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急症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急症的应用MC医学总汇 200705-30 11:31:21 阅读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急症的应用许永华解放军急救医学中心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第一节 概述危重病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对重危病人重要脏器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治疗干预,其跨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临床危重病救治是综合性的,涉及多个学科的问题.从大量危重病临床救治实践可知,诸如大出血、严重创伤和感染等重危病人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引起机体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严重者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治疗上除应根据不同病因和不同阶段采取
2、相应措施外,急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心血管机能和全身微循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从而保证重要脏器系统的血液灌注.随着临床危重病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深入,血管活性药物日益广泛而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危重病救治。传统意义上血管活性药物依其对血管的不同作用分为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两大类,分别用于升降血压为主,随着药物细胞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危重病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对血管活性药应用范围和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血管活性药物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1)对血管紧张度的影响;(2)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心脏变力效应);(3)心脏变时效应。临床上常将此类
3、药物用于改善血压、心脏排出量和微循环。以药物临床实际的主要作用为依据,将血管活性药分为血管加压药、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剂三类,由于药物作用的多样性,血管活性药中不乏兼具升血压和增强心肌收缩力者.本节重点介绍这三类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在临床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第二节 血管加压药的临床应用血管加压药物多属拟肾上腺素药物,包括内源性儿茶酚胺和拟交感胺.多数ICU病人需要这类药物治疗,但常见不合理应用现象。合理应用的前提是理解调控心脏、血管、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张力的肾上腺素能受体(AR)的分类、分布和生理功能.AR主要分为三种,即aAR(a1-和a2AR)、b-AR(b1和b2-AR)和多巴胺能
4、受体(DA1和DA2)。a1-AR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神经元的突触后膜,激活后主要引起小动脉收缩,心肌a1-AR介导正性变力和负性变时效应;b1AR激活后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并加快房室结传导,而b2AR的激活引起血管扩张和支气管、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的松弛,尚能调控脂肪代谢,并可导致低钾血症,肾脏b2AR激活后自球旁器释放的肾素增加;冠状动脉共有a和bAR,前者主要分布于较大的心脏外冠状动脉,激活后导致冠脉收缩或痉挛,而后者主要分布于冠状动脉树中较小的阻力血管,激活后一般引起冠脉扩张;DA1受体激活引起肾脏、冠脉、脑和肠系膜血管扩张,具有利钠效应,而DA2受体激活增加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5、抑制催乳素释放,可引起呕吐。多巴胺能受体激活后抑制肠蠕动,可导致肠梗阻。常用拟肾上腺素药物的AR活性见表2-1。血管加压药物主要通过兴奋-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周围血管收缩,动脉压上升,危重病救治中主要将这一类药用于抗休克。该类药物多数兼具b-肾上腺素能受体或其他受体激动作用,因而作用多样化。一。多巴胺(Dopamine) 为体内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是一种内源性儿茶酚胺。(一)药理作用 多巴胺兼具a肾上腺素能受体、多巴胺能受体、b-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作用,生理状态下通过a-受体和b受体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也可以释放神经末梢内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周围血管,但这一缩血管作用多被多巴胺受体2活性抵抗,
