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6-2 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标准格式(经管文科专业学生用)1 作者: 日期:26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1 引言我国的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人工成本及其变动既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又关系着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而是一个具有社会政治意义的经济变量。人工成本低廉一直是我国企业重要竞争优势所在。但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更多提高劳动者收入,尽快实现共同富裕的
2、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我国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继续采取低工资、低成本进行国际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基于此,对我国的人工成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国内外对人工成本相关理论的研究据相关研究显示(以美国为例)国外中小企业人工成本所占优势表现在: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其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与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是相匹配的;美国劳工数据调查统计方式比较合理,有利于数据的质量保证;小时工资和小时人工成本数据的统计发布周期短、计量细,更
3、有利于政府机构的宏观调控指导;人工成本水平应该与生产率水平相协调。不断提高生产率水平既是提高薪酬水平的前提条件,也是减缓人工成本上升压力和保持相对人工成本水平优势的有效手段2.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但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规模。尽管中小企业人工成本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近几年来我国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导致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使得人工成本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经济效益并未获得同步提升。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11,如:领导重视不够、企业冗员过重、调控措施不力、劳动定额管理滑坡、统计分析手
4、段落后、区域的差异、分析指标的不同、企业融资问题等.王学力将我国人工成本的现状归结为四个方面:不同行业人工成本增长速度参差不齐,总体慢与经济增长;劳动分配率小幅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不同行业企业人工成本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人工成本有较大增长空间。3 人工成本概念内容及分析指标体系3.1 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内容 1996年10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11次国际劳动统计学家会议上形成了“关于人工成本统计的决议”.根据该决议,人工成本是指雇主因雇佣劳动力而发生的所有费用。l望年我国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定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
5、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工成本的定义也在不断修正和完善。我国统计制度对人工成本的定义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纳人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之为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的构成,按原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七项.2(X抖年12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建立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2(X妈30号),调查内容为人工成本总额(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
6、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共七个构成部分)、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包括在岗职工人数)、企业增加值、企业销售收人、企业利润总额、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国内企业集团对人工成本统计分析项目包括平均人数、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其他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劳务费用、离退休人员费用等。其统计分析的人工成本构成和内容与国家有关部门关于人工成本的构成和内容基本上是吻合的.其中其他保险费用(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等)、工会经费、劳务费用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单独统计分析,有利于分项核定,分项掌控,实际应用效果比较好。3.2人工成本分
7、析指标体系5 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人工成本比率型指标。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由于不同企业职工人数不同,常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3.2.1 人工成本范畴及其指标要素 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的活动中,因用工而发生的所有直接及间接的用工费用之和,包括员工劳动报酬、员工福利费用、员工教育经费、员工住房费用、劳动保护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和其它用工成本费用等组成。 员工劳动报酬。员工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员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一般可分为工资性报酬与津贴性报酬两
8、部分.工资性报酬主要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组成;津补贴性报酬由奖金、加班加点工资、各种津补贴、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组成。 员工福利费用.员工福利费用是指企业在支付员工工资以外,实际安排的用于企业员工个人及企业集体的福利性支出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医疗卫生费(不包括医疗保险费)、计划生育补贴、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冬季取暖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探亲路费、集体福利设施和福利事业补贴费等. 员工教育经费。员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提高在岗和将要上岗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专业技术水平而进行的文化、职业道德、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等培训和训练活动所支付的费用。 员
