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6 ,大小:4.68MB ,
资源ID:2250659      下载积分:9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2506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工程初设说明书(标准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工程初设说明书(标准版).doc

1、卷册检索号1491SBC-A0101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图号:1491SBC-A0101-01) 吉安电力勘察设计所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证书编号A2360059392015年03月 批准: 审核:校核:编写: 目 录第1章总述11.1设计依据11.2工程建设必要性11.3工程规模及设计范围21.4线路主要经济指标2第2章线路路径与进出线情况32.1线路路径方案32.2路径方案说明32.3土质比例52.4线路两端变电站进出线说明52.5路径方案的自然情况6第3章线路沿线气象条件93.1气象资料93.2设计温度103.3设计覆冰103.4设计气象条件汇总11

2、第4章线路机电部分134.1导线和地线134.2电缆型号选择134.3地线型号选择144.4导线及地线的设计应力及安全系数154.5导线和地线的防振154.6绝缘配合164.7绝缘子片数164.8塔头空气间隙174.9防雷与接地174.10绝缘子串和金具184.11导线对地距离和交叉跨越要求19第5章线路结构部分215.1概述215.2杆塔215.3基础22第6章水土保持方案及环保措施236.1概述236.2水土保持方案236.3环保措施23第7章送电线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47.1对邻近通讯线路的影响及防护24分析依据24分析结果247.2输电线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4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24

3、其他树木砍伐24第8章“两型三新”输电线路执行情况24第9章路径协议24 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第1章 总述1.1 设计依据1) 可研批复2) 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3) 相关的设计规程规范: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434-1996)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12)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

4、2005)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 5033-200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5kV配电线路金具分册(2013年版)江西省电力公司农网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5kV线路分册(2009年版)1.2 工程建设必要性1)满足万合镇负荷需求,缓解樟塘变的供电压力万合镇目前没有电源点布点,目前其负荷全主要由樟塘35kV变电站供带,随着万合镇的用电负荷的不断上升,根据上述负荷预测;到2016年万合镇的最大负荷将达到4.79MW;樟塘变目前的主变容量只有4.5MVA;樟塘变将会过负荷,为了满足D类地区的负荷需求,缓解樟塘变的供电压力,因此新建万合变是很有必要的。2)完善泰

5、和县D区35kV电网结构,提高该地区供电可靠性樟塘变承担万合镇的10kV供电半径最长的超过15km,供电半径过长,供电可靠性差,再者35KV网架全部为“葫芦串”式结构,网架十分薄弱。泰樟、化津、上马、沙龙、沙营、坎东、泰沿、上沙、沙樟线为单回路接线,且线径偏小,供电可靠性十分差,因此建设万合35kV输变电线路,优化D类网架结构,提高该区域供电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1.3 工程规模及设计范围1、工程规模:线路起于35kV樟塘变电站35kV构架,终点为新建35kV万合变电站35kV构架,线路亘长约11.2km,线路曲折系数为1.08。导线型号选用LGJ-15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选用OPGW-2

6、4B1-48光缆。2、设计范围:本工程为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新建工程,位于泰和县万合镇、樟塘乡,本初步设计内容包括输电线路本体工程、配套的通讯通道及工程概算书的编制等。1.4 线路主要经济指标表1-1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新建工程工程总投资(万元)373工程总造价(万元/km)33.3静态投资(万元)369静态造价(万元/km)32.94第2章 线路路径与进出线情况2.1线路路径方案路径选择原则1)根据系统规划原则,综合考虑施工、运行、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比选,使线路走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尽量靠近现有道路,改善线路交通条件。3)线行尽量取直,避让险恶地形、洪水淹没区及

7、不良地质段地段。4)尽量避让森林密集区、水源保护地、减少森林砍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5)避让军事设施、开采的矿产及石场、油库及重要通信设施。6)尽量避让严重覆冰地区。7)尽量避免跨越民房。8)综合协调本线路路径与沿线已建线路及其它设施的矛盾。2.2 路径方案说明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新建工程路径说明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新建工程起自35k樟塘变构架,由于35kV樟塘变前边有房子、35kV樟沙线、樟泰线,线路出线需绕开35kV樟塘前面高压线路及房屋。如图(2-1)避开江背村庄,线路右拐至J3,然后线路走廊主要沿河渠,全线共6个拐角,至新建35kV万合变电站。全线避开房屋、村庄、万合镇

