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2.51MB ,
资源ID:226554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2655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复合弱化结构的上覆煤柱区冲击地压防控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基于复合弱化结构的上覆煤柱区冲击地压防控研究.pdf

1、扫码阅读下载潘立友,史明伟,董文卓,等.基于复合弱化结构的上覆煤柱区冲击地压防控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3,50(5):99-104.PAN Liyou,SHI Mingwei,DONG Wenzhuo,et al.Study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ck burst in affected area of overlying coal pillar based on composite weak structureJ.Min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23,50(5):99-104.DOI:10.19

2、835/j.issn.1008-4495.2023.05.016基于复合弱化结构的上覆煤柱区冲击地压防控研究潘立友1,史明伟1,董文卓1,徐维正1,刘宏军2(1.山东科技大学 采矿工程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2.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摘要:为实现上覆煤柱影响区冲击地压的整体可控性,提出利用复合弱化结构进行冲击能量耗散,在阐述复合弱化结构定义、分类和弱化度及上覆煤柱导致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复合弱化结构的防冲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弹性能指数、冲击能指数随复合弱化结构弱化度的增大而降低;复合弱化结构将冲击危险区域的弹性能分段耗散,能有效改变煤岩弹性能

3、释放模式;对既定的残留煤柱采用顶板(煤)预破坏措施实现冲击能量的耗散。在唐山矿煤柱区域进行了现场试验,采取整体耗能措施后,冲击危险区域的钻孔应力值和钻屑量均小于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值,保证了煤柱区的安全生产。关键词:冲击地压;煤柱;复合弱化结构;能量耗散;整体防控;爆破中图分类号:TD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495(2023)05-0099-06收稿日期:2022-06-27;2022-08-14 修订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41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804186)作者简介:潘立友(1965),男,山东昌乐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4、为冲击地压防控、矿山压力控制。E-mail:panliyou7930 。通信作者:史明伟(1995),男,河南灵宝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冲击地压防控。E-mail:。Study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ck burst in affected area of overlying coal pillar based on composite weak structurePAN Liyou1,SHI Mingwei1,DONG Wenzhuo1,XU Weizheng1,LIU Hongjun2(1.Mining Engineering of Rese

5、arch institute,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an 271000,China;2.Kailuan(Group)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Tangshan 0630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verall controllability of rock burst in the affected area of overlying coal pillar,the composite weak structure was pr

6、oposed to dissipate the impact energy.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weakening degree of the composite weak 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rock burst caused by overlying coal pillar,the anti-shock mechanical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weak structure was analyzed.The res

7、ults show that:the elastic energy index and the impact energy index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eakening degree of the composite weak structure;the composite weak structure dissipates the elasticity of the impact dangerous area by segments,which can effectively change the elastic energy relea

8、se mode of coal rock;for the established residual coal pillar,the roof(coal)pre-failure measures are used to dissipate the impact energy.Field tes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oal pillar area of Tangshan Coal Mine.After the overall energy consumption measures were taken,the borehole stress value and dri

9、lling cuttings in the impact danger area were less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of rock burst,which ensured the safe production of coal pillar area.Keywords:rock burst;coal pillar;composite weak structure;energy dissipation;overall prevention and control;blasting 深部开采的冲击地压矿井受区域地质构造及开采条件的影响,在部分异常区域往往留设有煤柱

10、。残留煤柱造成应力高度集中,易在其下部煤层采掘活动过程中诱发冲击地压1-3。鹤岗、开滦等矿区受上覆残留煤柱的影响,曾发生过冲击伤亡事故。可99第 50 卷 第 5 期2023 年 10 月 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50 No.5Oct.2023见,深部(老矿区)矿井中上覆煤柱的存在是冲击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国内针对本煤层采场周围存在煤柱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较多,而对上覆残留煤柱对下部采掘工程的冲击地压影响研究相对较少。艾春和4在研究深部不规则工作面煤柱影响区应力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设计开采顺序防冲的方法

11、;杨伟利等5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遗留煤柱的垂直应力分布特征,对遗留煤柱区进行了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提出了煤柱区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并进行了工程验证;凌志强等6通过统计分析巷道掘进过程中煤柱宽度变化前后的多种监测数据,总结出煤柱宽度变化对冲击危险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弱化静载荷源、增强煤柱稳定性和提高支护强度等防治措施。针对残留煤柱通过开采保护层或类似保护层的结构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研究也较多,保护层开采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防范措施之一7-8。吴向前等9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分析了开采作为保护层的上部煤层对下部煤层的卸压效果,研究得出下保护层的开采可释放被保护层的弹性能,从而达到防治冲击地压的

