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0 ,大小:774.50KB ,
资源ID:2275245      下载积分:14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2752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适宜技术全解-PPT.ppt)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医适宜技术全解-PPT.ppt

1、1大家好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2n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n 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n主要特点 安全有效、成本低廉n优势 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n主要优点 简、便、效、廉4一、针法类一、针法类 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

2、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5针法类分类针法类分类n1.体针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n2.火针疗法n3.电针疗法n4.针刀疗法6二、灸法类二、灸法类 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7艾灸分类艾灸分类n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n2.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

3、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n3.艾卷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n4.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n5.无瘢痕灸-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n6 悬灸8相关禁忌相关禁忌n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n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n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n4.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n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

4、患者等忌灸。9艾灸作用艾灸作用n温经散寒n行气通络n扶阳固脱n升阳举陷n拔毒泄热n防病保健10温经散寒温经散寒n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n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n灸法正是应用其

5、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11行气通络行气通络n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n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12扶阳固脱扶阳固脱n人生赖阳气为

6、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

7、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13升阳举陷升阳举陷n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n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n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

8、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14拔毒泄热拔毒泄热n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

9、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n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15防病保健防病保健n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

10、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n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n现

11、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16三三.拔罐拔罐n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n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n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17拔罐作用拔罐作用n通经活络n行气活血n消肿止痛n祛风散寒18拔罐的方法拔罐的方法n闪火法操作要点:用

12、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19拔罐的应用拔罐的应用n(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n(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n(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n(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20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拔罐时应避开风口,防止受凉。n拔罐前不宜过于劳累或饮酒

13、,以免影响疗效。n每次治疗时留罐的时间为1015分钟。n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n人体的眼、耳、脐、心脏搏动处及毛发过多的部位等不宜拔罐。n存在溃疡、水肿的部位不宜拔罐。21四、按摩疗法四、按摩疗法n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n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22适应症状适应症状n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关节疼痛)

14、。n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肿痛和关节强直等症。n其他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症,习惯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与神经官能症等,都可考虑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23禁忌症状禁忌症状n(1)诊断不明的急性脊髓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在未排除脊椎骨折时切忌推拿。出现脑脊髓症状时须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也是推拿禁忌症。n(2)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扩散转移或炎症发展扩散。因此也属于推拿禁忌症。n(3)严重的

15、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由于不承受强刺激,因此一般不宜接受推拿治疗。应该采取措施,及时抢救。n(4)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腹膜炎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禁忌推拿治疗。应考虑手术剖腹探查。n(5)有出血倾向或有血液病的患者,推拿可能引起局部皮下出血,故不宜推拿治疗。n(6)避免在有皮肤损伤的部位施手法。但在有褥疮的周围施轻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使缺血性坏死的创面逐渐愈合。n(7)妊娠3个月以上的妇女的腹部、臀部、腰骶部,为了防止流产,不宜在这些部位施手法。n(8)精神病患者或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推拿治疗。2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

16、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n2态度和蔼,严肃细心,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n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势,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n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n5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12次为1疗程。n6患者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n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n8按摩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就是自己给自己按摩。

17、25五、刮痧五、刮痧n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n 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26操作要点操作要点n(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n(2)手握刮拭板,先以轻、慢手法为主,待患者适应后,手法逐渐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宜单向、循经络刮拭,遇痛点、穴位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n(3)可先刮拭背部督脉和足太阳

18、膀胱经背俞穴循行路线,振奋一身之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再根据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经穴,可取得更好疗效。n(4)刮痧后嘱患者饮用温开水,以助机体排毒驱邪。27用途用途n 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n 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对于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28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1)刮痧后1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痒感等属正常现象;出痧后30分钟忌洗

19、凉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冬季应注意保暖。n(2)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适应证、禁忌证等要求,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故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或遵医嘱,不应自行在家中随意操作。n(3)有出血倾向、皮肤高度过敏、极度虚弱、严重心衰的患者均应禁刮或慎刮。29预防保健预防保健n1.感冒刮痧疗法n采用穴位(风池、太阳、大椎、风门、肺俞、夹脊等穴)刮痧法,将红花油或万花油涂擦于穴位局部皮肤上,操作者用手紧握刮痧板从上至下刮拭,用力宜均匀柔和,痛甚处应反复重刮,每次治疗时间约15分钟。刮拭出痧后再给饮温开水或生姜汁糖水以发汗解表。隔日治疗1次。n2.黄褐斑刮痧疗

20、法n先清洁皮肤,再均匀涂抹润肤乳,按照额头、眼周、面颊、口周、鼻部、下颌的顺序,用面部刮痧板依次从面部中间向两侧沿肌肉纹理走向或顺应骨骼形态单方向刮拭,在色斑、痛点处采用压力大速度慢的手法。然后按揉太阳、印堂、迎香、颧髎、承泣、四白、承浆、大迎、颊车及黄褐斑部位。刮拭速度宜缓慢柔和,力度均匀平稳,以皮肤潮红为度,不要求出痧。每周2次,4周为一疗程。30六六.熏蒸熏蒸n中药外治疗法的分支。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等。、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n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