8、。如图(2-2)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新建工程路径方案技术表见下。表2-1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新建工程路径方案技术表线路长度(km)11.2航空距离(km)10.33曲折系数1.08导线型号LGJ-150/25地线型号OPGW-24B1-48地形比例平地40%泥沼30%丘陵20%山地10%交叉跨越一般公路5省道2池塘3跨380V及以下6跨10kV7通信线路7人力/汽车运距(km)0.4km/10km2.3 土质比例 松砂石20%,泥水40%,岩石10%,坚土30%。2.4 线路两端变电站进出线说明新建的泰和35kV万合输变电线路新建工程从35kV樟塘变出线间隔见(图2-4),进入

9、35kV万合变间隔见(图2-5) 图(2-4) 图(2-5)2.5 路径方案的自然情况1)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本工程沿线地质情况较为简单,沿线无滑坡、泥石流等对线路路径构成威胁的不良地质。沿线地貌为平地及丘陵,海拔高程约50m100m。线路路径所经山坡自然稳定,地表一般生长有灌木和蕨类。沿线覆土呈硬塑至可塑状。根据1:400000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9),线路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2)矿产资源分布与开采根据到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及矿产部门了解和实地调查的情况,线路经过地区无矿产资源。3)森林与植被沿线植被生长较好,主要覆盖有灌木和蕨

10、类。在本次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上覆土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Q3el),基岩为白垩系南雄组陆相碎屑沉积岩(K2)。4)岩层特性及说明 按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工程地质特征等,自上而下可依次划分为:粉质粘土(Q3el)、圆砾(Q3el)、强风化粉砂岩(K2)及中风化粉砂岩(K2)四个工程地质层。以下分别对各岩土层特性予以阐述:1、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Q3el)粉质粘土:黄褐、灰白色,稍湿,可塑、局部偏硬塑,切面稍有光泽,手捏有砂感,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组份以粉粒和粘粒为主,局部含铁锰质结核。该层全场地均有分布;该层层顶埋深0.000.00m,层底标高-3.20-2.9

11、0m,层厚2.903.20m,平均厚度3.06m。圆砾:浅黄、褐黄色,中密,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粒径2-20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60%,磨圆度好,呈亚圆状,级配良好,泥砂质充填。该层全场地均有分布;该层层顶埋深2.903.20m,层底标高-7.30-6.90m,层厚3.904.30m,平均厚度4.04m。2、白垩系南雄组陆相碎屑沉积岩(K2)据其岩性特征和风化程度,本次主要揭露为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及顶部薄层全风化岩。基岩岩性混杂,软硬不均,大体上以粉砂岩为主,夹杂较硬泥质粉砂岩及较软粗砂岩,总体强度低,浸水易崩解,风化迅速。强风化粉砂岩:全场地分布。紫红、棕红色。粉砂质结构,

12、薄至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饼状至短柱状,手易掰下碎块,局部顶部夹有薄层全风化岩,岩芯呈砂土状、碎屑状;岩体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为极软岩。该层全场地均有分布;该层层顶埋深6.907.30m,层底标高-8.60-8.20m,层厚1.201.50m,平均厚度1.36m。中风化粉砂岩:全场地分布。紫红、棕红色。近水平层理发育,薄至中厚层状构造,岩芯短柱状至中、长柱状,手可折断岩芯,锤击声哑,较易断裂,裂隙发育一般,裂面较平直,裂面及层理面多见有Fe、Mn浸染。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为极软岩。该层全场地均有分布;且未揭穿,该层揭露层顶埋深8.208.60m,层底标高-12.40-11.3

13、0m,层厚3.103.90m,平均厚度3.50m。5) 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1、地下水埋藏条件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赋存条件,将地下水类型分为三种类型:(1)上层滞水:赋存于素填土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弱透水性,赋水性较差。水位受季节影响明显,富水性差,水量较小。(2)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圆砾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与地表水互为补给,枯水及平水期地下水向周边河道径流排泄,水位下降,丰水期地下水位上升。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1.62.7m,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年变幅可达23m。(3)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沿裂隙渗流运移,以泉水形式向河水及低

14、洼地带排泄,其补给主要为基岩侧向补给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但其水量的大小与岩石破碎程度、裂隙大小和连通程度有关;基岩为粉砂岩,细粒结构,强风化带的风化裂隙发育,勘察期间发现本场地基岩中存在一定水量。2、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勘察中采取了1组地下水样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根据水质分析报告,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规范相关条文判定,按类环境、A类水考虑,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6)场地及地基地震效应根据江西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用图江西省建设厅、江西省地震局(2003年),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

