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材物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必修2教材结构分析运动的描述f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力与运动的关系!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_机械能和能源_升小结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必修2教材的章节结构+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不同于有的教材把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合为一 章;有由教材把机械能戕在最前一章;有由教 材把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放在机械能的前 面,万有引力之后。我们的想法7.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同属于曲线运动,但从加速度来分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分为 两章更有利于理解和教学。2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是必修
2、/中直线运动的自 然延伸和运动定律的拓展应用,逻辑联系紧密,学生理解比较顺畅。况且学生学过力的合成和 分解,紧接着学习抛体运动,有利于矢量运算 方法的迁花。M如果把机械能放在前面或插在中间,从内在 逻辑和学生思维角度看都显得生硬。我们的想法一“学过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再学习机,械能,对于丰富和深化对机械能的理解 是有益的,也有利于领会应用机械能解 1决问题的意义。:5,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作为必修/和 必修2模块全部内容的总结,放在最后一 章是比较合适的。教材结构设计的思想+教材结构的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学科逻辑、学生 认知、学生情感这三个因素,体现学科、学生 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统一。考虑但不过
3、于强调学科结构逻辑的严密性。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单元结构及微观呈现模式的讨论+学生对教材宏观结构的认识开始时是比较粗略 的,学到一定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自己学过的 知识,如同爬山到了山顶俯视全景,就会清晰,得多。+对于微观知识学生会感觉比较实在,但却容易“井底观天”,看不清微观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教材中观的单元结构的设计更为重要,它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认知建 构的量和质的水平。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单元结构的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规律占有重要的 基础性地位,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常规的研究思路是:运动的描述一运动的规律一运动变化的原因一力和运动
4、的 关系。+即,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角速度)一 向心加速度一向心力一向心力与向心加 速度的关系。从必修1到必修2研究思路可能的变化的思路是先研究运动学问题再研究动力 学问题。+必修/中运动类型局限于直线运动,研究+但不意味对其他类型的运动都要按常规 思路(例如对振动问题的思路就与其相 反),必修/所学知识已经为下面思路的 变化提供了准备,创造了可能性。看一看“平抛运动”的研究思路观察思考 实验探究 理论探究+猜想平抛运动的特点。验证猜想。为什么可以做这样的分解?+建立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方程。可以看出,在对平抛运动规律研究时,介入了动力学规律的思考和应用。对匀速圆周运动结构设计的思考+如果先
5、建立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学生缺 少实践经验的感受,也很难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对于向心加速度的理论探究,回避不了 矢量方向变化中的极限问题,从而加大 了学习的抽象程度和理解难度,这对大 多数学生,不是一个好的决策。教科版教材的一些做法+采用先向心力再向心加速度的结构。+对向心力,学生容易获得直观感受,也比较容 易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探究,在 此基础上陈述向心力的表达式及其意义。+然后,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建立向心加速度 的概念和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部分理科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通过“发 展空间”自学向心加速度的理论推导过程。【案例】曲线运动7,通过观察和回忆,了解什么是曲线运动,
