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6 ,大小:474.50KB ,
资源ID:2251034      下载积分:14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2510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银山镇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优秀甲级资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银山镇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优秀甲级资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XX县银山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市工程咨询院 XX县银山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1.1.4项目预期目标1.1.5项目建设基本条件1.2项目概要1.2.1项目所在地1.2.2项目类型1.2.3项目性质1.2.4项目区位置和范围1.2.5项目区地貌类型1.2.6项目建设规模1.2.7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1.2.8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1.2.9项目建设工期1.2.10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2项目区概况2.1自然条件2.1.1地形地貌2.1.2土壤、植被2.1.3水文地质与工

2、程地质2.2资源条件2.2.1农业气候资源2.2.2水资源2.2.3生物资源2.3社会经济状况2.3.1人口情况2.3.2经济发展水平2.3.3科技发展水平2.4土地利用现状2.4.1土地利用结构2.4.2土地开发利用程度2.4.3土地利用经济效果2.5基础设施条件2.5.1交通基础条件2.5.2排灌骨干设施状况2.5.3电力基础设施状况2.6农业生产状况及农田基础设施现状2.6.1农业生产状况2.6.2农田基础设施现状3项目分析3.1项目合法性分析3.2耕地整理潜力分析3.2.1新增耕地潜力分析3.2.2 耕地质量潜力分析3.3水资源平衡分析3.3.1灌溉水源分析3.3.2需水量预测3.3.

3、3供水量预测3.3.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3.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3.4.1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3.4.2主要对策3.5土地适宜性评价3.6公众参与分析3.6.1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3.6.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3.6.3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4项目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4.1规划原则4.2规划依据4.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2.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4.2.3 有关部门的技术要求4.2.4 其他有关技术规范4.3规划方案比选4.4推荐方案总体布局说明4.4.1土地利用布局4.4.2农田水利工程布局4.4.3田间道路工程布局4.4.4其他工程布局4.5建设内容和标准4.5.1土地平整工程4.

4、5.2农田水利工程4.5.3田间道路工程4.5.4其他工程4.5.5工程量估算4.6节水措施说明5土地权属调整方案5.1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报告5.1.1土地整理项目范围内主要权属类型5.1.2土地确权定界情况5.1.3土地权属纠纷及调处情况5.1.4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情况5.2权属调整范围5.3权属调整程序6项目建设组织管理6.1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6.1.1项目法人6.1.2组织机构设置方案6.1.3组织机构适应性分析6.2项目实施进度6.2.1建设工期6.2.2实施进度计划6.3项目实施工程控制措施6.3.1项目管理制度控制措施6.3.2项目进度控制措施6.3.3项目质量控制措施6.3.4

5、项目资金控制措施6.4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方案6.4.1管护责任主体6.4.2管护措施7投资估算7.1投资估算依据7.2投资估算费用构成7.3投资估算7.4投资进度计划8效益评价8.1社会效益评价8.2生态环境效益评价8.3经济效益评价8.3.1经济效益计算8.3.2经济效益分析9风险分析9.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9.2风险程度分析10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0.1结论10.2建议11附图、附表、附件11.1附图11.2附表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为:XX县银山镇土地整理项目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

6、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002年8月29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

7、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XX省实施办法(1999年8月22日XX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2)规范性文件依据国土资发2000 316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 282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1255号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 鲁政发200781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土地

8、开发整理工作的意见。(3)技术标准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 2000);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4)技术资料依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XX县农业区划;银

9、山镇志。(5)项目区地籍及踏勘资料。1.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1)项目来源XX县位于XX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4619360516,东经11613361163944。东邻肥城,南接汶上,西与梁山县搭界,北与平阴县接壤。全县地形复杂多样,水资源分布不均,形成农业生产区域不平衡;土壤养分平均比例不协调,加上自然灾害频繁,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业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另外,在农业资源利用上,有重生产轻生态倾向,造成大量水土养分随水流失,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再者,农业是银山镇的主要经济成份,农业的发展对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保障X

