,福禄培尔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地区奥伯魏斯巴赫村。他的父亲是个牧师,因此,他从小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福禄培尔不到一岁就失去了母亲。他的父亲忙于教务,后母对福禄培尔感情淡薄,对他缺乏

2、关怀。他由此意识到母爱和家庭温暖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幼年时,他经常独自在花园中观察植物,养成了热爱自然和沉思的习惯。 福禄培尔入学于当地的国民学校。11岁时寄居在舅舅家,转到施塔提尔姆国民学校读书.国民学校毕业后,1797年,年仅15岁的福禄培尔给一位林务员当学徒。 1799年,福禄培尔进入耶拿大学哲学院,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当时,在该校任教的著名哲学家费希特和谢林对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年后,他因无力缴纳学费而缀学.此后的几年,他做过见习林务员、土地测量员、农场秘书等。 1805年,福禄培尔到法兰克福准备攻读建筑学时,偶遇法兰克福模范学校校长格吕纳(ton Gner)。福禄培尔应邀到

3、该校任教。从此,福禄培尔开始了教师生涯.在这所学校,他开始研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这一年,他在霍尔茨豪森(yonHoausen)男爵夫人的帮助下,前往瑞士伊弗东学院,拜访裴斯泰洛齐.对伊弗东学院为期14天的访问使福禄培尔对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感性认识。 18061811年,福禄培尔在霍尔茨豪森男爵家任家庭教师。其中,18081810年,他带领两名弟子在伊弗东学院学习。与裴斯泰洛齐两年的朝夕相处,使他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裴斯泰洛齐对教育事业和儿童的爱戴也深深地感染着福禄培尔.在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和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启发下,福禄培尔着重探讨了学前教育问题. 为了扩大自己的

4、认识,18111812年,福禄培尔到哥丁根大学学习。18121813年,他又到柏林大学深造。他着重学习了哲学、人类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地理、矿物学等学科。这些知识为他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如;当时自然哲学的球体法则认为,圆球是自然的原始形态,也是一切生命统一体的象征以及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自然规律。后来,他把这一观点运用到恩物之中. 在柏林大学读书期间,在费希特、施莱马赫等爱国学者的影响下,他参加了反拿破仑战争, 在这种背景下,他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1816年,福禄培尔在格利斯海姆创办了“德国普通教养院” (die Allgemeine deutsc

5、he Erziehungsanstalt).1817年,该校迁往鲁道尔施塔特的凯尔豪。在这所学校里,福禄培尔推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重视儿童的自由发展和自我活动。在实践基础上,他开始撰写一系列教育论文,并创办了教育家庭周刊。 福禄培尔创办凯尔豪学校的时候,正值施泰因(Karl von Stein)改革时期。费希特、洪堡等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主张得到许多政治上要求进步的人士的欢迎。但是,反动势力对此深恶痛绝。因此,福禄培尔学校中重视培养儿童自由和民主精神的做法既得到进步力量的支持,又遭到反对势力的攻击。1820年以后,反对势力对凯尔豪学校实行压制和迫害。但是,福禄培尔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为打击所

6、屈服。1826年,他发表了以凯尔豪学校工作为基础的人的教育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 1831年,福禄培尔流亡到瑞士。在瑞士,他试图创办以裴斯泰洛齐思想为指导的新学校。在卢塞恩邦政府的支持下,他在瓦赫滕泽建立了这种性质的学校。1833年,该校迁往维利绍。 18341835年,受伯尔尼邦的委托,福禄培尔到布格多夫接替裴斯泰洛齐担任一所孤儿院的院长,并开设一些教师进修课程。这段经历使他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为他后来从事幼儿教育提供了经验。但是,在瑞士办学期间,他一直受到教会中反动势力的敌视和攻击。 1836年,福禄培尔返回德国图林根,开始设计一套在他心目中符合L童

