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危险源的辨识与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一、危险源的构成要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是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危险源
2、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1)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2)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3)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
3、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二、危险源的分类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
4、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就越大。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2.第二类危险源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制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 在安全工作中涉及人
5、的因素问题时,采用的术语有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例如,不断开电源就带电修理电气线路而发生触电事故等,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例如,合错了开关使检修中的线路带电:误开阀门使有害气体型泄放等,不安全行为、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物的因素问题,进而导致事故,例如,超载起吊重物造成钢丝绳断裂,发生重物坠落事故。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 物的因素问题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状态,例如
6、没有防护装置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等。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隐患,物的故障(或失效)是指机械设备、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可能直接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例如,电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管路破裂使其中的有毒有害介质泄漏等,有时一种物的故障可能导致另一种物的故障,最终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例如,压力容器的泄压装置故障,使容器内部介质压力上升,最终导致容器破裂,物的因素问题有时会诱发人的因素问题:人的因素问题有时会造成物的因素问题,实际情况比较复奈。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 环境因素
7、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温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因素问题或人的因素问题。例如,潮湿的环境会加速金属腐蚀而降低结构或容器的强度;工作场所强烈的噪声影响人的情绪,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发生人失误,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可能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为失误。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
8、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一、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辨识(一)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为了便于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热机械设务、车辆、起重机械,坍
9、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2)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入,切削伤人、手或身体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不包招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3)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4)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或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5)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诵;(6)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休
10、内外约伤)、物理约伤(光、放射性物服引起的体内外约伤),不恒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7)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8)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9)坍塌,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坍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面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于架倒塌,控翻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10)锅炉爆炸,
11、指锅护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11)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12)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并、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
12、,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二)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危险源辨识(或危害辨识)是指辨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确定危险源的性质是指确定危险源如何造成损失。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1.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辨识危险源的种类、危险性质、损害能力。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充分考虑发生辨识时还需考虑危险源从哪个方面对身体进行伤害,能够对多大的范用内造多大的伤害伤害的持续时间有多长等,(2)辨识危险源的数量,危险与安全之间经常在于量的差别,同一种危险源其数量不同,危险的程度也不同。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3)辨识危险原的分布,危
13、险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对于第一类危险源的牌识,主要是确定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有毒有害物质量的多少,强度、作用范围,对于重要的生产区域和装置、还需要了解系统内能量流动、有害物顶的传递过程,对于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主要是找出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根本原因。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2.免险源辨识的范围(1)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2)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座、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志。(3)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危险性较大设备,特殊单体设备、装置等。
14、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4)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现场(5)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6)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教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三)人员密集场所急险源识的方法 方法是辨识危险源的工具,许多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成、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对人员密集场别进行危险源辨识应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可以根据事故的致因从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上的缺防来分析,识别危险源,常
15、用的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折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但是受知识、经验、资料限制,而且容易遗漏。(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3)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通常采用的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事故何分析等。上述几种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辨
16、识方法从着入点和分析过程上,都有各自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所以,在人员密集场所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一种方法,还不足以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二、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控制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有效控制,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危险源的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是一种低成本的预防管理方式,在人员密集场所经营管理和生产中进行危险源控制的策划、危险源监控等指施,可以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一)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控制的策划1.危险源控制的策划
17、原则(1)尽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如用安全的替代品取代危险品。(2)如果是不可能消除有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应努力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如使用低压电器等。(3)在条件允许时,应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降低人的精神压力和体能消耗。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4)应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5)应考虑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7)应考虑引入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计划的要求。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8)在各种措施还不能绝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作为最终手段,还应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用品。(9)应有可行、有效的应急方案。(10)预防性测定指标