6、知道曲线运动是十分常见的运动形式。(可以让学生举例)(a)汽车在环形立交桥上的运动(b)过山车的运动(c)飞机的飞行表演 图1-1-2形形色色的曲线运动【案例】曲线运动3.理论探究:从割线到 切线的变化过程的分 析。.4.实验探究:曲线运动 的条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 教材旁批的提示问题,做出猜想,再进行实+结论得出后,就两个实例进 行交流和讨论。讨论交流图1”8中的人造工星和羽毛球各是靠什么力来改变 运动方向而做曲线运动的?人或I!用提地球话的(1)羽毛球在?中运动图14.8曲线运动的两个实例【案例】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前面已经介绍了平抛运动探 究的整体思路,这里再介绍 一下其中的实验探究
7、部分。L准备:通过观察讨论提出猜 想;2.观察平抛竖落的实验:在同 一高度,不同的路径,但同 时落地;改变平抛速度,仍 然同时落地;改变高度,仍 同时落地。B A .*,A I.9.产、.,二1 J-图1-3-3比较平抛运动和白由 落体运动【案例】J2抛运动的实验探究+结论:平抛物体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与自由落 体运动有相同的规律,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3.观察频闪照片,+讨论:照片为我们提供 了哪些信息?水平方向 和竖直方面上做什么运 动?【案例】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用理论的方法得出平抛运动规律。,5,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不,是用这个实验得出规律,而是用实验的方法描出运动轨迹,验证规律
8、和应用规 律,求平抛的初速度。案例评析+案例的设计贯穿科学探究和认知建构的思想,.力求突出本质特征,而不在意探究的形式,也 没有千篇一律的程序。+关注外在活动(观察实验)与内在活动(思考 与理论分析)的结合,以交流和讨论为结合点。+重视实验,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各类、各 层次实验结合。+关注过程设计的结构性思考。【案例】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计思想:从感性到理性;从 定性到定量,关注对概念规律 的理解和对有关概念的认识误 区。,1.活动:感受向心力。采用在 水平桌面上的定性实验,避免 对以后学习圆锥摆模型造成的 干扰。为学习向心力的概念提 供感性认识。,n IIIW2.2.I体蛤的力【
9、案例】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Z通过对月球绕地球运动和旋转秋千图片的观 察,交流讨论可能是什么力使物体做匀速圆周 运动。乐而使学基认识: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力不可能沿切线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只能是指向圆心。+这个力可能由弹力提供,也可能由其他性质的 力提供;可以是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提供。+这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就叫做向心力。【案例】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M实验探究: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 度加半径之间的关系。教材上采用厂制仪器的演示实验,观察:保持角速度和半径相同,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 笑系;+保持质量和半径相同,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 关系;+保持角速度和质量相同,探究向心
10、力与半径的 关系;【案例】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陈述说明,精确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和向 心力大小的两种表达式。5,交流与讨论:两种表达式中,一式中向 心力大小与半径成正比,而另一式中向 心力大小却与半径成反比,它们相互矛 盾吗?几个实验的说明1.活动:探究位移合 成的规律(P6)1f1*T*T*-r*VVT-*r*TTT*T*T*T*-1*T*Tr*f*F*T*T*T/纵向/1 1肇笔沿尺边横向平移lllllllllllllilltllllllt“手向上平推 H图1-2-2运动的合成实验几个实验的说明二 L:二+这个实验对学生来说,简易可行,只要 一支笔、一把尺、一张纸即可,通常画.出的轨迹是
11、不规则的,但连接曲线首尾 得到笔尖走过的位移,与两个分位移比 较,可以得到它们的关系,即遵循矢量 合成的定则。有利于区分路径与位移的 概念,结论具有普遍性。几个实验的说明Z活动:研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R63)+动能定理并不是实验得来的规律,它是应用功.的概念和牛顿第二定律得到的推论,因此教材 中把实验置于验证的地位。+这个活动也不要求重做实验,而是利用牛顿第 二定律实验得到的打点纸带,对其进行数据处 理和分析,从而得到与理论推导一致的关系式。这样的安排更符合科学发现的多样性和教学的 效率要求。几个实验的说明lilts3.学生实验(分组):验证机械 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
