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假期与新闻盼望着,盼望着,中秋来了,“十一”的脚步近了。中国新闻网做了一篇让媒体同行哭笑不得的稿子-打个赌,国庆期间你一定会看到这“十条新闻,作者“突然发现”每年国庆假期的新闻都高度相似,于是“大胆”预测.从“高速部分路段拥堵提前小时,今日时开堵”到“假期出游人挤人,有关部门提醒注意安全”,从“黄金周游客再现恶习,文明出游任重道远到“节后综合征来了!教你满血复活盘点不可谓不全面,而且确实都是似曾相识的“新闻”。要说这是“打赌”,中
2、新网定然稳操胜券,不信等着瞧。不过这个发现也不是秘密,但凡有过几年从业经历的媒体人,都知道这个秘密。新闻是有套路的,很多都有成熟的操作流程。如果有闲心,相当一部分的新闻都是可预测的.可预测的新闻还是新闻吗?只要符合真实性原则,当然还是.但这样的新闻总是怪怪的,因为它们是被刻意“发现”的,与人们对“新鲜事的预期不相符。一个老人摔倒了,讹人了,很快各地媒体都会报道老人摔倒的事,讹不讹人都是新闻。讹人的话,开腔讨论“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没讹人的话,那是正能量.是摔倒的老人突然变多了吗?是老年人群体的道德水准突然变化了吗?都不是.只因为“扶不扶老人成为热门话题,各媒体的记者、编辑便都来蹭流量.中国
3、这么大,发现几个老人摔倒的故事还不容易?这和国内女星去戛纳蹭红毯没有境界高下之分.国庆节新闻的可预测性,道理同样如此.世上没有两片长得完全一样的叶子,又岂会有一成不变的国庆假期?不变的或许不是国庆假期,而是媒体发现新闻的眼睛。当然,也不能全怪媒体人的职业素养.首先,人人都放假的时候,媒体总要留人值班.他们还不像交警等特殊岗位可以得到人们的点赞,而只能默默奉献,有时连他们经常替其他群体呼吁的加班工资都拿不到。再者,每逢佳节新闻少,除了带着预设的视角去注定会发生新闻的地方守株待兔,真没有太多办法。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媒体可以偷懒,还是因为报道对象配合,毕竟媒体不能改变报道对象的客观属性。高速公路如果
4、不堵了,媒体肯定不会虚构拥堵。游客如果都文明观光了,媒体自然无由开启批判模式。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本应是同步进化的。如果被监督对象重复犯一些低级错误,监督者却自己先进化到高级层次那也说不过去。这就好比,村民还食不果腹,大喇叭没办法去宣讲肥胖症的危害。因此,到底是媒体的眼光太死板,还是报道对象多年无变化?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 (节选自南方都市报20159-29有删改)1从中新网中作者“大胆”预测,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胆”预测的一项是( )A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国庆期间许多新闻相识度极高,所以网友一定会看到这“十条新闻”。B我们将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新闻,此类新闻主要涉及交通堵塞、文明出游、
5、文化差异、学生教养等内容.C只要符合事情的真实(真实性),即使它被发现了,可以预测的新闻也还是新闻。D只要有过几年从业经历的媒体人,都知道新闻是有套路的,很多都有成熟的操作流程。如果有闲心,新闻是可预测的。2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热门话题,各媒体的记者、编辑便都来蹭流量.中国这么大,发现几个老人摔倒的故事十分容易。B在作者看来,编写老人摔倒的故事和国内女星去戛纳蹭红毯没有境界高下之分,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C因为它们是被刻意“发现”的,与人们对“新鲜事”的预期不相符,所以可预测的新闻总是怪怪的。D如果你写的新闻不想被别人预测到的话,你必须转化写作套路。3通读全文,下
6、列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媒体应当具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正如世上没有两片长得完全一样的叶子,国庆假期也是变化的。B因为报道对象配合,媒体可以偷懒.媒体不能改变报道对象的客观属性,即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高速公路如果不堵了,媒体肯定不会虚构拥堵。游客如果都文明观光了,媒体自然无由开启批判模式。C只能默默奉献的他们经常替其他群体呼吁的加班工资都拿不到.每逢佳节新闻少,他们只有带着预设的视角去注定会发生新闻的地方守株待兔。D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本应是同步进化的。新闻的“可预测”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就会懂得。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
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
8、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5下列加横线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
9、。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C晋文公认为,没有郑文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予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狮子林竹下偶咏(明)徐贲客来竹林下,时闻涧中琴。经房在幽竹,庭户皆春阴。孤吟遂忘返,烟景生逾深。8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写溪涧、琴声,以声衬静
10、,更加显现出竹林的幽静.B本诗写诗人访友所见,通过对友人居住环境及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友人高雅的情趣。C诗人陶醉在如此美好的景致之中,不知不觉走到了烟雾缭绕的竹林深处,以致于迷途忘返。D诗人即景抒情,表达了对清幽的环境、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9诗人徐贲也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 ,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这句词常常被用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评论。(2) 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3)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
11、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什么话呢?“
12、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句话。”“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我是老了,无所谓,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
13、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赶了出去,我们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你想,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哪儿还说得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当然也特别有力量,我们为
14、什么不回去?”我虽然跟他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权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种着两盆石斛,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
15、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菜吃不惯,吃了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上些花椒面和辣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
16、六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在是采枇杷的时令了。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人不比树木,树木生根在地里,移动不得,人当然可以到哪儿住哪儿。”我迎合着老先生的意思。“你看,这儿四川这么多的人,打听他们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来的。他们来了,住下了,一样在这儿成立了家室,长养了子孙。”老先生说.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时擦掉他掌心的土。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A因为从家乡来的表兄随便的一句话,吴老先生气得
17、大病了一场,并由此对家乡的地名感到羞惭,表示再也不说回家乡的事儿。B作品前半部分借助“我”与任夫先生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并巧妙地体现了吴老先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C吴老先生融入当地生活,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D作品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吴老先生买橘树苗叫儿子种在院子里,表现出吴老先生从巴望回家乡到要以成都为家的变化。E作品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2)作品开头写吴老先生“晒他的手提皮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3)作