10、X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国家制定的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基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XX县国土资源局立足于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协调统一,为经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按照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决定对银山镇941.00公顷土地进行整理。本项目土地整理实施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完善农田配套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通过加强农田防护,治理水土流失,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三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耕地供需矛盾;四是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是

11、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编制过程 签订委托协议2008年6月,受银山镇人民政府委托,就编制工作范围、重点、深度要求、完成时间、费用预算和质量要求交换了意见,双方签订了委托协议。 组建工作小组编制小组成员配备了具有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业务知识,熟悉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业工程建设情况的技术人员。为使各专业人员协调工作,保证可行性报告总体质量,确定由中心分管业务副主任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 制定工作计划编制组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研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制定了工作计划,并与委托单位交换了意见。 实地调查编

12、制组根据编制需要进行了两次实地调查,并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分析研究编制组通过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分析,设计出不同方案,进行论证对比选优,并形成结论性意见。 项目效益评价编制组对推荐建设方案进行了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来判别项目的社会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的抗风险能力。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可研初步成果完成后,编制组提交委托单位交换意见,按照委托单位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可研报告,形成最终可研成果。(3)兴建理由及分析论证兴建理由a. 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良土壤,培育地力,提高耕地质量; b. 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

13、产率,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c.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当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分析论证 项目层次分析项目实施后,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42.23公顷,耕地质量得到提高,农业产量预计可增加15%以上,并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国民经济层次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实施办法及现行有关政策的规定,项目的实施是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之一,与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相一致。1.1.4项目预期目标 (1)项目建设规模和所增耕地潜力项目拟对项目区内941.00公顷的土地进行土地整理,通过对其它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进行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积

14、42.23公顷,新增耕地率为4.49%。(2)主要建设内容 平整土地:对不能满足农田灌溉要求的土地进行统一平整,由于项目区土地高差起伏不大,采用小面积按地块平整。 农田水利:通过新打机井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采用PVC管道节水灌溉措施,对机井进行电力配套。规划建设排水系统,解决项目区排水不畅问题。每眼机井出水量在60m3/h以上,控制面积100亩左右。并布设明沟排水,汇入与外界相连的排水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道路: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依据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标准修建田间道、生产路,并与项目区外相连。 防护林:为降低风害,保持水土,在规划田间道两侧、生产路一侧栽植单排农田防护林,株距2

15、米。(3)建设标准 灌溉标准: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5%以上。 排水标准:1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出。 水工建筑物标准:桥涵满足中型农业机械通行。 田间道路能够满足中型农业机械通行。(4)项目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率 减轻水肥流失,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项目实施后年增经济效益446.34万元; 提高林地覆盖率,美化环境;降低风速,增加湿度,调节气温,改善农田小气候。1.1.5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1)法律条件:据调查、分析和研究所收集资料得知,本项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自然条件:项目区地质结构稳定,大部分为平原,坡度在5度以下,但土层瘠薄、厚度不均匀。土壤类

16、型为砂壤均质石灰性河潮土,土壤结构松散,孔隙大,宜耕期长,漏肥水严重,肥力低,无侵蚀,无盐碱。(3)资源条件:项目区光热资源丰富,全年光照2552小时;无霜期200天左右。地下水源充足,适合种植一般大田作物,增产潜力大。(4)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区土地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承载力相对较大,土地整理对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5)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对外交通方便,电力能满足供应,有一定骨干水利设施。(6) 施工条件:XX县土地整理中心和银山镇政府均组织实施过多个类似项目,有丰富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经验和整齐的人员配备。项目区劳动力资源丰富。(7)当地群众的支持程度及愿望:项目区群众对项目实施表现出了空前热情

