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建2000吨蜂蜜产品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养蜂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敕勒川蜂业农民合作社。 1.2 项目经济及社会必要性评价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加入WTO以后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就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德江县是贵州省50个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全县有扶贫工作重点乡镇13个,占65%;重点村207个,占58.31%。2003年底,全县实有贫困人口(人均收入625元以下)8.0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0.1
2、贫困户1.84万户,占农业户数的20.09%;其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屋不遮雨的绝对贫困户0.68万户,贫困人口2.81万人。这也是我县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我县的贫困状况主要表现在贫困农户普遍存在吃粮难、饮水难、行路难、燃料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挣钱难的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然、地理、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一般贫困地区共有的原因外,更有其特有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生存环境恶劣,生态严重失衡,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灾害频繁,基本农田极少,市场规模狭小,自然资源贫乏,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农民素质低,人口增长过快等。此外,政策落实不够好,
3、扶贫资金投入少,项目覆盖面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也是导致本县贫困的主要因素。 因此组建养蜂扶贫建设项目,加速我县养蜂生产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蜂效益是德江县畜牧业发展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各族人民的愿望,同时符合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生态畜牧大省战略决策,建设该项目很有必要。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加速我县18.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建设德江畜牧支柱产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3 项目经济、技术、管理可行性分析 1.3.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 德江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一是畜牧业发展列为全县主要经济支柱
4、产业,并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畜牧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畜牧业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二是从1998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畜牧业牵动战略的决定》、《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若干意见》、《德江县畜牧业发展激励机制》等文件。充分调动了各方能人发展畜牧业,现全县涌现养殖大户1092户,其中养蜂大户52户;三是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投入,每年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信贷资金重点安排投入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使我县近年来畜牧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1.3.2自然优势明显 项目区位于我县东部低山河谷矿、烟、粮、果区,地处东经108°01′—108°22
5、′,北纬28°04′—28°27′,东与枫香溪镇接壤,南与湖砥镇交界,西南与恩南县接壤,北部与沿河县交界,西面与长丰乡、龙泉乡、青龙镇、合兴乡、煎茶镇接壤,总面积511.98平方公里。 项目区域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57℃,年降水量1216.13毫米,年无霜期301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良好的自然气候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3.3资源丰富 1、生物资源 项目区内蜜蜂资源丰富,四季蜜源不断,群众养蜂历史悠久,现存栏蜂916群,蜂蜜和蜂王浆远近闻名。 2、蜜粉资源:项目区域内
6、养蜂蜜粉资源丰富四季不断,春有油菜、紫云英、洋槐,夏有乌桕、黄荆条,秋有:荞麦、野霍香等蜜源。有51000亩优质油菜基地,8000亩金银花基地,4.6万亩乌桕。 3、土地资源 项目区域土地总面积55202公顷,其中耕地9032公顷(田4699公顷,土4333公顷);林地13511公顷;园地239公顷,牧地16172公顷,水域423公顷。 4、水资源 乌江贯穿项目区,纵横交错的小溪、小河汇入其中。项目区有大小水库6座,有效库容量450.7万立方米,有效灌面543.7公顷。 5、矿产资源 项目区有煤、硫铁矿、萤石矿、重晶石矿、大理石等矿藏。煤
7、矿储量达263万吨。 6、劳动力资源 项目区总人口123779人,劳动力78752人。 7、交通及通讯 326国道线贯穿项目区,县道和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68公里,有90个村通公路。农村电网和地面卫星电视覆盖各村、组,覆盖率达100%,各乡镇政府驻地和部分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 1.3.4机构健全,技术服务有保障 项目区各乡镇下设畜牧兽医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5人,其中获中级职称5人,农民技术员405人,其中从事养蜂的有41人。采取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示范,把推广科技服务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实施项目技术有保障
8、 第二章 项目产品及市场需求分析 2.1项目产品分析 根据目前市场需求情况,结合我县蜜粉资源,组建养蜂生产基地,生产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是提高养蜂效益的有效途径。该项目设计到2009年年饲养意蜂9000群生产蜂蜜306吨,王浆9吨。 2.2项目产品市场调查分析 根据目前市场价格:蜂蜜(不分蜜种)5.5元/kg,王浆80元/kg,市场行情看好,消费量大,很受消费者青睐,同时,蜂胶,蜂花粉又是创药的重要原料价格看好。 2.3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及预测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润肠、润肺、止咳、提气、健身之功效的蜜蜂和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强身祛病、护肤美容、延年益寿的蜂王浆
9、倍受人们欢迎。自2003年底欧盟对我国蜂蜜解禁以来、蜂产品市场需求大增,供不应求,价格呈上涨趋势。据《中国物业通讯》2004年第23期通报:2004年1至10月份累计出口蜂蜜70010.67吨,出口金额77000.69千美元。据2004年统计,全县蜂蜜产量185吨,王浆产量15吨,其中外销蜂蜜180吨,王浆13吨,产品外销湖南、四川、云南、浙江、上海等地。且常年有10多个客商驻遵义收购蜂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非典”期间曾出现缺货现象。该项目建成后,一是开发深加工增值;二是借助于现有客商销售渠道,可签订到2009年销售合同,产品不愁销路。 第三章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3.