15、震基本烈度小于度,可不考虑砂土液化对工程的影响。7)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场地稳定性及适应性评价根据区域地层资料及现场调查访问,未发现对工程不利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埋藏物;同时场地也未见大的断裂构造通过,及坍塌,滑坡,沉陷,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较好,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性场地,适宜拟建工程的建设。2、场地地基岩土分析与评价粉质粘土(Q3el):呈可塑状,下部为承载力较高的圆砾层。中高压缩性,该层承载力从上至下逐渐变大,适宜做较轻建筑物持力层,但需进入持力层1.0m(表层含约0.3m耕植土)以上,基础类型可用浅基础。圆砾(Q3el):承载力较高,分布较均匀,层厚一般较大,

16、下覆为基岩,其承载力高,可选作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第3章 线路沿线气象条件3.1 气象资料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设计基本风速的选取为离地面10米的位置统计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重现期为30年一遇。查国网公司江西电力风区分布图(30年一遇)和原线路设计条件后,基本风速取30m/s。覆冰时的风速10m/s;安装工况的风速10m/s;雷电过电压工况的风速10m/s;内过电压工况的风速15m/s;长期荷载工况的风速5m/s;带电作业工况的风速10m/s。 图3-13.2 设计温度取设计年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40;最低温度-10;覆冰时的气温

17、-5;安装工况的气温0;雷电过电压工况的气温15;最大风速工况的气温10;内过电压工况的气温采用年平均气温;长期荷载工况的气温采用年平均气温;带电作业工况的气温采用15。3.3 设计覆冰为了提出比较合理的线路设计覆冰参数,对沿线附近的居民、气象站、供电局等单位进行调查,同时参考附近已建线路的设计覆冰取值,通过对运行单位调查了解2008年冰灾过程,并查阅江西省2013年修订的冰区图,该地区30年一遇覆冰为5-10mm。通过对沿线覆冰情况的调查,并结合附近送电线路的设计和运行经验,本工程设计覆冰厚度导线最大覆冰取10毫米,地线按规范要求增加5毫米。 图3-23.4 设计气象条件汇总按照66kV及以

18、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根据以上对设计风速、设计温度和设计冰厚的分析,结合本线路经过地区已有的35kV及以上线路的设计和运行经验,其设计气象条件见下表。表3-1设计气象条件计 算工 况覆冰(mm)气温()风速(m/s)最高气温0400最低气温0-100年平均气温0150最大风速01030外过(有风)01510外过(无风)0150内过01515安装0-510长期荷载0155覆冰10(15)-510雷电日/年68第4章 线路机电部分4.1 导线和地线1、导线标准可供导线选择的标准有铝绞线及钢芯铝绞线(GB 1179-83)和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T 1179-19

19、99)。GB 1179-83标准是我国在1983年参照IEC标准制定的。该标准的特点是规定钢股不准许接头,铝股是有导电率高、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及表面硬度高等优点。这对于提高导线的抗冰能力及降低线路电能损失是有利的。该标准导线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多的设计运行经验。2 、导线截面选择根据泰和县地区的系统规划,导线选用LGJ-150/25,下列按照按照允许载流量校验导线截面进行校验:按照35kV万合站最大供电负荷校验,万合站2020年供电负荷将达到6.3MW,计算公式:P=3*U*I*COS,功率因素按0.95计算:2020年,I=6.3/ (3*35*0.95) =105(A)。计

20、算导线长期输送电流时取环境温度为+25,导线最高允许温度为+40。经查阅常见钢芯铝绞线的载流量表导线截面为LGJ-150/25mm2时载流量为325A左右,满足最大负荷要求。3、导线型号选择结合江西省历年工程的设计和使用情况,推荐本工程输电线路导线选用LGJ-150/25钢芯铝绞线。4.2 电缆型号选择35kV樟塘变的35kV线路通过35kV构架出线,考虑35kV樟塘变的周边情况和现场的地质条件,电缆敷设方式选择为直埋敷设。根据线路的最大输送容量计算得到线路的最大载流量,再由电缆的敷设方式和电缆的型号计算电缆的允许载流量,选择ZR-YJV32-35kV-3*185电缆。电缆附件采用1套冷缩型户

