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85.01KB ,
资源ID:2245340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2453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植物保护通论复习资料汇总.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植物保护通论复习资料汇总.doc

1、一、病害1、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 :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2、植物保护的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3、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寄生性- 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4、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病害四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人类干扰5、 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类型定义分类1.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

2、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具体又可分为褪绿、黄化、花叶、红叶、脉明等类型。2.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坏死最常见的就是病斑,其它有叶枯、茎枯、穿孔、疮痂、溃疡等类型。3.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幼嫩和多肉的组织易发生。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猝倒及立枯也是腐烂的类型。4.萎蔫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萎蔫。生理性萎蔫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过强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暂时缺水,若及时供水,则植物可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不足所出现的凋萎现象,如黄萎、枯萎和青枯等。这种凋萎大多不能恢复,导致植株死

3、亡。5.畸形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如矮缩、矮化、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瘤肿、丛枝或发根、徒长及变叶等。6、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病征类型定义1.霉状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霉层。2.粉状物植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3.锈状物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4.粒状物植物病部产生的颗粒状物。5.脓状物植物病部在湿度较大时产生胶粘状、似露珠的白色或黄色脓状物,即菌脓,干燥后形成薄膜或胶粒。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7、 真菌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类群。它所引起的植 物病害最多 。 菌丝成丛或

4、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 真菌的吸器:真菌的吸器是菌丝的变态,它是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吸器形状各异,如白锈菌的吸器为小球状,霜霉菌为丝状,白粉菌为掌状,锈菌为指状。 菌核:是由菌丝体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松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其功能是抵抗不良环境,环境适宜时也可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形成新的繁殖体。 子座: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其功能是产孢机构,也可帮助渡过不良环境。 菌索:由菌丝体纠结形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也称根状菌索,其功能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8、 真菌的无性

5、孢子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是植物病害的再侵染源。9、真菌有性孢子的种类: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休眠孢子10、真菌生长的有性生殖一般经历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过程。11、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亚门细胞壁组成无性孢子有性孢子主要病害鞭毛菌纤维素游动孢子卵孢子花果腐霉,马铃薯晚疫病,十字花科霜霉病接合菌几丁质孢囊孢子接合孢子软腐病,甘薯软腐病子囊菌几丁质分生孢子子囊孢子桃缩叶病,麦赤霉病,白粉病,苹果、梨黑星病担子菌几丁质多数缺担孢子黑粉菌散黑穗病,梨锈病半知菌几丁质分生孢子多数缺纹枯病,稻瘟病12、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间的区别: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6、具传染性不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发病无规律、发生过程迅速(发病对象具有普遍性)有明显的病变过程有些能恢复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病原生物因素侵染引起13、 锈菌 锈菌生活史中可产生多种类型的孢子,最多为5 种:性、锈、夏、冬、担孢子14、半知菌中的丝孢菌 (1)粉孢属 引起白粉病 (2)梨孢属 灰梨孢可引发稻瘟病 (3)轮枝孢属 大丽花轮枝孢可引发棉花和茄子患黄萎病 (4)平脐蠕孢属 玉蜀黍平脐蠕孢可引起玉米小斑病,稻平脐蠕孢可引起水稻胡麻斑病 (5)突脐蠕孢属 大斑突脐蠕孢可引起玉米患大斑病 (6)黑星孢属 梨黑星孢可引发梨黑星病15、 半知菌中的球壳孢菌 大多是植物病原菌

7、,所致病害部分可见小黑点病斑16、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菌原体。大多数革兰氏染色反应G-分类菌体呼吸氧化酶反应症状、病害土壤杆菌属杆状好气阴性瘤肿和发根等畸形,根瘤病欧式杆菌属杆状兼性好气阴性腐烂、萎蔫、坏死,十字花蔬菜软腐病假单胞杆菌属杆状好气多为阳性维管束萎蔫、枯萎,桑叶叶脉发黑 菌落隆起、灰白色,有荧光反应黄单胞杆菌属杆状严格好气阴性叶斑、叶枯、萎蔫,水稻白叶枯病 菌落隆起、密黄色木质菌属短杆状好气阴性葡萄皮尔氏病,桃伪果病17、 重要的植物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黄瓜花叶病毒(CMV)18、 病毒传播方式: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病毒的传播是完全

