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汉语与文学基础。、(上曲)5录a史传文学第八单元两汉文赋第七单元秦汉散文第六单元两汉诗歌第五单元民歌与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第十一单元录魏晋南北朝文赋UU第十单元魏晋南北朝诗歌第九单元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概说西汉王朝到武帝时期国力臻于鼎盛,文学创作也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政论散文和 辞赋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历史散文也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杰作,这就是司马迁撰写的 史记。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西汉散文由前向后转变时期出现的史记,其风格兼有前期 气势磅礴、感情激切和后期深广宏富、醇厚典雅的特点;其内容既有前期历史反思的余 绪,又有后期沟通天地人
2、的尝试。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渊博的学识、深 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 然可以见其雄风。I ;第八单元史传文学文学概说一、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与著作司马迁(公元前145年,一说公元前135年一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龙门(今 陕西韩城北)人。史官世家出身。其父司马谈精通天文、历史和诸子之学,尤好黄老,著有论六家要旨,武帝初为太史令。他的学识和道家倾向,对司马迁有直接影响。司马迁少年时代在家乡耕牧读书,十岁左右诵读古文。约十七岁时,又师从董仲舒学 公羊春秋,向孔安国请教古文尚书。二十多岁南游江淮,北至齐鲁,复转而南 游,过梁、楚以归
3、。三十岁左右为郎中。三十五岁曾奉命出使巴蜀以南,到过川、云、贵的一些地方。三十六岁又曾侍从武帝泰山封禅。司马谈有志于史记,未就而卒。三年后,司马迁继承父业,做了太史令,遍览 皇家所藏史料、图籍和档案。四十二岁时,正式开始史记的写作。I ;第八单元史传文学文学概说一、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与著作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武帝大怒。司马迁称言李陵之功,因而以诬上下狱。家贫无以自赎,交游莫救,出于创作史记的考虑,他被迫接 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续撰史记。约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他完成了史记创作,此后不久,与世长辞。司马迁的思想比较复杂,既受到传统史家实录精神、历史循环
4、、先秦儒家明君 贤臣及德政思想的影响,又受到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 汉初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止匕外,其思想亦有新的进步内容。如他以人事为依据,对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传统天道观表示怀疑。在对历史进行具体考察的过程中,能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注意到事物自身的因果联系。他还有一个进步的社会理想,即君明臣贤、公正合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富裕。为此,他惩恶扬善,与下层人 民的爱憎情感比较接近。二I ;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概说二.史记的名称、体例及思想内容史记本是史书的泛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 的历史。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
5、余字,由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组成。本纪共十二篇,主要叙述帝王事迹;表十篇,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书八篇,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世家三十篇,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七十篇,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少数是叙述国外和 国内少数民族首领的历史。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概说二.史记的名称、体例及思想内容史记是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 扬善贬恶的史家实录精神写就的。它 如实记录了上古到汉各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人物的生平活动,内容极为丰富生动,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暴露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是史记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表现在对最高统治者帝王丑恶面目的暴露,尤其
6、是汉代帝王。其次,史记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以利相合的丑恶行径及骄奢荒淫的行 为进行了揭露批判。再次,史记对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和谀儒的丑态也进行了暴露和谴责。,.第八单元 史传文学 文学概说 二、史记的名称、体例及思想内容史记在揭露和批判邪恶、腐败、庸俗的同时,还运用大量篇幅记录了 明 君 贤臣、反抗强暴的英雄及中下层一些人物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历史贡献和优 秀品质。对于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也给予了热情歌颂。史记还描写了一些中下层人物,凡其立身行事情操高尚者,作者都给予了充分 肯定和由衷赞扬。,.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概说三、史记的人物刻画史记中的纪 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