17、,一致认为,项目的实施能够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好事情。1.2项目概要1.2.1项目所在地银山镇位于XX湖西畔,南与代庙乡接壤,东靠XX湖,西隔黄河与河南省台前县吴坝乡搭界,北与斑鸠店镇相连。此次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银山镇的西茂王、东茂王、银山村、西汪、孙阜村及贺庄共六个行政村。1.2.2项目类型本项目属于市重点项目。1.2.3项目性质本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1.2.4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XX县银山镇,涉及银山镇的西茂王、东茂王、银山村、西汪、孙阜村及贺庄共六个行政村。北至银山镇与斑鸠店镇的乡镇界,南至银山镇水泥厂河堤,西至铁山头村居民点,

18、东以西蜡山北侧农村道路为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7171161017,北纬360230360620。1.2.5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属平原地貌。1.2.6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总规模为941.00公顷(不包括林地等不参加整理的地类面积)。1.2.7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项目区土地隶属西茂王、东茂王、银山村、西汪、孙阜村及贺庄共六个行政村,使用权归村村民承包使用。土地四至明确,界址清楚,面积无误,权属无争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齐全。1.2.8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预计新增耕地42.23公顷,新增耕地率4.49%。1.2.9项目建设工期根据项目区的规划内容和施工条件,项目区的建设工期为1年

19、,为2009年1月2009年12月。1.2.10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项目预算总投资1818.02万元,亩均投资1288元,全部申请市投资。其中:工程施工费1476.86万元,占总投资的81.23%;设备购置费202.20万元,占总投资的11.12;其它费用共计112.09万元,占总投资的6.17;不可预见费26.87万元,占总投资的1.48%。2项目区概况2.1自然条件2.1.1地形地貌(1)地形地貌特征项目区为平原,坡度在5度以下。(2)海拔高程海拔最高处41.8m,最低处39.2m,最大相对高差2.6m。(3)地势起伏情况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起伏不大。2.1.2土壤、植被土壤类型

20、为砂壤均质石灰性河潮土,PH值在7.0左右,土层瘠薄并厚度不均。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全氮0.071%,碱解氮平均含量为54ppm,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5ppm 和165ppm。按全国六级分类标准标定,有机质含量相当于全国分类标准中的四级,氮素为五级,速效磷为五级,只有速效钾相当于分类标准中的二级。总的看来,土壤养分含量处于偏低水平,特别是氮素不足和严重缺磷是一个突出问题。项目区耕种悠久,原生自然植被不复存在,大部分为栽培植被。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等。2.1.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项目区地下水源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岩组。主要含水层为中粗砂夹砾石。含水层分布均匀,厚

21、度大,埋藏浅,造水性好,为富水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项目区属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层,间有前震旦系隐伏地层。产状平缓,基本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6。岩性主要是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砂质灰岩、页岩、砂质云母页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及混合岩。2.2资源条件2.2.1农业气候资源(1)热量热量是一项重要的气候资源,热量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品种布局和产量的形成。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3.4,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二至六月,九至十二月气温升降变化显著,一至二月,六至八月变化比较平缓。无霜期200天左右。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品种繁多的动物植物提供了良好的适生环境。(2)光能太阳辐射是地表的主要能量源泉

2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体内贮藏的生物化学能。项目区年光照时数为2552小时,热量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3)降水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42.0mm,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一年内降水量7月份最多,1月份最少。历年来7月份平均降水195毫米,1月份平均降水7.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10mm,最大蒸发时间为49月份,占全年蒸发量的80%,相当于降水量的2.4倍。2.2.2水资源项目区境内无地表水,但项目区西部1.5公里处黄河流经银山镇,项目区东部不到2公里就到XX湖。项目区地下水源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岩组。主要含水层为中粗砂夹砾石。含水层分布均匀,厚度大,埋藏浅,造