8、被动的。 非介体传播: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 介体传播:昆虫、螨、线虫、真菌、菟丝子(口针型病毒、循回型病毒、增殖型病毒)19、 稀释限点 指病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大稀释度。体外存活期 指病汁液在室温 ( 2022 ) 下能保存其侵染力的最长时间。20、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将侵染过程划分为 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1) 接触期:指病原物侵入前已与寄生植物存在相互关系并直接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时期。影响因子:植物表面的理化状况、微生物组成影响最大,植物表面和周围的微生物能干扰和影响病原物的生存和定殖。因此,在侵入前期病原物必须适应寄主体外的复杂环

9、境,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才能实现侵入。防治:阻止病原物侵入发展的最有利时期,在生物防治中,应用具有拮抗和竞争作用的微生物可以控制病原物的侵染。(2) 侵入期:是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到侵入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侵入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的侵入。真菌孢子芽管附着胞侵入丝细胞内。 5种病原物侵入途径: 寄生性强的真菌:以直接侵入或自然孔口侵入为主; 寄生性弱的真菌:以伤口或衰亡组织侵入; 细菌: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主要); 菌原体、病毒:伤口侵入; 寄生性种子植物:直接产生吸根侵入。影响因子:湿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条件,高湿度使叶面

10、形成水膜,通常有利于病原物的侵入;温度影响病原物萌发和侵入的速度。湿度和温度对病原真菌侵入具有综合作用;光照:对气孔侵入有影响,光照影响气孔开闭。(3) 潜育期:是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并建立寄主关系到寄主表现症状前的一段时期。局部侵染、系统侵染。影响因子:病害种类和环境条件。潜伏隐症现象:病原物侵入寄主后,长期处于潜育状态,不表现或暂不表现症状,温度影响较大,适温使潜育期缩短。(4) 发病期:经过潜育期后,寄主植物开始出现症状而发病。影响因素: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湿度,对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扩展影响很大,其中以湿度对病斑扩大和孢子形成的影响最显著。21、病害循环:也称侵染循环,指病害从寄主植物的

11、上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22、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是指病原物以一定的方式在特定场所渡过不利其生存和生长的冬天及夏天的过程。 病原物越冬和越夏有寄生、腐生和休眠3种方式。23、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1)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器官 2)田间病株3)病株残体 4)土壤5)粪肥 6)昆虫或其他介体24、病原物的传播1)气流传播 是一些重要病原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2)雨水传播 细菌和产生分子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器的病原真菌,存在于土中的一些病原物 水稻白叶枯病菌是经雨水传播的,暴风雨不仅引起叶片擦伤,有利细菌传染和侵入,而且病田水中的细菌,又可经田水排灌向无病田传播。因此,灌溉水

12、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3) 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 病毒和菌原体病害为主,一些病原细菌4) 人为因素传播 带有病原物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25、 病原物的初侵染与再侵染1)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中最初引起的侵染,称初次侵染或初侵染2) 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和健康的植物,称为再次侵染或再侵染 26、 单循环病害(也积年流行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称单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只有一次侵染过程,多为系统性病害,一般潜育期长,例如,小麦黑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对此类病害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选用抗病品种、田间卫生、土

13、壤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27、 多循环病害(也称单年流行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称多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中有多次侵染过程,多为局部性病害,潜育期一般较短。此类病害中,有许多重要的流行病,如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等。对此类病害的防治往往难度较大,一般要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改善栽培措施、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来降低病害的发展速度。28、 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因子1) 感病寄主植物 2)强致病性病原物大量存在3)适宜的环境条件 4)认为因素29、病害循环涉及到四个环节: 病原物越冬或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 侵染过程; 初侵染