7、示人物的活动而再 现多彩的历史画面。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 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所涉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 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并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 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 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并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 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做
8、了铺垫。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概说三、史记的人物刻画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 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出多方面的性格特 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 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 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 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概
9、说四、史记的地位和影响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中国古代 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其后又有编 年体的左传和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 作,却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 峰。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 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
10、真 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等。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二,.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概说四、史记的地位和影响史记在语言上平易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把许多佶屈叠牙的古书词句译成汉代 书面语,还适当地引用口语、谚语,显得生动鲜活。史记语言多是单行奇字,不刻 意追求对仗工稳,亦不避讳重复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 经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许多基本手法,在史记中都已经开始运用,如使用符合 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显示人物性格,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 中加以表现。从唐传奇到明清
11、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可以见 到史记的痕迹。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作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 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 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 之矣!。第八单元史传文学文学作品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d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濯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
12、璧微瑕等成语均 出自本篇。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 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二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作品司马迁在文中极尽渲染之能事,层层蓄势,有如大江截流。如他在文中五次渲染相 如操天下大势为己用之睿智:为国纾难,利用国际舆论,借使秦负曲之势,奉璧至秦;秦王得璧不偿城,相如以 璧有瑕,请指示王 i匡得玉璧后,抓住秦王贪婪的弱点,欲以璧击柱,借秦恐璧破 之势威胁秦王;抓住秦国二十余君不坚明约束之过,借理在我方之势,使人怀璧归 赵;濯池之会,借五步之内以颈血溅大王之势,逼秦王就范,为一击缶;借赵亦 盛设兵以
13、待秦之势,迫使秦不敢动武。相如勇智,已是光彩照人。行文至此,司马迁笔势陡转:多谋善断、意气风发的蔺相如竟对无理取闹的廉颇一 再退忍避让,连门客都感到羞愧。当门客要离开他时,才袒露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也的胸怀。相如的绝顶智慧和贤相风采凸现在读者的眼前。第八单元史传文学文学作品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 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羽本纪(节选)ME,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 也,岂不谬哉!第八单元史传文学文学作品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又深刻
14、地 描述了项羽的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 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 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二,.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作品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 吏,杀之以应陈涉。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作品陈涉世家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发