6、因此,生理状态下多巴胺既是强有力的肾上腺素能样受体激动剂,也是强有力的周围血管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受体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小剂量(25mg/kg。min)主要兴奋肾、脑、冠状动脉和肠系膜血管壁上多巴胺能受体,有肾血管扩张作用,尿量可能增加;同时兴奋心脏b1受体,有轻度正性肌力作用,但心率和血压不变。表2-1常用拟肾上腺素药物的AR活性 药物 a 1 a2 b1 b2 DA多巴胺12mg/kg。min 0 0 + 0 +2-10mg/kg.min 0 0 + 0 +1020mg/kg.min + 0 + 0 0多巴酚丁胺2-10mg/kg.min + 0 + + 010mg/kg。min +
7、 0 + + 0肾上腺素0。010。05mg/kg.min + 0 + + 00.05mg/kg.min + + + + 0去甲肾上腺素0.53mg/kg.min + + + 0 0苯肾上腺素10-50mg/min + 0 0 0 0异丙肾上腺素210mg/min 0 0 + + 0注:a 1、a2:血管收缩;b1:变力活性、窦房结活性(变时性);b2:血管扩张。0-无活性;+-活性递增。2中等剂量(5-10mg/kg.min)主要起b1受体、b2受体激动作用,其正性肌力作用通过提高心脏每搏输出量(SV)增加心脏指数(CI),尽管同时使心率(HR)加快,但不是主要因素。此剂量范围很少引起全身血
8、管阻力(SVR)改变。但2。5mg/kg.min的剂量可引起静脉收缩和肺动脉压增高。3大剂量(10mg/kg.min)使用时,a1-受体激动效应占主要地位,致体循环和内脏血管床动、静脉收缩,SVR增高,静脉容积减少,血压升高;肾动脉开始收缩后尿量逐步减少;随着剂量增加,a受体强烈兴奋,可逆转其肾、肠系膜等血管扩张作用,使其血流量减少,同时使心率加快,甚至引起心律失常。20mg/kg.min的剂量其血流动力学效应类似于去甲肾上腺素.(二)临床应用 临床上充分利用其剂量作用关系。多用于:1各种类型休克,尤其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量低的患者。感染性休克在充分的容量补充后仍持续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心
9、功能不全和/或周围血管扩张,常选用多巴胺改善血压,或联用正性肌力药(如多巴酚丁胺),研究表明感染性休克病人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0mmHg需要的多巴胺中位剂量为15mg/kg。min,近年来重视多巴胺对内脏灌注尤其是胃肠道血供的负面影响,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虽提高氧输送(DO2)和氧消耗(VO2),但减少内脏血液灌注,使胃粘膜血流减少,降低胃粘膜内PH值(PHi)。目前对小剂量多巴胺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的观点也不一致,以尿量为观察指标的临床研究结果不一,但大多认为可对肾功能不全起到防治作用。最近,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指出小剂量多巴胺尽管有时增加尿量,但不代表肾小球滤过率的改
10、善,因而不建议以此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2心肺复苏中的应用限于症状性心动过缓和自主循环恢复后伴发的低血压。而在心脏复苏时合用多巴胺(15mg/kg.min)并不能增加肾上腺素的加压作用3心力衰竭:多巴胺中等剂量使用时有正性肌力作用,同时无明显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可增加心排量,降低肺和体动脉阻力,改善心功能。尚可用于心脏手术后低排高阻型心功能不全。4机械通气时的辅助治疗。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可反射性引起肾血管收缩,肾皮质血流量减少,多巴胺治疗能逆转这一情况,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肾功能不全的作用.(三)剂量与用法根据病情选择剂量,危急情况下可直接静脉注射。由于该药半衰期短,应持续静滴维持其功能,并
11、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按心功能、血压等变化调节剂量。治疗休克时,一般起始剂量为5-10mg/kg。min,逐渐增加至血压、尿量和其他器官灌注参数改善。(四)副作用1由于CI增加使通气功能不全肺区域血流增加,可能增加肺内分流。2由于减少静脉床容积,肺小动脉嵌压(PAOP)增加,诱发或加重肺充血,减少CI。3减少内脏血液灌注。4较高剂量下心率增快,诱发或加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作功增加使心肌耗氧和心肌乳酸产生增加,可能加重心肌缺血。二肾上腺素(Adrenaline),又名副肾素(Epinephrine)为内源性儿茶酚胺。(一)药理作用兼具a-和b受体兴奋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小剂量引起b-A
12、R兴奋,中等剂量时aAR效应明显,并随剂量增加效应增强.1小剂量(0。3mg/kg。min)使用时,扩张阻力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作功。2中等剂量(0.7mg/kg。min)使用时,仍扩张阻力血管,而使静脉系统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提高心排量。3较大剂量时,兴奋a受体,使阻力血管收缩,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兴奋b1-受体,使冠状动脉扩张,心肌供血、供氧改善,从而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4兴奋b2受体,使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舒张松弛,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具有抗过敏作用。5使心肌舒张期自动去极化速率加快,4相电位斜率增大,故心肌细胞不应期缩短,心率