18、是否符合监视控制措施计划的要求。不同的人员密集场所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控制策略。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2.危险源控制的策划步骤(1)包括场所、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2)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3)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将造成的后果。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4)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
19、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用人单位应确保新的和现行的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二)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控制方法1.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避难与援救措施。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2.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减少故障:增加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故障一安全设计:包括故障一消极方案(即故障发生后,设备、系统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20、,直到采取校正措施之前不能运转):故障一积极方案(即故障发生后,在没有采取校正措施之前使系统、设备处于安全的能量状态之下);故障一正常方案(即保证在采取校正行动之前,设备、系统正常发挥功能)。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三)对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监控 危险源的控制对象大多数时间运行在安全状态下,对危险源进行监控的主剪日的是监视其在正常情况下的运行状态,对其运行趋势做一个整体评价。并根据所监监控对象运行的参数记录,显示、报表等,及时为系统运行的下一时刻提前做出预防,危险激运行一般处于三种1.正常运行状态 正常情况下,危险源运行稳定。此时应按时对其进行有计划的检查,如:温度、压力、泄露检测等的主
21、要参数数据及时进行监测,随时根据监测情况判断是否应转人预警程序。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2.事故临界状态 在系统运行中,当被监测危险源控制对象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时,控制系统应给出预警信息,依据应急措施,指导操作人员正确、迅速地排除系统放除,恢复正常工况,使系统安全运行。3.事故初始阶段 如果上述预防措施没有发挥作用,或因其他原因致使危险源周边出现险情,应立即报警,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力争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初发阶段,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总之,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是一种动态管理。危险源通常运行在安全状态下,并非必然发生重大
22、事故。大量事故统计表明,工艺设备故障、人的误操作和生产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因而,在日常生产中,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操作人员基本素质、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大大抑制事故的发生,只要措施得当就可以有效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一、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一)事故隐患的分级与分类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第三
23、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拌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1.事故隐患的分级(1)一般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人(不含3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隐患分为四级:(2)较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
24、经济损失(不含)以下(3)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10人以上5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不含)以下。500万元1000万元(不含)以下。(4)特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5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2.事故隐患的分类隐患分类非常复杂,它与事故分类有密切的关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类。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优先考虑事故起因,将事故隐患分类归纳如下(1)火灾(建筑物、非挥发性燃油、非粉尘状的可燃物质):(2)爆炸(火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可燃性粉尘
25、、锅炉压力容器);(3)中毒和窒息(有毒物质引起的急性中毒和窒息);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4)明塌(建筑物倒塌):(5)泄漏(有毒、放射性物质泄漏):(6)腐蚀(强烈腐蚀性物质暴露):(7)触电(高压电):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8)坠落(高平合、支架上):(9)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老化、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或失灵);(10)港口码头伤害隐患(港区、码头);(11)航空港伤害隐患(航空港内设施,起飞前的飞机);(12)其它类隐惠(不能用以上类型分类的)。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二)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
26、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主要承担以下职责: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1)依法从事生产经营的职责。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是事故隐患的重要源头。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的职责,作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
27、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悲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3)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4)对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和建档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在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技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5)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放隐
28、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6)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苏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7)对有关部门实施的事故隐患监督检查予以积极配合的职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
29、挠。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8)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和报告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9)对事故隐患组织整改和实施治理的职责。对
30、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10)对事故隐患进行安全防范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
31、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11)预防自然灾害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暂行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
32、任追究(12)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的职责。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生产经营单位负有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的职责。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一)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33、,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二、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追究安全生产法、刑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求的规定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都对相关责任主体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作了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是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对于存在下列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应依法追求相应的责任。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有上述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
34、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二)生产经营单位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1)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2)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3)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4)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