10、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德江县养蜂扶贫建设项目的指导思想是:借助财政扶贫资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有效地组织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德江养蜂扶贫项目建设。项目遵循的原则: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自然资源条件出发,以科技为龙头,市场为导向,行政管理加技术指导,实行集中管理,区域开发的方式,以就地资源为基础,从根治项目区恶劣的生存环境,加快生态建设发展入手,扶持贫困乡村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养殖(养蜂)业,从而振兴农村经济,加快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3.2项目建设总体方案及目标设计 3.2.1总体方案 该项目设计总投资400万元,建设期4年,一是购进种蜂4.5万脾,为基地提供基
11、础蜂群。二是培植蜜粉源10000亩,为基地提供蜜粉资源;三是基地内通过运用配套技术抓示范,全面推广蜜浆高产蜂种,使基地养蜂生产成规模上档次。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3.2.2目标设计 一、项目总目标 该项目覆盖6个乡镇119个行政村,986个组2.85万农户。并重点在蜜源丰富具有一定基础的长坝、金庄、三角、茶寨、毛岭等68个行政村实施,推动全县养蜂业的发展,实现显著减少我县贫困人口,项目区内70%以上的人口实现脱贫目标。具体在项目实施的第四年,实现饲养意蜂9000群,年养蜂产值2403万元,获利88.38万元,财政收入15.12万元。 二、项目实施分类目标
12、 1、生态建设目标 项目实施的第四年,新增培植蜜源10000亩,促进了生态发展,同时通过蜜蜂传花授粉,提高了农作物和经济林的产量和质量。 2、社区发展及能力建设目标 每个乡镇扶持30户,每户饲养意蜂50群以上,6个乡镇共计饲养意蜂9000群; 收入目标:年户均产值1.335万元,共计产值240.3万元,户均纯收入4910元,共计纯收入88.38万元。 3、脱贫和巩固温饱目标 项目实施的第四年(生产期),项目区内180户贫困户实现致富,2000户脱贫,4.5万人受益。 第四章 重点建设内容 购置种蜂、引进蜜浆高产蜂王、购置饲
13、养蜂箱,培植蜜源为本项目的重点建设内容。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及主要工程设汁 5.1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评价 5.1.1建设地点 项目区选择在我县东部乌江沿线的稳坪、桶井、荆角、长堡、共和、堰塘六个乡镇。选择依据一是区域内养蜂蜜粉资源丰富且四季不断。有51000亩优质油菜基地,8000亩金银花基地,乌桕46万亩,还有大量的养子、槐树、柑桔、牧草及野生花草等为养蜂提供蜜源;二是区域内养蜂历史悠久,当地群众历来就有养蜂的习惯,特别是近年来推行“模式化养蜂”和西蜂杂交优势组合配套技术,涌现出一批养蜂大户从事专业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区域优势正在逐渐体现;三是区域内对蜂
14、产品实行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四是区域内农户较为贫困,是县委、政府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扶贫攻坚的重点乡镇,通过养蜂这种投资少、见效快项目的实施,能使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项目建设区域为:稳坪20个村,桶井27个村,长堡19个村,共和22个村,荆角17个村,堰塘14个村。共建设6个乡镇119个村为生产基地。 5.1.2条件评价 1、自然条件:项目实施的6个乡镇是县委、县政府列入“十一五”计划扶贫攻坚的贫困乡镇,交通方便,发展养蜂气候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各种蜜粉植物
15、生长,现区内饲养蜂916群,年产蜂蜜23.8吨,当地群众有养蜂积极性。 2、生产资源:项目区内共计耕地面积99960亩,土地贫脊,属人多地少的贫困乡镇,但蜜粉资源丰富,是项目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春有油菜5.1万亩,夏有乌桕4.6万亩,秋有荞麦53万亩以及荒坡上大量山花,养蜂潜力很大。 3、社会资源:项目区内共计119个村986个组28454户125684人,其中劳力58787人,外出打工21435人;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64599万元,农业产值99503万元,625元以下收入65124户。 4、技术管理服务:项目实施乡镇均下设畜牧兽医水产站,现有业务干部35
