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1 种群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2021-2022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1 种群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年级:姓名:- 10 -种群的特征(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20石嘴山高二检测)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无法判断【解析】选A。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可以提高幼年个体数的比例,减少成年和老年个体数的比例,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2.在调查种群密度时不适合采用样方法的生物是()车前草跳蝻蚜虫杨树田鼠A.B
2、.C.D.【解析】选D。样方法主要适用于植物以及一些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差的动物,例如昆虫的卵、跳蝻、蚜虫等。而田鼠等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3.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一片森林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C.某草原每平方米草地杂草的数量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解析】选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出生率的范畴,不属于种群密度,A错误。森林中的乔木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故一片森林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不属于种群密度,B错误。杂草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属于鲫鱼的种群
3、密度,D正确。4.(2020太原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的叙述中,不是从人口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的是( )A.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B.增强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C.拉低老龄人口比例D.进一步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恢复正常水平【解析】选B。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从人口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可以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增加幼年个体的数量,拉低老龄人口比例,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恢复正常水平;增强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不属于人口数量特征的范畴, B符合题意。5. 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C.农技站对棉蚜虫
4、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解析】选C。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属于物种数量表述,A错误。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B错误。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是种群密度的表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正确。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D错误。【误区警示】与种群特征有关的两个易错点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5、”,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补偿训练】某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片山坡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做法错误的是()A.在山坡上随机选取40个样方B.每个样方长和宽都是1米C.样方尽量选在蒲公英较多的地方D.计算各个样方内蒲公英数目的平均值【解析】选C。样方的选取必须是随机取样,如果选在蒲公英较多的地方,获得的数据肯定比实际种群密度大。6.(2020北京高二检测)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中的丁与图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解
6、析】选C。图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年龄组成,A正确。图中的c表示种群密度,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图中丁表示年龄组成,与图中的b表示的含义相同,图中丙表示性别比例与图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C错误。图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7. 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A.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B.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解析】选B。图中显示该种群由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变为出生率逐渐变大,死亡率逐渐变小,所以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种群数量不断增多。【方法规律】种群年龄
7、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注:纵轴表示年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曲线图和柱形图:项目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曲线图柱形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8.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
8、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B。该区域中种群个体数为6854/12306只;对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标志重捕法。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使用标志重捕法时,两次捕获期间不能出现大的波动。9.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解
9、析】选B。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A正确。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对种群密度的估算值,而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C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因此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D正确。10.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 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
10、记后放归草原,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项目捕获数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标记数初捕50282250重捕50321810以下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A.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B.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 hm2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解析】选A。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28+32)(22+18)=32,A正确。该地区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5=50只/ hm2,B错误。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
11、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分母变小,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C错误。因为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D错误。【方法规律】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B/A=b/a,得A=aB/b。由以上分析可知:(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被捕获等)造成b偏小,则A偏大。(2)若由于某种原
12、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被捕获等)造成b偏大,则A偏小。(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差异。(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在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在取样时应注意的原则是_等.(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若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_;
13、若个别标志物脱落,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填“增长型”“稳定型”或“衰退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 _(填“增长型”“稳定型”或“衰退型”);_ _(填“甲”或“乙”)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解析】(1)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所用的方法为样方法,样方在计数时,计算样方内的个体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个体总数/初次标记个体数=重捕总数/重捕标记个体数,某动物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
14、捕捉或者是调查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相当于第二次捕捉时能够捕到的被标记的个体数要比实际值偏少,根据公式可知,计算所得个体总数偏多。(3)据图可以断定甲草原中的田鼠种群中幼年个体特别多,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乙草原中的田鼠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老年个体的比例相当,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甲种群为增长型,鼠的数量将增加,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答案:(1)样方法8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法偏高偏高(3)增长型稳定型甲【补偿训练】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解析】选D。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
15、条边及其顶角上的植物个体数。 (10分钟30分)1.(6分)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如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a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B.时期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C.时期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D.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再经历时期【解析】选D。开始时,由于环境稳定,资源充足,种群数量往往呈“J”型增长,自然增长率a大于1,A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虽然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但两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等,B错误。时期甲种群增长率大于乙种群,但甲、乙种群
16、的种群数量不确定,因此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不一定大于乙种群,C错误。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适宜,资源丰富,开始时种群数量增长得快,随着时间的延续,种内和种间竞争加大,增长速率减慢,故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再经历时期,D正确。2.(6分)为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其中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数据显示随着灯距的减小回收率下降B.实验结果表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杀虫灯高度无关C.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会改变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17、D.若诱杀总量为N,回收率为A,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表示为A/N【解析】选C。根据图中信息显示,随着灯距的增大,回收率下降,A错误。图中信息显示,在不同灯距下,0.8米的回收率要高于1.3米,所以杀虫效果与高度有关,B错误。因为杀虫灯主要诱杀的是成虫,所以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C正确。经计算,种群的密度为N/A,D错误。3.(18分)(2020常州高二检测)科研工作者对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1)研究人员选取了10 cm10 c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样带黑桫椤个体数平均值12345
18、678910A717510616741569.3B196101481158549.0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原则,上表中的样带A和B分别位于_,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_,测定结果为_株/m2。(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如图: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_ 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_ ,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区黑桫椤种群密度将_ 。【解析】(1)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因为题干中说“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所以样带A、B应该位于溪流两侧。通常正方形的地段采用五点取样法,长方形的地段采用等距取样法,溪流两侧为狭长地带,所以采用等距取样法。样方法常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为(9.3+9.0)210-2=9.1510-2株/m2。(2)由图可知,以黑桫椤的茎高作为分级的指标,可以把黑桫椤分为幼苗、小型、中型、大中型、大型5组,体现了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组成。由图可知,黑桫椤处于、级的植株阶段比例较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所以未来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增大。答案:(1)随机取样溪流两侧等距种群密度9.1510-2(2)植株高度(茎高)年龄组成增大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