7、认识规律的游戏材料.1837年,他在勃兰根堡创办了一所“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招收工人和手工业者的孩子到这个机构接受教育.在这里,他把自己设计的幼儿游戏的材料-恩物拿到“游戏小组”中实验。 1839年,他在德累斯登建立了一所儿童教育机构,并创办了第一个儿童指导员训练班.1840年,他把设立在勃兰根堡的的结构命名为“德国幼儿园(derAllgemeinedeutscheKindergarten),把“游戏指导员”改称为“幼儿园教师”。幼儿园一词蕴含着福禄培尔自然教育思想.他把幼儿园比作花园,把幼儿比作花草树木,把幼儿园教师比作园丁,把幼儿教育过程比作培植花草树木的过程。他希望幼儿能

8、够像花草树木一样在自然环境中生长。 1843年,福禄培尔在总结自己幼儿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幼儿教育专著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1844年,幼儿园由勃兰根堡迁往马林塔尔城堡。在这里,他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为了推广幼儿园,福禄培尔到过许多地方讲学,宣传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他的努力获得了一些热心幼儿教育的人士和以第斯多惠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的支持.幼儿园在德国许多城市纷纷建立起来。18481849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运动在德国达到高潮。为了适应幼儿园发展的需要,他在马林塔尔培养了一批幼儿园教师.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复辟势力大肆镇压一切进步活动。福禄培尔

9、的幼儿园运动也不能幸免。1851年,普鲁士文化教育部长冯劳默尔以幼儿园在宗教和政治上有破坏作用为理由颁布了对幼儿园的禁令,并禁止福禄培尔在普鲁士从事教育活动。这一事件对他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1852年6月2日,福禄培尔不幸去世。福禄培尔逝世后,许多进步人士和关心幼儿园运动的人为恢复幼儿园而奔走努力。在各方努力下,1860年,普鲁士政府取消了对幼儿园的禁令。 1861年,他的生前好友替他出版了幼儿教育著作幼儿园教育学.他的一些教育著作也被译 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流传。 二、哲学现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深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哲学观上,福禄培尔一方面深受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尤其是康德、费希特、谢林、

10、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家风熏陶及德国宗教传统的影响下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福禄培尔曾经听过谢林的哲学课,谢林的思想对福禄培尔的影响最大.谢林的哲学分两个阶段。1806年以前主要是“同一哲学”,1806年以后主要是神学。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客观存在的“绝对同一”,即神。万物(包括人及其理智)是神的表现形式。世界精神是同一的,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乘”过程,即承认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对立,发展由对立的统一结束,并由一个“同一”走向高一级的“同一”。福禄培尔直接吸收了这一观点。 福禄培尔认为,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来源。他说: “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

11、宰着。这条支配一切的法则必然以一个万能的、不言而喻的、富有生命的、自觉的、因而是永恒的统一体为基础.”他所说的“统一体”就是上帝。 “一切事物都来自上帝的精神,来自上帝,并唯独取决于上帝的精神,取决于上帝;一切事物的唯一本源在于上帝”*。他还试图把上帝与球体法则糅合起来,认为在自然象征物中,圆球是上帝的象征物. 他还认为,整个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我们可以从自然的多样性中推断出其最终的本源,即上帝的统一性,也可以从上帝的统一性中推断出自然的多样性。其中,统一性是多样性的来源。因此,一切事物和人的本质都可以从外部表现加以认识。教育和教学就是从事物和人的外部表现来认识其内部本质,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

12、暂时中认识永恒.人的认识过程就是其发展过程,它表现为矛盾的调和。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性与神性、精神与肉体的调和,而调和的基础和终极都是神性。 那么,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呢?他指出: “对这条永恒法则的认识和自觉掌握,关于它的本源、它的本质、它的整体和联系以及它的作用的活力的观点,关于生活和生活整体的知识就是科学,就是生命科学。”*由此出发,他分析了教育研究的范围和任务。他说“研究这种自觉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如何通过本身以及在自身中表现和实践这条法则的科学,便是教育科学.从对这条永恒法则的认识和洞察中得出的、借以指导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去理解其天职和实现其使命的规范便是教育理论。把这种认识、观点

13、和知识主动运用于直接发展和训练有理智的生物以实现其命运,便是教育艺术”.显然,他的教育学是建立在统一的法则的基础上的,或者说,他的教育学的根源在哲学(更确切地说是在神学)。 在他的心目中,教育是实现宗教目的的手段.教育应当和必须引导人了解自己和关于自己的一切,使人认识自身和人类,认识上帝和自然,由此实现纯洁、神圣的生活。 第二节教育顺应自然 福禄培尔从小就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在哲学思想上,他把自然看成是上帝的表现。他接触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后,吸收并发展了他们的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把教育顺应自然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原则。 一,顺应与干预 福禄培尔所谓的“自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