16、人,其中获中级职称5人,同时我县具有专职养蜂管理机构即德江县养蜂管理站,明确有专人抓此项工作,多年来承担我县养蜂生产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狠抓了配套技术推广,使我县养蜂成为全省仅有两个养蜂大县之一,养蜂生产技术有保证,蜂产品销路不愁。 5.2项目建设主要工程设计 1、项目6个乡镇每个乡镇扶持30户,共计180,每户饲养意峰50群以上,到2009年底共计饲养9000群以上。 2、年户均产值1.335万元,共计产值240.3万元,户均纯收入491O元,至2009年项目区内180户贫困户实现致富,2000户脱贫,4.5万人受益。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基础上设计总投资
17、为400万元,建设期为4年(2006-2009),2006年一次投资,分步实施完善。 201O-2013年进入生产期,从获利中开始还本息,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6.1项目建设内容 6.1.1新增种蜂及配套设备。购蜂种 4.5万脾 良种蜂王180只;新增饲养蜂箱(含隔王板等) 9000套;配套器具设施 180套。 6.1.2培植蜜源 10000亩: 6.1.3印发资料1千份,培训500人。 6.2项目建设规模 6个乡镇共发展农户180户,户均养蜂50群以上合计9000群。带动农户2000户,至2009年年产蜂蜜306吨,王浆9吨。产值
18、240.3万元。 第七章 项目建设期及分期实施进度计划 7.1项目建设期为4年,即从2006年元月至2009年12月。 7.2分期实施计划 2006年为基础建设期,做好种蜂、蜂王、蜂箱、蜂具的购 置工作,进入生产。2006年至2007年培植蜜源,2007年至2009年为生产期,2010年为达产期。年产蜂蜜306吨,王浆9吨。 第八章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8.1项目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概算 8.1.1项目投资概算 (一)新增种植及配套设备 1、购种蜂 4.5万脾 20元/脾 计90万元 2、种王 180只 200元/只 3.6万元
19、 3、购蜜蜂箱(含巢础、隔王板)9000套 100元/套 4、配套设备 180套4000元/套7.2万元 (二)培植蜜粉源 100OO亩 140元/亩 140万元 (三)培训资料及培训 5万元 (四)两费预留 64.2万元 合计 400万元 8.2建设项目覆盖区域及扶持农户及人口 该项目覆盖6个乡镇119个行政村986个村民组,扶持发展180户贫困户,每户带动发展10户,养蜂站扶持200户,共计2000户,受益人口4.5万。 附分乡扶持带动统计表 8.2 项目投资构成分析 该项目设计建设期为4年,总投资40O万元,其中引进
20、外资300万元,占总投资的75%,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的25%。 8.3 项目资金筹措及还款计划 8.3.1资金筹措 该项目除引进外资300万元外,地方自筹资金100万元,采取安排信贷资金,投放给养蜂户,作为购买种蜂用。信贷资金还款从实施的第二年(2007年)生产利润中开始偿还,到2013年还清。 第九章 项目投资效益评价 9.1生态效益 通过该项目实施,在原蜜粉资源基础上,培植1000亩蜜粉资源,使项目区内四季山花烂漫,蜜粉资源不缺,生态效益显著,同时通过蜜蜂传花授粉有效保护了农作物和经济林木产量和质量。 二、经济效益 通过对项目
21、区养蜂业的产品产量及其经济效益概算,经济效益显著。到2009年(项目实施第4年)实现生产蜂蜜306吨,王浆9吨,产值240.3万元,每群成本(折旧费10元,饲料费90元,劳工费20元,防疫费10元,杂费5.2元,税16.8元)152元,共计成本136.8万元,其中上交税收15.12万元,获利88.38万元。 三、社会效益 本项目选择6个乡镇实施,使180户贫困户致富,2000户脱贫,4.5万人受益,并且满足了市场对蜂产品需求。 四、社区能力建设成果 养蜂业是一项收益高、见效快、产品丰富、生态效益好、用途广泛的重要立体养殖业,它不与畜禽养殖业争地、争粮,有
22、利于人多地少贫困山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该项目既有短期效益又有长期效益,使项目区农户稳步发展,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 第十章 项目实施组织与管理 10.1项目建设实施管理方案 10.1.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稳坪镇、桶井乡、长堡乡、共和乡、堰塘乡、荆角乡分管乡镇长为成员,以保证对该项目实施的领导。 10.1.2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由县畜牧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养蜂管理站站长任副组长,项目区乡镇畜牧站站长为成员,统一制定实施技术方案,加强对该项目实施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并要明确专人蹲点抓示范,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