14、和再侵染.30、 柯赫氏法则,称柯赫氏假设,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物;(3)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31、真菌侵染植物后可以引起变色、坏死、腐烂、萎焉和畸形等五大症状,其中以坏死和腐烂居多。病症的表现多种多样:粉状物、霉状物、霜状物、锈状物和点状物等。32、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褪色或变色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溢出。 多数细菌病害的症

15、状往往有如下特点: 1)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 2)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 3)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人工接种的方法,制造伤口,通过伤口侵入。诊断方法: 1)根据症状、侵染和传播特点判断 2)喷菌现象: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受害部位的薄壁细胞或维管束组织一般都有大量细菌存在,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成为喷菌现象。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与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33、许多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寄主的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并在发病部位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等病症。常在植物

16、表面形成粉状的白色或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中夹有小黑点即闭囊壳。34、担子菌中的黑粉菌和锈菌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在病部形成黑色或锈色粉状物的病症。二、 昆虫1、 昆虫的基本特征: 1) 体躯由一系列体节所组成,明显分成头、胸和腹3个体段。 2) 头部着生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0-3个单眼。 3) 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各节上着生有胸足1对,中、后胸一般各有1对翅。 4) 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所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2、昆虫触角类型:刚毛状,线状或丝状,锯齿状,双栉状或羽状,膝状或肘状,具芒状,环毛状, 鳃片状,球杆状或称棍棒状,锤状,念珠状或称串珠状。 1)具

17、芒状 : 为蝇类特有 2)环毛状 : 如雄性蚊类和摇蚊等 3)鳃片状 : 如金龟子 4)球杆状或称棍棒状 : 如蝶类 5)念珠状或称串珠状 :如白蚁等 6)锤状 :例如瓢甲等 7)线状或丝状 :如蝗虫、蟋蟀及某些雌性蛾类等 8)刚毛状:如蜻蜓、蝉等 9)膝状或肘状 :如象甲、蜜蜂等 10)锯齿状 :如叩头虫,雌性绿豆象等3、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头头式分为上口式【蝗虫、蛾蝶类】、前口式【步甲、虎甲、天牛幼虫】、后口式【蝉、蝽、蚜】触角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有时也有听觉;功能基本构造为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眼分为单眼和复眼。单眼着生位置 额区上部(蝽象、蜂类)、头部两侧(叶蜂、蛾类)。口器分为咀

18、嚼式口器【蝗虫】和吸收式口器(又分为刺吸式【蚱蝉】、虹吸式【鳞翅目】、舐吸式【双翅目蝇】、锉吸式【蓟马】胸胸节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足胸足一般由六节组成,分别是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前跗节、跗节行走足、跳跃足、开掘足、捕捉足、游泳足、携粉足、抱握足、攀援足翅一般为三角形,具有3条边和3个角,3边是前缘、后缘和外缘;3角是基角、顶角、臀角。腹内脏器官、外生殖器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外生殖器包括背产卵瓣、内产卵瓣、腹产卵瓣。体壁外骨骼功能:保持昆虫固定的体型、内陷供肌肉着生、保护内脏器官免受机械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过分蒸发和外来生物的有害入侵等感觉器官使昆虫与外界环境保持联系;体壁由内向外分为内表皮

19、、外表皮和上表皮4、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主要器官 功能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消化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排泄系统马氏管从血液中吸收各种新陈代谢排出的含氮废物,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肾,马氏管是一些浸浴在血淋巴中的细长管道,其基部开口与中、后肠交界处,与肠道相通,端部游离。呼吸系统气管和气门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除循环系统背血管属开放式循环系统,即血液不是封闭在血管内,而是充满在整个体腔中,内部器官浸浴在血液中。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周缘神经系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协调支配个器官做出适当的反应,进行取食、交配、趋性、迁移等各种生命活动。生殖系统外生殖器、内生殖

20、器激素内腺体分泌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活动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脑神经产生促前胸腺激素(PTTH)、咽侧体产生保幼激素(JH)、前胸腺产生蜕皮激素(MH)、滞育激素(DH)生殖方式定义代表昆虫两性生殖通过两性交配后,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每个卵发育成一个子代个体。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为偶发性、经常性和周期性偶发性(膜、鳞、缨、同)家蚕、毒蛾经常性(膜、鳞、缨、同、鞘)周期性 蚜虫、瘿蜂卵胎生卵在母体内成熟后,停留在母体内精心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蚜虫幼体生殖昆虫母体处于幼虫时期就能进行生殖瘿蚊多胚生殖一个卵发育成2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正常新个