21、内终端和1套冷缩型户外终端。电缆参数见下表。选用电缆结构尺寸及主要技术参数: (图4-2) 电缆型号:ZR-YJV22-35kV-3*185 绝缘标称厚度:10.5mm 护套厚度:2.4mm 电缆外径:114.0 mm 电缆重量:3465kg/km 20时导体直流电阻:0.0754/km 工作温度时导体直流电阻:0.0780/km 工作电容:0.1805uF/km 电缆电感:0.5032MH/km 电缆电抗:0.1783/km 正负序阻抗:0.203/km 零序阻抗:5.0076/km 电缆载流量 429A 本工程推荐选用交联聚氯乙烯ZR-YJV22-35kV-3*185电缆。表4-1 导线与

22、电缆载流量的对比类型导线电缆型号LGJ-150/25ZR-YJV-22-3*185载流量3254294.3地线型号选择根据省公司要求变电所无人值守综合自动化要求,新建线路应架设通信光缆以保证各级变电所的通光要求,参考吉安地区相关要求,本工程中选用OPGW-24B1-48芯复合地线。表4-2 OPGW -24B1-48主要特性参数表光缆型号规格:OPGW-24B1-48 技术参数光缆直径:9.6mm光缆重量:345kg/km承载截面积48mm2AS面积42mm2标称抗张强度(RTS)61.4kN杨氏模量(E-Modulus)162kN/mm2热膨胀系数1310-6/最大允许工作应力 (MAT)

23、( 40% RTS)509.2N/mm2每日应力(EDS) (16%25% RTS)203.7318.3N/mm2极限特殊应力 (70% RTS) 891.1N/mm2直流电阻1.782/km短路电流 (0.5s, 40200)6.9kA短路电流容量I2t12kA2S最小弯曲半径:施工: 192mm运行: 144mm拉重比18.1km温度范围安装温度-10 +50 运输和运行温度-40 +80注:所有尺寸和数据均为标称值4.4导线及地线的设计应力及安全系数依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导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小于2.5,导线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

24、应小于2.25,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情况下,导线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宜超过拉断力的70%(安全系数1.43),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宜超过拉断力的77%(安全系数1.3)。本工程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取2.5;地线的最大使用应力需按档距中央导线和地线的接近距离进行配合确定。根据验算OPGW-24B1-48 芯光缆安全系数取3.3。4.5导线和地线的防振导线、地线的振动容易引起金属疲劳而发生断股,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规定,本工程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控制在不超过其拉断力的25%。一般档距采用各档安装防振锤,对于大跨越导、地线除安装防振锤外

25、,外加预绞丝护线条加强防振。本工程导地线均推荐选取FDZJ-2/3节能防振锤。根据档距和应力安装在导地线的线夹出口位置,防止导线因振动发生的断股与磨损。表4-3 防振锤型号一览表线型LGJ-150/25OPGW-24防振锤型号FDZJ-2/3采用光缆专用防振金具4.6绝缘配合污区分布依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和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进行绝缘设计,使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情况下安全可靠的运行。35kV线路的绝缘设计中,以防污设计为主,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大量的线路处于B级污秽区,考虑到环境污

26、染日益严重的实际情况,对通用设计我们选择按C级污秽区进行绝缘配合设计,统一爬电比距取2.79cm/kV。4.7绝缘子片数经统计和计算,操作过电压对绝缘子片数不起控制作用,绝缘子片数依照规程依照工频电压的泄漏距离要求来确定绝缘子片数。其计算公式为:式中:n 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系统最高电压,kV; 不同污秽条件下所需爬电比距, 单片绝缘子有效爬电距离,cm; 单片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cm; 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导线悬垂串、跳线串采用4片结构高度为146mm的悬式绝缘子(爬距320mm),或爬电距离与其相当的合成绝缘子。导线耐张串采用悬式绝缘子,片数为5片。4.8塔头空气间隙依据66kV及

27、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规定: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架空电力线路杆塔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值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表4-4 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线路运行工况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电压35kV0.450.250.104.9防雷与接地根据设计气象条件,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日数为68天。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规定,35kV线路保护角不大于30。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在一般档距的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满足下列要求:(4-1)式中:导地线间距离,m;档