9、工住房费用.员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本企业员工居住条件而实际支付的相关费用.具体包括企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实际支付给员工个人的住房补贴及住房困难补助、企业住房的维修和管理费用以及用于员工住房的其他支出等. 员工劳动保护费用.员工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为实施本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措施等发生的相关费用,以及为支付企业员工个人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工作服、劳动防护及保健用品)所发生的费用。 员工社会保险费用.员工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为所有从业人员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除此之外,也包括企业为从业人员建立的各项
10、补充性质的保险和所负担的商业保险。但不包括从业人员个人缴纳和负担的部分。 其它用工成本.其它用工成本是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费用中的其他人工费用项目。如工会经费,企业因招聘员工而花费的招聘费用,解聘和辞退员工而花费的费用,因使用劳务工而支付给劳务派遣机构的相关费用等.3.2.2 人工成本指标分析人工成本指标体系是指客观、全面、详实地反映企业用工、用工成本水平及与有关经济指标相关联的指标名称、含义、计算及分析方法的总称。一般意义上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主要有总量指标、结构指标与比率指标三种。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它反映企业用工成本的总量水平。不同企业用工数量不同,因而用工成本各异,可以用平均人工成本这一基础
11、数据来反映企业用工成本水平高低.平均人工成本能够反映企业员工的工资与福利水平,也可以以此为基准将企业与社会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价格进行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企业用工成本的趋势信号。企业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加盟企业,就有必要建立平均人工成本指标,以期对企业人工成本水平进行更有价值的控制与分析,真实反映与指导企业的用工策略与规划,提升企业用工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平均人工成本主要有三种计算方式,即人均人工成本、生产工人人均人工成本和单位产品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即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在人工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情况和合理程度。而人工工资所占比重是结
12、构指标中的主要项目. 人工成本比率指标。它是企业进行人工成本分析控制时常用的一组相对数指标,它将人工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联系起来,反映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益。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指标构成: 劳动分配率。它是指企业人工成本支付的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的比例,它反映了分配关系及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的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的比较以及同一行业不同企业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都能够说明企业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其计算公式:劳动分配率=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企业增加值100%。 人事费用率。此指标反映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成本支出,表明人工成本在企业销售收入中所占份额。人事费用率=企业
13、人工成本总额/企业销售收入100. 人工成本结构率。它是指人工成本占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例,它反映企业总成本中有多少是用人所花的费用,此比值愈高,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反之,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其计算公式:人工成本结构率=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企业成本费用总额100%.由于企业在资源、市场、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不能简单地套用以上指标进行人工成本对比,一般仅用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对比.对单个企业来说,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比较理想的人工成本分析结构应是“一高三低”,即单位平均人工成本要高,而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结构率要低,就是劳动要素
14、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反之,对于那些与同行业水平相比出现“一低三高情况的企业,就应该采取措施改善人工成本状况.3 淮安市中小企业人工成本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2009年起,淮安市在江苏省中小型企业淮安王相继公布一系列关于改善、坚强淮安市中小企业人工成本的公告、通知等.由此可见,淮安市政府对人工成本这块的关心以及对百姓的体贴。人工成本是企业人工投入的成本反映,是企业使用劳动力的货币量化表现,是职工经济利益所在,对职工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关系到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强化和完善人工成本的控制,对增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1 淮安市中小
15、企业人工成本现状6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围绕劳动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主要由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费用构成,与物耗成本、管理费用等共同构成企业产品的总成本.与20世纪80年代的消费基金膨胀和90年代上半期的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不同,近几年来,我国人工成本变动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不同行业人工成本增长速度参差不齐,总体慢于经济增长:人工成本增长速度总体慢于经济增长:近几年来,我国行业人工成本水平逐年增长,1998年制造业企业人均人工成本为10 129。7元,到2003年人均人工成本达到1
16、3 802.1元,平均每年递增6。4%.同期,人均工业国内生产总值从1998年的53 887。87元增长到2003年的92 358.4元,平均每年递增11.4%,工业国内生产总值比人工成本增长快了5个百分点。与经济增长相比,行业人工成本增长偏低。由于人工成本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较多,导致我国劳动分配率降低。据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分配率为48.54%,到2003年这一比例下降为36。23,劳动分配率总计下降12。3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约2。5个百分点. 不同行业人工成本增长速度参差不齐:在人工成本增长总体慢于工业GDP的情况下,从细分行业人工成本的变动看,不同行