15、动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揭开了反对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 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文章记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对秦王朝统 治斗争中的功绩。同时,司马迁也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听信谗言、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作战失利,内部离心离德。陈胜、吴广都死于自己的 随从或部下之手,其结局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I ;E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作品苏武传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楼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
16、,神爵二年病卒。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学作品苏武传是汉书中一篇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苏武一生经历曲折丰富,作者在传记中比较集中地选取了他一生里最重要的活动一 一出使匈奴,来刻画苏武的性格、品质,以简练的文笔、清楚的脉络,塑造了一个坚贞 顽强、忠于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作者比较充分地使用了对比和陪衬。文中作者以较多的笔墨记述了卫律和李陵两个投敌者。卫津劝降,向苏武炫耀权力 和财富,苏武则报之以不应和斥责;李陵兵败投降,因母亲被处死而绝了归汉之望,苏武则亲属散亡殆尽而不改其誓死归汉的决心。文章最后叙述苏武归汉时,说他以强 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来时募百余人,随武还者九人。这些对比,突出了
17、苏武 的形象,也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第八单元史传文学古汉语通论连词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一、单向连词单向连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表示提起;(二)表示并列;(三)表示假设;(四)表示让步;(五)表不选择;(K)表示原因。(-)表示提起表示提起的单向连词一般出现在一个语段的开头,常见的有,,夫,且,至 如,,若,其中夫是纯粹地提起下文,而其他几个则主要 是宕开上文,另申一义。以上几个提起连词也可以连起来用,构成若夫 且夫 至于 至如等。,.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一、单向连词(二)表示并列表示并列的单向连词有既 终 已(以),可以翻译成既 又。(三)表示
18、假设表示假设的单向连词比较多,常见的有如 若 苟,可以翻译成如果假如 O此外,还有抑 使 令 向(乡)即 且 诚 果 第 设 假 为 所 而,以及复 音的若苟 若使 如若 如使 如令 如果 苟使 假设 假使 假如假若 假令 设使 设若设令 倘若 倘使向使 诚使 诚令等。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一、单向连词(四)表示让步表示让步的单向连词有“虽则而且尚犹”且犹 尚 犹 纵“即 第(弟)令藉弟令虽使 虽则等,其中 虽 即 虽则所引出的分句有表示假设让步和表示事实让步两种,则 而 且 尚 犹且犹尚犹等引出的分句一般只表示事实让步,,纵 第令,藉弟令,虽使,引出的分句一般只表示假设让步。表示假设让
19、步时,可以翻译成即使;表示事实让步,可翻译成虽然或尚 且。ME,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一、单向连词(五)表示选择表示选择的单向连词有与其 与,用于表示对比选择关系的前项。(六)表示原因表示原因的单向连词常见的只有以 为 由等,用于因果复句表示原因的 分句之首,可以翻译成因为 由于。汉代也用用。表示原因的分句多数情况下出现在结果分句之前,但有时也可以出现在结果分句之 后,表不对原因的强调。二,.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二.双向连词双向连词分布在单句的两个句法成分之间或复句的两个分句之间,起关联过递的作用。分布在单句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双向连词可以称为句内双向连词,分布在复句的两个分句之 间
20、的双向连词可以称为句际双向连词。(-)句内双向连词1.表示并列表示并列的句内双向连词常见的有与 及 而 且 以等。(1)与 及一般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词性成分,表示并列关系。暨 之等也有同样的用法。(2)而 且 以连接两个谓词性成分,表示并列关系。而 以有时也连接体词性成分。且表示并列关系有时是一边一边的意思,可以单用,也可以连用两个。“4: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二.双向连词2,表示选择(1)表示选择关系的主要有如和若,可以翻译成或者。(2)与”且有时也表示选择关系,可以翻译成或者。3连接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连接状语与谓语中心语的有而和以。所连接的状语是表示状态、方式的谓 词性词语或者是表
21、示时间的词语,其中时间状语之后只用而连接。止匕外,而 以有时也可以出现在介词结构中。这种用法以比而出现 得晚,汉代以后才有。4.连接整数与余数连接整数与余数用有(y7u)。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二.双向连词(二)句际双向连词句际双向连词关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1.接连贯关系的复句即连词所连接的两个句子表示时间上先后相承的两个事件。常见的有 而 乃 则 斯 遂 因遂 而后 既而 已而 然后等,可 以翻译成然后 而后 于是或就。2,连接并列关系的复句常见的连词有且 而 又 亦等,可以翻译成并且 而又 又。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 二、双向连词3,连接递进关系的复句常见的有且 而 乃 而