28、距,m。由于沿线地区雷电活动较频繁,江西线路事故跳闸率中雷击跳闸率占首位,因此在线路路径选择中应尽量优化路径,避免杆塔立于易受雷击处,并尽量减小铁塔接地电阻,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及降低雷击跳闸率。根据运行单位要求,新建线路全线架设地线,杆塔处均设接地装置。单双地线转换采用在末端单杆加抱箍打地拉线的形式。杆塔接地的好坏,直接影响线路的防雷效果,本工程全线杆塔避雷线逐基接地,其接地装置采用方环放射型,方环尺寸可随铁塔根开变化,接地装置以10圆钢敷设;接地引下线为12热镀锌圆钢,从杆塔的接地孔引下分别与接地装置连接。为了达到最好的接地效果,有场地的地方接地射线敷设成风车形。为了尽量减小接地电阻,自立塔应

29、利用基坑深埋接地方环。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下表所列数值:表4-5 有地线的线路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m)1001005005001000100020002000以上工频接地电阻()1015202530*注:*如土壤电阻率超过2000.m,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时,可采用6根-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受限制。山区地段的塔位,若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难于满足要求时,可采用降阻剂等措施降低铁塔的接地电阻。另外,根据江西省公司发布的35kV2

30、20kV线路防事故措施的通知,在靠近变电站进出线2km内接地电阻不大于10,其他应不大于20。4.10绝缘子串和金具1.绝缘子和金具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规定,盘型绝缘子和金具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下表所列数值。表4-6绝缘子和金具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情况最大使用荷载断线断联绝缘子2.71.81.5金具2.51.51.52. 绝缘子串型号瓷质绝缘子的历史最长,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较好,但在长期运行条件下,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会降低,当雷击或污闪发生在有老化的绝缘子串时,严重者可能会使老化的绝缘子头部因骤热而爆炸,造成断串掉线事故,此

31、外,还需投入大量人力进行“零值”和“低值”绝缘检查,才能维护线路安全。复合绝缘子具有机械强度高、重量轻、耐污性能好等优点,但运行经验较少,存在电弧灼伤,芯棒脆断,强度降低,绝缘老化和缺乏在线检测手段等问题有待完善。钢化玻璃绝缘子有优良的介电性能,良好的抗拉强度,不易老化,零值自破和自洁能力强的优点,且具有较好的性价比,深受运行单位的青睐。本工程35kV线路导线拉断张力为20.56kN,最大运行张力12.85kN,根据计算和运行单位的习惯采用U70BP/146D盘形悬式瓷质绝缘子。一般情况,悬垂绝缘子串采用单联串,当跨越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时采用双联串;耐张绝缘子串采用双联串,跳线串采用单联串。

32、表4-7 绝缘子技术参数表产品型号结构高度(mm)工称直径(mm)公称爬距(mm)联结型式标记雷电冲击电压(kV)工频湿闪(kV)工频击穿(kV)机械破坏荷载(kN)U70BP/146D1462554501611045130703. 金具型号本工程导线、地线连接的主要金具均采用国家标准电力金具。表4-9金具型号线型悬垂线夹耐张线夹LGJ-150/25XGU-3NLD-3OPGW光缆CL-16/OPGWNL-35/OPGW4.11导线对地距离和交叉跨越要求本工程导线截面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规定,导线与地面、建筑物、铁塔、河流等交

33、叉跨越物的距离,应按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计算。计算上述距离,可不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应计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导线对地、建筑物和树木等的最小距离见下表:表4-10 导线对地、建筑物和树木等的最小距离线路经过的地区最小距离(米)35kV居民区7.040弧垂非居民区6.040弧垂交通困难地区5.040弧垂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5.0最大风偏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岩石、峭壁3.0最大风偏对建筑物垂直距离4.040弧垂水平或净空距离3.0最大风偏对林木垂直距离4.040弧垂(绿化区)净空距离3.5最大风

34、偏对果树、经济作物、城市路树的垂直距离3.040弧垂导线对铁路、公路等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见下表:表4-11 导线对铁路、公路等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被跨越物最小垂直距离(米)导线状态35kV铁路至标准铁路轨顶7.570弧垂至电气化铁路轨顶-70弧垂至承力索或接触线3.070弧垂高速公路、1级公路24级公路至路面7.070弧垂通航河流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2.070弧垂不通航河流至百年一遇洪水位3.040弧垂至特殊管道任何部分4.040弧垂至索道任何部分4.040弧垂跨电力线3.040弧垂穿电力线(110kV及以上)4.040弧垂至弱电线路3.040弧垂第5章 线路结构部分5.1概述