17、业之间增速差异较大,有的行业增长幅度比较小,个别行业甚至是负增长;有的行业人工成本增长幅度比较大一些。以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为例,19982003年的5年间,人工成本增长幅度最低的是国有家具制造业, 5年间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2003年我国国有家具制造业人均人工成本为73141元,比1998年人均人工成本7970.7元降低了8.2。其他人工成本增长幅度较低的行业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2003年我国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人均人工成本仅为12 517.9元,比1998年人均人工成本11 317.1元只增长了10。6%,平均每年递增2.0.2003年化学纤维制造业,人均人工成本为1
18、6 389.6元,比1998年人均人工成本14 270。5元增长了14。85,平均每年仅增长2。8%。人工成本增长较快的为造纸及纸制品业, 1998年造纸及纸制品业人均人工成本为7927。4元, 2003年人均人工成本达到22 386。8元,平均每年递增23.1%。主要是因为造纸及纸制品业人工成本水平起点比较低。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 1998年以来,多数行业人工成本增长是低于GDP增长的。特别是木材加工及竹、藤业,食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人工成本增长多在2 3左右,同工业人均GDP增长相差很大。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劳动分配率小幅下降,
19、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不断下降:全国劳动分配率小幅下降。近几年来,从国内生产总值的初次分配看,城乡劳动者报酬所占比例小幅下降,国家所得和企业资本所得缓慢上升.从表1可以看出, 19992003年5年间,我国城乡劳动者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了2.4个百分点,从1999年的52.4%下降到2003年的50。0%。国家所得和企业所得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各上升了大约1个百分点。国家所得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99年的13。5%上升到200年的14.4。企业所得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99年的19。0上升到2003年的20。3%。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下降。从职工工资
20、总额看,其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幅度更大,由1990年的15.91下降到2004年的12。35,下降了3.56个百分点(见表2)。职工工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是以工资计算的宏观形态的劳动分配率,它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财富价值以工资形式向劳动者分配的份额大小。职工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说明工资劳动者在增加值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部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占本行业GDP比重下降幅度较大。分行业来看,在低层次劳动力比较集中的产业(如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职工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程度更大。如建筑业职工工资总额占建筑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90年的24.6
21、1下降到2002年的11。2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由1990年的21。71下降到2002年的8.3,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生产总值比重变化状况 不同行业企业人工成本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来,行业人工成本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制造业为例, 1998年行业人均人工成本水平处于后三位的依次是皮革、毛皮和羽绒,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年人均人工成本水平分别为6877元、6742元和6613。4元;位于前三位的依次是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人工成本年人均水平分别为18 698.5元、18 337。8元和16 503。1元。最高的烟草加工业人
22、工成本水平为最低的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的2。8倍。到2003年,行业人均人工成本水平处于后三位的依次是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年人均人工成本水平分别为9251。7元、8495元、8105.1元;位列前几名的分别是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橡胶制品业,人工成本年人均水平分别为40 605。5元、27 001。6元、25 863.2元。最高的烟草加工业人工成本水平为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的5倍。总体来看,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增长较慢,水平明显偏低;而垄断行业的人均人工成本水平普遍较高,一直位居各行业的前列。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
23、理,勿做商业用途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人工成本有较大增长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优势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我国人工成本均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增长空间比较大.目前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在1200美元左右,相当于日本的2。1%、美国的2.2%、德国的2.8%和英国的2.9。从人工成本投入产出关系看,虽然我国劳动生产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导致相对人工成本水平优势不像绝对水平那么明显,但从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看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如钢铁业,尽管我国的实物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1 /5,但由于我国单位工时成本低,因此,折合起来算,我国钢铁
24、吨发货量中的人工成本大约为发达国家的1 /3。再如航空业,美国航空公司的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l/3,而我国航空公司只占不到10%。我国人工成本和劳动分配率总体偏低,行业之间差别大,其中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和劳动分配率尤其偏低,因而具有较强的人工成本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应看到,有少数行业人工成本水平及增速偏高,与其他行业人工成本相比不合理,与国外同行业相比也不具备优势.3.2 淮安市中小企业人工成本存在的问题从国内形势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中国中小型企业存在许多问题,淮安市的中小企业亦是如此。3。2。1 收入增长缓慢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低廉的人工成本,导致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造