12、一条重要规律,由于对学生难以做出 较严格的理论推导,因此安排实 验验证是必要的。+实验采用自由落体打点纸带进行数据分析,由于在必修1中没有做 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学星实验,因 此这里要求做实验。图4-5-60几个实验的说明+在对纸带处理中,没有要求以静止点为原点,只要求在纸带点迹清晰的部分,沿下落方向 依次取若干个连续的点,标为0、1、2、3、4等。用“平均速度为中点时刻瞬时速度”的方法 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和对应的动能。由学生任选某一点为计算重力势能的参考点,量出各点至参考点的距离(注意取值正负),再算出对1应的重力势能。再验证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讨论误 差的来源。0,I 2 3,45 6
13、7 84-5-7在纸带上选取若干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 案例评析+该实验分组进行(2人一组)。+实验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权,各组的实验+会不一样(所选的。点和参考点不同)。不必要考虑选纸带的静止点到其后一点 距离要求。通过自主处理数据和汇报交流,学生对 实验与理论的理解会更深刻。三、关于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 的渗透挖掘物理学原本存在的教育因素 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一)万有引力的案例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伟大意义+,7世纪后期,牛顿等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它 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上 运动和地上运动。它不仅在当时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着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也为 人类实现飞出地
14、球的梦想指出了方向。+联系到此前发生的围绕宇宙图景的近代科学革 命,后人看到了科学对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巨 大贡献。+因此万有引力这一章的意义远比了解一些知识 更重要。传统教材的不足+但是,我们却没有感受到这一章的重要,+虽然我们很佩服牛顿,他是伟大的天才,但好象万有引力定律也只是复杂的数学 推导的结果。因为我们把目标定位在定律本身上了。而看不到牛顿的智力苦斗,看不到他的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科版“万有引力定律”的编写意 图+分为四节: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 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跨越了 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探究的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分为三部分:
15、与引力有关的思考;万 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首先讨论了万有引力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再揭 示了定律推导的思路和定律本身的内容,然后 介绍定律的直接实验验证和引力常量的意义。这对于物理科学发现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三个阶段+思想孕育阶段:万有引力的提出。+定律推演阶段;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事实与实验验证阶段。+下面是“与引力有关现象的思考”分析与建议。万有引力的提出,序+对行星运动问题了解得比较清楚之后,人们更深 入地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着太阳运转?在开普勒时代有些人对此的回答是:小天使在后 面拍打翅膀,推动着行星沿轨道飞行。而牛顿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则意识到太阳可能是支配行星运
16、动的那些力的渊源。创造性思考的开端+干坝%歹在到粉木手取何子士子仅后,田丁 瘟疫流行,回到了自家的农场。+在此后的右个月中,牛顿经过不断地思考和.论证,奠定了万有引力理论的基础。牛顿在思考过程中得到的认识+苹果下落和月球围绕地球旋转都来自于同一种 力,那就是地球的引力;+这种引力不只存在于地球和月球之间,还存在 于太阳系中太阳与各行星之间以及行星与卫星 之间;这种引力不只限于天体,还存在于地球上的一 切物体之间;推而广之,宇宙间的每一对物体之间都存在这种引力的作用。讨论交流+对于上述万有引力的概念,你有什么困惑 和看法?苹果下落,为什么月球不落下?+月球绕地旋转,苹果也能绕地旋转吗?+为什么我
17、们没有察觉地球上物体之间有引力?苹果与月球有共同之处吗?+牛顿对行星运动的研究工作首先是从研究 月球轨道开始的。+苹果和月球除了两者大致都是圆的以外,可能再也找不出它们的共同点,牛顿却看 到了它们的相同之处。+牛顿认为苹果在往下掉,月球也在往下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谁说月球没有下落?+如上图所示,当一个苹果落向地面时,它必定 受到地球对它的拉力作用,苹果的速度和加速 度的方向以及地球的引力方向,都指向地心。月球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它的速度方向环 绕地球而不是指向地心。由牛顿第一定律,如 果月球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也就是说,月球将会飞出地球(图 中由4向方运动)。+而