14、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论述教育顺应自然时,自然主要指后者. 他的教育顺应自然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他从永恒与暂时、无限与有限、神性与人性统一的角度批判性无善恶论与性恶论。他认为,一方面,上帝愿意在有限中表现自己;另一方面,人只能通过有限的和暂时的东西实现自己的目的.显然,在尘世生活中,人性与神性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因此,把人的本质看成既不善,也不恶,或者把人本身和人的本质看成是恶的、坏的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旗帜鲜明地指出: “人的本质本身肯定是善的,并且人本身有良好的品质和追求。” 他用自然类比法说明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他指出,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

15、常常是正确的。人们知道给幼小的植物和动物提供合适的环境,避免用暴力干扰它们,以便它们能够按照其内部规律完美地发育和健康地成长。但是,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人们却会走上完全错误的道路。尽管人与自然界的生物都遵循同样的自然法则,但是,人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采取了相反的态度。他们把年幼的人当成一块蜡和一团泥,觉得可以任意把它捏成一样什么东西。为此,他呼吁,教育者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他说: “为进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训,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

16、果能力被破坏。”e 因此,福禄培尔把教育顺应自然作为开展儿童教育的基点和中心。他说: “教育、教学和训练,其最初的基本标志必然是容忍的、顺应的(仅仅是保护性的、防御性的),而不是指示性的、绝对的、干预性的。注重顺应的真理和该真理在教育中的运用,不管可能有人说些什么反对的话,不管该真理可能遭到如何猛烈的攻击,它终将在年轻一代中证明自己的明确性和真理性,得到年轻一代的信赖和运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福禄培尔的人性论深受时代和前人的影响。一方面,它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积极向传统宗教性恶论挑战,从而要求对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教育方式实行变革的愿望:另一方面,卢梭、裴斯泰洛齐等性善论对福禄培尔产生了

17、深刻的影响. 福禄培尔对教育违背自然,对儿童妄加干预的现象表示强烈的不满。他指出,这种错误的 做法有以下三种思想来源: 第一种是性恶论。持这种观点的教育者把孩子看成是邪恶的、诡计多端的、阴险的小魔鬼。 第二种是教育者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自然状态缺乏正确的认识.儿童渴望认识自然界的事物,渴望认识人类和上帝。但是,这种渴望在早期被耽误了,甚至儿童通过自己来培养这种渴望的努力也过早地受到了干扰。 第三种是教育者对儿童的行为缺乏正确的思考,所做的结论过于性急、草率.福禄培尔认为,儿童是按照生命的冲动行事的,带有盲目性。许多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事,儿童并非有意而为之,也没有考虑到由此引起的后果。如一个十分善

18、良,且喜爱鸽子的孩子兴致勃勃地把射击的目标对准屋顶的鸽子,他并没有考虑到如果击中目标会扼杀一个生命、拆散一个家庭。 这些教育者就这样抱着错误的信念去折磨、驯服儿童。遗憾的是,孩子确实被他们驯服、变坏了。对此,福禄培尔愤然指出,使人变坏的大多是成年人,甚至是教育者自己.人对孩子犯的罪过远远多于对上帝犯的罪过. “人身上的缺点的一切表现,归根结底,根据在于他的善良的品行和良好的追求遭到了压制或扭曲,被误解或往错误方向引导,因此,克服和消除一切缺点、恶习和不良现象的唯一切实的方法在于努力寻找和发现人的本来就有的善良的源泉,即人的本质方面(而缺点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人的这个本质方面受到了压制、干扰或错

19、误引导),然后加以培养、保护、树立起来,加以正确引导”e。 但是,福禄培尔并没有绝对否认强制性、干预性的教育。他认为,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强制性、干预性的教育。 第一种情况是当个人的人性与神性获得统一的时候。这时,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意见取得了一致并有了共同的生活,人能够了解自己并与上帝之间开始有了统一的生活,真理才能从整体的本质和个人的本性中被推导出来并被认识。 第二种情况是当被教育者的原始和健全的状态受到干扰和损害的时候。 第三种情况是教育内容是活的思想、永恒的原则,或者早就存在的典范性. 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这三种情况其实与顺应自然的原则是不相矛盾的。第一与第三种情况本身就是福禄