21、体。寄生蜂,如小蜂科、小茧蜂科5、昆虫的生殖方式6、昆虫的变态发育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双、鳞、鞘、脉、膜翅目不完全变态一生只经过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没有蛹期半翅目增节变态腹部节数随着蜕皮次数增加而增加(同、缨、直翅目为渐变态)表变态变化不明显,仅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原变态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昆虫的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原足型,寄生蜂离蛹,金龟甲、蜂类“性二型现象”是指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不同之外的形态差异多足型,叶蜂、蛾被蛹,蝶、蛾寡足型,金龟甲、瓢虫、草蛉围蛹,蝇无足型,蝇、天牛、虻、象甲7、昆虫的生物学习性休眠昆虫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由于不

22、适宜的环境条件,常引起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环境条件一旦转变为适宜,则生长发育迅速恢复常态的现象【小地老虎】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积极而、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的现象【舞毒蛾、玉米螟】 ,光周期是主要影响因素假死性一些昆虫受到某种刺激或震动时,身体蜷曲,停止不动,或从停留处跌落下来成假死状态,稍停片刻后即恢复正常的现象【金龟子、小地老虎】趋性是指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动多型现象有些昆虫除成虫期有性二型现象外,同一性别还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的现象【蚜虫】食性指取食的范围。分为植食性(又可分为单食性【三化螟】、寡食性【菜粉

23、蝶】、多食性【玉米螟】)、肉食性(又分为捕食性【螳螂】和寄生性【寄生蜂】)、腐食性【埋葬虫】和杂食性【蟋蟀】。群集性同种昆虫的个体大量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迁移性某种 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又称迁飞。【东亚飞蝗、瓢虫】8、同一种昆虫的雌雄成虫除了第一性征(生殖器官)不同外,有些昆虫雌雄两性在触角、身体大小、体色及其他形态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这种现象称为性二型现象9、在同一种昆虫中,除雌雄异型外,在相同的性别中,还具有2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称为多型现象10、昆虫的世代:昆虫的卵或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11、1年发生1代的昆虫,称为

24、一化性;1年发生2代或以上者,称为多化性。如二化螟、夜蛾、蚜虫类。12、 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的人为引入和传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强制实施的保护性植物保护措施。13、 植物病害流行因素 1)感病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感病的寄主植物还包括特定生育期或栽培不当造成的敏感状态的寄主植物。如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必须在扬花期的小麦。 2)强致病性的病原物:病原物群体中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具有强致病性的小种或菌系或毒株若大量存在,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3)有利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等。有利于流行的条件应能持续足

25、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 4)流行主导因素分析:对于某种病害来说,在诸多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流行的主导因素。14、 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15、 病虫害的调查取样方法 :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五点式取样法、分行取样、平行线式取样法、Z字形取样法。16、 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包括:植物检疫法、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17、 农业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是有还生物综合治理的基础措施1) 改进耕作制度 (1)调整作物布局 (2)土壤耕作和施肥2) 使用无害种苗; 3)调整播种方式;

26、4) 加强田间管理; 5)安全收获。18、 农业防治的优缺点:1) 优点: (1)节省人力、物理和财力; (2)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3)对害虫的发生具有防治作用,符合植保工作方针; (4)易于被群众所接受,防治规模大。2) 缺点: (1)有些防治措施与丰产要求有矛盾,或与耕作制度有矛盾; (2)一些防治措施有地域性、季节性,防治效果不好19、生物防治的途径:1)保护有益生物; 2)引进有益生物,有益生物的人工繁殖与释放;3)不育原理及应用; 4)生物产物的开发利用 5)天敌的引种驯化; 6)病原微生物的利用;20、 生物防治优点:1)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对环境影