13、增快。(二)临床应用1心搏骤停: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常规抢救用药,适用于任何原因导致的心肺骤停的抢救,主要治疗作用机制是其a-AR兴奋作用,使冠脉灌注压增加,而其血流再分布效应保证了心肌和脑的优先供血,可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但心脏复苏时的最佳应用剂量一直存有争议,研究表明初始大剂量静脉应用尽管可以增加CPR时的冠脉灌注压,提高自主循环的恢复率,但也可能导致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并不能改善长期预后和神经系统副作用.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不推荐常规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如果1mg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再用,可每3-5分钟给药1mg。2对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当阿托品和经皮起搏失败后,紧急情况下可考虑
14、应用。肾上腺素1mg加入500ml液体持续静滴,速率210mg/min.3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能迅速改善过敏性休克症状。一般0.5-1mg皮下或肌注,紧急情况下可稀释后静脉推注。4支气管哮喘:肾上腺素较强的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使其能较快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可采用0。5-1mg皮下或肌注。5粘膜出血:稀释后局部应用可制止气道粘膜、鼻粘膜等出血。(三)副作用可致严重心律失常;引起头胀、头痛、心悸、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可致全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三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为内源性儿茶酚胺。(一)药理作用主要兴奋a受体,对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有强烈的收缩作用,是一强效外周血
15、管收缩剂,升高SVR,尚显著收缩肾血管。其b1AR兴奋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但不是主要作用;无b2-AR作用.(二)临床应用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强烈收缩外周血管,不利于微循环和肾灌注,故临床上很少应用。仅在下列情况下考虑使用。1各类难治性休克的外周血管扩张,对其他血管收缩剂反应不佳。常见于感染性休克病人,难治性低血压伴SVR降低(低排低阻型).国外临床研究表明在容量复苏效果差的感染性休克病人中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2030mg/kg.min)+多巴胺(2-4mg/kg.min)+去甲肾上腺素(0。5-1mg/kg。min),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加组织灌注和氧输送,降低死亡率。2嗜铬
16、细胞瘤摘除后血压急剧下降.3应激性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的辅助治疗。(三)剂量与用法常以14mg加入5GS或NS中缓慢静滴,需血压监测,并与血管扩张剂合用以减轻脏器灌注不良。(四)副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重要脏器和组织血流减少,加重微循环障碍,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四间羟胺(Metaraminat),又名阿拉明(Aramine)为效应较强的拟交感胺。(一)药理作用直接兴奋a受体,主要通过促进神经突触释放储存的儿茶酚胺而间接发挥作用,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具有较强升血压作用,为外周升压药。其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二)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种类型休克、心脏手术后低排综合征等引起的低血压,使用后可提高
17、血压,增加心脑等重要器官灌注。(三)剂量与用法以10-100mg加入5-10GS或NS中静滴,监测血压水平调节滴速。(四)副作用可增高静脉张力,使中心静脉压上升;可能引起肾血流量减少。五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为合成的拟交感胺(一)药理作用纯bAR激动剂,兴奋b1-AR使心肌收缩力增强,SV增加,由于兴奋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可致HR明显加快,因而明显增加心肌耗氧;由于使外周阻力血管扩张,所以CI增加的同时平均动脉压可以不变或降低,并可降低冠状动脉灌注压;兴奋b2-AR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二)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短暂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动过缓病人。2可用于