20、培尔心目中的自然状态。在第二种情况下,儿童的原始和健全的自然状态已经遭到破坏,即失去了顺应的基础.但是,对这种例外,福禄培尔是十分谨慎的。他指出,人的内部状态受到损坏是难以被证明的。因此,教育、训练和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不能培养出自由和自决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全部教育和全部生活的目的和追求. 因此,教学开始于儿童的自发活动和本能兴趣,终止于儿童通过教学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教师应当把那些被认为是教育目标的活动和思维方式移植到儿童的这种自然性向之上。教育并不意味着要设法消除儿童的自然性向,也不意味着任其发展,教育在于使儿童的自然性向得到自由

21、发展,并通过直接有效的手段帮助儿童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福禄培尔批判静止地看待儿童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这种发展是彼此相互过渡,不间断前进的。他说: “人和人身上的人性应当被看作外表的现象,不能看作一种已经充分发展的、完全形成的,一种已固定、静止的东西,而应当看作一种经久不断地成长着、发展着的,永远是活生生的东西,永远朝着以无限性和永恒性为基础的目标,从发展和训练的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前进的东西。”* 以前,许多教育家在提倡教育适应自然时,把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明显的界限,并把它们截然分割开来。后来发展阶段的人谈论前一个发展阶段

22、的人就像谈论某种完全陌生的东西一样。福禄培尔指出,每一个后继的阶段以一切和个别先行的阶段为发展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完全忽视被教育者的持续不断的进步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必将给教育者带来几乎不可克服的困难,并会给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无法形容的不幸、阻碍和干扰。为此,他反对跳跃性的发展,反对脱离儿童的发展阶段给儿童规定训练目标。他说: “幼儿、少年,总之人,除了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完全地实现各该阶段提出的要求,不应当有另外的奋斗目标。于是,每一个后继的阶段,会像新的幼芽一样,从一个健全的芽苞里萌发出来,而他也将在每一个后继的阶段上,在同样的努力下,直到该阶段完满结束,实现该阶段提出的要求,因为

23、只有每一个先行的发展阶段上的人的充分发展,才能推动和引起每一个后继阶段上的充分和完满的发展。” 然而,肯定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其阶段性.他说,如果注意到通常的言谈和实际生活,就会觉得幼儿和少年表现得多么地截然不同.他把受教育者划分为婴儿、幼儿、少年、青年等时期。在人的教育一书中,他特别论述了幼儿和少年期的教育问题。 福禄培尔以前的教育家们,如: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等,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来划分教育阶段的.父母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到达少年期时,他们便相信他是少年了,并把他作为少年来看待,当他到达青年期或成年期时,他们便把他作为青年人或成年人来看待。 福禄培尔认为,不能仅仅根据年

24、龄来划分教育阶段。在划分教育阶段时,还要考虑其智力、情感和身体等因素。也就是说,应该根据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划分教育时期。从这个角度而言,一个人未必由于到达少年期即成为少年,到达青年期而成为青年。受教育者只有在智力、情感和身体等方面符合幼年、少年、青年时期的要求时,才算到达相应的时期. 三、教育分期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福禄培尔把受教育者划分为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四个时期.他特别论述了前三个时期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任务。 (一)婴儿期 福禄培尔认为,婴儿期的心理特点是“吸收,即“自发的内化”。在这一时期,婴儿借助感官认识外部事物,实现变外部为内部的过程. 人是靠感觉器官认识外界

25、事物的,因此,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婴儿的感官。他认为,婴儿先有听觉,后有视觉。然后,通过这两种感觉观察和认识事物。因此,在感官发展上,应该首先发展听觉器官,后发展视觉器官。为了锻炼婴儿的感官,他主张在婴儿的视线内挂一只晃动着的、关着一只活跃的小鸟的鸟笼。 随着感觉的发展,婴儿同时发展身体和四肢的运用。因此,婴儿不能过久地独自呆在床上和摇篮里,卧床、枕头不应当过于柔软。 (二)幼儿期 在发展了的感官、身体和四肢活动到了儿童开始自动地向外表现内在本质的程度时,标志着婴儿期已经结束,人进入了幼儿期。他指出,kind一词本身就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力量自发表现内在本质”。 福禄培尔认为,到了幼儿期,真

