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关于利润的实质性解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简介剩余价值和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剩余价值和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资本而言的。因此,剩余价值一旦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就被掩盖了,被抹杀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6页),因而就具有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神秘化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润所造成的假象就是:它是资本的产物,同劳动完全无关。公式如果以W代表商品价值‚k代表成本价格R
2、18;以p代表利润‚那么‚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则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构成,即W=c+v+m=k+m‚就进一步变成W=k+p‚亦即商品价值转化为成本价格+利润。剩余价值这个范畴明显地反映了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因为它是可变资本的增殖额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而利润这个范畴,似乎意味着资本自身就能够创造出一个新价值来。这种颠倒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首先,因为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v)转化为成本价格‚从而掩盖了不变资本(c)同可变资本(v)之间的本质区别;其次‚因为劳动力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
3、动的报酬‚所以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表现为似乎同雇佣工人的劳动无关,而只是预付总资本的产物;最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为前提,即借助于利润率‚才把已转化为成本价格超过额的剩余价值‚进一步转化为预付总资本在一定周转期间内超过它自身价值的余额。在现实生活中,产业资本家通常也是从既定的利润率水平出发,然后以利润率乘预付总资本得出预期的利润量,而它并非主观幻觉之物,而是客观上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东西。科学的论证和实践表明:这个利润量其实是由可变资本所带来的增殖额。总之,剩余价值是内在的本质或实体,而利润则是外在的现象或形式。商品价值商品价值转化为
4、成本价格+利润(k+p)之后,就包含着利润同剩余价值相偏离的可能性。因为利润作为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而成本价格又小于商品价值,这就为单个资本家提供了在成本价格以上而在价值以下出售商品的可能性,从而使实现了的利润同商品中实际包含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并不一致。资本家无不利用商品价值同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一个推动力。随着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促使不同的特殊利润率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或一般利润率,从而使利润进一步转化为平均利润,实现等量资本取得同量利润。在通常的情况下,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平均利润的多少,仅仅与预付总资本量的多少成正比,而不与单个资本所支配的活劳动量成比例。这又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利润只是资本的产物,它同劳动完全无关,这样,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就被进一步掩盖起来了。