21、。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n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亦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精神疾病的诸多方面。31方法方法n1.传统熏蒸法:把药放在器具里(不锈钢的,瓷的,瓷砂的)。然后加些水煮沸,找好合适的姿势,把要蒸熏的部位放在器具以上用蒸汽熏蒸,注意避免烫伤,熏蒸时间大约20分钟到半小时,最后关火。n2.时尚熏蒸法:采用中药熏蒸机(药浴机),全自动人性化设计。n把中药包放在中药煮蒸器中煎煮,使用者只要坐在机器里面享受蒸汽浴20分钟。n自动控温,自动进水,补水,排水,还配有方便治疗的清洁淋浴花洒和立体音响(收音机、外接CD),n熏蒸

22、治疗与音乐治疗相结合,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3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n1、精神疾病: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头痛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等。n2、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n3、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n4、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n5、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n6、妇科:痛经、闭经等。33熏蒸疗法的十大功效熏蒸疗法的十大功效n疏通经络 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对各种风痛有效。n净血排毒 可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

23、循环,帮助排除体内废物及肝肾毒素,对各种水肿有特效。n清毒杀菌 可深入皮下组织,杀菌消毒,清除污垢,帮助去死皮,使肌肤美白。n清除疲劳 可使全身放松,缓解压力,心情愉快,恢复活力。n活化细胞 可使全身细胞活跃,有效改善体质,增强免疫能力。n强化机能 可刺激人体微循环系统,改善人体各种机能。n减肥瘦身 可帮助排汗,消除多余热量,燃烧多余脂肪,使身体苗条,凹凸有形。n美容除斑 可调节内分泌,预防妇科病,消除色斑。n改善睡眠 浴20分钟,相当于40分钟的剧烈运动,浴后可进入深度睡眠,醒后倍感轻松、精神。n预防冻疮 可改善四肢微循环,缓解手脚冰凉症状,预防治疗冻伤。3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1施行熏蒸疗法

24、,应时时注意防止烫伤,各种用具易牢固稳妥,热源应当合理,药不应接触皮肤。n2小儿及智能低下,年老体弱者熏蒸时间不易过长需家属陪同。n3熏蒸浴具要注意消毒。n4治疗期间对辛辣,油腻,甘甜等食物摄入应适当控制。n5治疗期间,停用各种洗面奶。n6做完熏蒸后要喝300-500ml的白开水。35熏蒸禁忌熏蒸禁忌n1孕妇及月经期妇女。n2严重出血者。n3心脏病高血压严重病危者。n4结核病。n5心衰,肾衰病人。n6动脉瘤。n7温热感觉障碍。36七、七、刺络刺络放血疗法放血疗法n刺络法,又称为放血法。因常用的针具为三棱针,所以有的书还称为三棱针法。n适应病症:适用于中暑、中风昏迷、休克、急性肠胃炎、急性结膜炎

25、、头痛、神经性皮炎、急性扁桃体炎、腰肌劳损、丹毒、疖肿等。其中挑刺法还可治疗某些慢性疾病。n注意事项:严格消毒,对有血液病的病人不可使用,对体弱、贫血以及孕妇等病人要慎用。每次出血量以不超过10毫升为宜。37器具药物器具药物n目前临床常用的为三棱针和粗毫针。n三棱针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粗毫针用26号半寸针为宜。38操作方法操作方法n(1)点刺法:先推按所选择的部位或穴区,使它充血,消毒后,以左手夹持被刺穴区,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0.l0.2厘米,迅速刺人,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本法应用面较为广泛。n(2)丛刺法:用三

26、校针在一个较小的部位反复点刺,使其微微自然出血。常与拔罐法结合,即前面所提到的刺络拔罐法。丛刺法多用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n(3)散刺法:散刺法和丛刺法相似,但刺络皮肤面积较大,点刺的距离也较大。根据病灶大小,点刺1020下不等。多用于丹毒、神经性皮炎等面积较大的病灶。n(4)挑刺法:它是点刺法的一种发展。主要是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皮肤有关部位上出现的异常点进行挑刺,这些点可表现为压痛、酸困、丘疹及皮下结节等不同情况。并根据病情,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常见于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颈椎两侧。若为丘疹,多稍突起于表皮,如针帽大小,呈灰白、暗红、棕褐或浅红色不等。挑刺时,局部消毒后,左手按压固定皮肤,右手

27、持小号三棱针,挑破表皮,深人皮下,针身倾斜并轻轻提高,将白色纤维样物挑断十数根至数十根。挑刺完毕,拭去血迹,覆盖消毒敷料,并加以固定。39八、穴位注射疗法八、穴位注射疗法n腧穴注射法,一般是指将某些中西药物注人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种疗法,所以又称为水针法。n它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40器具药物器具药物n(1)器具:常用1、2、5、10、20毫升的消毒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一般穴位多用5号齿科长针头,眼部穴用4号针头,深部穴采用封闭用的长针头。n(2)常用药液:0.252盐酸普鲁卡因,维生素B1、B12、K3、C,阿托品,生理盐水,注射用水,各种抗生素J一氨酪酸,乙酚谷胺酚胺,三磷酸腺昔,丹参