12、目的;秦子晗等10利用数值模拟对不同煤层条件进行保护层模拟开采,对开采保护层后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开采下保护层时的卸压范围和卸压效果要优于开采上保护层的结论;朱术云等11通过对大量现场实测资料的统计整理,分析了底板岩性及组合结构对采动底板变形破坏深度的影响,说明了底板岩性及组合结构对底板变形破坏深度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对于由上覆煤柱造成的下部煤层冲击危险区域,目前一般采取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对煤岩层进行卸压转移高应力的方法来防控。这些方法对既定煤柱的卸压、消灾效果不彻底,且实施难度较高、工程量大。笔者针对受上覆残留煤柱影响的冲击危险区域采用人为制造复合弱化结构体的方法,利用该弱化结构体

13、的耗能作用,以控制和耗散冲击地压能量,使冲击能量由大面积释放转化为在采掘时空上的分块耗散,切断冲击煤层的连续性,从而降低煤柱下采掘空间冲击地压危险。该研究方法在开滦矿区的唐山矿进行了现场实施,实现了残留煤柱区的安全回采。1 复合弱化结构的构成1.1 复合弱化结构的定义复合弱化结构12-13是指具有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软硬互层结构,一般由坚硬岩层(结构)和软弱岩层(结构)组合而成,其力学特性由两部分岩层自身性质的相互耦合作用所决定。其中软弱结构具有强度低、变形大、裂隙多等特征,并在整个复合弱化结构中起主导作用。1.2 复合弱化结构的分类1)根据形成原因分类根据形成原因不同,复合弱化结构可以分为自然

14、复合弱化结构和工程复合弱化结构。自然复合弱化结构是指天然形成的缺陷结构。工程复合弱化结构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完整的煤岩体采用爆破、注水14、开挖等手段制造出缺陷结构,缺陷结构与其附近区域形成强度差异的组合结构统称为复合弱化结构。笔者主要研究工程复合弱化结构对煤柱下采掘空间冲击地压的防控作用。2)根据空间分布形态分类复合弱化结构在空间分布形态上可以分为纵向弱化结构和横向弱化结构。将煤柱下被保护巷道作为中心,分别在垂直于巷道的顶底板设置纵向软化结构和平行于巷道的两帮设置横向复合弱化结构15,如图 1 所示。(a)纵向弱化结构(b)横向弱化结构LH复合弱化结构中强结构的尺寸宽度;LW复合弱化结构

15、中弱结构的尺寸宽度;LZ支护强结构的尺寸宽度。图 1 复合弱化结构布置示意图1.3 复合弱化结构的弱化度描述由复合弱化结构的基本定义,依据软弱岩层在复合弱化结构中所占比例,引入弱化系数(弱化度)KC,表示复合弱化结构的弱化程度。弱化度 KC是指宽001Vol.50 No.5Oct.2023 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 50 卷 第 5 期2023 年 10 月度一定,单位面积内软弱岩层厚度与总厚度的比值,具体如图 2 所示。图 2 复合弱化结构弱化度示意图KC可表示为:KC=hrH100%(1)式中:hr为复合弱化结构中软弱岩

16、层厚度之和,m;H 为复合弱化结构总厚度,m。软弱结构在整个体系中占比越高,则结构的弱化度越大,整体结构的强度就越低,黏性及稳定性就越差,冲击危险性越低;反之,结构的弱化度越小,整体结构的强度就越高,结构的弹脆性质越显现,冲击危险性越高。2 上覆煤柱诱发冲击地压的力学机制在上覆残留煤柱的作用下,不仅在残留煤柱上会形成应力,且应力会向底板下部的煤岩层传递,对下方煤层回采巷道的布置和维护产生重要影响。煤柱应力分布模型如图 3 所示,其中:上为 5 煤层残留煤柱上的应力分布,因煤柱宽度不同形成 2 种应力分布形态,为凸形分布,为马鞍形分布;下1为布置在采空区下方的巷帮应力分布,下2为布置在煤柱下方的