22、且 而又 况 而况 又况“何 况阳I(shOn)等(何况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其中,且 而等可以 翻译成而且,况 而况 况于 何况等一般出现在让步进逼的递进复句 中,可以翻译成何况。4.连接目的关系的复句即连词所连接的两个分句是行为与目的的关系。最常见的连词是以,也用而 和为,可以翻译成来或为了。5.连接选择关系的复句常见的连词有抑 意 意者且 将等,可以翻译成还是。意者,可以两个分句之前都用。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二.双向连词6 连接条件关系的复句即连词所连接的两个分句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其中条件分句既可以是事实条件,也可以是假设条件。最常见的连词是则,此外,还有是 乃 斯“而 则是等
23、,可以翻译成那么。7.连接因果关系的复句即连词所连接的两个分句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用于这种复句中的双向连词比较多,常见的有故 以 而 乃 是以 是用 是故 以故 因 因 是,,然则等,可以翻译成因此,因而,所以。8.连接转折关系的复句即连词所连接的两个分句意义相反或相对。用以连接转折复句的连词常见的有 然,而 乃 然而,然则,则 即 抑 顾 反 更 但 还 亦等,可以翻译成但是 却。第八单元史传文学古汉语通论介词第八单元史传文学古汉语通论古代汉语介词数量不多,但有些介词的功能比较复杂,其基本情况如下表:介词所引介的成分例词时间、处所和范围于、乎、以、在、即、及、自、从、由(繇)、当、方、到、迨
24、、逮、至、比、竟、投、向、临、先工具和凭借以、因、用、于原因以、为、于、因、缘行为对象于、乎、为、与、及、从行为施事者于、乎第八单元史传文学古汉语通论一、引介处所或范围成分根据处所、范围成分与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又可以分为起点、经由、活动或存在 场所、方向目标和终点等。(-)引介起点和经由成分,分布在谓语动词之后,可翻译为从。在上古时期,引介处所起点或经由成分的介词除了 于 乎之外,还有自 从由等。与于 乎不同的是,自和由及其所引介的成分既可以出现在谓语动词的后头,也可以出现在谓语动词的前头,从及其所引介的成 分祗出现在谓语动词的前头。二,.第八单元史传文学古汉语通论一、引介处所或范围成分(二
25、)引介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场所,可翻译成在。在上古汉语中,于引介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场所,极少位于谓语动词之前,魏晋以后于已成为文言词,于及宾语位于动词之前的用例却逐渐地多起来。乎及其宾语则总是谓语动词之后。止矽卜,于还可以引介表示范围的成分,这是 乎所没有的。西汉以后,在 即也相继有引介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场所的用法,但即 有就在的意思。在及其宾语可以位于动词之前,也可以位于动词之后,即 及其宾语位于动词之前。二,.ME,第八单元史传文学古汉语通论一、引介处所或范围成分(三)引介方向或目标成分可翻译成向 往 对。在上古汉语里,当动词本身具有趋向意义时,方向目标成分也常常不用介词于 引介。(四
26、)引介终点成分可翻译成到。这种用法除了 于 乎之外,还有及 至等。二,.第八单元史传文学古汉语通论二.引介时间成分时间成分与处所成分类似,可以分为起始时间、经由时间、发生的时间、接近的时间、先时时间、终止的时间等。(一)引介起始时间的用法最早用自,先秦时期也用于 由 从,但 不用“于和乎。自 于引介的时间起点成分一般都出现在动词的前头,可 翻译成“从。(二)引介经由时间,可翻译成“从 由。(三)引介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最早用”于,西周以后多用于,也用 在 以 方,,当,汉代以后也用,即,可以翻译成在。在这种用法上,介词及其宾语一般都出现在谓语动词的前头。第八单元史传文学古汉语通论二.引介时间成
27、分(四)引介接近的时间成分一般不用于,而用向 临等,可翻译成临 近”接近。(五)引介先时时间成分一般也不用于,而用迨 逮 及 先等,可翻译成趁”在之前。(六)引介行为终止的时间成分用“于 乎,也用 及 比 逮 至 犁(黎)迟,东汉以后也用到“投,可翻译 成“到。3: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 三、引介工具.方式或凭借的依据成引介工具、方式或依据成分通常用以,但也可以用于 乎。用,,于 乎 一般都出现在谓语动词的后头,只有于引介依据成分时才可以出现在 谓语动词的前头;而用以引介工具或方式成分,两种语序形式都可以。引介工具成 分可翻译成用,引介方式及凭借的依据可翻译成凭 依靠 按照等。这种用法除
28、了用于 以之外,还用用 因。用可以引介工具和凭 借成分,因主要引介凭借成分,一般都分布在谓语动词的前面。“4: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四、引介对象成分对象成分按与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可以分为比较对象、言语对象、服务对象、予 取对象、偕同对象、关涉对象、支配对象等。(-)引介比较对象一般都分布在谓语动词之后,偶尔也分布在谓语动词之前。可 翻译成比(差比)跟(比较异同翻(二)引介言语对象,分布在谓语动词之后,可翻译成向或不译。(三)引介服务对象一般都分布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于时偶尔出现在谓语动词 之前。可翻译成“为”替。(四)引介与取对象,指所引介的成分表示给予的对象或索取的对象。引介给予对 象
29、时可翻译成给,引介索取对象可翻译成向。给予对象成分也可用与引介。,.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四、引介对象成分(五)偕同对象成分表示偕同施事或与施事交互从事某一行为的人或事物。于 引介这种成分时可翻译成“跟和同”与等。(六)关涉对象成分表示动作行为所向或旁及的对象。于 乎引介关涉对象 可翻译成对“对于”在方面等,或不翻译。(七)支配对象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受事者。支配对象成分一般是不用介词引介的,但有时为了强调,也用于 乎引介。于 乎的这种用法一般可以不翻译。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五、引介施事成分,于,乎在被动句中引介施事成分,可以翻译成被。!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古汉语通论六、引介原因成分
30、这种用法用于因 缘 乎比较少,更多的是用以 为,汉代以后也用第八单元史传文学文史拓展史传文学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史拓展一、史传文学史传文学,即史乘而有文学价值者,换言之,就是兼具史学和文学两种属性的历史 记载。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它在文化史上属于所谓边缘学科。我国史传文学产生的年代久远,可以追溯到历史文学的最初形态。和世界上其他国 家一样,我国也存在着一个传说的时代。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许多历史事件、历 史人物故事,都是以口头方式流传的。自从产生