18、迷走反射或阿斯综合征导致的心搏骤停的抢救,但禁用于心肌梗塞所致心搏骤停.(三)剂量与用法起始剂量为2mg/min,可逐渐增至10mg/min。(四)副作用1增加心肌耗氧,易致心肌缺血.2变时性效应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和室颤。3可致低钾血症。六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非拟肾上腺素药,实际上是一种抗利尿激素,如垂体后叶素.(一)药理作用给药剂量远远大于其发挥抗利尿激素效应时,通过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而发挥周围血管收缩作用,但对冠脉和肾动脉的收缩作用较轻,对脑血管尚有扩张作用。(二)适应证1心肺复苏抢救用药,可作为除肾上腺素以外的另一种备选药物。指南2000指出,血管加压素和肾
19、上腺素对短时间心脏停搏的CPR效果相似,而对于心脏停搏时间较长、基本生命支持反应差的病人,前者的效果特别好,原因在于酸血症时肾上腺素缩血管作用迟钝,而血管加压素作用不受影响。CPR时使用剂量有报道为40U静推,无效可重复应用。2感染性休克伴血管扩张经标准治疗效果差时可考虑应用,以维持血流动力学。3治疗肺出血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三)副作用有报道应用血管加压素复苏成功后观察到内脏血流减少,但可用静滴小剂量多巴胺逆转。第三节正性肌力药物(Positive Inotropic Agents)具有血管活性的正性肌力药包括能兴奋1AR的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另一类应用较多的正性肌
20、力药为洋地黄类.一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为多巴胺的前体,是合成的儿茶酚胺。(一)药理作用包括D异构体和L-异构体,前者为选择性b1受体激动剂,增强心肌收缩,增加心排量和心脏指数,降低肺小动脉楔压,同时反射性降低SVR;其增快心率作用远小于异丙肾上腺素,而改善左心功能优于多巴胺.尚能轻度兴奋b2-受体和a1-受体,但常用剂量下周围动脉收缩作用极为微弱.常用剂量下不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二)临床应用临床上多利用其强心作用。多用于:1充血性心力衰竭,尤适用于慢性代偿性心衰和严重心衰,用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表现为心排量增加,肺动脉压和肺小动脉契嵌压下降,尿量增加。2心脏手术后低排高阻型心
21、功能不全。3急性心梗并低心排量。4感染性休克,细菌毒素、炎性介质等致心肌受损,心功能下降,在血容量补充后血压仍不能维持时.(三)剂量与用法常用2.510mg/kg。min,最大剂量不宜超过40mg/kg。min,一般以20100mg加入5GS或NS中静滴.二米力农和氨力农(milrinone and amrinone)属非甙、非儿茶酚胺类的强心药。(一)药理作用选择性抑制心肌磷酸二酯酶而增加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其血管扩张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之松弛,导致SVR下降,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较高剂量可降低左室充盈压(通过增
22、强等容舒张性)和肺动脉压。因此,本品应用时在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同时,心肌氧耗一般是不增加或降低的。心脏变时效应小,一般不引起心率加快.米力农为氨力农的衍生物,两者作用相似,但相似剂量时前者作用较后者强20-30倍;米力农半衰期较短,为23小时。(二)临床应用1短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心力衰竭,重度瓣膜狭窄者禁用。临床上与多巴酚丁胺合用可增强其强心作用,因为多巴酚丁胺可使cAMP含量升高。2作为多巴酚丁胺发生耐药性后的替换治疗.(三)剂量与用法氨力农静注用量为0.52mg/kg,以0。2mg/min速度输入为宜;米力农静注时一般首先在10分钟内给予负荷剂量50mg/kg继持续静滴0.251mg/
23、kg。min。(四)副作用1用量过大可导致低血压和快速性心律失常.2血小板减少症和胃肠症状在氨力农应用时多见,在米力农却少见。三洋地黄类(digitalis)根据作用强度快慢和维持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类:慢效类:洋地黄、洋地黄毒甙等,中效类:如地高辛、甲基地高辛等,速效类:如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等。急症危重病人常选用速效类强心甙,最常用者为西地兰(cedilanid)。(一)药理作用洋地黄类药物与心肌细胞膜上K+、Na+/ATP酶结合,从而抑制Na+泵,使Na+K+交换减少,而Na+-Ca2+交换增加,使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后者可进一步促进肌浆网内Ca2+的释放,细胞内Ca2+增加通过心肌兴
24、奋收缩藕联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起到强心作用;另外,洋地黄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有效不应期延长,增强迷走神经张力,使心室率减慢,降低了心脏的耗氧量。(二)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先心病等引起心衰效果较好.2对非洋地黄类药物引起的快速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速有较好疗效。(三)剂量与用法首次0。40。8mg,24小时后再给予0。2-0.4mg,以葡萄糖20ml释放后缓慢静注。在治疗心衰时剂量宜小,而抗快速性心律失常时用量宜大。(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1洋地黄类治疗安全范围较小,治疗量约为中毒量的2/3,在缺氧、心肌损害、电解质失衡、甲状腺功能减低等情