28、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等。4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n(1)术前准备:注射器及注射部位进行严格消毒,检查药液质量,有安瓿破损、过期或变质的一律不用;校对药名、剂量,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普鲁卡因、青霉素等必须预先做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n(2)注射方法:快速进针,缓慢送至所需深度,上、下提插至有得气感后,将针芯回抽一下,如无回血,注人药液。一般用中等速度推药,体弱或慢性病病人,速度可慢一些;体壮实,急性病,推药速度宜快。如推人药液较多,可将针头由深至浅分层推入。n每个穴位注射的剂量,应据病人的病情、体质、药物浓度和穴位所在的部位而有所区别,多在0.31毫升之间,但也有52

29、0毫升的。每日或隔日 1次,710次为一疗程。42适应病症适应病症n腧穴注射适应病症亦较为广泛,各系统疾病都有应用,但以治疗疼痛及炎症性病症更为常用,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急性阑尾炎等。4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在穴位注射时必须注意的是要避免使用某些浓度过高或刺激性过强的药物。n同时有些部位如关节腔,有些穴位如合谷(尤其是患儿)不宜应用本法。44九、牵引九、牵引n 牵引,康复方法之一。用特制的牵引带和装置,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牵拉练习。目的是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常用的有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腰椎间盘突症的

30、骨盆(腰椎)牵引以及改善和增进四肢关节功能的功能牵引。其装置可利用重锤、弹簧秤或旋紧螺旋杆作牵引力的非机动牵引床,或使用电子装置自控的机动牵引床。n 如果依照关节来分,牵引可分为脊椎或四肢关节的牵引。在临床上,脊椎牵引较常被使用;而脊椎牵引中,又以腰椎牵引及颈椎牵引最为常见。45颈椎牵引颈椎牵引作用作用n颈椎牵引是颈椎病保守治疗法中最主要而且疗效确实的一种方法,其治疗作用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n(1)限制颈椎活动,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n(2)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n(3)解除肌肉痉

31、挛,恢复颈脊拄的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n(4)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n(5)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改善推动脉的血供。n(6)使颈椎管纵径拉长,脊髓伸展,黄韧带皱招变平,椎管容积相对增加。正确的牵引治疗不仅可使肌肉痉挛解除,同时也有改善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作用。46方法方法n 牵引的力量:牵引力量以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为目的。一般坐位23kg,卧位10kg左右。n 牵引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易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损伤。n 体位:常用体位为坐位、仰卧位。仰卧位可使C4C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

32、且角度亦易调节。坐位牵引位置不易稳定、角度变化亦小,但操作相对方便。n 牵引方式:可分为持续性牵引和间歇性牵引。持续性牵引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力;间歇性牵引则在牵引过程中有几次牵引力的减小。年岁大、病情重者多选后者。47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1)牵引时抗领带的前面部分应套于下颌部(俗称“下巴骨”处),切勿滑向颈前喉部,以免引起窒息事故。尤其是患者两上肢无力时,每次牵引均应有家属在家照看,因为一旦枕领带向喉部滑移时,病人无力自行调整位置。n(2)牵引时不必强求头颈部的某一特定位置,以病人自觉症状得以减轻者为宜。一般说柬,有关专家主张牵引时病人头颈部前倾约20,因为此位置椎间隙增宽最明显。有些病

33、人应用颈部中立证(俗称头颈伸直)牵引效果不明显,改用头颈部前倾(前屈)20位牵引,症状很快得到改善。n(3)轻症患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13次,每次30分钟,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曰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可自34千克开始,逐渐增加到56千克,最多不超过10千克。牵引治疗最初几天,少数病人可有头晕、头胀或颈背部疲劳堪,在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尤其容易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从小重量、短时间开始牵引,以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个别病人不能耐受牵引治疗,剡应改用他种治疗方法。少数瘸人牵引后症状反而加重,可能是牵引加重了对神经或血管的刺激或压迫所致,应终止牵引。48腰

34、椎牵引作用腰椎牵引作用n 腰椎长骨刺(即腰椎骨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压迫到坐骨神经的患者,可用腰椎牵引来改善;背部肌肉紧绷的患者,也可用腰椎牵引来让肌肉放松。n 腰椎牵引通常要持续做一个月以上,才能见到成效,约六、七成的患者有效。49方法方法n 腰椎牵引需要比较大的力量,所以不太可能用徒手牵引的方式,大多使用机械牵引。腰椎牵引可分为间歇式及半持续性两种方式,患者可以趴或躺在治疗床上。n 间歇式牵引约拉七秒、停十五秒,持续廿至卅分钟;重量由体重的四分之一开始(此重量可以克服身体与床之间的摩擦力),一段时间之后,视患者的忍受程度,逐渐增加到体重的二分之一为止。n 半持续性牵引约持续拉卅分钟至二小时,休息几分钟后可反覆牵引,一天共牵引约六至八小时;牵引的重量由六公斤开始,视患者的忍受度逐渐增加到体重的三分之一为止。50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