23、水性好,为富水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单井涌水量50100m3/h,水质符合灌溉水质标准,可满足灌溉需要。2.2.3生物资源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等;林木主要有杨树、柳树、梧桐树、榆树等;动物资源主要有牛、猪、羊、鸡、鸭、鹅等。2.3社会经济状况2.3.1人口情况项目区总人口11921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其中劳动力8345人,占70%。人均耕地0.08hm2,2007年总经济效益万4291万元,人均收入4798元。农村劳动力就业率73%,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2.3.2经济发展水平项目区内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不发达,工业产值不高。项目区内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24、农闲时节,约有10%的人员从事建筑业及第三产业。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4798元。近年来,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均劳作面积加大,项目区各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闲置情况。项目区工业基础薄弱,应当通过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使当地经济更加快速发展。2.3.3科技发展水平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较高,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农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保护地栽培、反季节栽培、有机化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已广泛采用。但也存在偏施化肥、轻施农家肥等现象,地力有下降趋势。2.4土地利用现状2.4.1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详见附表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2.4.2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

25、具体指标如下:(1)土地垦殖率=原有耕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833.54/941.00100%=88.58%(2)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938.48/941.00100%=99.73%(3)耕地复种指数=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667.08/833.54=22.4.3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项目区现状土地单位产量为小麦5700kg/hm2,玉米为6450 kg/hm2。治理后小麦可提高单产1800 kg/hm2,玉米可提高单产2550 kg/hm2,土地利用率及生产潜力较高。2.5基础设施条件2.5.1交通基础条件项目区的对外交通基础条件较好,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

26、交通条件。但项目区内部交通条件一般,多数为土质农村道路,宽度在3m左右,部分在2m以下,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不便。结合本次土地整理做相应的调整。2.5.2排灌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内有多条灌溉渠道,但均为土质,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严重。现状分布的井部分已使用多年并有损毁现象。道路两侧有简易的排水设施,占地面积大,需重新布设。2.5.3电力基础设施状况项目区用电可以从附近居民点变压室引电,电力供应可以满足项目灌溉用电需要。2.6农业生产状况及农田基础设施现状2.6.1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播种面积分别在833.54公顷以上,复种指数接近2。2.6.2农田基础设施现状(1)田间水利工程

27、现状项目区内无灌溉水源,灌溉水源主要为地下水,采用机井取水,机井数量较少。采用地表水灌溉的渠道为土质,占地面积大且渗漏严重;排水系统不完善,基本没有桥涵,沟与沟之间无法连贯。(2)田间道路项目区内道路路面宽度多在3m左右,全部为土质路面,标准偏低,分布欠规则,需进行统一规划。(3)防护林布置及树种项目区内有少部分防护林,还有些是零散树木,种植不规范,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3项目分析3.1项目合法性分析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开发整理方案对项目作了具体安排,是20062020年度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符合XX县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与银山镇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村庄整理规划等专项规

28、划的要求。项目区是XX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划定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区之一。项目实施主要目的是保护耕地不受破坏、提高现有耕地质量,不存在毁林、开发湿地等不合理行为。据调查、分析和研究所收集资料得知,本项目区符合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2耕地整理潜力分析3.2.1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田坎和荒草地重新规划布局后减少的占地。整理后,项目区内非耕地主要是道路、农田水利占地。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42.23公顷,新增耕地率为4.46。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详见附表2和规划图。3.2.2 耕地质量潜力分析项目区属汶河流域,农田基础设施及农田灌排设施不足,区内主要粮食作物单位

29、面积产量与可能达到的水平相比仍然偏低,平均为小麦350公斤/亩和玉米400公斤/亩,且稳定性差,而区内灌排条件完善的地块产量已达到了小麦500公斤/亩和玉米600公斤/亩的水平,因此,农田整理的潜力仍较大。3.3水资源平衡分析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项目区的气候特征,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划采用低压管道灌溉方式,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3.3.1灌溉水源分析项目区虽南临汶河,但因其为季节性河道,水量受气候和降雨影响较大,因此地表水资源周期分布不均。但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充足,建议将地下水资源作为灌

30、溉水源。3.3.2需水量预测项目区需水:农田灌溉用水。灌溉制度根据项目区气候、土壤、农田水利、及当地农业区划、作物布局等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规划,项目区农田整理后种植制度主要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两季连作。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灌溉实验站成果,在75%的灌溉保证率下,小麦全生育期灌水三次,玉米两次,具体见表3-1:表3-1 灌溉制度表作物灌水历次灌水时期灌水延时(天)灌水定额(m3/亩)灌溉定额(m3/亩)小麦19月底10月上旬造墒用水104012523月下旬4月上旬拔节水84535月上旬5月中旬灌浆水840玉米17月上旬拔节水9408028月底9月初灌浆水940合计205需水量估算项目区需水只需考虑农田灌