31、了文字,代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史诗便被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一部分还被经过改造而成为史籍材料。八3:E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史拓展一、史传文学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典籍编写的国家,史籍丰富,起源很早。史官或史学家在编撰这些史籍时,受到口头历史文学的影响,也不乏丰富的艺术想 象力。他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意了情节与细节的生动,在描写人物时,突出了人物 言行的个性特征,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这些史籍又称为先秦史传文学。汉代继承了先秦史传文学传统,并有了重大创新。史记突破了先秦史传以事为 中心的编年体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以成熟的传记文学开辟了我国历史文学 的新纪元,为中国后世文学提供了
32、一系列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继史记之后,另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这是一部包举一 代的纪传体断代史,以详瞻的资料展现了西汉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各种人物的精神风貌。中国以后的史籍,大多数沿袭汉书的体例,但注重的是史料的收集与史实的考 辨,而不是辞采的精美与感情的充沛,文学性逐渐降低,这也是历史著作发展的必然结 果。ME,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史拓展二.史传文学的特点史传文学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史传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概括性通俗性史传文学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描摹物态。在史传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传记一般要
33、求作者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语言风格多样化,容易被 倭者按受。二,.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史拓展三、史传文学与杂史杂传继史籍之后,能重视并继承史传文学传统的,首先是那些杂史杂传,作者写作并不 是为了修史,而是借史传的形式,向读者讲述奇闻逸事,比起史传来,它淡化了纪实性 而增强了虚构夸饰。史记问世后,为杂史杂传提供了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段,于是魏晋南北朝出现了 一大批富有文学色彩的杂史杂传。到了唐代,清新的文笔和鲜明的形象塑造,为传记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这影响了宋代各体传记文学的普遍发展。明代市民传记兴起,描写更为细腻真切,更贴近生活。清代传记以切中时弊、现实感强而独具特色。二,.第八单元
34、史传文学 文史拓展四、史传文学与古典小说从神话到史传再到小说,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一条独特的发展路线。史传积累了丰富 的叙事经验,孕育了小说,尤其是在唐代,小说作为叙事文学自成一体后,在它漫长的 成长中仍然师从史传文学,从史传文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我国古代小说大多采用史传的叙事结构方式。史传结构方式有编年体和纪传体两种 类型。唐代传奇小说和清代的聊斋志异等文言短篇小说在结构方式上,就明显地受到 了纪传体的影响。史记中的传记,在体制上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出现做了充分准备,奠定了基 础。史传的编年体和纪传体结构方式,也为明清长篇小说结构类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第八单元史传文学文由五史著作的篇(-)
35、它们所面对的对象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和出现过的人,都要以真实作为写 作的出发点。(二)史传文学和历史著作都要展现历史的变化,揭示社会发展中某些规律性的东 西,给统治者提供借鉴,这是它们的政治目的。(三)包括史传文学在内的历史文学大都有依附皇权的倾向,在奉旨编纂的著作中 尤为明显。(四)都有褒善贬恶的道德目标。史记所谓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就是这 一目标的具体体现。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史拓展六、史传文学看(-)一般历史著作在叙述人物事件时,用的是概括法,概括介绍某人做了某 事,而史传文学用的是形象法,把事件过程具体化、故事化,使死的资料变成 活的艺术形象。(二)一般历史著作写人的经历,往往写成履历
36、表的形式,而史传文学则要在此基 础上升华生活。(三)一般历史著作主要用作者的叙述语言,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四)一般历史著作较少细节描写,大都粗陈梗概,史传文学则十分注意用细节来 刻画人物。(五)一般历史著作只叙述人物所做的事,而不注意心理刻画,史传文学不仅写人 做了某事,还要探寻人物为什么这样做,揭示人物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六)一般历史著作注重的是客观叙述,史传文学则有较浓厚的主观感情。第八单元史传文学 文史拓展 六、史传文学与一般历史著作的不同片总而言之,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可以说是对史传文学与其他历史文学之 区别的最好概括。左传史记所奠立的史传文学传统给后世历史编纂以深刻影响。以左传为代表的古史,与以史记为代表的前四史(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颇具文采,后来史家鲜有不奉其为圭臬者。自司马迁创立纪传体后,历代史书(包括正史及许多野 史)都以人为纲,数千年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记录或再现。史传文学在具有历史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的同时,兼具了文学的艺术性和形象性,从 而把严肃的科学内容跟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表述方法结合到一起。感谢观看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