27、响极小; 2)活体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 3)活体生物接触和传播病原,使病原扩散和长期保存; 4)天敌资源丰富,利用途径多,成本相对较低。 21、生物防治局限性:1)生物防治的作用效果较慢,在有害生物大发生后常无法控制2)生物防治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防治效果不稳定3)一般不容易批量生产,常受储存、运输的限制 4)通常只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对于一向防治要求高的有害生物,较难实施种群综合治理。22、物理防治方法: 1)人工或机械捕杀; 2)诱杀法; 3)温控法; 4)阻隔法; 5)辐射法; 6)种子汰除和浸种、漂洗; 7)嫌弃处理。23

28、、 化学防治的特点优点: 1)见效快,防治效果显著; 2)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的限制较小; 3)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操作; 4)杀伤范围广,几乎用于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 5)可以大规模生产,远距离运输,且可长期保存。缺点:1)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致使常规用药量无效。2)杀伤天敌,破坏农田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能力,造成有害生物的再猖獗或次要有害生物危害上升。3)残留污染环境24、 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 现代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主要是综合治理,或称综合防治:即综合考虑生产者、社会和环境利益,在投入/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

29、、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其特点 (1)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 (2)强调防治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强调多种防治方法的相互配合; (4)高度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25、种群整体治理:与综合治理明显不同的是种群整体治理策略,即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将害虫彻底消灭。适用于局部发生的严重病虫害、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卫生害虫,用一次性投入解决长期防治和危害问题。26、杀虫剂的作用方式: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内吸作用、熏蒸作用、拒食作用、忌避作用、引诱作用、不育作用、生长调节作用。27、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又称经济损害水平,是农作物能够容忍有害生物危害的界限所

30、对应的有害生物种群密度,此时防治收益等于防治成本。28、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是有害生物种群增加到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而必须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三、 常见作物病虫害一 、水稻主要病虫害(一) 主要病害1、 水稻稻瘟病(居三大病害之首)1) 症状 稻瘟病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其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 (1)苗瘟:发生在秧苗3叶期前,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3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病斑,与叶瘟症状相同,称苗叶瘟。(2)叶瘟:秧苗自三叶期-穗期均可发生,以稻株分蘖期至拔节期为盛发期,病斑的类型、形状、色泽等因天气、品种和

31、病斑年龄而异。 慢性型; 急性型; 白点型; 褐点型; (3)节瘟:多发生于穗以下,节间变黑,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层。(4)穗颈瘟: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穗颈和枝梗感病后变褐色,发病早而重的穗子枯死呈白穗,发病晚的枇谷增多。(5)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颍上,在稻粒的护颖,颖壳上发生黑褐色小斑点。稻粒瘟增加了种子的带菌率,是次年苗瘟的重要初侵染源。2)病原 : 是有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稻梨孢,无性世代:半知菌亚门梨孢属, 有性世代:囊菌亚门。3)侵染循环 稻瘟病 纹枯病4) 发病条件(1) 病原菌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形成中心病株,并借风雨传播进行造侵染。病稻草多,种

32、子带菌率高。(2)偏施氮肥,稻株徒长,长期深灌或冷灌土壤缺氧是发病的有利条件。(3) 适温高湿,有雨雾露才能在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旬平均温度为24-28C,且有1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则稻瘟病就容易流行,温度超过32C或低于15C,病害受抑制。(4) 在水稻分蘖期和抽穗期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易引起叶瘟和穗颈瘟的流行。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病。5)病害防治方法:(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水、肥管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3)种子消毒处理; (4)药剂防治; (5)搞好病残处理。2、 水稻纹枯病1)症状 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为盛,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

33、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白色至灰白色蜘丝状菌丝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白粉状霉层,为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2)病原 病原真菌的无性世代为立 枯丝核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3)侵染循环4)发病条件(1)菌源数量:菌源数量大发病重。(2)气候条件:温度22,湿度达90%以上,开始发病,最适温度28-32,湿度96%以上,湿度在90%以下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发病。(3)水肥管理:长期深灌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发病重。(4)品种和生育期:矮秆阔叶型比高秆窄叶型感病,粳稻比籼稻感病,糯稻最感;生育短、早熟比生育期而迟熟的品种发病重。5)病害防治方法(1)