26、正的人的教育开始了.这时,教育的主要任务从身体的保育转向智力的培育和保护。虽然,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无法确定。但是,在这一阶段,由于同周围的人和外界事物的最初联系和结合得到发展,是理解和掌握人和事物内在本质的最初出发点。因此,幼儿期的教育对正在发展中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引用别人的话说:从一个婴儿到一个开始说话的儿童所取得的进步要大于从一个学童到一个牛顿所取得的进步.福禄培尔批评了当时忽视幼儿教育的现象。他说: “由于我们自作聪明而忽视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这一自然的和神圣的起点,我们由于看不到人类发展的起点和终点,以致也看不到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因而感到手足无措.”而那些所谓有教养的家长很少

27、知道,儿童有朝一日将要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的一切素质已经在他的身上存在,并且,这些素质只能从儿童内部加以发展.他指出,脱离这一阶段的教育无疑于企图建立空中楼阁。 (三)少年期 他认为,少年期主要是使外部的东西成为内部的东西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让儿童懂得事物的特殊关系,以便他们以后能够了解其内在统一性。能引导儿童认识和把握事物及其本质的最佳场所是学校,因此,随着少年期的开始,学校生活也开始了。 教育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开展。在教育发展一书中,福禄培尔提出: “教育、教学、训练和学校通常应从人类的生活之中寻求借以决定他们的要求和管理的依据.若这些依据来自于对儿童来说是较远的未来的某个阶段,那么就无

28、法吸引儿童、唤起儿童、发展儿童。儿童应当做些什么、学些什么必须依据:使儿童的行为与他的性向、内在愿望相一致”的原则.所有的教学科目都要体现这一原则.他指出,我们在读、写、算、语言等学科的教学还很薄弱,因为这些学科的教学都是从抽象的概念开始的,它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这种教学在生活中很少产生持久的效果。 四、本能说 福禄培尔认为,儿童生来就有发展的可能性,即本能。他把人的本能划分成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信仰上帝的本能等四种。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并遵循这些本能。 福禄培尔认为,活动的冲动是儿童的内部需要,它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幼儿阶段,儿童主要是模仿父母、成年人的

29、生活、工作和劳动.这时,幼儿只是为了活动而做。到了少年期,儿童是为了创造物而活动,或者说为了成果而活动。少年的整个外部生活都可以归结到这种塑造的冲动.因此,教育者应该及早地在儿童身上培养活动的本能,特别是在少年期培养他们塑造的冲动,即使作出一些牺牲也在所不惜。 仅有外部活动并不能满足儿童心灵的内部需要。儿童,特别是少年,还渴望了解自然及人的本身.正是这种认识世界和自然的渴望,把儿童一次次引向花卉和古旧的断墙残壁和崩塌的 殿堂.他也希望通过清澈、纯净的水认识自己的精神本质.他试图了解事物的过去以及它们存在的根源和起因.对于他这一阶段不能理解的东西,他希望成年人能够告诉他一切。 福禄培尔认为,通过

30、雕塑、绘画把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的欲求在幼儿阶段就已经表现出来,在少年期开始表现得特别明显。 “由此而明确地、无可怀疑地证明,艺术与艺术心系人类共同所有,是人类共同的素质”。 福禄培尔把人对上帝的信仰看成是与生俱来的。他认为,少年初期的人有一种朦胧的预感:精神的自我决定于、来源于、依赖于一个崇高的和至高无上的存在和本质,这个存在和本质也决定着一切事物的存在。即预感到上帝.福禄培尔讲人的本能意在提倡教育顺遂自然,反对教育过程中无视人的天性的不良现象。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把许多后天学得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也看成是先天就有的,反映出其唯心主义世界观。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一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任