25、成我国居民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对社会的稳定不利。其中,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的主要是两部分人群。一是农民工群体。人工成本同其他成本有着本质区别,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人工成本多少并不一定存在反比关系。人工成本适当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也随之提高。有些企业为控制成本而控制成本,片面地一味压低人工成本,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开发受阻,企业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据统计,当前我国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已突破1亿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产业大军.据预测,今后脱离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每年将以130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低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是靠挤压农民工劳动者合理的劳动待遇、体
26、面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形成的。据2004年有关调查,我国西部地区一些企业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月平均为500元左右。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绝大多数在600元左右,近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只提高了68元,如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农民工实际工资是下降的。广东省76。3%的农民工月工资水平处于1000元以下。为了多挣一些钱糊口,农民工只能靠加班,调查数据显示,52。4的农民工的劳动时间超过8小时,个别地区出现农民工必须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地位多年没有改善的状况已经引起中央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二是城镇中的其他普通劳动者。主
27、要是非国有企业中那些以体力劳动为主,人力资本投入低,培训期比较短的一般生产操作和服务岗位人员。这部分劳动者处于低端劳动力市场,由于供给大量超过需求,致使其工资收入水平较低而且增长缓慢,与其他职位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以2002年私营企业生产操作和服务岗位劳动力市场价位平均数为例, 72类岗位中,有34个岗位年平均工资在9000元以下,每月不到800元,占全部岗位的47%。月收入超过1000元的岗位只有17个,仅占24。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3。2.2 不完善的人工成本管理方法3。2。2.1 存在不合理现象人工成本的支付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由于
28、人工成本费用核算口径和核算方法不规范,人工成本构成项目多,企业财务报表上不能一目了然的反映出人工成本的多少,存在着由于资金来源不同,而多渠道支出,在核算中有遗漏或重复核算等问题,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也给人工成本的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企业按劳动量支付人工费占人工成本的70%80,因而劳动定额是控制人工成本的关键,起着重大的作用。3.2.2.2 忽视工序定额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多数企业放弃或淡化劳动定额管理基础工作,忽视工序写实、技术测定和工时消耗数理分析,采用大包干制,使劳动定额管理监控和按劳动量计酬失去作用,导致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3.2.2。3 人工成本控制不当麦肯
29、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特别是人力成本方面,由于管理者与员工长期片面形成的“人本观念”,没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实质,从而进人了“人本陷阱”,造成人工成本呈现失控状态,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与人工成本的失衡,也成了企业管理者最“头疼的顽疾”。3。2。2.4 人工成本统计分析有待加强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是改变企业现状,增加盈利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对人工成本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此项工作,一直是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大多数国有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会计,只是通过财务部门对人工成本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简单的叠加,企业经营管理者无从了解人工成
30、本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变化,更不要说进行控制和改善了。3.3 淮安市中小企业人工成本问题形成的原因3.3.1 思想认识存在片面性人工成本相对水平和劳动分配率之所以偏低并下降,有其重要的思想认识根源,即一些人片面认为人工成本越低越好。在淮安市政府管理机关,个别领导将低工资、低人工成本作为招商引资的优势,对本地人工成本水平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情况视而不见,对合理提高工资水平的要求不重视、不积极.在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心中,也不愿意随经济效益增长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反而将压低工资作为增加利润的有效手段。这种认识助长了我市普通工薪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此外,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市场万能.认为人工成
31、本相对水平和劳动分配率的下降是市场形成的,因而就是合理的,不应进行干预。这些片面认识导致了在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中对城镇从业人员中的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忽略了近一亿农民工和其他成千上万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增长,造成一些地区“出口越多,竞争力越强,普通劳动者的收入越下降的局面。3.3.2 工资决定机制不健全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决定的基本模式是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基础上,由劳资双方谈判共同决定工资水平以及年度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产权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微观基础,非国有经济的产出比重已经超过了2/3.随着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建立,企业方对于工资分配和人工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企业内部分配自我约束机制基
32、本形成.而且,由于我国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形成了明显的“资强劳弱状况。劳动者没能形成与企业方相对等的谈判能力,劳动者的工资利益诉求机制没有形成,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不多,绝大多数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和工资增长由企业领导人决定,员工普遍缺乏知情权和参与权,只能被动接受企业分配的结果。特别是非国有经济单位,如私营、个体和三资企业等,其工资分配基本上是企业方的单方行为,劳动者的工资由企业方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定。据统计表明,目前包括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数为113万家,会员数3600万人,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分别仅为30。7和32.9。大约有上亿农民工游离在工会之外.某