34、打捞菌核,减少菌源;(2)搞好好肥水管理:合理排灌,以水控病;N 、P 、K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3)药剂防治:及时喷药,控制病情。3、水稻白叶枯病1)症状 即典型的叶枯型症状。一般在分蘖期后才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加长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交界线明显,成波纹状(粳稻)或直线状(籼稻)。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色,最后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 叶枯型; 凋萎型; 急性型; 黄叶型;2)病原 水稻白叶枯黄单胞杆菌, 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细菌杆状有单根极鞭毛,格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落圆形,表面光滑有

35、光泽,蜡黄色,表面隆起,光滑发亮,革兰氏染色阴性。3)侵染循环4)发病条件(1)水稻品种:粳稻较籼稻抗病,糯稻比粳稻抗病,窄叶型品种比阔叶型品种抗病,同一品种,在分蘖末期后抗病力逐渐降低,抽穗期最易感病。(2)气候条件:发病最适温度28-30,相对湿度90%以上,暴风雨天气最利于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和流行。(3)栽培管理:水肥管理与白叶枯病发生的关系十分密切。串灌、漫灌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氮肥、追肥过多过迟,有利于病害发生。(4)病原菌数量:病原菌多,发病重、快。5)病害防治方法(1)清除菌原:杜绝种子传病毒,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2)选用抗病良种:选用适合当地抗病丰产型品种;(3)加强

36、栽培管理: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迟、过量。(4)培育无病壮苗;(5)药剂防治。6 水稻粒黑粉病1) 发病症状 水稻谷粒被黑粉病菌侵染后,初期的症状不明显,到发病中、后期病粒的谷壳呈暗绿色或暗黄色,谷粒内隐约显出有黑色物,手压感觉轻软,破裂后米粒变成一团黑粉,或从保壳缝隙处长出红色或白色舌状突起物,初期带黏性,后来成黑色粉末粘附在谷壳上。 2) 病原 称狼尾草腥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3) 发病条件 在贮存的种子上能存活3年,在55恒温水中浸10分钟仍能存活4) 病害防治方法调整制种播期; 选择无病区、未被侵染受害的田块秋收后深耕土地; 畜禽粪肥要经高

37、温堆沤腐熟后方能使用实行配方施肥或采用新型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加强田间管理,过好晒田关,防止倒伏; 药剂防治。7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 发病症状 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的半透明小点,后迅速在叶脉间扩展成初为暗绿色、后边黄褐色的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条斑宽约1毫米、长10毫米以上。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许多露珠状的蜜黄色菌脓,干结后成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如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为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细条。病害流行时叶片卷曲,完全呈一片白色。2) 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中高温、高湿,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一般粳稻较籼稻、糯稻抗病,常规稻较杂交

38、稻抗 病。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3) 病害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 检疫; 农业防治; 药剂防治8水稻黄矮病1)发病症状 株形松散,病叶平展或下垂,前期叶片黄色杂有碎绿斑块,叶脉绿色,呈条状斑驳花叶,后期全叶枯黄,病株根系老朽短少,易于拔起。2)病害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黄矮病必须把叶蝉及时消灭在传毒之前,使水稻不染病。栽培防治 :(1)连片种植,减少插花田,切断叶蝉辗转为害传病桥梁。 选用抗病高产品种。 (3) 增施有机质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二) 水稻主要虫害 二化螟和三化螟为螟蛾科, 大螟为夜蛾科害虫。1水稻灰飞虱 同翅目,飞虱科。分

39、布在中国各省,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发生多。寄主 水稻、英白、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看麦娘、稗草等禾本科植物。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水稻等寄主汁液,引起黄叶或枯死。2 三化螟(钻心虫) 三化螟年发生3-6代,以3、4代为主害代,螟虫种类多样。寄主:它食性单一,专食水稻,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三化螟不形成枯鞘,因孵化后即蛀茎为害。1) 发生特点:三化螟一年发生2-7代,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春季化蛹羽化,蛾子具趋光性,喜在多肥、嫩绿的水稻上产卵。水稻分蘖期、孕穗后期至抽穗期,蚁螟侵入率高,