17、巷帮应力分布。图 3 煤柱应力分布模型图根据 唐 山 矿 Y484 工 作 面 煤 层 条 件,运 用RFPA16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上部残留煤柱应力影响下的模拟计算,结果如图 46 所示。水平距离/m04 08 01 2 0 1 6 0 2 0 0 2 4 0 2 8 0 3 2 0 3 6 0 4 0 04 54 03 53 02 52 01 51 050垂直应力/M P a图 4 残留煤柱应力分布水平距离/m04 08 01 2 0 1 6 0 2 0 0 2 4 0 2 8 0 3 2 0 3 6 0 4 0 04 03 53 02 52 01 51 050垂直应力/M P a图 5 下部

18、巷道应力分布图 6 研究区声发射图由图 4 可知,受采动影响,采空区内应力大大降低,在煤柱中分布着高集中应力,残留煤柱的应力集中程度高于采空区侧,说明此处的应力高度集中,且煤岩聚集较高的弹性能,煤柱下方巷道的冲击危险性较高。由图 5 可知,受采动影响,采空区下方巷道应力降低(低于原岩应力),煤柱下方的巷道出现较大应力集中,冲击危险性高。由图 6 可知,采空区下方巷道应力较低、变形破坏小、声发射较少,说明采空区下方巷道冲击危险性较低;煤柱下方巷道应力集中、变形破坏严重、声发射密集,说明上覆煤柱下方巷道冲击危险性较高。3 复合弱化结构防控冲击地压原理3.1 复合弱化结构对冲击倾向性指数的调控通过研

19、究不同弱化度条件下的复合弱化结构对煤体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中的弹性能指数和冲击能指数的影响规律17,分析复合弱化结构对冲击倾向性指数的调控机理。101第 50 卷 第 5 期2023 年 10 月 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50 No.5Oct.20233.1.1 复合弱化结构对弹性能指数的调控图 7 为复合弱化结构的弱化度与弹性能指数关系图18-19。图 7 弱化度与弹性能指数关系示意图由图 7 可知,随着复合弱化结构弱化度的增大(KC1=0、KC2=10、KC3=30、KC4=40),煤体破坏过程中软岩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20、,主要表现为峰值前弹性模量逐渐变小,形变量逐渐增大,积聚的弹性能逐渐减小,耗散的能量逐渐增大。根据式(2)可知,弹性能指数随弱化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WETn=SPnSTn=S(AnBnCn)S(AnOBn)(2)式中:WETn为第 n 层煤岩体的弹性能指数;SPn为第 n层煤岩体在破坏前所积聚的弹性能;STn为第 n 层煤岩体破坏峰值前所耗散的弹性能;S(AnBnCn)为第 n 条加载曲线所围成的面积;S(AnOBn)为第 n 条卸载曲线所围成的面积。3.1.2 复合弱化结构对冲击能指数的调控图 8 为复合弱化结构的弱化度与冲击能指数关系图18-19。图 8 弱化度与冲击能指数关系示意图由图8

21、 可知,随着复合弱化结构弱化度(KC1=0、KC2=10、KC3=30、KC4=40)的增大,煤体破坏后(峰值后)的一次性破坏程度越来越小,一次性突然释放的弹性能越来越少,缓慢耗散的能量越来越多。根据式(3)可知,冲击能指数随弱化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KEn=ESnEXn=S(AnOCn)S(AnBnCnDn)(3)式中:KEn为第 n 层煤岩体的冲击能指数;ESn为第 n层煤岩体破坏峰值前所积聚的冲击能;EXn为第 n 层煤岩体破坏峰值后所耗散的冲击能;S(AnOCn)为第 n层煤岩体破坏峰值前的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S(AnBnCnDn)为第 n 层煤岩体破坏峰值后的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22、。3.2 复合弱化结构的防冲原理3.2.1 复合弱化结构的弱化力学机制复合弱化结构与原始煤层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 9所示,其中曲线 AE 为原始煤层的应力应变曲线,曲线AJ为复合弱化结构的应力应变曲线。原始煤岩体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可以划分为 5 个阶段,分别为:原始孔隙压密阶段(OA)、线弹性阶段(AB)、弹塑性过渡阶段(BC)、塑性阶段(CD)和破坏阶段(DE)。图 9 含有缺陷结构的应力应变曲线而复合弱化结构由于弱化层的影响,导致煤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分阶段形式:OA为裂隙压密阶段,因强度低,所以提前压密阶段缩短;BC为第一稳定阶段,弱化结构破坏至一定程度,能量部分释放;CD为再次压密阶段