18、实际上月球却是沿圆周运动到。点 任 口 甘告 士 AU、二一人,、)-7-A向地心的力作用于它,牛顿假设这个 力与拉苹果向下的力的来源相同,就 是地球的引力。+名人名言:当每个人都认为月亮不往下掉的 导候,只有车顿这样而人才看到月亮正展往说明+实际上,牛顿还从另一角度思考了引力的问题:+苹果也可以不落向地面吗?牛顿的又一论证+如果我们水平地抛出一个物体,由于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它将沿.弯曲的路径落向地面。+如果抛出的速度越大,则它绕过 地球表面的落点越远。可以想象,抛出的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 就会进入地球轨道而不落下。+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月球虽受 地球的引力而不落到地球上。从苹果、月球与地球
19、到天体的推广+牛顿还作出了更具有普遍性的思考。,+正像月球绕着地球转动一样,行星绕着太,阳转动,太阳对每一个行星都有引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一个行星也对太阳:产生引力的作用。任意两个天体之间都有 引力的作用。进一步的推广+引力不只限于天体之间。地球上的任意两 个防体之间也存在弓i力的作席,不过曲体 之间的引力很小罢了,使你感觉不到这个.力的存在。+因此牛顿指出,引力是普遍(万有)存在 的力-每个物体都吸引任何其他的就体。+这就是牛顿引力理论的中心思想。万有引力定律部分的分析+前面主要介绍了牛顿对引力问题的思考,在这 一段的开头,引伸介绍了其他科学家的贡献和 牛顿的独特工作。+教材
20、中数学推导的过程不是牛顿的推导过程,他应用微积分的方法解决了椭圆轨道下的表达 式。教材从高中学生的水平出发,简化了推导 过程。+最后指出定律是几代科学家长期探索、研究的 结果,牛顿是一个集大成者。正确地评价了科 学家个人的作用。名人名言+在地球上摘朵花,你就移动了最远的星 球!狄拉克想象,太奇妙了!(二)“万有引力”案例评析天才的智力苦斗+不要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只是数学天才的逻辑演 绎结果。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 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 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
21、,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对本案例的评析7+如何利用物理学史的宝贵资源?+借鉴历史,但不是简单陈述历史事实。+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探究中去+在过程中理解知识。+在过程中领悟方法和培养能力。+把历史和现代的发展联系起来。四、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和照顾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注意层次区别+教材分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如斜抛运动、圆周 运动与人类文明、了解相对论、初识量子论都 是选学要求。+教材中的练习和习题,分为:“练习与评 价”,多为节后的概念辨析、定律的理解以及 基本应用练习;章后的“习题”,比前者稍 有提高,以及章内的基本综合应用题;“发 展空间”,除了某些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还有 一些研究性的课
22、题和要求适当提高的习题。“发展空间”不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注意控制面向全体学生的深度要求+例如,斜抛运动,知道用合成和分解的 方法,但不要求讨论斜抛的轨道方程。+知道弹性势能及与那些因素有关,不要 求推导弹性势能的公式。+知道向心加速度,但不要求用极限的方-法推导其公式。+有的是在过程中提高的,不要一次到位。向一定特长的学生推荐适合的课题1.排球赛场的长为18 m,男 排网高为2.43 m.2.在要求不扣出界外的条 件下,前扶近网不同高度处沿水 平方向扣球,球的最大初速度见 下表.高度/m 最大初速度/(m-s-1)2.60 12.362.80 IL903.00 11.50图1-3-12扣球后
23、排球的 运动轨迹探究排球运动中沿水平方向近网扣球的最大速度你观看过排球比赛吗?你是否曾为运动员将球扣出界外 而惋惜?在排球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在近网处沿水平方向(垂直于网)扣球,要使球不被扣出界外,球的最大初速度为 多大?(以男排比赛为例,并把扣球后排球的运动近似看做平抛运动)1.射程x一定时,排球的初速度与 扣球高度的关系是_2.根据公式_当高度y取 m,射程x取_m时初速度最大,且为_m/s.从以上计算中,你对排球比赛中的 扣球有什么认识?图1-3-11排球比赛向一定特长的学生推荐适合的课题+估测太阳的密度,可推荐给喜欢实验和有 一定思维能力的学生。+估测人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时克服重力做功 的功率,估测上抛石块所做的功,可对喜 欢实验的学生。+鼓励网上查阅资料,如军事题材、航天题材、永动机题材等,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 整理、交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