35、时报告的;(5)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6)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三)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上述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黑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上述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
36、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四)对危险物品、重大危险源、危险作业管理不力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1)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为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2)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3)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
37、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五)刑事责任追究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如下:(1)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使刑,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2)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38、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4)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5)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6)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
39、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7)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8)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9)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
40、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一、严防明火(一)生活用火1.吸烟 人员密集场所是人员、物资集中的地方,吸烟者不守规定乱丢烟头引发火灾的机会也比较多。吸烟不慎引起火灾事故的具体情形有:一是边吸烟边睡觉和醉酒吸烟。人睡后,烟头掉在被褥、衣服、沙发、地毯等可燃物上引起火灾。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二是随处乱放燃着的香烟。例如随手放在写字台、桌子、纸箱等可燃物上,人走未熄,引起可燃物引燃起火。三是不分场合乱弹烟灰,乱丢未熄烟头,使烟灰落在易燃物上,或把烟头丢向窗外,丢在地上、角落处、纸篓里,遇到
41、可燃物引燃起火,这是引发火灾事故的最常见原因。烟头虽小,但是温度不低,表面温度达200300。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应当采取安全措施防范事故发生:重点部位设置禁止烟火的标志。比如商场营业厅,贸易市场的摊 位、门面、库房,影剧院等等。在公共场所应设吸烟室,吸烟室应有烟灰缸。宾馆客房内应有吸烟安全须知,桌上应有禁止在床上吸烟的标牌,强调不要在床上吸烟,不要醉酒后吸烟,服务人员在客人离开房 间后,应及时整理床铺,防止火种遗留。单位人员工作服务人员应当在禁止烟火部位自觉遵守规定,对违 规 吸烟者应立即制止。营业结束后,立即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消除。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2.点蚊香驱蚊 一般场
42、所的服蚊方法包括纹香驱蚊法、电蚊香服蚊法和气雾剂驱蚊法等。注意点燃纹香远离可燃物、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最好使用金属罩罩住蚊香;电蚊香注意电源、导线、县敏元件的完好性;气雾法驱蚊注意要远离火源。3.明火加热 宾馆酒店的餐厅使用的火锅、烧烤台都离不开液化石油气或酒精炉等,这些都有很大的危险性。经常发生的事故主要有:输气管道漏气遇明火发生燃爆;炉子打翻,遇桌布等可燃物着火。在使用之前,应当检查和试漏,加热器应有人专门巡查看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二)其他火源1.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属于火工产品,通过引燃烟火剂,产生声、光、色、烟、造型等效果的产品烟火剂是由多种化工原料混合
43、而成,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是强火源。燃放烟花爆竹应当注意:燃放地点安全,不得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及其附近范围内燃放。庆典活动,应事先制定专人选择安全地点,组织安全燃放。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2.放火和玩火放火是一种有目的的故意行为,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危害极大,一旦得逞,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和惨重损失。具体有:刑事放火、私仇报复、恐吓放火等。人员密集场所玩火大部分是儿童,主要有:玩弄火柴、打火机、用火嬉戏等,玩火一般都背着家长,一旦起火,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或者躲藏起来。应该加强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防火和玩火的监控和管理,免事故的发生。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二、用电安全电气原因引发的人员密集场
44、所的事故,一直是最主要的原因,占很大比例。引发火灾的原因包括:用电范围广,用电设备多,大量使用空调等功率大的电器。有些电气火灾事故是因线路故障引起的,也有些事故是因电器使用不当或电器质量低劣引起的。(一)线路安全电气线路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线路的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1.短路(1)定义。电气线路中的导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地线)的造接,在回路中引起电流的瞬间骤然增大的现象叫短路。根据欧姆定律,短路时由于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将突然增大。因此,线路短路时在极的时间内会发出很大的热量,这个热量不
45、仅能使绝缘层燃烧,而且能使意接花,引起邻意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从而造成火灾。(2)短路的形式和原因。相线之间相接叫相间短路;相线与零线(地线)相接叫直接接地短路;相线与接地导体相接叫间接接地短路。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有: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时,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使绝缘体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失去了绝缘能力。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电源过电压,使电线绝缘被击穿。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架空线
46、路电线间距太小,挡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室电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不按规定要求私拉乱接,管理不善,维护不当造成短路高压架空线路的绝缘子耐压程度过低,引起线路的对地短路。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3)防止短路的措施。按照环境特点安装导线,应考虑潮湿、化学腐蚀,高温场所和额定电压的要求。导线与导线、墙壁、顶棚、金属构件之间,以及固定导线的绝缘子,瓷瓶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距地面2米以及穿过楼板和墙壁的导线,均应有保护绝缘的措施,以防损伤。绝缘导线切忌用铁丝捆扎和铁钉搭挂。定期对绝缘电阻
47、进行测定。安装线路应为持证电工安装。安装相应的保险器或自动开关。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2.过载(短负荷)(1)定义。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如导线流过的电流超过安全电流值,就叫导线过载,电线过载,一舰在不考虑电压降的情况下,以温升为标准。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当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短路火灾事故。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2)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在线路中接人了过多的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3)防止过载
48、的措施。合理选用导线截面。切忌乱拉电线和过多地接入负载。定期检查线路负载与设备增减情况。安装相应的保险或自动开关。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3.接触电阻过大(1)定义,导体连接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接头处理良好,则接触电阻小;连接不牢或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则会导致局部接触电阻过大,产生高温,使金属变色其至熔化,引起绝缘材料中可燃物想烧。(2)发生接触电阻过大的主要原因。安装质量差,造成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点连接不牢。导线的连接处沾有杂质,如氧化层、泥土、油污等。连接点由于长期震动或冷热变化,使接头松动。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铜铝混接时,由于接头处理不当,
49、在电腐蚀作用下接触电阻会很快增大。大家知道,线路接通电源之后,电流通过电线、接头和设备就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接头做得好,接触电阻不大,连接点的发热量就小,可以保持正常温度。如果接头接得不好,接触电阻就会增大,同时产生的热量也就多。在一定电流下,电阻越大发热量就越多。因此有较大接触电阻的线段就会强烈发热,使温度急剧升高引起导线绝缘层的燃烧,以致引起附近电线上的粉尘、纤维等杨质燃绕起来,若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火灾。如棉纺厂的电动机振动时,就有可能使接头松动,产生接触电阻过大,因局部温度升高引燃棉尘或飞絮发生火灾。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3)防止接触电阻过大的措施。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头,对于必不
50、可少的接头,必须紧密结合,牢固可靠。铜芯导线采用绞接时,应尽量再讲行锡焊处理,一般应采用焊接和压接。铜铝相接应采用铜铝接头,并用压接法连接。经常进行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为了防止或减少配电线路事故的发生,必须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进行设计,安装使用时要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维护管理,及时消除隐患,保障用电安全。第四节重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二)电器安全1.灯具防火灯具引发的安全事故,是电器火灾中最容易发生的,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白炽灯、卤钨灯。白炽灯表面温度高,灯丝温度极高,在使用过程中不得紧靠可燃物或者用纸罩紧贴其上遮光,聚光,尤其是功率较大的灯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