18、品中的吴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吴老先生喃喃念着文句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钱玄同:真的猛士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
19、:“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
20、该死,不死也该枪毙。”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
21、,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
22、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这个 “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
23、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6分)A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B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
24、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D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E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5分) (3)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
25、请简要分析。(6分) (4)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从“思想”“性格“行为”中任选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8分)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样一来,大批贷款者“委托”自己的配偶或是子女,以家庭的名义到银行拿到更多的贷款,继续在房地产市场中 。但许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 ,变化不止.但更多的城市对品牌的认识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在品牌定位上左右摇摆、 ,迷失了方向,错失了机遇.A朝三暮四 翻云覆雨 朝秦暮楚 B翻云覆雨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C翻云覆雨 朝三暮四
26、 朝秦暮楚 D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翻云覆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四川灾区人民经过几个月的重建,一座座崭新的、具有抵御8级地震能力的教学楼胜利竣工,为新学期的顺利开学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B根据市场的需求,今年农业大学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引进、推广新品种的工作.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D三峡大坝下游大量的蔬花水柏枝和中华蚊母的发现,打破了国外部分专家称三峡生物不可复制的说法。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
27、。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 , , 。 A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B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C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D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16在下面一
28、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古代中国人通过时序轮换和自然气象的变化,(1) ,这种方法可以视为“物候”测温法。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因记载时序、方便安排农业生产而来,(2) 。通过对节气当天气象的观测,古人可以对未来气温趋势进行比较准确的中长期预测。如对于夏季是否有高温天气,古人可从夏至日当天的气象来判断,有“夏至无云三伏烧”一说。而“霜前冷,雪后寒”则是(3) 。17下图是金英中学文化艺术节的徽标,请指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字.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
29、00字的文章.跪拜礼是中国传统礼仪,如逢年过节,小辈要向老辈行跪拜礼,以表达对其尊重和感恩.但如今这种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存在了,只是在一些电视真人秀节目或者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中出现。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文体得当,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1C2B3D4C5D6A7(1)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2)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8C9诗人通过竹林、琴声、经
30、房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春景图.10(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以其无礼于晋,且腻于楚也。(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1.(25分)(1)答B给3分,D给2分,A1分,C、E不给分。(C项,“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分析错误.E项,“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分析错误。A项“气得大病了一场”表述不准确。)(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用细节开头,初步显示吴老先生的思想性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吴老先生眷念故土。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
31、提皮箱,他曾急切地巴望着回去。 吴老先生正直爱国。因为家乡被日本人评价为“最出色的中国人”,他痛心失望,以提家乡名为耻。 吴老先生重视气节.尽管思念家乡,但他不愿回去与那样的家乡人为伍,喃喃地念着:“其俗柔靡,人轻节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人物形象上,表现吴老先生对世风的不满,形象更别丰满; 情节结构上,暗示家乡人轻视节义的行为,与前文呼应;思想内容上,以普通百姓正直爱国反衬家乡人,深化主题;情感表现上,借吴老先生之口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B D A项是他与朋友们一起准备挽联等。C项“学术上不严谨”理解不当,这些都是他恃才
32、傲物的表现.E项将钱玄同和刘半农扮演的角色说反了。(2)成功劝说周树人为新青年撰稿,使周树人成为新文化的主将;提倡白话文,打到孔家店,在作文、标点、数字、纪年、书写方式方面提出新见解,是中国文化改革的首倡者;与刘半农上演双簧戏引起关注,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仗。(解答本题要从原文找到题干涉及的信息区域,然后分析概括出传主的相关事迹。每点2分.)(3)这样写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整.文章主要表现钱玄同刚猛的性格,在这里又表现了他柔弱的一面,刚柔集于一身,体现了人的性格的丰富性。这样写更富有情趣.钱玄同在大事上刚猛,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又这般柔弱,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每点3分)(4)爱国思想,民族责任感(思想上
33、).他认为新的思想文化才是拯救民族的根本,从而担任新青年编辑,找周树人等人约稿,并站在新文化运动前列,积极推进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看淡生死(性格上)。钱玄同体弱多病,早把生死置之度外,40岁就做好离世的准备,因而他有足够的的勇气与顽固派作斗争。 喜好读书严谨治学(行为上)。他最大的爱好便是逛旧书肆,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他对自己所写的讲义反复修改仍不满意。他的这种读书治学的态度使他成为时代的先驱。(这是一道开放式探究题.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6分。)13C14B15A16(1)判断和预测当天气温、未来气温 (2)也是古人预测气温的需要 (3)古人预测低温的说法 17构图要素:外环有汉字“金英中学文化艺术节,环内圆中有变形的字母“J“Y”“S”。图形寓意:变形的字母由舞动的彩带构成,寓指艺术节.三个字母又是“金英艺术节”的拼音缩写“JYYSJ”。变形的字母组成一只飞翔的鹰,寓指金英中学学子像鹰一样振翅高飞。18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