23、 10.1.3县养蜂管理站牵头,重新组建“德江县养蜂协会”实施乡镇成立分会,加大对养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效益,同时以协会为“龙头”,加大对项目生产及其产品的产、供、加、销一体化服务功能。 10.1.4实施6个乡镇,首先每乡镇选择30户积极性高,有基础的农户进行扶持,并签订发展效益合同,产生效益后要无偿扶持10户农户发展养蜂业。 10.1.5该项目主要落实在乌江沿岸乡镇,一是结合退耕还林政策,栽种洋槐、乌桕蜜源植物;二是充分利用冬闲地种植油菜、紫云英,既使农户增收又能为蜜蜂提供蜜粉源。 10.2节项目建成运行管理方案 1、行政管理:养蜂业直接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之下
24、从事生产、加工及营销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分别带领行政包村干部及村组干部把养蜂生产当作其工作的主要任务完成。负责宣传、发动、联系、协调,组织资金、物资到位。制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年终纳入考核内容,作为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的依据。 2、技术管理: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进行业务技术资料编印、业务培训、规划,实施操作指导,资料及数据搜集等工作。一是要广泛推广运用模式化养蜂技术,实现“三化”养殖。即:蜜蜂品种良种化、蜂器具标准化、技术措施规范化;二是推广“三带”工作。即大蜂场带小蜂场,师傅带徙弗,老养蜂员带新养蜂员;三是认真抓好产前产中前后配套服务,确保养蜂效益。为保证技术指导到位,制订业务人员考核办
25、法,严格奖惩。 3、财务管理: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凭实际支出发票,交项目领导小组审验列支,做到专款专用。财务管理人员同时做好资金使用跟踪调查,督查资金使用。 4、县养蜂管理站,养蜂协会要抓好配套服务,借助于现疏理的流通渠道,一是要抓好为蜂器具、蜂药品供应工作;二是要抓好蜂产品的销售加工,确保蜂农养殖效益。 5、项目以滚动发展机制 养蜂投资小、见效快,为加速我县山区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一是根据扶持发展签订效益合同,在项目实施期内,每户每年要无偿提供50—100脾种蜂,扶持带动其他贫困农户走上养蜂脱贫致富道路;二是县养蜂管理站、养蜂协会通过项目设计
26、的流动资金组织销售、加工产生效益后,要在实施期内每年无偿为其他贫困农户提供种蜂,在项目区内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十一章 生态建设及环境影响评价 11.1项目建设对项目区生态建设的影响 自古以来,德江县广大农民就有饲养中蜂的习惯,德江地形复杂,气候温和,各乡镇的蜜粉源植物,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四季都有开花的,据测算,德江蜜粉资源可载蜂20000群以上。德江现存栏意蜂3000群,设计饲养9000群,总计12000群,并且该项目还设计培植蜜源10000亩,养蜂潜力很大。同时,蜜蜂在采集花蜜花粉的过程中,能为多种农作物及果树、疏菜传花授粉,因此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及其经济林产量和质量。
27、其产品蜂蜜、蜂蜡、王浆、花粉和蜂毒等多种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而且也是食品、医药、国防、电讯、纺织和外贸等多方面的重要物资。养蜂是一种主体养殖,大力发展养蜂能加速生态建设的进程。 11.2项目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蜂飞蝶舞”乃自然景观,只要适时追花夺蜜,综合利用资源,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养蜂效益,而且能充分发挥蜜蜂传花授粉的作用,大幅度提高果蔬及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本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绝对没有污染。 第十二章 结论 12.1项目符合省委、省政府黔党发[2003]14号文件和地委、行署铜党发[2004]15号文件,地区行署《牵动发展畜牧业战略》精神以及县委
28、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若干意见》和第“十一五”扶贫攻坚战略决策。 12.2项目实施区内蜜粉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有一定基础条件,实施单位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可行,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12.3项目产品的方案设计和营销策略对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2.4项目经济效益显著,既富民又富县,同时有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项目选择正确,立项条件成熟,发展时机较好综合效益显著,项目方案可行,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群众致富意义重大。 35