25、况下易致中毒,其中毒反应表现多样化,涉及各类心律失常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皮肤症状,一旦发生消化系统症状,有时临床上很难鉴别洋地黄过量中毒抑或用量不足。2不合理使用引起心动过缓,甚至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发病24小时内尽量不用洋地黄,避免扩大梗死面或导致心脏破裂.4洋地黄类忌用于心脏电复律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及缩窄性心包炎等病人,否则易致猝死。第四节 血管扩张剂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危重病患者多合并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和休克,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常规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近年来,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为血管扩张剂应用于临床救治这些危重
26、病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安全保障。血管扩张剂用于救治心功能不全、休克尤其是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病症,是临床治疗学的一大飞跃。一、 常用血管扩张剂分类根据药物血流动力学效应将血管扩张剂分为扩张小动脉为主、扩张静脉为主和均衡扩张小动脉和静脉三类(表41)二、 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一) 适应证,包括:1 难治性心力衰竭:常为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进入晚期阶段,由于大面积心肌严重受损,心脏机械作功障碍,采用一般心衰治疗难以奏效。2 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泵衰,低心排出量。3 心脏术后心泵衰竭,等.表4-1 常用血管扩张剂分类扩张小动脉为主 扩张静脉为主 均衡扩张小动脉和静脉1 平滑肌松弛剂 硝酸盐类 1a-受体阻滞
27、剂 肼苯哒嗪、长压定 硝酸甘油、二/单硝酸 酚妥拉明、哌唑嗪2b-受体阻滞剂 异山梨酯 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沙丁胺醇、叔丁喘宁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3. 硝酸盐类 硝普钠 4。 钙通道拮抗剂 硝苯地平(二) 作用机理血管扩张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在于其降低前负荷和降低后负荷。心率和舒张期心室内容积和压力增高是对心室收缩作功下降的一种代偿。但在严重心力衰竭,增加充盈压常常不增加每搏量,增加的压力传入肺和体静脉,产生水肿和充血症状.因此,通过增加静脉容量,如应用扩张静脉为主的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盐类药物,来降低心室充盈压,就能减轻肺静脉充血,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时后负荷增高包
28、括主动脉和主动脉流出道阻抗和系统性血管阻力的增高,使收缩期心室壁应力增加,恶化心脏收缩功能,此时应用扩张小动脉为主的血管扩张剂,降低后负荷,使收缩期心室壁应力下降,即能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从而改善前向性搏出容量。(三) 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血管扩张剂(表4-2)表42 常用治疗心衰的血管扩张剂 药物 机制 前负荷 后负荷 常用剂量硝酸盐类 一氧化氮供者 硝普钠 + + 0。1-0.3g/kgmin 硝酸甘油 + + 0。210g/kgmin 二硝酸异山梨醇 + + 1060mg,qid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 抑制L型电压敏 + + 10-30mg,tid 感性Ca2+通道 肾素血管紧张素 抑制由
29、肾素-血管紧张系统抑制剂 素引起的肾系统性生成 和组织生成血管紧张素 卡托普利 + + 6.2550mg,q8h 依那普利 + + 2.510mg,iv,q12h交感神经阻滞剂 酚妥拉明 非选择性-肾上腺 + + 0.5-10g/min,IV 素能拮抗剂 直接血管扩张剂 肼苯哒嗪 不清楚 + + 10100mg,q6h1. 硝酸盐类血管扩张剂 尽管该类药是临床实践中最老的扩血管药之一,但对治疗心力衰竭很有作用。这类药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的细胞机制才认识10年余,目前认为这类药类似于一氧化氮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每一种硝酸酯扩血管药的药物学活性取决于其在血液和血管组织中生物转化成一氧化氮。(1) 硝普