33、些非国有企业即使组建了工会,由于工会干部往往由企业主指定或聘任,难以为劳工维权。从近十年的工资增长看,我国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工资增长差异较大。例如,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国有企业管理比较规范,职工利益维护比较好,工资增长相对比较快,从19952004年的十年间,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每年递增9。2%。与国有企业相比,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工会力量却比较弱,因此,这两类企业的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较慢。从19952004年的十年间,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每年递增分别为6.9和6.3,低于国有企业23个百分点.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3。3 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偏低最低工
34、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其目的是保护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借此来履行社会公平原则,维护社会安定。我国自1994年在各地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来的十年中,一部分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频率偏慢,最低工资标准增长速度偏低,不利于促进人工成本的合理增长,主要表现在:最低工资标准未能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于职工平均工资的比重逐步降低;1/3省市实际最低工资未增长或增幅很小。3。3。4 职工人数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下降,是导致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劳动力结构也发
35、生了较大变化,从职工比例来看, 1990年职工人数占我国就业总人口的比例为21。7l ,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为82.50; 1998年职工人数比重则分别下降到17。47和57.07; 2004年则进一步下降到14。06和39。94。劳动力结构的新变化以及未纳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统计的其他非职工劳动者人数及其劳动报酬明显增多,一方面造成职工群体每年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份额有所减少;另一方面也造成职工工资总额占城镇全部劳动报酬的比重明显下降。此外,拖欠克扣工资等也影响工资总额的增长。3。3。5 统计体系未能及时调整,统计数据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权多元化和产业结构
36、的调整,我国的就业渠道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我国的统计体系没有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改革,尚未建立覆盖城镇各类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统计体系,因而不便于全面分析全体从业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单一分析职工工资已经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此外,人工成本统计自身存在的统计指标设计不合理,统计样本不科学,统计方法单一,统计制度不健全且落实不好等也影响了人工成本数据的准确性。3.4 淮安市中小企业人工成本存在问题的对策 人工成本问题事关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它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妥善处理,既不能依靠牺牲广大工资劳动者的正常收入增长去换取所谓的国际竞争力和
37、市场份额,也不能不加分析地大幅度提高人工成本,而要在系统研究基础上再作出回答。笔者认为,解决我国人工成本相对水平和劳动分配率下降的总体思路是: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以思想观念转变为龙头,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政府宏观调控为手段,以数据平台建设为依托,引导我国人工成本水平合理增长,使劳动分配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妥善处理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3。4.1 切实转变低成本竞争观念我们一定要改变人工成本越低越好的旧观念。首先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工资成本部等同于人工成本3。降低工资成本并不必然带来成本优势。企业的竞争是管理、技术、成本等多
38、方面的竞争,低人工成本不一定能够产生高效益和高利润。外商投资企业人工成本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居各种经济类型之首,但其竞争力并没有因这些因素而削弱。而且实践已证明单纯靠低人工成本进行竞争之路已是越走越窄。有专家分析,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从出口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变动情况来看,除IT及消费电子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有明显的提升外,其他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并没有大的提升,而且生鲜食品、基础制造业、运输设备等行业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出现了明显的跌落,原先仅有的微弱竞争力正在一步步丧失。因此,我们要加快改变低工资、低人工成本投入、低效率、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提高人工成本投入,走提高人工投入,促进效
39、率、效益更快增长之路。3.4.2 要树立正确的人工成本管理控制理念710传统的成本管理遵循着低成本竞争的理念。但在现代新的制造环境下,虽然保持低成本仍然构成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但对人工成本而言,远非一个“低”字所能涵盖得了.企业面临着在产品市场上保持“低人工成本和在人才市场上保持“高竞争力薪酬”的两难选择。使人工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寻求人工成本投入和产出的“度”,即对人工成本的合理投入量进行最佳控制,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人工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但是,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的现行成本管理系统,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与成本管理制度,未能意识到人工成
40、本独特的战略影响力,使人工成本管理的作用未能突显出来。因而,逐步建立人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正当其时.3.4。2。1 高度重视加强科学管理人工成本的必要性科学管理人工成本仍然是我们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进行科学管理的认识问题,首先是从战略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企业多方位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其次是从分配的角度,认识到它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它是调节劳动者这一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人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经济因素;第三是从管理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对活