31、溉用水。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式中:灌溉需水量(m3)净灌溉定额(m3/亩)灌区面积(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5项目区经整理后水浇地面积为884.23公顷,在设计灌溉保证率P=75%的情况下,水浇地按两熟小麦玉米的净灌溉定额205m3/亩,项目区灌溉需水量为:205884.2315/0.85/10000=319.88(万m3)3.3.3供水量预测项目区采用地下水灌溉。降雨入渗补给量W1降雨是项目区地下水补给源之一,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选取设计年降雨量,由下式计算降雨入渗量:W1=0.001apA(m3/年)式中:a降雨入渗系数,由XX县水文地质资料查取,取0.11;p设计年降雨量(mm);A补

32、给地下水面积(m2);灌溉水入渗补给量W2W2=MA(m3/年)式中:灌溉回归(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根据XX县水文地质资料取0.2;M作物灌溉定额(m3/hm2);A灌溉面积(hm2)区外侧向补给量W3W3=365kh含LJ(m3/年)式中:k含水层内渗透系数,取0.3;h含补给区中地下水含水层平均厚度(m);L补给区周边长度(m);J补给区地下水坡度。开采系数根据项目区单井单位出水量、地下水位年变幅、开采程度等定为0.65。表3-2项目区年可供水量统计表位:万m3可供水量项目区 地下水资源量降水入渗补给90.87灌溉水入渗补给54.38区外侧向补给1095.70合计1240.95按0.65开

33、采计806.623.3.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从以上水量供需分析计算,项目区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需求。见表3-3。表3-3 水量平衡表 单位:万m3需水量供水量水量盈缺盈缺319.88806.62+486.743.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3.4.1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1)干旱。根据XX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据2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大旱年15年一遇,偏旱年4年一遇。大旱年和偏旱年占30%,其中,春旱年占67%,秋旱年占41%。项目区灌溉设施不配套,干旱对作物产量形成明显影响,是项目区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限制因素。(2)涝灾。根据XX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据27年

34、的气象资料分析,大涝年为27年一遇,偏涝年为9年一遇。由于项目区排水沟之间没有贯通,造成排水体系不健全,部分地势低洼地块易受涝灾。(3)部分田块田面不平、地块零散,不利于农田灌溉和机械作业,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4)防护林体系不完整。3.4.2主要对策(1)平整田面。(2)增设机井,全部采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措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全面规划建设排水系统,形成完整的排水网络。(4)对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布置,既提高项目区内交通道路的质量,又节省占地。(5)全面规划道路并栽植道路防护林。3.5土地适宜性评价温度条件:积温条件能够满足大田作物要求,无霜冻威胁;水分条件:项目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35、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2.0mm,地下水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灌溉需要。正常年份无洪涝灾害,项目实施后排水条件良好,田间不积水。土壤条件:土层厚度30cm左右,地面坡度5。项目区各种资源条件均满足农业生产要求,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3.6公众参与分析3.6.1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XX县国地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用10多天的时间进行调查,邀请农业、水利、电力、环保、交通等有关部门专家及技术人员与村民代表座谈讨论,广泛听取意见,进行现场论证。初步方案确定后,又再次进行论证,并根据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3.6.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1)项目区采用渠道灌溉已有多年,渠道破坏严重,

36、并且漫灌起不到好的灌溉效果,建议采取低压管道灌溉方式。(2)项目区已广泛使用机械耕作,包括较大型机械(如联合收割机等),建议道路、桥涵宽度应以不小于3m,主要田间道路以不小于4m为宜,确保机械通行。(3)土质排水沟易受冲刷,每年整修难度也较大,建议对主要排水沟每年进行维护,延长其使用年限。3.6.3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1)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阶段公众参与方案在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阶段,计划组成编制工作组,邀请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区群众代表参加,共同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以使规划和预算尽可能符合实际。(2)项目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方案项目实施阶段,计划由银山镇人民政府专门成立领导