31、务 受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的影响及他自己的生活经历,福禄培尔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在任何教育阶段,甚至人的一生,家庭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是在家庭中长大的,家庭生活是他的生活的楷模。在家庭里,儿童看到父母、其他家庭成员在生活中进行创造、工作和劳动后,他也尝试着去表现他所看到的一切。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尝试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得到成人的认可。尤其是在幼儿期,幼儿对家庭、父母及家庭中其他成员的依赖特别强.而这一阶段的教育奠定了人的发展的基础。因此,父母作为上帝指派的监护人应感到并认识到自己对儿童和对人类的责任。 家庭教育的任务是什么?他说: “在家庭范围内,父母抚育子女的内容和目的就是唤醒、发展

32、和激发孩子的全部力量和全部素质,培养人的四肢和一切器官的能力,满足他的素质和力量的要求。”可见,家庭教育涉及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发展。他特别详细地论述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饮食适度、简单。他批判了父母给儿童的饮食过多、过细的做法,认为这样做只能损害儿童的身体,使儿童不能摆脱十分低级的食欲,并养成怠惰、懒散、迟钝等不良品性.他指出,饮食的唯一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因此,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它不应多也不应少。饮食的口味和精美程度不是目的,它只是由追求良好的、清洁的和有益于健康的营养品这个目的所决定的手段. 第二,衣着宽松、完整。为了使幼儿在智力和身体上不受限制地活动和游戏、发育和发展,他的衣

33、服不应使他受到束缚、压迫和禁锢。他也不能穿割破和撕坏的衣服。他认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他的衣服应该像耶稣的衣服、生活和学说一样是一个始终连续的整体,否则,会影响到他的精神。另外,幼儿不能过早注意衣服的颜色、式样,否则,他只是一个布娃娃或木偶,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第三,学会观察和思考。幼儿不仅在身体上不能受到束缚,而且在精神上也不能受到束缚.他认为,上帝既然给了儿童理解力、理智和语言能力,父母就应该满足儿童认识世界的需要。他曾经引用一位父亲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及早地引导孩子学会思考,我认为这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和首要的任务*因此,父母应该及早引导孩子观察和认识自身以外的对象,让幼儿学会对外

34、界对象和自己进行思考。为了帮助儿童认识世界,应该对他们开展语言、数、绘画等教学. (二)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入学以后,他便成了学生.这时,教师是主要的教育者,学校是主要的教学场所。学校和社会一样是一个统一体,儿童通过参与学校的生活,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完善的个性.他指出,学校就是小型社会。教育成为生活的阶段,它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生活的缩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威“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深受福禄培尔的影响。胡兹(Hughts)曾经说过: “福禄培尔的幼儿园和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里大家共同承担责任,尊重个人权利,同情友爱,共同协作.因此,共同协作是学校教育的原则。 为了学生的健康

35、发展,学校必须与家庭保持联系.他说: “学校与生活一致,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一致,这是这一时期里应当引导我们达到完善境界的完善的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之首要的、绝对不可缺少的要求。”* 儿童入学以后,家庭应该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他认为,统一的家庭与学校生活的内容有三类:第一类是关于比较平静、安静的内部生活的内容;第二类是关于比较能够接受外部事物的、内部发生作用的生活的内容;第三类是比较外向的、外部进行塑造的生活的内容。这三类内容可以具体划分成以下几项任务: (1)宗教意识的唤起、培育、加强和提高。(2)掌握宗教格言,特别是关于自然和人的教格言。关于两者对上帝的关系,也就是祈祷用的宗 (3)身体锻炼。

36、 (4)由近及远地对自然和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和研究,获得周围环境的知识。 (5)学会关于自然和生活的短诗。 (6)语言和说话练习。 (7)从简单到复杂的手工练习. (8)在平面上画线条的练习。 (9)辨别颜色及其相互关系。 (10)游戏. (11)联系实际生活讲述故事、传说寓言、童话等。二 学前教育的任务 福禄培尔认为,教育并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儿童的生活应当是儿童的世界,不能用成人的生活或成人的世界来代替它.教育的意义来自于教育过程。他说,教育的目的是发展,教育过程也是发展。如果儿童的能力、个性与社会环境达到了完全的统一,那么目前的发展就得到了保证,将来的发展就有了基础。这样,无论是对儿童还是