41、劳动消耗进行监督、投放的重要工作。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好控制人工成本与增加职工收人的关系,让职工明白:职工收人较高笋人工成本较高;科学控制人工成本笋减少人工成本;控制人工成本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到增加职工收人的有效途径,提高职工收入;为了增加职工收人,必须把控制人工成本与增加职工收人有机结合起来.3。4。2.2 成立专门的人工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必须有系统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这项工作,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以人事或劳资部门为主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人工成本的预算应以财务预算年度作为人工成本预算年度,以财务及其他专业的预算数据为依据,由人事部门或
42、劳资部门单独进行预算,即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预算时,应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按照业务部门的计划、任务,根据上年实际发生情况,考虑本年特殊增减因素,本着增收节支、量人为出的原则,编制人工成本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为了保证制度的严肃性,预算一经批准,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年度执行中受国家政策影响,人员机构发生重大的变化,确实需要调整,下属各单位、各部门向人工成本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能支付。对各项人工成本预算要严格审核,对预算外费用要严格监控,履行必须的审批程序,经批准后方能执行,努力降低人工成本;对下属各单位、各部门的报表数字质量要负责监督检查,并发布全企业的人工成本状况,提供各单位需要的其
43、他人工成本信息咨询;指定下属各单位的人工成本管理责任主体,并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社会人工成本信息、全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合理确定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指标,定期公开发布人工成本控制标准;每年召开人工成本结算会,对有效管理人工成本的单位进行奖励,对人工成本偏高的单位进行预警预报,必要时实行成本否决。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3.4.2.3 建立全面的人工成本预算和结算制度加强政策指导,建立人工成本控制预决算制度和预警制度,保证人工成本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预算是管理控制活动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用数字形式编制的未来一定时期的计划。利用预算,有利于
44、管理者对各单位、各部门的人工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和控制。人工成本主管部门应拟定预算管理制度,使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同时,企业应在每年财务决算后召开人工成本结算会,按照有关财会规定,按建立的台账,及时、准确、完整地对人工成本进行结算,对比年初的人工成本预算方案,计算节约超支的额度,并分析人工成本总量指标、结构型指标和相对比率型指标,对比人工成本控制目标,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看看人工成本是否进行有效控制,看看是否达到了增收节支。根据预算和结算的有关结果,制订全面的人工成本预警管理制度,对人工成本过高的单位要进行预警预报,必要时实行成本否决。3.4.2。4 合理定岗定编,进行
45、有效定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若企业冗员太多,必然造成人工成本投人不合理和人工成本的无效益增长,职工收人水平反而难以提高,这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给国有企业遗留下来的问题。有效定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可将富余人员从岗位上抽出来,组织其学习文化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后再重新竞争上岗。在脱产培训期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奖学金制度等。在优化组织结构中着力解决好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凡有新建、改建项目需要增加定员的,都首先在本单位内部调整,消化吸收本单位的富余人员。对新建单位人员配备,从现有人数多于定员的生产单位中整
46、建制的调整,并相应补充一部分新职工。实际工作中还要将业绩考核目标量化到个人,公司的目标要逐步细化到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每个人在成为了独立的业务单元后,有了明确的目标,员工才会积极的努力工作,而不会“吃大锅饭”,即减少甚至避免免费“搭便车现象的出现。在人力资源的流动方面,可以改进招聘的渠道。公司空缺的岗位首先考虑内部调剂,而不是一味的花钱在报纸上登广告、寻找猎头公司或到人才市场去招聘。内部调剂的员工能更快地适应该岗位的工作,也减少了该岗位离职人员的替代成本,优化内部劳动力的配置.以上措施的采用,可以达到有效定员的目标,合理控制人工成本的投人产出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
47、,来源于网络3。4。2.5 加强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建立人工成本预普制度目前在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方面,存在着在低水平的基础上收人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例如,有的企业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在于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中绝大部分用在了人工费用,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所剩无几,明显存在收人过分向该企业职工倾斜的问题。加强比率控制的措施主要体现在:(1)控制标准的细化,细化到行业内各种不同类型企业,建立行业内各种类型企业的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模型,即以各类型企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等两个比率指标为参照,来考察其所属企业与之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率,从水平状态考察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情况;(2)加强宏观调控,在政策上对比率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在保持人工成本合理比例的基础上,允许适度地提高工资总额,在增加职工收人、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同时,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使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始终保持在有竞争力的水平之上,既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能形成良性的经营循环。对于比率失控的企业,必须使其将过高的人工成本比率指标降下来,调整好人工成本与增加值、销售收人的比例关系.加强对工资总额的控制,建立对工资总额的控制体系,将人工成本控制指标纳人对经营者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等等。此外,在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进行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