23、,当结构破坏达到稳定后便会继续积聚能量;此后便重复进行,直到整个复合弱化结构的承受极限,就会出现和普通煤岩体一样的破坏阶段,释放积聚的能量。此时能量经过分阶段的耗散和释放,到达破坏峰值时的应力、能量与普通煤岩体相比降低幅度大,释放的能量较小,达到消除冲击危险的目的。3.2.2 复合弱化结构对冲击能量耗散原理采用多个复合弱化结构对冲击危险区域的冲击能量进行耗散,从而降低冲击危险性。设定第 1 个201Vol.50 No.5Oct.2023 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 50 卷 第 5 期2023 年 10 月复合弱化结构 W1耗

24、散的能量为 UW1,第 2 个复合弱化结构 W2耗散的能量为 UW2,以此类推,第 n 个复合弱化结构 Wn耗散的能量为 UWn,如图 10 所示。图 10 多能级的复合弱化结构耗散原理图在 n 个复合弱化结构的复合作用下,经复合弱化结构耗散后的单元区剩余的能量为:Uq=1nU-ni=1UWi()U0(4)式中:Uq为经复合弱化结构耗散后剩余的能量,J;U 为复合弱化结构耗散前的能量,J;UWi为第 i 个复合弱化结构耗散的能量,J;n 为复合弱化结构的数量;U0为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能量,J。由式(4)可知,可以通过 2 种方式来降低经复合弱化结构耗散后剩余的能量 Uq: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复合

25、弱化结构的个数 n,将冲击危险区域积聚的能量 U 进行多次耗散,从而降低结构体剩余的能量;然后,可以增加每个复合弱化结构耗散的能量 UW,即加大复合弱化结构的弱化度 KC,使每个复合弱化结构吸收和耗散更多的冲击能,降低结构体剩余的能量。3.2.3 确定合理参数对于既定的煤岩层条件,煤柱的极限破坏宽度可通过现场实测基本确定;也可通过实测矿压数据,采用数值模拟反演煤岩力学参数,然后获取煤柱极限破坏宽度。针对唐山矿 Y484 工作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煤柱极限破坏宽度为 7.7 m。4 复合弱化结构防冲实践4.1 工程概况Y484 工作面位于岳胥区 14 水平,开采 9 煤层,其北部为 T1493

26、采空区,南部为 Y485、Y486 工作面采空区及其煤柱,东部西部为本工作面,上部为 5 煤层的 T1452、T1453 采空区及其形成的不规则大面积煤柱(蓝线内区域),9 煤层和 5 煤层层间距 50 m 左右;本煤层工作面南侧留有 Y485、Y486 保护煤柱(白色区域),该区域埋深约 1 000 m,如图 11 所示。T14 9 3 采空区Y 4 8 6 外采空区Y 4 8 4 回风巷Y 4 8 4 工作面Y 4 8 4 运输巷Y 4 8 5 里采空区Y 4 8 6 里采空区Y 4 8 5 外采空区同水平残留煤柱5 煤层残留煤柱图 11 研究区域平面示意图该区域受上部煤柱及本层煤柱影响,

27、且位于盆地区域,多因素叠加造成该区域冲击危险性较高。4.2 复合弱化结构的布置1)凸形煤柱内制造工程复合弱化结构在运输巷分别向 Y485 运料巷、Y485 运煤巷和Y485 回风巷分割的 2 个煤柱内实施开挖硐室,结合钻孔爆破20的工程复合弱化结构,硐室的开挖宽高深为 2.5 m2.5 m4.0 m,并在硐室内均匀布置孔深为 7.0 m 爆破钻孔;在煤柱侧方其他位置布置爆破钻孔,爆破钻孔的参数与上述相同,通过硐室和爆破使残留煤柱上积聚的能量得以提前释放,降低煤柱中高应力区域的能量,形成复合弱化结构部分。具体布置如图 12 所示。运输巷硐室Y 4 8 5 运料巷Y 4 8 5 回风巷Y 4 8

28、5 运煤巷爆破钻孔图 12 凸形煤柱区工程复合弱化结构示意图2)在巷道围岩内制造弱化结构在巷道两帮与顶板通过人工实施形成一个范围较大的复合弱化结构,如图 13 所示。图 13 巷道返修形式的复合弱化结构301第 50 卷 第 5 期2023 年 10 月 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50 No.5Oct.2023通过在工作面回风巷、运输巷和煤柱区巷道中实施强力扩修,扩大煤层松动圈;通过向围岩实施爆破,在松动圈外形成裂隙体。两者联合形成弱化结构。通过人为制造复合弱化结构,使变形破坏主要集中在巷道支护体外的原始煤岩层中,迫使支