37、成人都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教育是永无止境的,所谓的终结也是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杜威对教育的界说和教育目的论都受到了福禄培尔的影响。 鉴于幼儿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福禄培尔极力倡导重视学前教育.以前,学前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家庭承担。他认为,家庭和母亲虽然在学前教育中有很大的作用,但许多母亲一方面没有充分的时间教育子女,另一方面没有受过相当的教育和训练,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为了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他主张成立一种既不同于家庭,也不同于学校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nnderganen).他把这一机构命名为幼儿园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幼儿园意为儿童的花园,在这里,儿童是植物,教师是园丁。通过合理的教育,

38、儿童就能像植物一样自然、健康地成长。 以前的学校都以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为教学终极目的。福禄培尔认为,幼儿与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幼儿园的主要目标不在于儿童能从中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幼儿园中,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都是预备的、从属的阶段。知识的获取是从属的任务,传授知识仅仅是幼儿园实现其目标的手段而己,儿童身心发展才是首要使命。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遵循儿童的天赋兴趣和性情。学校的教学应完全以自我活动为基础,并以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所获的知识或观点达到顶点。 根据他的设想,幼儿园有以下几项任务: 1幼儿教育机构。福禄培尔认为,当时普通教育较注重儿童智力和直觉的发展,而忽

39、视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他继承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认为要使儿童的能力与知识同样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得知与行、理论与实践、能力与意志品格的发展统一协调。1843年,福禄培尔在关于德国幼儿园的报告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精神上各种性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为: 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发展幼儿的感觉器官、扩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活动能力;认识成年人和自然界;使幼儿养成集体生活的习惯和一定的品德;在游戏、快乐和天真纯朴中作好求学的准备. 2幼儿师资培训机构,为其他幼儿教育机构训练幼儿教育工作者。 3幼儿教育宣传机构。创办星期新闻和福禄培尔周刊,发表幼儿教育论文

40、,推广幼儿教育经验,介绍游戏方法。 4幼儿教育研究机构.福禄培尔是从幼儿发展的需要的角度论述学前教育问题的,他没有看到公共教育代替家庭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恩物与作业 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儿童精心设计的游戏材料和教学用品,也即玩具。他设计恩物受到裴斯泰洛齐的“形式教学法”的影响。他之所以把这些游戏材料命名为恩物源于其宗教思想。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自然界是上帝给人的礼物。而他创设的恩物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儿童可以通过这些恩物认识自然,进而认识上帝。因此,这些恩物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的。 福禄培尔设计的恩物主要有六种,每一种恩物都有其象征意义和不同的教育作用。 第一种是分别用红

41、、绿、蓝、黄、紫、橙六种颜色的羊毛结扎而成的小球。每个小球直径四公分,小球上有一线连接。他设想出五十种玩法,认为这种恩物对儿童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根据他的球体法则,球是最初和最终的自然形式,是上帝的象征物.儿童可以通过认识球来理解“统一”、 “无限”等。 其次,幼儿可以通过球来认识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教师通过球的甩动来发展儿童上、左、右、前、后等方位知觉,也可以认识“运动”等概念。 再次,幼儿可以籍此锻炼视觉和触觉。 第二种是木制的球体、正立方体和圆柱体.正立方体和圆柱体上有穿孔,并附有木棒和细绳.幼儿可以通过这种恩物认识各种事物的形式、性质和相互关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他认

42、为,三种物体的不同形状代表了不同事物的多样性.立方体代表事物的稳定性;球体代表事物的运动性;圆柱体代表事物既有运动的一面,又有稳定的一面。同时,这三种物体又有相同的特性,这种相似性意味着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统一性。圆柱体是球体和立方体的混合,这种混合决定了这三者之间存在一些共同性。如:圆柱体的平面与立方体的平面相一致:圆柱体的曲面和球体的曲面相一致;等等。 第三种是由8个小正立方体组成的木制正立方体。幼儿可以用小立方体组合成许多事物的形状,如:椅子、梯子等。在组合的过程中,儿童又可以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事物的整体可以划分为各个部分;部分事物可以组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第四种是由8个小长方体组成的木

