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历过程 建构知识 听高丽老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反思 2014、6、16 方晓斐 分类统计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领域,这是学生第三次接触统计知识,有了前面的基本统计知识做基础,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本节课以“我是体育小明星”为主题,学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要求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本节课与王菊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统计内容“我换牙了”
2、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让学生体会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加以统计,它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高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以学生刚刚参加过的运动会为主题背景,引领学生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整节课妙趣横生,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较好。下面我粗浅的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1、导入环节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以小朋友们刚刚结束的体育运动会引入,并很用心的收集了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照片,学生回忆运动会上的精彩瞬间,瞬间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气氛活跃。“运动会上的成绩怎么样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
3、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经历自主分类统计的过程 统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注重让学生自觉经历需要统计、进行统计的过程。学生意识到信息比较杂乱时需要整理统计,所以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如何统计,从而得出可以分类统计,并自主思考出能按照很多种标准进行分类。随即学生自主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类,然后进行展示汇报,教师抓住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例如: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合计”;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合计相同的道理。让学生增强了统计意识,掌握了统计方法,养成良好的统计品质。建立分类统计的模型,经历了分类统计的全过程。3、 “小奖品”的精
4、心设计与巧妙运用开课伊始,教师准备了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小奖品,当学生表现积极时教师奖励给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从最初渴望得到小奖品到最后渴望知识上的收获,一直在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状态,在巩固环节,让学生在对得到的小奖品集中进行分类统计,不仅巩固了新知更使学生领略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于高老师的课,我还有两点不成熟的建议:1、 教师的课堂语言需要简练,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教师总是重复一遍或是两遍,这样,整节课下来,感觉到教师的课堂语言过于繁冗拖沓,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需要做适当的点拨或补充就好了。2、 要注重语言的精准在课的巩固环节,高老师说:“看这些小奖品,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看它们的颜色”结果,所有的学生将小奖品按照颜色的分类统计了,最后,高老师不得不追问“还可以按什么分类?”学生又按形状分类,其实,学生能轻松完成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但是,老师的无意的一句话,反而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所以,教师语言一定要精简准确。 其实,每一节能拿得出来的课,都包含了老师们的很多汗水,虽然,在展示课时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依旧不能全盘否定很多的成功之处,在今后,我一定要多多学习老师们的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