35、本工程线路经过地区最大设计风速为V=30m/s,设计覆冰为10mm,推荐使用水泥杆、铁塔。本工程使用的杆塔在江西省电力公司农网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5kV线路分册中选用基础设计以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依据进行优化设计。5.2杆塔根据本工程的气象条件和导线规格,共选用5种杆型。其中直线杆选用、35A-2-Z2型,直线塔选用35C-1-Z1型,转角塔选用35C-1-J1型、35C-1-J2型、35C-1-DJ3型。本工程选用的直线、耐张转角杆具有结构布局合理、构件受力明确清晰、传力路线简洁、可有效减少线路走廊宽度等优点,具有较好的经济指标和抗风能

36、力,并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要求,在以往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塔型及数量估算表见下列表格。表5-1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新建工程杆型及数量表直线塔转角塔塔型基数塔型基数35A-2-Z2_14.93335C-1-J1-18735A-2-Z2_17.9835C-1-J2-18135C-1-Z1-21635C-1-DJ3-15235E-1-SDJ3-151小计47小计11合计58基5.3基础线路所经地区地质稳定,基础选型时考虑水土保持及环保的要求。本工程砼杆基础及拉线基础采用预制的底、拉盘,其混凝土采用C25。本工程的杆塔,除个别地方需要采用焊接外,其它均为螺栓连接。材料除特殊注明外,均为Q

37、235和Q345钢。全部铁件及螺栓均采用热镀锌防腐。全线铁塔自铁塔底部8米高范围内所有构件连接螺栓采用防盗螺栓,除双帽螺栓、防盗螺栓外其它螺栓均采用防松扣紧螺母。螺栓强度M16、M20为6.8级,M24为8.8级。铁塔的基础型式选择台阶式基础,砼标号为C20级,钢筋为Q235。上述基础型式在江西省的输电线路中已经使用多年,运行情况良好。使用的基础型式及数量见下表。表5-2 泰和县35kV万合输变电新建工程基础数量估算表型号个数底盘1.041拉盘1.2164TW35CZ112GX-1902GX-22364GX-28368GX-235014GX-24502GX-225014GX-202512第6章

38、 水土保持方案及环保措施6.1概述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属于野外作业工程,由于城市规划、国家政策等方面的限制,送电线路有很大部分从山地、丘陵通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倍增,送电线路的水土保持越来越得到重视,“创建环保型送电线路”将成为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要创建一个优良的送电线路设计工程,不但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环保性已成为其中重要一环。从设计到施工,应采取各种措施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6.2水土保持方案本工程在山区选定路径及塔位时,尽量避开陡坡和易发生塌方、滑坡、冲沟或其它易发生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段:A、当线路与山脊交叉时,尽量从平缓处通过;通过以上措施减小土石方开挖量和水土流失,也降低了杆塔

39、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影响。B、在水田地区选定塔位时尽量避开低洼、河岸及水流易冲刷的地形,并要防止对堤岸产生影响。6.3环保措施对水土流失可能危及塔位安全的,要采取人工植被,保护基面及边坡。人工植被必须在满足电气安全间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视具体情况植草皮或移植矮小杂草及灌木。全线塔位原状土受破坏的地方,采取人工植被恢复,保护基面以及边坡。人工植被必须在满足电气安全间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采用塔基附近的原生植物(以草为主,成活率高)。第7章 送电线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1对邻近通讯线路的影响及防护分析依据根据国家和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下列标准进行计算。1、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影响设计规定(DL 50

40、33-94)2、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定(DL/T 5063-1996)3、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GB 6830-86)分析结果经现场踏勘,本工程线路附近无平行通信线,与已有通信线交叉角满足要求,无需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7.2输电线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本线路优化路径时,尽量对人工林予以避让。对难以避让的人工林,推荐采用较高塔跨越方案。经测算,高跨方案的工程造价低于砍伐方案的工程造价。本设计采用掏挖基础,该基础方量小、开挖量小、土石方余量较少。大量采用原状土基础,避免大开挖,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措施。2、其他树木砍伐根据规程规

41、定,对现有道路两边、田间、山坡的零星树木,应砍伐出通道,其宽度不应小于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规定值,其它情况下可不宜砍伐通道。第8章 “两型三新”输电线路执行情况“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是全寿命管理理念在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综合考虑工程建设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体现线路各构成部分功能协调、寿命周期协调,对输电线路建设全过程进行统筹优化,全局优化,实现输电线路安全可靠和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在本工程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注意建设项目在全寿命期中与环境的系统的各个方面协调,尽可能地减少房屋拆迁,减少树木砍伐,减少土石方开挖、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