43、制立方体.第五种是由27个等值小立方体组成的木制立方体。其中3个小立方体分别对分为6个三角 3个小立方体分别四等分为12个小三角体。为学生未来学习数学和几何打基础。第六种是由27个小长方体组成的木制立方体。其中有一些小长方体可以分成平板、斜角等。恩物的作用与前者相似。其中,第一、二种恩物供3岁以前的儿童游戏,第三、四、五、六种恩物供37岁儿童游戏。第四、五、六种恩物的含义与第三种恩物相似,但组成成分更复杂,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物体的形状。 另外,他还设计了一些双面彩色板、彩色纸、小棒、金属环等作为幼儿建筑游戏的补充。 作业(Occup北on)是为幼儿设计的各种游戏活动。与游戏一样,积极有益的作业源

44、于自动的原则.他认为,积极有益的作业应该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福禄培尔关于作业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近代资产阶级劳作教育思想。从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卢梭认为,手工劳动,特别是手工业劳动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裴斯泰洛齐从农民的立场论述了手工劳动的作用,他还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知识首先应该来源于感知训练。他主张通过手工作业以传授知识或发展儿童的感性知觉。 福禄培尔认为,作业具有道德、精神和宗教等多种价值。积极有益的手工劳动除了有助于训练感觉,发展技能,锻炼体格,学成手艺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展现人的内心思想,发展儿童的智力,帮助儿童表达其内心世界。手工作业的重要性就在于它遵循了“教育要表现人的内

45、心生活的能力的原则。他说,我们如同上帝那样勤劳工作,劳动使我们展现了内心世界,体现了精神,形成了思想,把不可见的内部世界展现在可见的外部世界之中。 这种展现内心世界的过程也是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的过程,同时,它具有神圣的、甚至玄奥的意义等。他说: “所有的劳动都应成为自由的活动,都应成为发展智力的活动,而其实现的先决条件是这些活动所应遵循的规则能被认可,能被自觉地运用,因为迄今为止,这一方面还很欠缺.对儿童而言,实物教学可以帮助他们逐渐恢复知觉,并引导他们养成性格,由此人类劳动才能转化成为自由活动,只有当手和大脑的劳动同时进行时,机械的活动才能成为发展智力的活动。手工劳

46、动是自由的活动,且几乎每一种人类劳动都是创造性的活动,因为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使人成为造物主上帝的缩影.” 因此,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作业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积极有益的劳动。 恩物与作业既是相互联系,又是互相区别的。首先,恩物和作业是相互连接的幼儿游戏活动的两种形式,是儿童认识自然、社会,满足其内心冲动的必要手段。其次,作业与恩物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它表现在: 1从幼儿活动次序来看,恩物在先,作业在后。恩物为作业的开展提供基础,作业是幼儿利用恩物进行游戏后的更高发展阶段。 2从活动的材料看,恩物的材料是固定的,作业的材料是可以改变的。幼儿可以利用恩物组合成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但是,恩物本身的形

47、状不可改变。作业可以改变活动材料的形状。如幼儿用纸、沙、泥、木等制作某一事物时,可以根据制造物的需要随时改变材料的大小、形状。 3从性质来看,恩物是活动的材料。作业既包括活动,也包括活动的材料,如:穿珠子和稻绘画、玩豌豆、折纸等. 4从儿童的内心需要来看,恩物主要反映模仿的本能,作业主要反映创造的本能。福禄培尔的恩物和作业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其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一股推动力。它表现在: 1他首开为幼儿精心设计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材料之风。学前儿童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认识外部世界,以前也有教育家注意过这个问题,如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便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但从来没有教育家像福禄培尔那样潜心为幼L设计符合其年龄特点的玩具。这一影响直至今日,并将得到永远的继承。 他认识到幼儿的活动材料应该具有思想内涵。撇开其哲学观,这种出发点本身是值得借鉴的。儿童的玩具应该富有教育意义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2他所设计的这些恩物和作业的本身也不乏可取之处: (1)恩物和作业的设计有的方面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地循序渐进。 (2)恩物和作业的设计注意到多感官参与,发展儿童的多种感官及其能力。如恩物和作业有不同的形状、颜色、材料等,并配以各种活动方式,使儿童视、听、说、做统一起来. (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