37、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镇国土所所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的论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申报验收、资金使用、资金审计及项目组织协调等工作。项目严格依照“公开、公平、公正”三原则,实行项目法人制、公告制、工程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工程管护制、报帐提款制和资金审计制。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工程监理规章制度。施工单位建立自检队伍,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3)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公众参与方案计划由XX县土地整理中心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项目区村民代表,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查验收,对不合格工程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自验合格后再报

38、请市国土资源局验收。(4)项目建后运行管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方案责成项目区各村组成项目管护小组,制定管理制度,广泛推广以承包制为主的经营模式,确保设施长期完好。(5)项目建后评价阶段公众参与方案项目建成后,由县土地整理中心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制定完善措施,为以后类似项目的实施管理打好基础。4项目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4.1规划原则(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为依据,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3)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因地制宜,整理方案切实可行;(5)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39、6)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7)坚持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原则;(8)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4.2规划依据4.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3)XX县银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4.2.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TD/T101110132000 )(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验收规程、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4.2.3 有关部门的技术要求(1)土地开发整理项

40、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5)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4.2.4 其他有关技术规范(1)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57911993);(2)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1995)。4.3规划方案比选从技术和效益两方面来进行。技术可行性即项目规划技术的可行性、实施项目规划拟采用技术的可行性;效益评价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1)土地平整方案比选整

41、个项目区为平地,平均坡度为5以下,最大高差不到3m,可供选择的平整方案有项目区整体统一标准平整和田块内统一标准两种,前者工程量大,耗资高,实际操作限制条件多,后者工程量较小,耗资小,实用方便。经征求群众意见,采用按田块内统一标准机械整平土地。(2)灌水方案比选可供选择的灌水方式有渠灌、管灌、喷灌、滴灌四种,各种方式的主要优、缺点如表4-1:表4-1 灌溉方式比较灌水方式主要特点群众意见结论技术方面效益方面渠灌技术简单,管理容易投资较小,但灌溉水利用率偏低,且占地较多选择管灌选择管灌管灌技术简单,管理容易投资较小,节水效果较好喷灌技术复杂,管护困难投资较大,使用成本较高,节水效果好滴灌技术复杂,

42、管护困难投资较大,使用成本较高,节水效果最好综合比较,结合当地群众意见,选择管道输水灌溉方式。(3)排水方案比选排水方式有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两种方案,前者管理容易,投资小,但需占用一定耕地;后者管理困难,投资大,但不占用耕地, 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决定采用第一种方案。排水沟建设方案有土质沟和石砌沟两种方案,前者投资省,但易损毁,需要经常维护整修;后者投资大,但可长期使用而不必维修。经综合考虑,并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决定采用土质沟方案,并定期进行维护。4.4推荐方案总体布局说明(1)总体布局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原则;

43、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2)总体布局任务: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特点,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要求等,对项目区各类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确定用地比例、面积和具体位置,选定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佳方案,确定各种地类的布局及分布范围;根据项目区气候、土壤、种植习惯、水土资源、劳动力条件等,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宏观调控要求,确定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选定作物种植结构的最佳方案;根据项目区及其外围的水文条件和水资源情况,以及已有的水利设施,确定水利设施建设的数量、等级和位置;根据项目区外围已有的交通设施状况和区内地形、水利干沟渠布局情况,确定区内交通道路的类型和位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主导风向和风的强度,确定生态防护林的布局、规模、结构、树种的数量;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村镇用地及工矿用地的数量、规模、位置和发展方向。4.4.1土地利用布局(1)布局原则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控制农用地的生态过程,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环的农田生态系统;控制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充分考虑项目区水资源条件和土地适宜性,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2)耕作田块布局耕作田块方向:以南北向为主;耕作田块长度:平原区1503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