30、钠 一种有效的静脉和动脉扩张剂,其作用是降低心室的前负荷和后负荷。由于它迅速代谢成氰化物和一氧化氮,故很快发挥作用,通常通过调节低速能迅速达到理想和预期的血流动力学作用。由于这些原因,硝普钠常用于重症监护情况下,当患者的血压尚能维持脑、冠状动脉和肾灌注时,处理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在以心排出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和体血管阻力增高为特征的晚期心力衰竭病人中,静脉滴注硝普钠将特别有效。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硝普钠常被用作晚期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的一个起始疗法。起始滴速一般为0。3g/kgmin,根据血流动力学反应缓慢向上调节滴速。硝普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压,在肝或肾功能不全患者,长期使用易发生硫氰酸盐
31、和/或氰化物中毒。(2) 有机硝酸盐由于对心外膜冠状血管相对选择性的扩血管作用,有机硝酸盐(如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醇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除了降低心室充盈压、室壁应力和氧耗外,尚能通过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冠脉血流,而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2钙通道拮抗剂 硝苯地平又名心痛定,抑制钙离子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 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初剂偶可引起血压突然下降,尤其在血管内容量不足的病人,因此,使用时建议以小剂量短效药开始(如卡托普利
32、6.25mg或依那普利2.5mg),对明显左心功能不全或已接受大剂量利尿剂的病人开始应用这类药物时应小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一类药对肾脏出球小动脉张力的选择性作用,它们和其他血管扩张剂不同,限制了肾脏对肾小球灌注压自主调节从而维持肾小球滤过的能力,因此,对于心排量或血压处于临界状态的病人,长期或大量使用该类药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血清肌酐升高,必要时可换用其他类扩血管药物。4 交感神经阻滞剂 酚妥拉明 又名立及丁,为受体阻滞剂,以扩张小动脉为主,也扩张静脉,可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并有消除室性早搏作用,对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具有良
33、好疗效。该药起效快(5分钟),作用时间短,停药15分钟作用消失。应注意静注剂量过大时可引起低血压,使用时需严密监测血压和心脏情况.5 直接血管扩张剂 肼苯哒嗪 对其作用的细胞机制所知甚少,是一个有效的抗高血压药.在心力衰竭时,它通过降低体动脉和肺动脉输入端阻抗和血管阻力而降低右心室和左心室后负荷,从而使前向性每搏容量增加。与大多数其他扩血管药相比,肼苯哒嗪能更大程度地降低肾血管阻力和增加肾血流,因此,对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扩血管剂。另外,由于对静脉容积的作用很小,当它与静脉扩张剂(如有机硝酸盐)合用时最有效。三、 血管扩张剂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
34、的应用(一) 理论依据 感染性休克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或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机体潜在反应系统,其中包括交感-肾上腺髓系统、补体系统、凝血与纤溶系统等,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损害,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强烈,分泌过量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微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重要脏器灌注不足等征象。临床上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将感染性休克分为低排高阻型、高排低阻型和低排低阻型三个类型。由于感染性休克的本质是血管痉挛,尤其在低排高阻型休克时,机体防御系统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微动脉和微静脉痉挛,动静脉短路开放,回心血量减少,同时毒素和代谢产物对心肌抑制,造成心排血量降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加用
35、血管扩张剂是合理的,不仅可解除微动脉痉挛,而且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解除支气管痉挛,有利于通气改善和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与组织灌注,使组织代谢酸性产物进入血循环从而及时纠正酸中毒,达到消除休克之目的。(二) 实际应用注意事项1 必须在有效血容量得到充分补充情况下才可加用血管扩张剂,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使用。2 剂量应逐步升降,防止机体不适应和反跳现象发生.3 注意首剂综合征的发生,有的病人对某种扩血管药特别敏感,首次使用后可能产生严重低血压,所以药物种类和剂量需因人而异。4 单一长期应用一种扩血管药可能产生“受体脱敏”现象,对药物不敏感,故应及时更换。联合用药法,近年来提倡升压药与血管扩张剂联合使用,一般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应按临床实际调整药物剂量,并建议将升压药和扩血管药分开静脉使用,以便根据血压等指标调整各药滴速。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