29、附:财务分析附表1--5 表1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 目 计 算 期(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收入总额 1 食品销售收入 1.1 食品批发 1.2
30、 食品零售 1.3 1.4 2 租赁收入 2.1 摊位租赁 2.2 会议厅收入 3 食宿收入 3.1 餐饮收入
31、 3.2 住宿收入 4 销售税金及附加 5 增值税 6 所得税 7 税金合计
32、 表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 目 计 算 期(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原辅材料 1.1 有机食品 1.2 绿色食品
33、 2 动力燃料自来水 3 工资福利 4 维修费 5 固定资产折旧费 6 矿山维简费 7 摊销费 8 财务费 9 其他费用
34、 其中:土地使用费 10 总成本费用合计 其中: 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 11 经营成本 表2.1外购原辅材料费用估算表 序号 项 目 计 算 期(年) 1 2 3 4 5 6 7
35、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货物购进费 1.1 有机食品 1.2 绿色食品 1.3 1.4 2 合计 2.1
36、 2.2 2.3 2.4 2.5 2.6 3 4 5 6
37、 表2.2外购燃料动力费用估算表 序号 项 目 计 算 期(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电力 1.1 商贸企业用电 1.2 1.3 1.4
38、 2 石油液化气 2.1 2.2 2.3 2.4 2.5 2.6 3 水费
39、 4 车辆燃油消耗 5 合计 6 表2.3工资福利费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 目 计 算 期(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0、 12 13 14 15 1 员工工资 1.1 高层主管(5×8.0) 1.2 中层主管(10×6.0) 1.3 基层主管(20×4.0) 1.4 普通员工(50×2.0) 2 福利(工资的15%) 2.1
41、 2.2 2.3 2.4 2.5 2.6 3 合计 4 5
42、 6 表2.4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 目 计 算 期(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土建工程 1.1
43、 1.2 1.3 1.4 2 机械设备 2.1 2.2 2.3 2.4
44、 2.5 2.6 3 合计 4 5 6
45、 表3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 目 计 算 期(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现金流入 1.1 销售收入 1.2 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46、 1.3 回收流动资金 1.4 其他现金流入 2 现金流出 2.1 建设投资 2.2 流动资金 2.3 经营成本 2.4 销售税及附加
47、 2.5 其他税收 2.6 其他现金流出 3 净现金流量(1-2) 4 累计现金流量 5 财务净现值i=10% 6 累计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i=10%:9191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
48、 %, 投资回收年限(税后):4.9年, 投资利润率(税后):13.7%。 表4 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 目 计 算 期(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收入总额 1.1 销售收入 1
49、2 租赁收入 2 销售税及附加 3 增值税 4 总成本费用 5 利润总额 6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7 应纳税所得额 8 所得税
50、 9 税后利润 1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11 提取公益金 12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13 可供分配利润 14 应付利润(股利分配) 15 未分配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