40、圆秆期和齐穗后,蚁螟侵入率较低,但圆秆期没有明显抗螟现象。一个卵块孵化的蚁螟在附近稻株侵入为害,造成“枯心团”或“白穗团”;幼虫能转株为害。 2) 生活习性 三化螟主要以幼虫在稻桩内滞育,随着气温降低而逐渐移至稻茎基部10cm以下。当春季气温回升到16,越冬幼虫开始化蛹羽化。越冬螟蛾夜晚活动,趋光性强,特别在闷热无月光的黑夜会大量扑灯。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水稻处于分蘖期或孕穗期,或施氮肥多,长相嫩绿的稻田,卵块密度高,产卵多产于叶片上,次产于叶鞘上 。3) 化学防治 必须做好“两查两定”,即查虫情、苗情,定防治对象田和用药适期,做到合理用药。在卵块孵化是始盛期开始调查青枯心,在孵化高峰期调查枯

41、心团,超过30个,全田用药,不到30个,选大枯心团。查卵块孵化进度,结合苗情,定施药适期,在孵化高峰前1-2天用药,防治枯心苗,在螟卵盛孵期内,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重要时期,根据早破口早用药,迟破口迟用药原则进行药剂防治。3 二化螟 二化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 寄主:水稻、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慈姑、蚕豆和油菜等。1) 危害特点 卵孵化后幼虫一般沿稻叶向下爬行或吐丝下垂,从叶鞘缝隙侵入,或在叶鞘外面选择一定部位蛀孔侵入。二化螟为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幼虫蛀食茎秆造成枯心。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

42、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2) 生活习性 二化螟在1年内发生1-5代,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或杂草中越冬。越冬幼虫抗低温强,由于二化螟越冬环境复杂,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不整齐,一般在茭白中由于营养丰富,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最早,稻庄次之,再次为油菜和蚕豆,稻草最迟。成虫白天潜伏在稻株近水面处,夜晚活动,雌虫的趋光性比雄蛾强,成虫羽化当晚就可以交配有较强地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或叶鞘上,结成椭圆形卵块二化螟幼虫为害禾本科植物也取食十字花科蔬菜和各种杂草。3 大螟 为害状与二化螟相似。 但在田边发生较重。大螟产卵有明显的趋边和趋稗的习性。二化螟三化螟大螟

43、食性禾本科,油菜,绿肥单食性禾本科,油菜,香蕉初孵幼虫2龄前取食叶鞘内壁组织孵化后备30-50分钟即分散蛀茎(无枯鞘)3天内群集越冬4-6龄幼虫老熟幼虫滞育幼虫/蛹11 开始化蛹16 左右化蛹幼虫10 时开始活动化蛹越冬代,茎杆内。叶鞘内侧稻茎内下部叶鞘内或稻丛间化蛹 成虫趋光性强(灯下, 雌多于雄,雌多为未产过卵)强弱(1,4代上灯率高)产卵2-3块/30-80粒,叶尖/叶鞘,1-7块/50粒左右,叶尖正面/反面2-4块/60-150粒,叶鞘内侧面虫情调查与预测二化螟三化螟大螟防治枯鞘、枯心:查卵块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查枯鞘团或枯鞘率,定防治对象田 。适期:防治1次应在螟孵化高峰后5-6天施药;大发生年份防治2次,第1次在卵孵化高峰前1-2天,隔6-7天或在卵孵高峰后5天再喷第2次药。 指标:每亩有枯鞘团60个以上,或1代早稻枯鞘率7-8%,常规中稻5-6%,杂交稻3-5%;2代枯鞘率0.6-1%时,列为防治对象田。 防治枯心 查卵块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查卵量,定防治对象田。适期:防治1次掌握在孵化高峰前12天用药;防治2次的,第1次在孵化始盛期,隔5-7天后再用第2次药。 指标:每亩100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