29、护圈内应力向外转移,能量得到释放,从而保护巷道的安全。4.3 防治效果检验采用钻孔应力法和钻屑法进行冲击地压监测。在工作面运输巷具有强冲击危险区域布置钻孔应力计。距离强冲击危险区域外 50 m 处布置第 1 台钻孔应力计,随后向回采方向每隔 30 m 布置 1 台。钻孔直径为 42 mm,钻孔深度 10.0 m,钻孔距底板高度1.2 m,单排布置,钻孔方向为水平布置并垂直于巷道煤壁。采用上述措施后,由现场测得数据绘制危险区域的应力变化曲线,如图 14 所示。日期0 8-0 74.03.53.02.52.01.51.00.50应力/M P a0 8-0 20 8-1 70 8-1 20 8-2

30、70 8-2 20 9-0 60 9-0 10 9-1 60 9-1 10 9-2 60 9-2 10 9-3 01#2#3#4#5#图 14 过煤柱期间运输巷危险区域应力监测曲线由图 14 可知,在实施工程复合弱化结构后,运输巷危险区域的压力值随着工作面向前开采逐渐趋于稳定,且始终小于冲击危险预警值4.5 MPa,可见复合弱化结构已起到释放能量的作用。通过减小巷道应力的作用,达到了消除冲击危险的效果。在强冲击危险区域的运输巷靠煤壁侧每隔 50 m布置一组钻孔进行监测,每组 35 个钻孔,钻孔直径为42 mm,钻孔深 8.0 m,钻孔间距 5.0 m,钻孔距底板高度1.2 m,单排布置并垂直于

31、煤壁。根据钻屑法监测的数据,对其中一组(5 个钻孔)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可得煤粉钻屑量变化曲线,如图 15 所示。孔深/m4.03.53.02.52.01.51.00.50煤粉钻屑量/(k g?m-1)1#2#3#4#5#1234567图 15 过煤柱期间运输巷危险区域钻屑法监测数据由图 15 可知:1#5#钻孔的煤粉钻屑量均随钻孔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钻孔深 4.0 m 后,钻屑量相差较大,说明在煤壁内 4.0 m 后煤体稳定性下降,周围煤体能够产生挤压力作用。在孔深 7.0 m 时钻屑量较孔深 4.0 m 时出现了较大的增量,但都未超过临界值 4.0 kg/m。可见复合弱化结构已起到卸压、降低

32、煤体内积聚的冲击能量的作用,消除了运输巷危险区域的冲击危险。5 结束语1)提出了工程复合弱化结构防冲思路,并进行了复合弱化结构的定义,同时提出了定量的描述方法。2)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上覆煤柱诱发冲击地压的力学机制:在上覆煤柱作用下,应力集中程度高,当下部煤层工作面采动时,上覆煤柱下方巷道受上部煤柱高应力和本煤层采动应力叠加影响,冲击危险性将会大大增高。3)随复合弱化结构弱化度的增大,弹性能指数、冲击能指数得以大幅降低,复合弱化结构能够分段耗散弹性能,降低冲击危险性。4)针对唐山矿 Y484 工作面的地质和开采条件,采取复合弱化结构的措施,形成了大范围裂隙带,有序减弱了煤柱内弹

33、性能,实现了安全采掘的目标。参考文献(References):1 张俊文,宋治祥,刘金亮,等.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灾害结构调控技术架构 J.煤炭科学技术,2022,50(2):27-36.2 齐庆新,潘一山,李海涛,等.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20(5):1567-1584.3 赵善坤,齐庆新,李云鹏,等.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应力控制技术理论与实践J.煤炭学报,2020(增刊 2):626-636.4 艾春和.深部不规则孤岛工作面开采顺序及冲击地压防治技术J.中国煤炭,2015,41(9):45-49.5 杨伟利,姜福兴,温经林,等.遗留煤柱诱发冲击地压

34、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31(6):876-881.6 凌志强,赵森,顿长健.特厚煤层区段煤柱宽度变化区冲击危险性分析及防治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1,48(6):118-122.7 肖健,陈学习,单文选,等.上保护层开采遗留区段煤柱现存状态研究J.煤炭工程,2022(2):110-115.(下转第 110 页)401Vol.50 No.5Oct.2023 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 50 卷 第 5 期2023 年 10 月空留巷挡矸支架安全快速复位提供了新方法,可加快陕北矿区和神东矿区柔

35、模沿空留巷新技术推广应用。参考文献(References):1 吴玉意.柔模泵注混凝土支护原理与参数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2 张智强.双突矿井中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3 刘忠平.深井厚煤层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4 王大钊.柔模混凝土连续墙结构在回撤沿空留巷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5 赵腾飞.浅埋煤层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6 刘文学.金凤煤矿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5.7 李晓白,潘海兵,石景帅,等.

36、6 m 大采高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研究J.煤炭工程,2019,51(5):78-81.8 张智强,赵浩亮,曹新云,等.特厚煤层小煤柱加固及双柔模墙留巷支护设计研究J.煤炭工程,2022,54(6):46-51.9 刘兵晨,秦建飞,许向前.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结构优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2,49(4):187-193.10 司俊鸿,王乙桥,程根银,等.沿空留巷采空区煤自燃堵漏控风机制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2,49(2):40-45.11 薛卫峰,侯恩科,王苏健.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底板破坏规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2,42(6):1133-1139.12 黄庆享,赵灿,杜

37、君武,等.浅埋煤层快速掘进巷帮蠕变效应及滞后支护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3,43(2):219-227.13 孙枫凯,刘忠平.煤炭完全开采不再是梦N.中国煤炭报,2019-02-16(4).14 康红普,张晓,王东攀,等.无煤柱开采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J.煤炭学报,2022,47(1):16-44.15 王中伟,孙枫凯.小小柔模不简单,少掘巷道多采煤N.中国煤炭报,2016-10-21(4).16 王方田,尚俊剑,赵宾,等.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特征及锚索强化支护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1,40(11):2296-2305.17 杨俊哲.厚煤层机械化柔模快速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J

38、.煤炭科学技术,2015,43(增刊 2):1-5.18 杨俊哲,王晓利,王海军,等.沿空留巷成套装备研发及应用Z.伊金霍洛旗: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19 张凯,刘忠平,王浩,等.综放工作面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机械化挡矸技术J.煤,2020,29(2):36-37.20 陈外信,田银素,王志峰,等.厚煤层柔模快速沿空留巷工艺在神东矿区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6,48(12):1-4.21 刘忠平,王晓利,王德勇,等.14212 工作面柔模沿空留巷设计方案R.西安:陕西开拓新矿业工程有限公司,2022.(责任编辑:陈玉涛)(上接第 104 页)8 凡聪聪,张寅.下保护层开采的卸

39、压防冲保护效果分析J.煤炭技术,2020,39(7):1-4.9 吴向前,窦林名,吕长国,等.上解放层开采对下煤层卸压作用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2,40(3):28-31.10 秦子晗,蓝航.开采上下保护层卸压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J.煤矿开采,2012,17(2):86-89.11 朱术云,曹丁涛,周海洋,等.采动底板岩性及组合结构对破坏深度的制约作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31(1):90-96.12 高明仕,窦林名,张农,等.冲击矿压巷道围岩控制的强弱强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分析J.岩土力学,2008,29(2):360-364.13 高明仕.冲击矿压巷道围岩的强弱强结构控制机理研

40、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6.14 张兆民,任文涛,刘志刚,等.基于深孔注水方法的减冲技术研究及应用J.煤炭技术,2021,40(3):107-109.15 魏辉.复合弱结构防控冲击地压机制及应用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7.16唐 春 安,赵 文.岩 石 破 裂 全 过 程 分 析 软 件 系 统RFPA2D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5):507-508.17 宋朝阳,纪洪广,孙利辉.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标试验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11(增刊 2):401-407.18 贾艳武.煤体冲击倾向性指标权系数与冲击危险性研究J.煤矿安全,2015,46(4):47-49.19 陈腾飞,许金余,刘石,等.岩石在冲击压缩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9(增刊 1):1477-1482.20 马文涛,马小辉,吕大钊,等.深部掘进巷道爆破卸压防治冲击地压技术J.工矿自动化,2022,48(1):119-124.(责任编辑:陈玉涛)011Vol.50 No.5Oct.2023 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 50 卷 第 5 期2023 年 10 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